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905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2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学校基本情况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本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开展培养服务国家(航天)特殊需求人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授权工程领域为航天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目前学校设有研究生教学部、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遥感信息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会计系、外语系、文法系、基础科学部、体育部、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27个本科招生专业。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管、经、文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

1.2本科专业基本情况

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我校适时调整本、专科专业数量、及招生结构比例。

目前,我校共有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11个,其中11个本科专业按照四个大类招生,分别是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

同时为了拓展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加强新建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与管理。

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条件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评估加强对新建专业的指导,促进其健康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继续巩固优势学科专业,增加投入,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打造精品专业,培育航天特色专业。

我校的27个本科专业,以工学专业为主,占所有本科专业的66%,其余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和法学等五个学科门类。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分布情况

2013年我校共新增两个本科专业,即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复合材料与工程,目前我校共有新专业11个,多为工学专业,分布于7个教学单位中。

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在2013年进行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这是自2004年本科招生以来,规模最大、教师参与最广泛,各教学单位投入精力最多的一次培养方案修订与论证工作。

各专业按照学校相关要求,精心修订,经过近一年的调研与讨论,使新的培养方案更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也更体现我校“厚基础、多方向、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培养方案论证阶段,邀请了国家、河北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知名企业技术主管,大学教务管理专家等校外专家28人,与校内专家一起对各专业培养方案展开论证。

目前我校实行的是2013级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立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面向社会需求确立培养目标,充实教学内容;面向工作岗位培养能力技能,充实实践环节;面向学生未来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体现应用型本科学院的办学理念。

通过调整增加了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选修课所占学分的平均比例由7.64%提高到8.09%,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由17.03%上升到22.61%,涨幅较大。

各本科专业选修课学分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的情况如图2所示。

图2本科各专业选修课学分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对比情况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两个教学单位分为两个方向分别培养各本科专业的选修课学分由于不同的专业特点,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的设置数量不同,但是相对于总学分,所占的比例大致集中在5%-9%之间;实践学分大致占总学分的20%左右,不论从数量还是所占比例,均较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了提高。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2.1师资情况

我校目前共有专任教师544名,生师比位19.08。

专任教师中共有教授57名,副教授165名(包含其他副高级),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情况如图3所示。

图3专任教师职称结构情况

我校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有51人,拥有硕士学位的422人,绝大多数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情况如图4所示。

图4专任教师学历结构情况

我校专任教师均毕业于外校,大部分来自国内的高校,有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约为3.23%,并在逐年提高。

大部分专任教师是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共有258名,其次是36-45岁的教师为187名,45岁及以下教师约占81%,比例较高。

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如图5所示。

图5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情况

针对我校青年教师比重大,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学校制订了《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办法》。

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深入科研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增强教师的工程背景,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目前我校已和航天领域的多家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协议,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科研生产的一线,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制定有关青年教师境外学习、企业挂职、助课、一对一传帮扶的政策,逐步实现青年教师培养的全覆盖。

2.2教学条件

我校共占地面积466976.18平方米,建筑面积293983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0.87平方米,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为4.56平方米。

我校共有教室122间,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含语音室)座位225个,多媒体教室座位7141个。

我校图书馆共有15164平方米,阅览室座位2620个,藏书908242册,生均图书78.86册,2013年新增图书29797册,图书流动量71995本次;图书馆共藏有纸质期刊944份,936种;电子图书711415种,电子期刊6580种,数据库14个,2013年电子资源访问量为383741人次。

我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1954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0378.99元;2013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为1600万元,生均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389.19元。

我校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为526万元,较2012年增加了20.02%,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413万元,与去年相比提高了4.03%;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68.75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88.39元,生均实习经费212.5元。

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3.1课程建设情况

2013-2014学年,所有本科专业课程为502门,1713门次,较前一年相比减少了23.7%。

由教授讲授的本科课程为153门次,占总门次的8.93%,共有53名教授承担了本科教学任务,与前一年相比提高了29.66%。

本科课程中有一项国家级精品课,7项省部级精品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2013年在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在河北省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评选的首批18门课程中,我校的《工程力学》位列其中,且我校是其中唯一的新建本科院校。

这些得益于我校近几年开展的课程建设工作。

升本以来我校着力于内涵发展,将课程建设作为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从培养方案中选择课时多、受众面广、且内容相对稳定的100门基础课程,进行资金资助,立项建设。

以此为契机,利用100门课程的示范作用,在教师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讨论,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促进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促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利用。

积极探索、推广研究型教学。

通过修订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制定政策优劳优酬,引导和鼓励教师采取互动式、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调动教师进行研究型教学的积极性。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CAI课件的制作水平。

试行分层教学改革。

对大学英语进行分层教学改革,照顾到不同学生群体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入学考试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测评,分级不分班,学期结束后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进行调整。

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2实践教学建设情况

巩固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确保每个专业有2-3个稳定且有明显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实践教学基地。

教务处负责对校外实习、实训环节进行全面的跟踪检查,到达实习现场、发放实习调查表,并与实习学生代表、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进行广泛接触并多次座谈与交流。

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学生接触了本专业工作岗位,增强感性认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

完善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制度,鼓励教学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理论教学、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毕业设计指导、实习指导等工作,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

本年度我校共聘请了119名外聘教师,79%的外聘教师在自于企业和行业部门,85.7%的外聘教师拥有高级技术职称,73.95%的外聘教师为年龄在40-55岁之间。

计算机系与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确定了校企联合培养网络工程师合作方案。

选拔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过学习,通过了H3C高级网络工程师行业认证。

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抽调资深企业工程师来我校进行合作授课。

丰富学生们的实际工程项目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悉企业岗位角色及其职责,更好地胜任企业岗位。

电子系邀请企业的硬件工程师来校授课,使学生们更直观的明确了发展方向、学习方法和努力路径。

课下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到了前沿的技术问题。

这种授课方式更具有开放性、前瞻性,能够更多地接触科技前沿,富有实效。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建设,学校重点资助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会计系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等项目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从思路理念、管理模式、教学考核等多个方面体现改革创新模式。

推动实验室开放机制的建立,促进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的开出。

努力将学校实验装备条件的资源优势转变为教育教学的质量优势。

第四部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

学校建立了“六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1教学秩序检查

在开学初,开展期初教学秩序检查,安排人员到各个教学楼巡查,重点检查教师的按时到岗情况,目的是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避免因假期生活的松散,疏忽上课任务,造成迟到和旷课。

在学期末,开展期末考试巡视,督促教师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肃考风考纪。

期末考试巡视中,学校领导、系部主任、系主管学生工作书记和教务处相关管理人员都参与其中。

考试期间,每位学校领导都安排了考场巡视任务,同时安排教务处工作人员配合;系部主任负责本系部教师的监考情况巡视;系主管学生工作书记负责本系学生考试情况巡视。

4.2教师常规教学资料检查

教师常规教学资料检查分为期初检查、期中检查和期末检查。

期初主要检查授课计划、教案首页和讲稿;期中主要检查授课计划、教案首页、讲稿、教师工作日志、听课记录等;期末重点检查教师工作日志、听课记录、命题阅卷和课程试卷总结等。

教师常规教学资料检查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之一,从2002年开始至今,对规范教师的教学资料准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4.3教学督导

组成学校教学督导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

教学督导工作有两项主要工作内容,一是对新入职的教师和部分教学评估排名靠后的青年教师进行帮扶,一对一进行指导;二是对全校教学状况监控,督导员进入课堂随机听课。

教学督导工作开展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聘用退休专家,到退休专家与在职专家联合聘用,到目前的全部由在职人员组成。

在各个阶段都对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4.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按照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贯彻“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等教育教学理念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各教学单位对教师的专业评价。

评价办法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否满意为基本衡量标准,但由于学生在学术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并且单纯由学生评价不够全面,为充分发挥系部的能动性,引入教学单位对教师的专业评价。

4.5毕业生半年后调查

学校委托麦可思公司,对我校毕业生进行毕业半年后调查,麦可思公司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对我校毕业半年后的毕业生进行就业竞争力、校友评价、就业特色与优势、读研分析、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与成绩分析等培养结果和培养过程的分析。

学校已经委托麦可思公司对2011届、2012届和2013届三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

4.6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因其有自身的特点,学校以专项检查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工作。

1、学生外出实习专项检查。

由学校安排相关管理人员到学生实习现场抽查,了解师生情况。

2、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检查。

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保证该项工作的规范有序、保质保量完成,教务处会安排管理人员到各个系去旁听毕业论文答辩,检查毕业论文答辩情况。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长期以来保障了教学的有效运行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

5.1应届本科毕业、就业情况

我校应届毕业生毕业率为96.55%,学位授予率为95.69%,初次就业率为84.66%。

我校84%以上的毕业生在企业就业,15%的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企业

部队

升学

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1161

3

209

1

5.2本科生学习效果

2013年我校本科生在国内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励164项,较前一年增加了53.27%;本科生在创新活动、技能竞赛中霍德尔奖励94项,和前一年相比在数量上增加了近4倍;在文艺、体育竞赛中获奖17项;学生发表作品60篇,获得专利21项,与去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倍;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74%,六级通过率24%,体质合格率88%。

本科生获奖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本科生学习效果情况表

学科竞赛

(项)

创新活动技能竞赛

(项)

文艺体育竞赛

(项)

发表作品

(篇、册)

获得专利

(项)

国家级

69

1

0

60

21

省部级

95

93

17

5.3毕业生跟踪调查

从2011年开始,我校每年都与专业的教育数据咨询分析公司合作,通过第三方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和全国同类的高校进行比较。

针对2013届毕业生毕业后进行的调查,可以发现我校毕业生就业结果和就业质量均较好,就业现状满意度、校友满意度连续三届均较高,且均高于全国非“211”高校。

具体情况如图6-7所示*。

图6我校2011届~2013届毕业一年后非失业率的变化趋势

图7我校2011届~2013届毕业一年后月收入的变化趋势

*图表和结论均来源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第六部分特色发展

坚持服务河北廊坊,服务京津冀,服务航天行业的服务面向,以服务面向的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突出培育“服务河北主要产业”特色、打造“支持廊坊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特色、深化和发展“航天”特色,创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6.1航天特色教育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努力培育航天特色文化。

建校以来,学校有21年隶属于航天,具有独特的行业渊源。

划转地方后,与航天两大集团在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开发与服务、招生与就业等方面依然保持密切的联系。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攀高峰”的航天传统精神是学校各个发展建设时期的思想灵魂。

在教学管理上坚持“严格学风、严格教风、严格管理”的“三严”理念,这些都深深地体现出了航天精神的烙印。

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对师生员工进行航天传统、航天精神、航天文化教育。

校园内陈列的我国第一枚1059导弹发动机、C601空对舰导弹、长征二号F捆绑火箭模型、神州六号飞船模型等实物;举行的校旗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签字仪式、“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生平事迹图片展、钱学森塑像揭幕仪式等活动,都潜移默化的教育和鼓励师生员工热爱航天、努力工作、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进德修业、精益求精”的校训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航天精神结合,内化为学校校园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建校三十多年以来,学校为航天输送的近万名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为人朴实、作风务实”的“三实”特点得到用人单位较高评价。

毕业生对航天企业精神价值和工作标准认同,是他们献身航天事业、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重要原因,是学校航天文化继承和传播产生的积极效果。

6.2应用型特色教育

学校努力在工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培育特色。

学校是原航天工业部确定的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工艺人才的学校,成立之初即定位于培养航天工艺类人才。

学校把“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良好、具备较强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并把这一目标的实现贯穿于学科设置、专业建设、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

通过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努力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显现工艺特色。

6.3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初步形成

学校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术创新体系,出台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鼓励教师业技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加强产业技术积累,使学校成为区域产业和行业需求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

利用学校院士(航天)工作站,每年举办2次以上院士高端研讨会,并邀请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为廊坊产业规划、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学校联合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航天503所、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组建了“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利用航天遥感信息技术为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城乡规划、农林、大气环境的监测与利用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围绕廊坊主导产业使学校逐步发展为廊坊人才高地和科技高地;依托河北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助推廊坊市成为全国首个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市。

第七部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7.1人才培养模式还需改进

7.1.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不够突出

各专业在学校总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指导下,依据专业特点构建开放、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到位。

选择性、创新性、综合性以及开放性不够。

7.1.2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上产学研结合不够

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开展产学研结合缺乏整体规划、措施和要求,特别是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在有关课程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实现上,没有提出产学研结合的明确要求;学校对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经费支持不足,教师相关工作量考核与评价的政策导向不够,影响了一些专业和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学校各专业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不够均衡,一些专业产学研合作的效果不理想。

7.1.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不够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在教学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上,学校投入的经费支持不足,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参与社会实践的范围不够大,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才的效果不明显;受实验教师数量不足的影响,实验室开放面不够;校外实习基地联系和合作不够,教师提供学生参与其课题研究的机会不多,提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题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

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教与学的活动中的参与度不足;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不完善,大班教学和教师课业负担较重影响了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和帮扶。

改进措施:

1、加强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论证。

继续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提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的全面认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落实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广泛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建立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机制,特别是对工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要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吸收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增强培养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

2、提高广大教师利用社会资源实施开放办学的自觉性。

建立健全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相关制度,提出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提供实施产学研合作的经费保障。

积极深入探索和尝试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各专业产学研合作全面开展。

3、全面加强质量工程建设。

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加强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

按照“分类指导、强化特色、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以教育创新高地、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

推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带动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

7.2实践教学效果还待提升

以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没有完全构建起来。

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完全纳入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此外,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中,实践课程建设与开发、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改进措施:

切实做到实践教学过程向生产过程转变,重构知识与技术相融合的、符合生产实际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按照实践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以实际生产过程为背景,使学生能够得到初步的生产实践锻炼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控制度。

2、依据专业群和学科建设要求整合校内实习实验资源,修订“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在实验室、学科平台等资源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打破院系条块分割界限,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面向校内全体有需求的师生、专业、班级开放,同时针对校外开展社会服务,接纳校企合作的研究人员。

3、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等多种方式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业进驻学校,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将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改革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实训制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7.3双师队伍还待加强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学科专业建设的积淀不厚,教师本科教学和科研能力积累不够,教师队伍中缺少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加强。

此外,学校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教师引进数量的增加,这个比率还将继续扩大。

学校引进新教师主体为直接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一般没有教学经历,缺乏教学经验;受师资数量不足和科研整体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忙于教学,缺乏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青年教师中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相对偏少。

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与培养应用人才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改进措施:

大力推进“博士+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由学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