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8532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docx

参考资料班级管理方法

教室常规管理–如何维持教室秩序

一、前言

教室的管理是今日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经常谈论的主题常常是与教室管理有关。

教师若能有效地进行教室管理,必然会热爱教学,反之,若无法有效处理教室问题,势必为问题所扰,终至无心于教学。

然而,在教室管理中,最让教师头痛的问题莫过于教室秩序的问题,因为教室秩序会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一旦教师被受影响,教学的质量就会变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因此,教师要懂得如何维持教室秩序,才能使教学顺利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维持教室秩序的目的

维持教室秩序是一种艺术,其目的在于教师能够有效的管理教学情境,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适时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借着灵活、流畅的教学流程,以和谐的互动方式,达成整个学习的目标。

一个秩序良好的教室,可以让学生在温馨而民主的情境中,自由的学习,自由的成长,在快乐的环境中,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培养生活上的基本知能,陶冶真、善、美的人生情操。

三、影响教室秩序的因素

(一)教师部份

1.教学内容

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在事前未做好教学准备,未将要教的内容予以融会贯通而随便就上台教学,以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有些学生可能就会感到很无趣,认为教师所讲所述都尽是一些长篇大论而无半点内涵,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就会找点别的事情来做以打发上课的时间,如说话、传纸条、看课外书籍等,因此就有可能会扰乱了教室秩序,也会使教师的教学受到打扰,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其它同学的上课权利。

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室秩序是息息相关。

2.教学方法

教学时,教师最常使用教学方法大多是传统的讲述法,讲述方式缺乏变化,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养成被动听讲、静态、消极学习的习惯和态度,失去了原有学习的兴趣及注意力,因而会产生一些扰乱教室秩序的不良行为,如讲话、东拉西扯、乱丢垃圾等,而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降低了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维持教室秩序。

3.教师素养

教学时,有些教师由于情绪控制的能力较弱,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影响其上课情绪时,教师可能就会出现一些过度的不当反应,如体罚学生、说出涉及人身攻击的斥责等,不但可能会伤害了受罚学生的自尊心及身体,同也可能会影响了其它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到最后有些学生可能会排斥教师的教学,而作出扰乱教室秩序的行为如说话、不理会教师的教学、逃课等。

另外,还有一些不当的教师素养,如抱持对学生过度否定的态度、过于权威和专制、无法兼顾到全体学生、无视为学生的个别差异等行为。

因此,教师的素养对于教室秩序的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

(二)学生部份

在会影响教室秩序的学生部份可将学生的类型大致分为下列五种:

1.无心向学型

他觉得读书沉闷,想出来做事,但家长强迫教育要他留在学校。

例如,他想读职业学校,工业学院,但父母要他普通中学,期望他将来升大学,光宗耀袓。

他上学唯一的乐趣是与同辈好朋友共聚,玩玩球、与女同学搭讪。

这类型的学生由于兴趣不在此,因此,就会在上课中嘻戏,而影响上课的秩序。

2.心智幼稚型

他对被下课后留下来一点也不觉得自卑,不喜欢静下来聆听,最喜欢与老师摘笑或有顽皮学生闹恶作剧。

老师卖命地讲书,他既看不见,也听不到,但远隔六个座位的同学有异动时,他会突然高声说:

「老师某某没有专心上课!

」这类学生不一定智力低,只是情绪控制力停留在小学生阶段而已。

这类型的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容易影响上课的秩序。

3.愚鲁自闭型

医学发达令我们知道有很多所谓「问题学生」都是生理有缺陷的,例如:

自闭型、语言能力低、智商低等等。

这些学生不能掌握老师所传递的全部讯息,被人欺负时不敢还手、不敢投诉;但欺负弱者时却不感羞耻、不知分寸。

这类型的学生,由于老师并没有特殊教育的知识,因此在处理上,深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失去自信心,最好还是交由专业的辅导人员来加以辅导。

4.情绪困扰型

这一类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跟着父亲,憎恨「情妇」;她父母也离异,跟着母亲,经常害怕继父对她不利;她父母没有离异,但貌合神离,对她只懂打骂,没有半句好话。

结果,他认为家人不关心他,出去游荡,交了损友,学会如何「吃迷幻药」现在经常与有黑社会背景的学生为伍,又遇到感情的不顺利,他经常失恋,现在亦正失恋中,…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总是情绪不太稳定,被感情、友情、亲情所困扰着,因此上课总是不能专心,心不在焉,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爱作白日梦,影响到其它学生的学习,也影响到上课的秩序。

5.魔鬼之子型

这类型的学生可能是有黑社会背景的,也可能只是与黑道人物有某种联系。

他曾经吃大麻,但没有上瘾。

他经常出入感化院,但未尝入狱。

他曾经有一段不短的日子,白天睡觉;刀棍厮杀是他生活里惯常的事。

他曾经玩过若干少女,也曾经被玩弄过。

他曾经一个晚上用上数千元,挥霍得个富翁。

他觉得自己已经历过世间上的一切;静心听讲,勤力读书,依序渐进…简直是开玩笑。

父母一定要他回校,他便回来,尽情地玩。

因此这类的学生,由于心静不定下来,所以上课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法。

而影响了上课的秩序。

三、维持教室秩序的方法

1.开学后立刻把教室规则订好:

学生们在开学后不久就知道,在教室里那些行为是不被容许的,而且了老师在违规行为发生后一定会马上加以制止,则学生们在教室里多半会产生舒适的感觉,而这样的气氛可以使他们很自然地把时间心思用于学习上。

另外,如果在学期初,学生的行为受到规范,则往后老师就不必把上课的时间,浪费在处理犯规的学生身上,而是把时间用在教学上。

2.和学生一起订定教室规则的内容:

让学生们共同参与教室规则的订定工作,学生们在他们的意见变成了教室规的一部份后,即会产生一种参与感,而且这些规则内容是用他们自己的话写出来的,对他们而言,也比较有意义,因此会比较愿意遵守这些规则,而不去破坏它们。

3.让学生熟悉教室规则的内容:

老师在开学之初即随时去注意学生的行为,并在发现问题时,立刻加以纠正。

因此一个星期下来他们差不多都知道那些为是不被允许的,而那些是可以接受的。

虽然老师在开学有精疲力尽之感,但辛苦是值得的,因为,过不了多久,学生们都能遵守教室的规则,而老师也可因此轻松了。

4.老师以身作则:

要把教室秩序维持好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生们必须懂得彼此尊重,但老师若要学生尊重别人,则自己一定须先尊重学生。

当学生有侵犯别人的行为发生时,老师一定加以制止、规劝,但老师给学生的榜样才是最重要的。

5.让学生家长知道教室规则的内容:

使用这个原则的方法是,老师将开学初所订定的教室规则复印一份给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家长;这些规则里通常也包含了学生犯规时的处罚办法。

使用这个原则的老师其用意各有不同。

有的老师如此做是为了避免家长的误解,以及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合作。

6.在上课前做好教学准备:

如果老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则上课时,学生的时间即可完全被安排在学习上,因此纪律的问题就不容易发生。

我们相信每当一个老师在课前准上稍有疏忽,则第二天上课时,其教室秩序必出问题。

老师除了上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外,还要让学生熟悉每日在学校的作息流程,使他们明确地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7.处理学生违规行为时态要坚定且前后一致:

若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一回事,而执行来却是另一回事,则学生会失去对老师的尊敬,因此,老师的话即失去对学生的约束力。

若对违纪者的处罚的有无前后不一致,则这种现象一旦为学生发现,他们以后可能会心存侥幸,以为下次他们若犯了错,也许可以逃过应受的处分,所以在面对一些不该做的事时,他们会有不妨一试的心理,因此使教室的秩序受到影响。

8.学生犯错后以一对一的方式处理:

当学生犯错时,老师固然应加以纠正,但纠正的同时,应尽量避免伤害到被纠正学生的自尊心,而其方法就是以一对一的方式处理。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的一点就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训诫犯规的学生。

私下训诫学生的好处是,让被教训者不至在别人面前丢脸,因此可使他愿意改过而达到教训的目的。

9.学生若犯了错留到下课后再处理:

应用这个原则不但可以使教师们上课时不致中断她们的教学活动,而且可使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受干扰,因此上课的时间,并不会因少数不守规矩的学生而有所浪费。

再者,此一原则的应用,也可使初犯错者有一自新的机会。

10.如果学生继续犯错则加重处罚:

此原则的做法是,当学生第一次犯规时,老师只是把该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当作对其象征性的处罚。

但若同一个学生在同一天又犯了一次规,老师就在第二次以后,给予逐渐加重的实质性惩罚。

实质性的惩罚通常是在下课或是放学后才执行的。

这是要在真正处罚一个学生之前,老师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11.学生表现好时即给予奖励:

当学生在行为上或学业上表现不错时,即给予适当的奖励,其目的是鼓励类似的表现反复出现。

而奖励的方式有许多种,其中包括:

口头的称赞、象征性的奖励和实质的奖励。

例如:

可以在学生表现好时,即在一张图表上打星号。

这个星号是对全班学生一种立即的和象征性的奖励。

若星号累积到一定数目时,就给他们实质性的奖励:

如请吃东西、送小礼物等等。

这种象征性配合实质性的奖办法,不但可激励全班学生继续做出好的表现,而且学生之间还会因此互相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结论

学习动机的增强,需要有良好的班级经营,和亲切、快乐的班级气氛,能够提供爱、责任和关怀的培养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历程中得到满足,在人际关系中得到调适,进而专心的投入学习过程。

为了要维持教室里中的秩序以保障各位同学学习的权益,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班规。

一个理想的班级常规应偏重如何启发、鼓励学生,使学生在无形中养成活泼而守法,有情感而不越规,建立自立自觉的精神。

所以宜引导在先,让学生养成合宜的行为,不致招致事后的处罚。

建立班级常规,供学生遵守,固然重要,而如何执行与维护更属重要。

因此,教师和学生订立契约、维持班级常规时,必须共同讨论决定,商订合乎教育意义及逻辑的清单、项目,做适当且积极的规定,使得班级的秩序不会呈现紧张、骚乱的局面,影响学童与学的情绪。

至于在课程进行中,教学必须灵巧的以活动课程环环相扣来进行,所以在学习进行中的教室管理,尤其需要有教学的技术和辅导的艺术来维持流畅的教学。

使教室中能维持良好的秩序,创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让教学能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行为及纪律的管理技巧

绪  论

国有国法,用以维持社会体系的功能运作;校有校规,用以维校务的正常运作;班级虽小,仍无例外。

就社会学角度来说,班级自成社会体系,成员朝夕相处,互动频繁,如同学校一样,需要制度化的常规,明确规范成员的活动。

班级教室管理最令教师穷于应付的应属班级学生行为及秩序方面的问题。

在中学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狂风暴雨期,许多的不当行为常在校内发生。

因此,教师要有效防患和管理班级学生的行为问题,必需要有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

壹、班级常规的意义

班级常规是学生在教室内日常生活的一种规律,也是教师或教师和学生共同合适地处理教室中人、事、物等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习的环境,以易达到教学目的的一套有系统或不成系统的规则。

这一套规则由教师所订或师生共同约定,用以配合教师教学或指导班级活动的进行,使学生建立一套稳定的生活模式,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如何作为,也知道别人对自己行为的期望。

贰、班级常规辅导的注意事项

一、在建立班级常规方面:

订定合适的班级规约以为学生日常作息活动的准则是教室管理的重点,规约的拟定可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但若太过严苛或执行不当则会有反效果。

班级规约的制订应在第一周内完成,教师可与同学一同订定并张贴于教室布告栏中。

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规约内容使学生了解并且愿意遵守。

尤其是在学生的行为准则方面更应让学生知道奖善罚恶。

订定班级常规应该注意下列原则:

1.班级常规必须符合三个标准:

(1)明确,(2)合理,(3)可以执行。

当然,简单也不容忽视。

2.不可一次规定太多规则,一般而言,以五~十条为宜,须等学生己学会一些规则后,再逐渐增加。

如一次订得太多,等于没有目标一样,每一条规则,表明一件具体行为。

3.常规内容必须以书面明示,不宜仅以口头约定,文字亦不得含糊不清。

4.学期一开始就订定班级常规,第一天是订常规最好的日子,以后可利用班时间加以订定或修改。

5.有效的常规是:

(1)描述清楚,(2)正面措词,(3)简短扼要,(4)数目不多。

6.班规分成「通行」与「单行」法规。

通行者,即上课、下课、排队、打扫等常规;单行者,即针对破坏、偷窃、打架、喧闹问题行为之正负加强。

7.班级常规可贴于公告栏,或印制成小卡片分发给同学。

二 在班级常规辅导方面: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始业时的常规辅或教师新接班级时的初始辅导,务必切实把握,有效运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塑造和谐愉快的班级气氛,教师更容易发挥积极的影响力,协助学生建立常规。

3.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强化班级组织功能,再予适商授权,可有效迅速地建立班级常规。

4.良好班级常规的建立,常非一朝一夕,教师应有耐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使之有效、扎实地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

5.了解学生是未成熟,尚在学习中,其情绪可能不够稳定,常规学习效果可能因人因常规而有所不同。

6.为了方便,常规的订定与辅导往往将常规分成几项,更重要的,让让学生有统整的了解,前后一贯地遵行。

7.常规的辅导,事实上即为生活学习中的辅导,学生所应习的常规很多,实在无法一一列举,因此,辅导时,除已列常规外,还不能忽视偶发状况和类似潜在课程领域内有关生活上应该注意的行为之辅导。

8.各种常规,学生遵行情形如何,显现行为是已符合要求,教师应随时追踪视察辅导,如透过班级干部组织,责成同侪间相互扶持提醒,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提升班级常规辅导的实效。

9.和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放学后常规的表现情形,作为在校继续辅导的重要参考,同时,亦可要求长协同监督辅导学生,不分上学、放学均能持续督导学生遵行班级常规和学校的校范。

10.不同年龄层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行为特质,在班级常规辅导时,应特别留意,避免造成学生的挫折与困扰。

参、若学生违反班级常规的处理原则

一、管教学生应以可见的行为为主:

有效的管教,其先决条件是,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可见行为上,学生的行为,要待表现出来后,方能判断是好是坏,该赏该罚,可接受或不可接受,老师千万不可仅凭笼统模糊的感觉,就「修理」学生。

管教学生如果无的放矢,非但违反原则,效果等于零,且易产生不良副作用,尤其在似乎是集体起哄时,更必须明确地找出可见行为的行为人来处理,而忌讳连坐式的统统有罚,如此,有些学生固然是咎由自取,却也有人遭受池鱼之殃,只是面对老师的权威,敢怒不敢言,这是极其不当的处理方式。

二、清楚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

有效的管教,应先订定学生常规的行为标准,务使每位学生确实明了何种行为是好的,何种行为是坏的,何种行为可以接受,何种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

师生可运用透过共同讨论的方式,作明确的约束,以为共同遵守的准绳。

千万不可由教师暗立规则,或随兴之所致,信手拈来,更不可由教师个人好恶,或过度情绪化,而致随意管教,如此方式将造成学生的动辄得咎,不得安宁,不但管教无功,亦将造成班级气氛的分离,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三、避免惩罚不良的行为:

有效的管理,应该极力避免惩罚不良行为。

管教学生,非在实不得己的情况下,不宜使用惩罚。

目前除教育行政单位一再申明禁止体罚外,一般心理学者也都反对采用惩罚的方式,尤其是报复性或发泄式的惩罚。

理由如下:

惩罚会摧毁师生间应有的和谐关系,妨碍情感的交流;惩罚只对不良行为暂时压制,不能使它永久根绝;惩罚只告诉学生何者为非,没有告诉学生何者为是,缺少教育学生的正面的和积极的作用;严厉的惩罚,往往连带引发学生的焦虑或憎恨情绪,使之不喜欢班级,不喜欢学校,而不愿就学;惩罚造成学生恐惧心理,有碍创造力和潜能的发展,是一种反教育的管教方式。

四、要以好的行为取代坏的行为:

有效的管理,应指导并鼓励学生以良好的行为取代不良行为,以免学生的行为领域顿成-真空状态,致使其它的坏行为乘虚而入。

当学生的某种不良行为因无人理会,或暂时受到禁止,应马上提供一种可被接受的行为来替代它的地位,藉以占据该生的心思,分散也的精力,不然,其它不良行为会接踵而来,造成管教上的困难。

五、找出不良行为的肇因:

有效的问题行为辅导,应该先找出学生问题行为的肇因。

不同学生虽然表现相同不良行为,却可能由不同原因造成;反之,不同学生受不同因素的刺激,可能产生不同的不良行为。

不同原因应该运用不同的辅导方法,所谓追根究底,擒贼擒王,追寻不良行为的真正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是辅导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则。

比如,同是偷窃,有的同学可能因为匮乏,有的可能是因为心理的失衡;同样打架,有的可能是基于报复,有的可能是受到同学的怂恿,这些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辅导的方法。

六、机动选用合适的处理技巧:

机动选用合适的处理技巧,是问题行为辅导的重要原则。

处理技巧,如同医生的处方,处方不对,自然无法治病,选用的处理技巧不能适用于处理的问题行为,辅导自然无效。

其次,问题行为的辅导,经常是一个持续性的历程,在此历程中,须根据学生进步的情形或心绪的转化,考虑运用不同的适当辅导技巧,以收到良好的辅导效果。

七、敏于知觉问题行为的存在:

敏于知觉问题行为的能力是问题行为辅导的重要条件。

导师敏于知觉问题行为可能发生,即可辅导在先,使之消失于无形;导师敏于知觉问题行为之存在,可立即施予辅导,使之改过向善;导师敏于知觉本班的学生状况,可以了解本班先要先要建立何种常规,次要建立何种常规;导师敏于知觉不同的学生可能发生不同的问题行为,而及早选用合适的辅导技巧,分别实施辅导,终能收到辅导的效果。

导师如果缺乏敏觉力,而无所用心,则班上同学可能有偷窃者、撒谎者,老师均将无知晓,遑论处理辅导了。

八、有效借重学生朋辈或运用社会资源:

有效借重学生朋辈力量或运用社资源,实施问题行为的辅导处理,可以使班级经营和学生问题行为之处理发挥更广的效果。

目前的社会资源丰富,人力充沛,老师可善加运用,以协助辅导学生处理问题行为,再者,学生朋辈间相互影响力很大,导师也可善为借重,不但可减轻导师负担,更可提升问题行为的辅导效果。

肆、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技巧

一、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学生如能自我约束将可减少许多教室管理问题,要培养这种自律的能力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1)利用各种机会,指定某些任务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培养学生在教室内的礼节及同理心。

(3)要求学生准时认真完成各项功课要求。

(4)避免滥用教师之权威和命令,尽量由学生自行判断,解决问题。

二、预防不当行为的发生:

教学情境很少是突然间失控的,学生不当行为的发生也非偶然,乃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最佳的教室管理乃是防患未然,使不当行为有发生时机。

以下是几项可行的策略:

(1)关怀并支持学生:

倘若能叫出学生名字,了解各自专长、特征、兴趣、个人问题,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舞,行为问题自然会减少。

(2)公平善待每一位学生并尊重他们:

教师不可偏袒某位学生,以免其它学生感受不平,造成学生的嫉妒、不满。

教师应将每位学生当作独立、有尊严的个人而尊重他们。

(3)提供机会让学生协助教师处理事务:

例如请那些有行为问题倾向的学生偶尔帮忙教师整理资料,或为班级服务,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注意及正面的期待,从而减少不当的行为态度。

(4)保持一致的行为标准:

当班级规约,行为准则建立之后,教师在执行时应确实遵守,不可前后不一而使规约失去公信力。

(5)发展班级的凝聚力和忠诚感:

教师应提供各种全班活动的机会,如郊游、舞会、班歌、班旗等。

此外与其它班级的竞赛活动也会有助于发展全班的隶属感和荣誉心、忠诚感。

(6)利用肢体语言,如眼神、手势:

对于少数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当行为,例如不注意听讲、说悄悄话、左顾又盼等,教师可利用眼神来制止学生的这类行为。

有效地利用目光接触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回复到正常的学习活动。

此外,利用一些小手势也可以纠正学生轻微的不当行为。

如果目光和眼神无法引起学生注意时,教师可以离开讲台,趋近学生位置,轻敲其桌面或小声要求学生停止不当行为。

伍、创造良好教室秩序的原则

班级的经营必须能塑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班级的管理要具成效,就必须去塑造积极性的班级气氛,其策略大致如下:

一、要有约定:

这是师生共同期盼的某种行为标准,亦即班级公约的基本要求。

有了明确的班级公约,班级学生的行为表现才有准则,才不致脱序。

二、要有期望:

师生对于其班级都要有共同的期许,每一个成员都有共同的期许和目标就会团结和谐,班级秩序自然良好。

三、要有吸引力:

意指班级成员相互尊重的程度。

鼓励建立同侪情谊,但不是分裂排斥的小团体,班级内的冲突自然减少。

四、要能沟通:

班上成员要能有相互表达意见的机会,并都能热心参与班级活动。

以上四种策略可供教师在营造良好班级气氛参考。

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可以从该班级的气氛中察觉。

建立并维持适当的班级气氛可说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陆、结 论

教师在班级经营中,为了秩序的维持,除了权威性的运用,应也不时加上真诚关怀,恩威并济,软硬兼施。

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同理心、尊重心不能拾去,让学生心服,不只是口服;让学生感动,不只激动。

而这些良性的成果,就隐藏在每位教师理念中,校园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共识到此理念,相辅导的生根必能扎实,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辅导文化摇篮中的个体,相信在教师权威关怀双管下,真诚同理尊重心下,让每位学生,得有尊严,学得更愉快。

偏差行为的探讨与纠正技巧

一、前言

人的偏差行为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阶层中,尤其在还是学龄阶段的青少年中更是明显,许多人的偏差行为大概都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

所以教师在遇到学生有重大不良行为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当适时且合宜地处理学生所产生的任何偏差行为,给予纠正与辅导,如此才能奠定学生优良的人格品性,以免将来步入歧途造成终生的遗憾,也造成社会大众的一大隐忧。

以下即就偏差行为的产生原因与辅导纠正作探讨:

二、偏差行为产生原因

任何偏差行为皆可视为适应困难的症状。

个人遭遇困难,无法以自已的能力、经验去克服,或无法改变自已的行为模式去因应环境的需求时,便可能诉诸病态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或解除危机。

偏差行为是一种症候,此种症候又可以转化成新的偏差行为的诱因,导致连锁性反应;或使原发性适应困难更形恶化,于是因循相衍,成为恶性循环。

因此,在行为与续发性偏差行为,是相当重要的。

造成不良适应行为问题的原因可从五方面来看:

(一)因素:

包括健康情况与残障与否。

经常生病的人脾气好不起来,残障者在生活方面势必遭遇到比一般人更多的挫折,这些对于生活适应都比较不利。

气质因素:

气质虽是生而具有的,却不是遗传所致。

有的人活动性强,适应性差、规律性低、坚持度高、注意力涣散,以致产生各种反社会的行为。

这些气质倾向很可能从小就有,而且持续下去。

这些气质本来无所谓好坏,但是由于社会的不同期望,容易被判定为反叛性,认为他太自我中心,不能听命行事。

对于与气质有关的偏差行为,压制或惩罚往往无效,心须要藉助适当的引导。

环境的因素:

出身于破碎家庭的学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往往造成一生人格发展上的创伤。

小区环境较差的孩子,孕育于庸劣的次级文化里,所以动作粗鲁、满口三字经,教人听了生气,有时被误以为对师长不敬;有的以替人取绰号为乐,使被取绰号者愤怒。

其实这些都可能是在次级社会文化中的自然反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在学校清纯文化中潜移默化下,可望使其行为逐渐改善。

机遇:

这与「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有关。

所谓关键人物与关键事件是一生中对自已影响重大的人或事,此二者通常不是个人所能掌握的。

人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也很难自由选择其师长或同学,若遇到的尽是良师良友,则一生光明;若尽是遇到不好的友伴,就可能变坏。

学习的因素:

即由于「没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