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9929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docx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

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

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

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

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

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

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B.有意义学习理论

C.多元智力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

1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

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C.教育要面向世界D.教育要面向未来E.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

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

C.注重以学生为本D.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E.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

3.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E.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是()

A.多样性B.均衡性C.综合性D.选择性E.地方性

5.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

A.改变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B.关注学生的兴趣

C.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D.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E.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

三、填空题

1.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3.综合实践活动在管理权限上属于课程。

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的依据。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6.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

10.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四、名词解释

1.成长记录袋2.国家课程3.地方课程4.校本课程5.课程结构

6.教学过程7.课程开发与管理8.课程管理

五、简答题

1.当前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对基础教育提出哪些新要求?

2.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3.我国基础教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的原因是什么?

4.各国的课改有什么特点?

5.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6.课程结构有哪些主要类型?

7.为什么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何?

9.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哪些特点?

10.新课改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2.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14.实施“研究性学习”遇到的困惑有哪些?

15.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6.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17.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8.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20.为什么新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2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六、论述题

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2.新课改的六项目标是何?

你是如何理解的?

3.新课程结构中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的总体规划是什么?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七、案例分析题

1.某学校课堂上,一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课外书,被上课的科任老师发现。

科任老师认为有责任将违纪情况告诉班主任。

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

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书有收获。

班主任无法说服,就请来学生的家长。

家长把孩子带回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

请从新理念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案例中科任教师的行为。

2.北京景山学校赵老师在讲《巴西》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为四小组:

巴西概况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

每组有一张组员分工表,组员各负其责,进行各做学习。

教师对各组的资料进行精选和把关。

课堂上,巴西概况组的同学根据查询的资料,介绍巴西的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

热带雨林组的同学分别扮演林业部长、外国开发商、当地农民、生态学家等角色,通过角色模拟讨论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巴西经济发展组的同学模拟巴西工业部长、农业部长等政府官员与外商见面商讨投资问题。

巴西之旅组的同学模拟导游,带领全班同学走近巴西,领略巴西风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组进行点拨、补充和评述。

请结合所新课程改革基础知识,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3.中国和日本曾联合举行一次小学生夏令营活动,有意磨练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齐力推车时,有个中国学生只在一旁喊“加油”,自己并不动手,问他原因,他说他是班长。

而日本学生却突出地表现出了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

中国学生大多是从几十万儿童中挑选出来的“小明星”。

然而,与异国孩子相比,他们登山缺乏朝气,唱歌跳舞也不如人家。

在举行联欢时,我们演节目,日本儿童热情鼓掌,而他们表演节目时,我们的小明星却没有什么反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才礼节性地鼓了掌。

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我国当今的教育应如何实施改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的调整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3.D【解析】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B【解析】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从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5.C【解析】校本课程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6.A【解析】《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国家课程。

7.C【解析】《纲要》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8.D【解析】新课程理念要求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共同学习新知,探讨真理及未知世界的奥秘。

9.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多元智力理论。

10.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ABCDE【解析】现代基础教育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

素质教育的基本点: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ABCDE【解析】我国各级学校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BCD【解析】《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ABCD【解析】《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填空题

1.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国家4.教学评估考试命题5.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6.教师课堂书本7.促进学生全面发展8.甄别与选拔

9.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师生互动10.国家地方学习

四、名词解释

1.成长记录袋:

也被学者翻译为档案袋,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点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2.国家课程:

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建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开发的的课程。

3.地方课程:

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展而开发的课程。

4.校本课程:

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在其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堂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课程结构: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6.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应新生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课程开发与管理: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需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高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讲座的建议,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

8.课程管理:

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情况和优势,学生的举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五、简答题

1当前时代发展的特征: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当前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

基础教育应培养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二是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2.【答案要点】

历史经验已证明,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综合国力的竞争必然聚焦到教育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抢占了教育这个制高点,谁就占据主动地位,谁就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也适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答案要点】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2)传统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4.【答案要点】

(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这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5.【答案要点】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6.【答案要点】

(1)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7.【答案要点】

我国现存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不足:

(1)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

(2)分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

(3)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

(4)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8.【答案要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9.【答案要点】

(1)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从而实现由知识三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

(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其内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传统分科课程有显著区别。

10.【答案要点】

(1)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

(2)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科学》课程;

(3)7-9年级开设《历史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4)1-9年级开设《艺术》课程。

11.【答案要点】

(1)整体性;

(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12.【答案要点】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13.【答案要点】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结合;

(3)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事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的整合起来。

14.【答案要点】

(1)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科技类活动课吗?

(2)研究性学习是优等生的专利吗?

(3)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课堂进行吗?

(4)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固定的课时中进行吗?

(5)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要有专人来教吗?

(6)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用考试一来评价吗?

15.【答案要点】

基本目标:

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使学生自学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关近、关爱自然,懂得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主要内容:

①服务社区;②走进社会;③珍惜环境;④关爱他人。

16.【答案要点】

(1)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

(2)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

(3)建构了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

(4)拓展了劳动技术与技术的学习内容;

(5)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17.【答案要点】

18.【答案要点】

《纲要》指出: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号,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19.【答案要点】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是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是否合理性。

一方面课程标准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

20.【答案要点】

现行的教学大纲明存在以下弊端:

目标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环节,忽视了课程的其它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新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和考虑:

第一,课程价值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育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介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提供了政策保障。

21.【答案要点】

课程标准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签名部分。

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包括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

22.【答案要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新课标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具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的公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3)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4)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四有新人。

2.【答案要点】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将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种转变与课程功能的转变遥相互应,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这一转变,力争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可以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改变为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的评价体系,三是要将评价看成是一个系统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对加速我国课程建设民主化、科学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3.【答案要点】

(1)新课程结构均衡性的体现

①课程方案层面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结构包容了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同时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

②实践层面上首先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作出自己的贡献;其次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再次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2)新课程结构综合性的体现

①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

新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②设置综合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已经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积极倡导各地实施以综合课程为主的课程计划。

综合课程的开设将会有力地改变现行课程科目过多或缺乏整合的现状,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

③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重要体现。

(3)新课程结构选择性的体现

①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

②选择性还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变通性上。

就课程类型而言,国家提供套餐式方案,供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作出选择;就课时比例而言,国家划定范围,供地方和学校选定;就课程内容而言,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在保证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反映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特点。

③新的课程计划倡导适当减少必修课程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这就要求地方和学校必须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

4.【答案要点】

(1)2001年秋季,绝大多数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实验,探索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探索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