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0541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docx

01负责人与安全人员初训1答案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的,防止职业危害的事情,邢台市安全生产培训统一考试试题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训试卷

(1)

单位姓名准考证号

一:

判断题(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题一分,共计40分)

1.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5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

除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是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补报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变化,其他事故为30日。

2.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

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应当由事故调查组统一安排,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2.事故资料归档是伤亡事故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

事故资料归档是伤亡事故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各种事故资料作为事故的原始记录,不仅是进行事故复查的最主要的依据,也是进行工伤保险待遇享受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还是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更是制定或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进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以及科研工作的重要的参考资料。

因而,建立必要的事故结案制度,认真保存好事故档案,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企业事故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3.危险分析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

 

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危险分析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5.应急演练结果评价中改进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

改进项不同于不足项和整改项,它不会对人员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

6.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利。

(√)

7.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只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

(×)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1)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办理工伤等保险;

  

(2)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了解作业场所、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和应急措施,获得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4)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5)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时,可以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6)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后依法要求赔偿;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工会应当维护从业人员依法享有的安全生产权利,及时制止生产经营单位侵害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的行为。

8.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排查事故隐患。

发生事故隐患的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难以立即消除的,可以要求县政府以上部门加入完成整改。

(√)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整改治理。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方案,隐患治理涉及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河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

10.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已经2010年4月26日国家安监总局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

12.《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第6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一)安排工作岗位之前;

(二)工作满1年;(三)年满18周岁,距前一次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

”第4条规定:

“未成年工患有某种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残疾型)时,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

(一)《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1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二)《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3级以上的低温作业;(三)《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2级以上的高温作业;(四)《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3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五)接触铅、苯、汞、甲醛、二硫化碳等易引起过敏反应的作业。

”第8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根据未成年工的健康检查结果安排其从事适合的劳动,对不能胜任原劳动岗位的,应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他劳动。

”第10条还规定:

未成年工体验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劳动法》第58条规定:

国家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第9条规定:

“对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护实行登记制度。

”未成年工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对劳动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较弱,如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未成年工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

因此,国家为了实行对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对使用未成年实行登记制度。

其具体内容是:

用人单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件外,还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登记。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未成年工登记表》,核发《未成年工登记证》;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有关规定,审核体检情况和拟安排的劳动范围。

未成年工须持《未成年工登记证》上岗。

13.未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期间未支付工资并承担安全费用的,由安全生产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万元罚款。

(√)

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并保证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的; 

(二)未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的;  

(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期间未支付工资并承担安全培训费用的

14.把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会有负面影响,引起恐慌,增加思想负担,不利于安全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15.所谓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16.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17.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都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下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应视同为工伤的情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18.《工伤保险条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的企业;职工是指与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包括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

只要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就可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

这里所指的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按照所有制划分,有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按照所在地域划分,有城镇企业、乡镇企业;按照企业的组织形式划分,有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

个体工商户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雇用7人以下、开展工商业活动的自然人。

19.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20.班组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

21.个人防护是把人体与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是一种不得已的隔离措施,但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

22.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23.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至50%的罚款。

(×)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的40%至80%罚款。

24.劳动者无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

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5.把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会有负面影响,引起恐慌,增加思想负担,不利于安全生产。

(×)

26.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内,通风气体可以循环使用。

(×)

对于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的通风,由于空气中含有易燃气体,所以不能循环使用。

排除或输送温度超过80℃的空气、燃烧性气体或粉尘的设备,应该用非燃烧材料制成。

空气中含有易燃气体或粉尘的厂房,应选用不产生火花的通风机械和调节设备。

含有爆炸性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进行净化,防止粉尘进入排风机。

排风管道应直接通往室外安全处,排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或非燃烧材料的楼板等防火分隔物,以免发生火灾时,火势顺管道通过防火分隔物

27.动火作业都应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

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动火作业的含义: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电焊、气焊、碳弧气刨、溶解沥青等均称动火作业,把在特定的环境动火作业可能造成的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动火管理,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的《作业证》有效期不超过8 h。

二级动火作业的《作业证》有效期不超过

72h,每日动火前应进行动火分析。

动火作业超过有效期限,应重新办理《作业证》。

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 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 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

火点10 m范围内及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28.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可以用水进行扑救。

(×)

如果易燃液体密度比水小,就不应该用水,因为易燃液体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

29.静电的消失主要有两种方式即:

中和和泄漏。

(√)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二条:

一是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产生。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即泄漏法和中和法。

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均属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高压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均属于中和法。

第二条途径,即工艺控制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0.口对口人工呼吸前,应先保持气道通畅,此时严禁用枕头垫在伤员头下(√)

31.雨天穿用的胶鞋,在进行电工作业时也可暂作绝缘鞋使用。

(×)

32.触电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式。

(√)

33.防止反应釜的跑、冒、滴、漏,特别是防止有害、易燃介质的泄漏,选择合理的密封装置十分重要(√)。

34.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一定就会发生职业危害。

(×)

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能产生职业性损害的诸多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

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高湿、低温; 

(2)异常气压:

如高气压、低气压;(3)噪气、振动

4)非电离辐射:

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5)电离辐射:

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微生物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医`学教育网整理,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35.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主要是进行个体防护,组织管理措施无关紧要。

(×)

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1、组织管理措施2、严格进行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健康检查3、做好个人防护4、增强体质5、降低毒物浓度---降低毒物浓度的方法包括:

(1)改革工艺

(2)通风排毒 (3)合理布局(4)安全管理。

对生产设备要加强维修和管理,防止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36.生产性常见毒物按其危害大小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

(√)

37.生产性噪声对人的健康没有危害,因此,生产过程中不必防范噪声(×)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它们是:

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

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

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38.用人单位应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

(√)

39.采取合理布置热源、隔热、通风及加强个体防护可减少环境热作用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

40.作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应选择防护面罩作为个体防护用品。

(×)

用于预防噪声危害的个人防护用品有耳塞和耳罩两大类

耳塞是可以插入外耳道的有隔声作用的材料,按性能可分为泡棉类和预成型两类。

耳罩的形状像耳机,用隔声罩将外耳罩住,耳罩之间用有适当夹紧力的头带或颈带将耳罩固定在头上,也可以有插槽与安全帽配合使用。

2、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计60分。

41.《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除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D)。

A.配备专职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视其单位性质来确定是否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C.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2.下列哪类人员应持证上岗(A)。

A.特种作业人员B.新入厂人员C.复岗人员D.转岗员工

4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A),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A.工伤社会保险B.养老保险C.医疗保险D.失业保险

44.(A)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B.工会和职工C.人民政府

45.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A)的罚款。

不立即组织事故抢险的;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在事故调查处理间擅离职守的。

A.40%-80%B.60%-100%C.80%

46.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C)的罚款。

A.50%B.60%C.8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裁量标准:

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1.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2.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3.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4.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47.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应必须(B)。

A.保密B.公布C.公平D合理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属于《行政处罚法》

48.《安全生产法》规定,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 D)。

A.专业培训B.专业考核C.体能训练D.健康检查

49.《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B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A.防止职业病B.防治职业病C.控制病源D.积极救治

50.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应由(B )承担。

A.引起该患者职业病的先前用人单位B.用人单位C.患者本人

D.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

5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 C),并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A.职业保险B.职业健康监护C.职业健康检查D.职业健康管理

5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B)

A.可以辞退B.应当调离原岗位妥善安排C.勒令辞职D.应当给予生活补贴

53.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下列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 B)。

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C.刑事处罚D.撤职处分

5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C)。

A.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教挂图C.安全警示标志

55.《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B)负责工伤保险工作:

A.财政部门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C.卫生行政部门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56.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其费用由(B)支付。

A.用人单位B.工伤保险基金C.工会D.政府

生活护理费是指工伤职工经评残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补助的费用。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57.《安全生产法》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对(B)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A.设备B.重大危险源C.危险化学品

5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B)公布。

A.劳动者B.社会C.公众D.职工

59.政府部门应明确重大危险源所在企业的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监控管理制度与措施、隐患整改方案.(C)等。

A.销售登记制度B.技术培训制度C.应急措施方案

60.通过对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那些是(A)的潜在危险源。

A.可能发生事故B.一定发生事故C.发生重大事故

6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B)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安全管理人员B.主要负责人C.主管安全的负责人D.安全管理机构.

6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A)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A.每月B.每年C.每两年D.每天

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6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指派专人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监测记录应当准确.完整并(B)保存。

A.建档B.存档C.归档D.规范

64.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B)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

65.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D)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

A.2B.5C.10D.20

6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B)。

A.审核B.备案C.批准

6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情况,重大事故是指造成(B)以上死亡的事故。

A.3人以上10人以下B.10人以上30人以下C.10人以上60人以下

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③较大事故,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