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705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docx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

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国,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为质量工作加快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为贯彻落实XX省委省政府建设“质量强省”和XX市委市政府“质量强市”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特制定《XX市质量强市“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在对我市质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市质量强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并提出了质量强市建设的保障措施,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十三五”时期又好又快发展。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是我市“十三五”重点规划,是未来5年我市质量强市建设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质量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质量总体水平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产品质量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品牌培育成果不断扩大。

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发布实施《关于全面推行质量强市活动的意见》、《印发关于推进产品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意见及其奖励办法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有力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质量进步。

通过名牌带动战略,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带动企业在日常产品质量监管、产品标准制定与执行等方面转型升级,以质取胜,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到2015年,XX市累计打造中国名牌产品XX个,中国驰名商标XX件,XX省名牌产品XXX个,省著名商标XXX件,名牌、驰名商标总数均在“十二五”期间增长超过2倍,位列XX前列,XX市获得“2015十大品牌城市”,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氛围初步形成。

重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85%以上,全市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深入开展“质量月”、“3·15”和“食品质量安全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民众质量素质不断提升。

(二)质量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力不断提高。

市政府出台了《印发关于推进产品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意见及其奖励办法的通知》、《XX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三五”规划》和《XX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有力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质量进步;编撰并实施《XX市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标准汇编》;率先发布实施了国内最早的联盟标准《XXXX》,探索建立专利联盟与标准联盟的联动机制,近年来XX联盟标准发布和实施的数量一直位居全省首位;市政府每年投入标准化工作经费1,000万,资助了99个标准化项目。

启动和推进XX区创建XX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示范区、XX区XX栽培标准化国家级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企业累计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XXX个;已落户XX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构XX个,科技企业孵化器X个,在孵高新技术企业XXX家。

二、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十二五”期间,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方式和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稳中有升,涌现一批有较好社会影响的优质工程,XX市中医院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XX市城市动力联盟工程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2014年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XX市XX大楼等XX项工程获省优良样板工程;XX总部大楼等XX项工程获市优良样板工程。

先后出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建筑节能材料验收办法》、《建筑节能施工验收办法》、《(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制度》、《建筑材料抽检制度》、《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常用建筑节能材料设计与施工应用技术指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开展大中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超限抗震审查工作,成功举办繁荣建筑创作系列活动,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技术,XX地铁、XX一环、XX江引水、XX新城、XX片区改造、XX金融开发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如期竣工或顺利推进。

国家生态建材示范展示中心落户XX。

三、服务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十二五”时期我市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服务质量快速提升。

“十二五”期间一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相继落户XX;金融业发展提速,2013年金融业实现产值97.6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0%,XX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初具雏形;会展业表现突出,家电、陶瓷等国际展会代表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专业市场的发展基础较好,陶瓷、不锈钢、家具、有色金属等专业市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零售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国际连锁经营企业相继在XX设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继挂牌成立,吸引了以制造业为支撑的创意与设计企业和项目进驻;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了一批国家A级风景区和五星级酒店;总部经济、软件基地、科技创业园开始起步。

“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XXXX.X亿元增加到XXXX.X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XXX.X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XXXX.X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015年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2.63万元/人,服务密度4,986.44万元/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会展业表现突出,家电、陶瓷等国际展会代表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专业市场的发展基础较好,陶瓷、不锈钢、家具、有色金属等专业市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科技兴环保战略”正式确立,三大建设工程不断推进。

《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确立了科技兴环保战略,环境科技创新工程、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工程、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取得明显进展。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全面实施,环境质量改善显著,环境空气质量较“十一五”期间改善显著,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超过全年天数的90%,灰霾天数有效下降;单位GDP能耗下降6.93%,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4%和33%,主要饮用水水质优良。

城市噪音污染控制良好,宜居城市建设快速推进,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五、食品质量安全基础逐步夯实

以落实责任为核心,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食品生产监管体系;突出预防性监管,不断提高食品生产监管的主动性和前瞻性;食品检测水平不断提高,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加强区域监管合作,与XX市质监局签订《XX食品加工环节监管同城化合作协议》,实现亚运、亚残运期间食品安全零事故。

至2015年底有XXX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XXX张生产许可证书,食品抽查合格率从2012年的82.6%上升到2015年89.8%,未发生重特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六、质量检测能力显著提高

整合市、区两级质检、计量技术机构成立XX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统筹全市产品质量、计量监督检测工作,成功推动技术机构能力建设与业务量迈上新台阶。

现已建成燃气具、陶瓷及水暖卫浴、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质量国家级检验中心X个,省级授权质检机构XX个,派驻实验室X个,并与XX多个国际组织实检验结果互认,获得德国GS、美国FCC、UL、意大利GASTEC、IG、欧盟CE、加拿大CSA、IC、法国BV、NF、日本VCCI、PSE、香港机电工程署、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等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与近20个国外检测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栏1:

“十二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07年

2010年

质量总体水平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

省级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抽查合格率

%

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

%

100

10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化学需氧量

万吨

二氧化硫

万吨

XX省名牌产品

208

248

达到省级生态县要求的县(市、区)比例

%

3

7

质量安全

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

%

标准化

国家、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

8

13

制(修)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421

630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18

1182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数量

10

29

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国家质检中心

1

3

省级质检中心

7

11

质量监管机构

基层质监机构

0

8

第二章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趋激烈。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可靠的质量支撑;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需要更强的质量保障能力。

综合来看,虽然国内外宏观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但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质量工作,质量工作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XX省政府建设“质量强省”的要求,结合XX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从“质量兴市”到“质量强市”的变化,是新时期、新阶段的特征所决定的,是与时俱进的重大抉择。

因此,质量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发展机遇

(一)外部环境。

具备社会形势相对稳定的机遇。

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政治社会稳定,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体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为XX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具备国家质量发展政策支撑的机遇。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的发布,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建设质量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是质量工作迎来的一个宝贵的发展机遇期。

具备XX特殊政策支撑的机遇。

《XX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实施,标志着XX一体化发展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为XX进一步提高产业层次、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环境污染、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具备质量强省建设的机遇。

为突破质量瓶颈,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打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知名度高的品牌,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双提升,2015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意见》(XX府〔2015〕24),提出要以提升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为支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XX。

(二)内部环境。

具备率先发展的能力。

XX顺应形势发展变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X届XX次全会精神,稳中求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和谐、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率先调整经济结构,主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经济社会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

XX市具备工业基础好、民营经济强、体制机制活、基层发展动力足等优势,具备更好更快的质量发展条件。

具备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2015年X月,XX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质量强市活动的意见》(XX府〔2015〕12号),并成立了以市长和三位副市长挂帅、市直20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为全面深入开展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提升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具备大质量机制的立体框架。

搭建了质量强市工作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动的“倒金字塔”形立体格局,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动的质量强市大质量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三)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十三五”时期我市仍将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质量工作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

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

虽然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在全省已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但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产业结构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

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在整体产业中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低,服务支撑能力不强。

占工业企业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底部,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结构低档次、产品品牌同质化等问题成为制约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污染物持续减排压力加大,环境问题日益复杂,环境风险日益凸显,环境管理机制体制创新不足,环境监管能力依然滞后。

建筑工程质量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工程质量诚信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完善,提升XX制造的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度,增强人民群众对质量工作的信任度、满意度和幸福感等仍需长期努力。

质量建设工作机制不完善。

大质量建设涉及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各行业、各部门,而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工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在推动质量建设工作中未能形成统一合力,需进一步加以健全和完善。

因此,“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大质量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把质量强市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提升,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力促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XX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省政府建设“质量强省”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的目标,切实强化质量工作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标准创新和管理创新,持续提升全市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奋力开创“民富市强、幸福XX”建设新局面,力争成为全省以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先行地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质量优先、以质取胜。

注重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全面提高各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发挥质量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加快形成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区域竞争力,通过质量建设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

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把保障安全和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民生安康,致力质量惠民,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三)坚持转型升级、企业为基。

充分发挥企业在质量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广大企业走质量强企、质量强业的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坚持诚信守法,倡导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完善质量诚信体系,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发展先进的质量文化。

(五)坚持技术进步、夯实基础。

把夯实基础作为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深化理论研究,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加强质量人才培养,推进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以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有利于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六)坚持统筹规划、管理创新。

从全市发展的全局高度推进质量建设,突出重点领域、主导行业、特色产业;把管理创新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增强发展活力,推动质量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以建设“质量强市”为总目标,以实现“保安全、惠民生、调结构、促发展”为目的,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到2020年,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全市质量基础建设明显加强,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全民质量意识大幅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普遍提高,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建设质量强市取得明显成效。

(一)产品质量。

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其中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省级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达到85%以上,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2%以上,食品和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大力推行质量认证。

XXXX家以上工业企业获得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XXX家以上工业企业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XXX家以上工业企业获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培训XXX家以上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主要工业产品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企业100%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产品质量监管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

至少培育X家企业争创XX省政府质量奖,全市累计获得XX省名牌产品XXX个,中国驰名商标XX件,XX省著名商标XXX件,市级以上名牌、名标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大力提升标准化水平。

到2020年,我市企事业单位参与研制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超过XXX项;争取每年新增X个全国/省TC/SC/WG秘书处落户我市;每年在专业镇、产业集群发布、实施X项以上联盟标准;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争取每年XX家以上企业取得“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累计上升为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联盟标准数量在XXX项以上;每年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品数量不少于XXX个;逐步建立满足我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需求的人才队伍,争取每年培训标准化人才超过1,000人次。

(二)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重点解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量不足、企业工程质量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

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

打造精品工程,力争在创建建筑工程“鲁班奖”、市政工程“金杯奖”、国家工程质量优质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方面有新突破。

工程质量争取全省领先水平,建筑施工百亿元产值质量事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

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建筑节能示范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建筑一体化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推广低碳绿色建筑等方面有新突破。

(三)服务质量。

生产性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到2020年,推广和应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重点提升外包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信用评价、品牌价值评价、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

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影响力大、质量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

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生活性服务质量显著改善。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旅游、家庭服务、文化体育产业等生活性服务领域质量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标准覆盖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区。

培育形成一批凝聚民族文化特色的服务品牌和精品服务项目,基本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模式,服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行业自律能力和质量诚信意识明显增强,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到2020年,全市培育80个市级以上服务业品牌(著名商标、老字号等)。

(四)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重点解决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和城市空气污染等问题。

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保持在95%以上;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

全面提高污染控制水平。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8.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放射性废源、废物收储率100%;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及率70%以上。

重点防控企业重金属排放全部稳定达标率,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排放总量较2007年降低15%,非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排放总量实现零增长。

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之内;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装备和工艺,生产过程耗能指标、污染指标无法达到有关规定要求的,不得生产。

XX市“十三五”期间建设质量强市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20年

指标属性

数值

数值

产品质量

1、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

重点工业品监督抽查合格率

%

80

≥85

约束性

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

90

≥92

2、产品标准化

企事业单位参与研制国标等

68

200

预期性

全国/省TC/SC/WG秘书处落户我市

6

争取每年新增8个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12

每年10家

累计上升为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联盟标准

33

100

发布实施联盟标准

6

每年3项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品

141

每年120个

培训标准化人才

人/次

2486

每年超过1000

3、品牌建设

省政府质量奖

2

5

预期性

XX省名牌产品

284

350

中国驰名商标

65

80

XX省著名商标

349

450

4、质量安全

特种设备万台事故率

约束性

特种设备万台死亡人数

5、检验检测平台

国家质检中心

3

4

预期性

省级质检中心

11

13

6、质量认证

ISO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773

≥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682

≥80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08

≥300

培训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

15

≥100

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

%

100

100

预期性

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率

%

92

100

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率

%

40

90

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率

%

100

100

鲁班奖等国优工程(新增)

0

力争1个

省优良板工程(新增)

2

5

市优良样板工程(新增)

11

20

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1

2

国家工法

1

≥1

省工法

2

3

服务质量

制修订服务业地方标准规范

10

预期性

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

%

80

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10

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

%

80

服务业品牌(著名商标、老字号等)

80

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指标

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

%

≥95

≥95

约束性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

%

100

100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85

100

跨市断面水质达标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