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2641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docx

最新高考一轮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基础巩固

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基础夯实)

考纲

考点

考法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地质构造的形成、判断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重难点)

2.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分布。

(重点)

3.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交通线路和聚落的影响。

(重点)

4.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难点)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地质剖面图、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和断层

(1)褶皱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3)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②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③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等

侵蚀后地貌

1.为什么我们开采油气时一般选择背斜,开采煤、铁等矿产时往往选择向斜?

提示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中的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

如下图所示

2.背斜山和向斜山的成因一样吗?

提示不一样。

背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山是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

2.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2)形成的地形

(3)火山的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读与应用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读与应用

(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第1题。

1.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B.背斜山

C.向斜谷D.向斜山

解析选A。

由于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X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从地形上看,X地属于河谷地带,故该地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A选项正确。

(2015·高考山东卷)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据此完成第2题。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解析选C。

根据出露地层“C-D-S”由新→老的年龄变化,可以看出是“中间老,两翼新”的背斜构造,C选项为背斜构造。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5年1考)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点

初期(A)

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中期(B)

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

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并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如何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

提示区分时主要从两方面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

 河流地貌的形成

以景观图和剖面图来掌握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河流地貌及其流域的地形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的判断

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

(6)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断河流流向

(7)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河流流向

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2.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盆地;辐射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山顶。

(3)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

(4)根据河道形态判断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弯曲,则说明该地为平原。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2)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明该河所处纬度较高。

 河流地貌的形成

(2016·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1~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D.背斜 西侧小

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1题,据题干可知,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翼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第2题,从题干信息看,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为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现。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和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沉积环境最好,甲地沉积物为黏土,丙地和丁地位置高。

答案1.C 2.B

(高考北京卷)如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4.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解析第3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①和②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在②之下,①形成的年代较早,故A正确。

根据图例可知①为页岩,其硬度比②石灰岩小,更易受侵蚀,故B错误。

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故C错误。

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故D错误。

第4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故A、B、C错误。

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故D正确。

答案3.A 4.D

 河流地貌及其流域的地形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的判断

(2016·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解析第5题,仔细读图,①处冰川融化,不会引发图中湖泊的水位上升,A错;②处受湖泊影响,流量较稳定,但该处有陡崖分布,河流的落差大,B错;③处地形平坦,不适宜修建水库,C错;④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D对。

第6题,图中比例尺基于现有信息无法确定,A错;图中信息显示该河流为外流河,若冰川地处新疆,该河流为北疆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只有小部分在我国境内,B错;该河流为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中,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C对;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港口数量多,D错。

答案5.D 6.C

 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5年2考)

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冲积平原,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农副产品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耕地连片地区乡村的规模较大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平原低地为防御洪水,人们通常加高和加固河堤,聚落一般沿河呈线状分布;②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和地质灾害,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1.“山路十八弯”和“水路九连环”反映的地形一致吗?

提示不一致。

“山路十八弯”反映的是山区,“水路九连环”反映的是平原。

2.平原地区的聚落密度都较大,对吗?

提示不对。

湿热、严寒、干旱的平原地区,聚落密度较小。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

(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

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①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如图,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

②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公路(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公路(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

③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行车安全。

④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

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⑤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

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2.如何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

(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

(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等。

具体如下图所示

 地形及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平原

山区和高原

表现

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气候寒冷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

原因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湿热的热带气候区,高原上较为凉爽

典例

我国城市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上海、北京、广州等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上

2.图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高考全国卷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聚落

C.耕地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与天山南麓的1000m等高线大致平行,且经过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铁路的修建和建成后的行车安全;铁路没有经过城镇,且该区域河流水量小,耕地很少,故聚落、河流、耕地都不是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

故选D。

第2题,由比例尺可以推知,兰新铁路在该区域距离城镇过远,使铁路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大大减弱,这是其不合理之处。

故选B。

第3题,兰新铁路并没有吸引城镇沿铁路线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而绿洲水资源相对丰富,是城镇分布最理想的地区。

故选B。

答案1.D 2.B 3.B

 地形及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2015·高考北京卷)下图为华北某地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解析第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基岩为花岗岩,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故A选项错误;乙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不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多发生在坡度大的山谷地区,故B选项错误;由图例可知,丙村位于冲积平原黏土上,丁村位于山麓处,黏土土层厚,故C选项正确;根据图中引水渠水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可以推断,丁村比丙村的地势高,地下水埋藏深,故D选项错误。

第5题,根据图中地表水的流动方向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根据引水渠水流的方向可以判断地势北高南低,故A选项错误;山前冲积平原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该地地势低平,受外力侵蚀很小,故B选项错误;洪积扇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所携带泥沙数量的多少,而不是降水量的多少,且该地为华北地区,降水量差异不大,故C选项错误;水渠中的水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故D选项正确。

答案4.C 5.D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图1)、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2)、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图3)等。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图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图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2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2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3中的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如图3中乙),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甲),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体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2中Ⅱ处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2015·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

完成

(1)~

(2)题。

(1)

,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

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1)C 

(2)A

(2017·赣州联考)读P地地层剖面图,回答下题。

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

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解析选D。

图中呈水平分布的岩层属于沉积岩,说明有沉积过程;同时沉积岩层不连续分布,出现了断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花岗岩部分穿插到沉积岩中,则有岩浆侵入过程;最上面有沉积物,说明最后有沉积过程。

(2017·临沂模拟)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2.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第1题,该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故B正确。

图中河床呈槽型,说明位于中下游段,故A错误;乙岸堆积物少、甲岸堆积物多,说明甲岸为堆积岸或凸岸,乙岸为侵蚀岸或凹岸,故C错误;河流流向无法判断,左右岸难以确定,故D错误。

第2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故C正确。

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面的岩层,故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故A错误;图中③处无断层,没有出现断裂下陷,故B错误;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不适合聚落发展,故D错误。

答案1.B 2.C

扎达土林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境内,是典型的河湖相地貌。

读图回答3~4题。

3.扎达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湖盆上升—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湖水外泄

B.固结成岩—湖盆上升—湖水外泄—风化、侵蚀

C.湖盆上升—湖水外泄—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D.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湖盆上升—湖水外泄

4.在扎达土林的沉积岩中,发现了三趾马和小古长颈鹿化石,由此可推测,当时该地的典型植被是(  )

A.亚热带草原B.高山草甸

C.热带季雨林D.温带荒漠

解析第3题,由扎达土林为河湖相地貌可知,该地曾经有一个大湖泊,湖底有深厚的沉积岩,后来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湖盆上升,湖水外泄,湖底沉积岩出露地表,经过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及冰川侵蚀作用,最终形成了壮观的土林景观。

第4题,三趾马和小古长颈鹿都是草原上的动物,又因为扎达土林位于亚热带地区,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早期,该地海拔还不是很高,故当时该地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草原。

答案3.B 4.A

(2017·安徽皖南八校模拟)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

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5~7题。

5.图示信息显示(  )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

C.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6.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D.年降水量

7.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级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河流流域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明显,故A错误;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故B错误;5000米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数量接近0,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故C正确;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故D错误。

第6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一般比较大,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

第7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对,B错。

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会明显受到流域内山体走向的影响,故C错;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错。

答案5.C 6.B 7.A

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为进行野外考察而绘制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8~9题。

8.在考察前,地理兴趣小组组长准备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