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7253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不可wéi背的原则,否则,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

今天的一些人就视尊严为敝履,执拗于强权,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缘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

高贵者绝不空有健全的躯壳,他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安老怀少,给人以温暖,他的自尊也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蝼蚁?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wéi(________)背    执拗(________)   躯壳(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安老怀少”在文中的意思应为________。

(4)最后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违;niù;qiào

(2)振撼;震撼

(3)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4)比喻;反问

【解析】【分析】

(1)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注意“拗”“壳”的读音。

“壳”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qiào”。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震撼:

是指土地剧烈摇动、震动;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摇动人的心灵。

(3)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安老怀少:

指为人处世的美德,意思是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4)结合“有钱有势的精神蝼蚁”分析得出,采用了比喻修辞。

“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蝼蚁?

”采用了反问修辞。

故答案为:

⑴违;niù;qiào

⑵振撼 ;震撼

⑶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⑷比喻;反问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把握。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本,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明确词义。

⑷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区分比喻、拟人、反问及设问等。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

________。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和比喻。

【答案】

(1)他不说实话

(2)夸张

【解析】【分析】

(1)对于提取句子的主干,首先要明确句子主干是:

主语中心词+谓语中心词+宾语。

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词是——他;谓语中心词是——不说;宾语是——实话。

据此作答即可。

(2)句中“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把眼光比作两把刀,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极言目光的厉害,运用的是夸张。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他不说实话;

⑵夸张。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语句的主干的提取,答题时注意语句的简洁性;

⑵本题考查对语句修辞手法的考查,明白各种修辞手法诗答题的关键所在。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

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滋润我们心田;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íng

lín

香________

甘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4)在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感动了无数人。

请写出此书的书名。

【答案】

(1)茗;霖

(2)蜕—褪;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解析】【分析】

(1)根据“一杯”“香”可知是“香茗”;根据“甘”可知是“甘霖”。

(2)根据“墨迹”可知是“褪去”;根据“闲遐的时候”可知是“闲暇”。

(3)可以用“书信,像……,书信,像……”进行排比。

(4)《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故答案为:

(1)茗;霖;

(2)蜕—褪;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点评】

(1)本题考查拼写能力。

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联想具体汉字,注意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2)本题考查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句意的需要辨析重点字词。

(3)本题考查对排比句式的理解、造句能力。

需要注意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的联想。

(4)本题考查对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能力。

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说的是《傅雷家书》。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在qí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móu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重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我们学着对待误解,把苦水当成饮料一样品尝;我们学着对待流言,从容冷静地面对世事仓桑。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

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qí(________)岖           眼móu(________)       承(________)受

(2)“我们学着对待流言,从容冷静地面对世事仓桑”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段中的“风光”中“风”的意思是(__________)

A.气压差异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

B.风俗,风气

C.景象,景色

D.外在的姿态

(4)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

(1)崎;眸;chéng

(2)世事仓桑;世事沧桑

(3)C

(4)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

(1)字形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崎”与“眸”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承受”:

支承或经受。

读“chéngshòu”,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世事沧桑”:

既可指世事无常,物是人非,变化无穷,也可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

沧桑: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文段中的“风光”中“风”,根据对“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走着的我们”的分析,是景象、景色之意。

所以选C。

(4)“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为比喻;“我们学着承受痛苦……我们学着对待误解……我们学着对待流言……”显然是排比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崎;眸;chéng;

⑵世事仓桑;世事沧桑;

⑶C;

⑷比喻;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⑶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

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

答题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词语;

⑷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辨析能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有: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物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fù。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幅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tuó

束________

开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缚;拓

(2)番——帆;幅——副。

(3)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

【解析】【分析】

(1)“缚”易写成同音字,形近字等。

(2)“帆,副”均同音字误写。

(3)注意例句的句式,其句式为“或许青春的……,但我们有足够的……”,前一个省略号内写出可能遇到的困境,第二个省略号内写我们的自信与勇气等会带来的结果。

故答案为:

⑴缚;拓;

⑵番——帆;幅——副。

⑶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

【点评】⑴本题考查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及书写能力。

解答时注意字形的书写,利用语境识记字形,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⑵本题考查字形的辨别能力。

解答时可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词义或字义来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易错字、同音字、形似字,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⑶本题考查排比修辞的掌握和仿写能力。

解答时注意排比需要至少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才能使排比,仿写是抓住文句关键词,注意句式,修辞,意境的统一即可。

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时,他说:

“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

……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

”他又说:

“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

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

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

”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1)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俞敏洪先生这段话有什么特色?

【答案】

(1)储钱罐:

指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印钞机:

指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

(2)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

【解析】【分析】

(1)阅读短文内容,根据文意,从“积累财富”和“创造财富”两个意义上来理解“储钱罐”“印钞机”的意思。

(2)抓住文中的比喻句,说明比喻说理的好处。

故答案为:

(1)储钱罐:

指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印钞机:

指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

(2)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

既要理解词语字面上的意思,又要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先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于联系,从传统与现代两个角度思考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语段的赏析理解。

抓住关键词句,看语段主要描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重点表达了什么,然后概括成一句简短的话即可。

7.你所在的春华中学初二年级开展“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呼和浩特市地铁1号线建设”为报道题材。

请你参加,

(1)【活动一:

初拟采访提纲】下面是小组初拟的采访提纲,请你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指出采访提纲存在的一处不足。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19年5月8日上午9点,成吉思汗街地铁站

采访对象

①地铁1号线总设计师;②施工人员;③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

采访目的

多侧面了解地铁1号线建设情况,感受首府交通发展

采访方式

________

采访器材

纸、笔、照相机、录音笔等

采访问题(依据采访对象顺序各拟了一个主问题)

①请问我市地铁建设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②您认为地铁1号线站点布局合理吗?

③请谈一谈后勤保障工作的重点和相应措施是什么?

采访提纲存在的一处不足:

________。

(2)【活动二:

选定新闻体裁】采访结束后,两位同学分享了采访内容。

第一位同学关注地铁1号线从设计到即将运行的全过程及社会意义。

第二位同学被现场施工人员精湛的焊接技术吸引,要对这一场面进行报道。

请你分析两位同学的新闻素材与表现角度,分别给他们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建议。

(3)【活动三:

交流实践体验】初二年级将召开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会,向参加活动的同学征集会标内容。

要求:

①运用对偶修辞方法;②不超过30个字。

【答案】

(1)现场访谈;第2个问题缺少针对性

(2)事件通讯;新闻特写。

(3)访人物集素材稿件样式多,寻资料作报道“记者”文笔佳。

【解析】【分析】⑴仔细阅读图表中采访提纲的详细内容分析作答,因为要到地铁1号线建设现场,所以采访方式是现场访谈,由于工程处于建设阶段,还没有运营情况的验证,所以第②个问题“您认为地铁1号线站点布局合理吗?

”不太合适,缺少针对性。

⑵第一位同学关注地铁1号线从设计到即将运行的全过程及社会意义,问题多而复杂,篇幅较长,适合写出事件通讯。

第二位同学被现场施工人员精湛的焊接技术吸引,突出一个场景,篇幅较短,适合新闻特写。

⑶由于是准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会材料,所以要抓要点准确概括,先写活动内容,再突出成绩:

访人物集素材稿件样式多,寻资料作报道“记者”文笔佳。

故答案为:

⑴现场访谈;第2个问题缺少针对性。

⑵事件通讯;新闻特写。

⑶访人物集素材稿件样式多,寻资料作报道“记者”文笔佳。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判断存在的不足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

答题时要注意:

紧扣合理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要求,结合材料和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答案不唯一,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⑶本题考查拟写总结。

答题时应注意,对活动的总结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符合对偶修辞的要求。

8.下面的文段选自《一棵小桃树》,阅读后,完成各题。

   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甲)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受,没有粉的感觉,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乙)笑着。

(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灼(zhuò)   薄(báo)

B.灼(sháo)   薄(bò)

C.灼(zhuò)   薄(bò)

D.灼(sháo)   薄(báo)

(2)在“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中进行选择,填入文段(甲)(乙)两处。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文段中横线处所填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忧心忡忡的少女

B.忧心忡忡的少男

C.患了重病的少女

D.患了重病的少男

【答案】

(1)C

(2)得;地

(3)C

【解析】【分析】

(1)“灼”的正确读音是“zhuò”;“薄”是多音字,一般来说,用于书面语时读“bó”,用于口语一般读“báo”,据此,“薄”在文段中的读音是“bò”。

故答案为C。

(2)在语句中,“的”一般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甲处,“似纸做的”是补充说明“单薄”的,所以应该选用“得”。

乙处,“苦涩涩”是来修饰“笑”的,做状语,所以应该选用“地”。

据此可作答。

(3)语句叙写的是“瓣片”,一般不能用“少男”来形容,应该用“少女”来形容。

可排除掉BD两项。

再依据“没有肉的感受,没有粉的感觉”和“苍白白的脸”,表现出来的像是一种病态;所以不能用“忧心忡忡的少女”来形容,用“患了重病的少女”更恰当。

据此,答案为C。

故答案为:

⑴ C;

⑵得;地;

⑶ C。

【点评】⑴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的积累,要养成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对课文中出现的字,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结构组词的选择能力。

结合语境和词性即可做出选择。

⑶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具体意义及常用用法,注意其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敲,如果是关联词要掌握其固定搭配。

9.阅读“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回答问题。

(1)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何作用?

(2)选文第二段中引述传说有什么作用?

(3)赏析选文第三段中的“卖弄”一词。

(4)有人说选文最后一段写拍照、摔跤、受伤的细节显得多余,可以删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主要叙写“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用“我”在各拉丹冬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海拔高的特点。

(2)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为后文摔跤受伤埋下伏笔,让读者好奇作者“领教”了什么。

(3)“卖弄”一词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

(4)不同意。

写用新相机退后拍照,是为了显出完整的冰山之大之壮观;写摔了一跤受伤是为了说明冰河的坚硬,并且照应前面引述的传说。

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景观壮美,让人叹服畏惧。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主要叙写“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写法上:

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用“我”在各拉丹冬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海拔高的特点。

(2)“跪拜大礼、虔诚又愚蠢、过于恭顺、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这些词句内容上:

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结构上的作用:

为后文摔跤受伤埋下伏笔,让读者好奇作者“领教”了什么。

(3)理解词义,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卖弄”原意是指恃恩弄权;夸耀、显露本事。

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

(4)首先判断这一段不多余,不能删去。

“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

”是为了显出完整的冰山之大之壮观;“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

”是为了说明冰河的坚硬,并且照应前面引述的传说。

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景观壮美,让人叹服畏惧。

故答案为:

(1)主要叙写“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用“我”在各拉丹冬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海拔高的特点。

(2)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为后文摔跤受伤埋下伏笔,让读者好奇作者“领教”了什么。

(3)“卖弄”一词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

(4)不同意。

写用新相机退后拍照,是为了显出完整的冰山之大之壮观;写摔了一跤受伤是为了说明冰河的坚硬,并且照应前面引述的传说。

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景观壮美,让人叹服畏惧。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通读语段,注意对人物和事件的把握。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串连起来,就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分析作答,中间段落一般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

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题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派生义、特定义、隐含义),而不是词典义。

可以试用同义词、近义词替代,解释时注意联系语境分析原因,保持词性一致,最后代入验证。

(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

答题时应注意,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结合起来。

既要准确判断,又要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guī宝。

汉字书法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远,或平正或险绝。

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神姿,行草的线条像飞天舞动的飘带,楷书的结构如端庄的举止。

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追寻汉字书法唤发的历史厚重和现代典雅,体验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让汉字之美流连于指尖心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guī(________)宝      拙(________)趣     徜(________)徉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无与伦比”的“伦”与选项中“伦”的意思相同的项是(________)。

A.天伦之乐

B.语无伦次

C.巧妙绝伦

(4)文中运用了拟人、________和________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汉字书法的神韵。

【答案】

(1)瑰;zhuō;cháng

(2)唤发;焕发

(3)C

(4)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

“瑰宝”:

贵重而美丽的珠宝,稀世之珍宝;“拙趣”:

用笔用墨自然随意,不弄巧,看似笨拙,实则藏气韵于其中,别具情趣;“徜徉”:

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2)文段中的“唤发”应改为“焕发”。

焕发:

散发出年轻的健康所特有的红润;充满或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容光焕发的光彩。

(3)C.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含义的理解。

“无与伦比”: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伦,类;“天伦之乐”:

泛指家庭的乐趣。

天伦:

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