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8373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docx

新都八年级上期中

新都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

1.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为100分,B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A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其余的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

A卷

B卷

全卷

总分

总分

总分

得分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cuàn)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zè)歪了一下。

B.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pī)雳,全体都震悚(sǒnɡ)起来。

C.他们讲究亭台轩(xuān)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泥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D.鱼类、两栖(qī)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bǔ)乳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形容词)绸子样的水鸟,也(副词)躲开鬼子往(介词)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动词)去了(助词)。

B.赵州桥高度(形容词)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名词),充分显示(动词)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助词)智慧和力量(名词)。

C.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数量词)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副词)在乎设计者和(连词)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介词)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名词)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D.一些板块被拉开,而(连词)另一些则挤压(动词)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形容词)会缓慢地(助词)向(动词)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

B.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

C.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难怪古人“不知其所以为”。

D.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C.亭亭净植(立)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大概)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实是欲界之仙都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写莲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品格。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C.本文几次提到菊花和牡丹,是为了衬托出莲花的高洁可爱。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表现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第II卷(共82分)

三、(10分)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分)

译文: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分)

译文:

8.用课文原句填空。

(任选两句填写)(2分)

(1)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2),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3),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9.默写王维《使至塞上》的下半首诗或刘禹锡《秋词》全首诗(两题任选一题)(4分)。

题目

,。

,。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0~13题。

(12分)

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

⑴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

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如何给地球降温?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2)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之前曾有过设想:

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

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

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

特勒设想:

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

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

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

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

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

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

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

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

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

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4)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

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

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

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

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

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5)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

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

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

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0.为了给地球降温,除特勒以外的其他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3分)

答:

1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分)

答:

12.第⑶段中“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一句中的“有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答:

13.英国宇宙学家马丁·里预言,地球在未来200年内将面临十大迫在眉睫的灾难,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人类将面临巨大的灾难,对此,你有什么良计妙策吗?

请写出一条。

(3分)

答:

五、作文(60分)

14.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亲爱的同学,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有时一个平凡或伟大的人,有时一句平常或深刻的话,有时一件普通或重大的事,往往能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

请以“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2)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分享。

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以分享,经验也可以分享……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情。

请以“分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0

400

500

600

700

800

B卷(共5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

此诗乃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

杜涧叟是他的友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12分)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

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临绝语勉曰:

“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

“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

后数年,勉尉开封。

书生兄弟赍①洪州牒②来,累路寻生行止。

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

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赍(jī):

携带。

②牒:

文书。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临绝语勉曰()

(2)因出囊金百两遗勉()

(3)勉许为办事()(4)专诣开封()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将于北都求官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B.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罔不因势象形

C.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知李为主丧事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2分)

译文:

(2)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2分)

译文:

6.李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7.

(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________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______。

(2分)

(2)《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

请问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

(18分)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

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

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

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

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

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

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

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

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

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

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

“喂,老姐妹好啊。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

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

”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

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

“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

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

”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

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

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

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

“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

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

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

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

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

“喂,老姐姐,你好吗?

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

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8.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

(2分)

9.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答: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答:

10.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

(4分)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11.常言道:

做人要诚实。

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

请说明理由。

(4分)

答:

12.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4分)

答:

四、语言运用(12分)

13.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4分)

新华社电为提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全球变暖,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倡议,今年(2009年——编者注)3月28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关灯一小时。

世界各地300多个地标性建筑,如纽约的百老汇剧院、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吉萨金字塔,伦敦的白金汉宫和议会大厦等,纷纷加入“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于当地时间28日20时30分先后熄灭璀璨的灯光,以“朴素”外表伫立在夜空下,共同打造最美丽的“黑暗时刻”,在黑暗中点亮环保的希望。

14.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

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4分,每小题2分)

材料一: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

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

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

借月抒情诗编号:

001

①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南唐·李煜)

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⑴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

⑵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

答: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根据《成都日报》报道:

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染色馒头、假牛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食品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了……读后,你一定有很多话要想说!

请你面对下面两种人,把你内心最想说的忠告,郑重地说给他们听。

我对食品企业说:

我对食品监管部门说:

温馨提示:

做完后,请认真检查,考出水平,考出风格!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A卷(100分)

第Ⅰ卷(18分)

一、(9分)

1.A(蹿cuān)

2.D(“也许”一词是副词而不是形容词;“向”是介词而不是动词。

3.C(惟妙惟肖:

形容非常巧妙逼真。

句中没有可“像”的对象,应为:

巧妙绝伦)

二、(9分)

4.D(应该、应当)

5.B(的;A自从/如果;C转折关系/修饰关系;D语气助词/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6.B(此句是说君子追求美好的声望,又能保持特立独行的姿态;“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象征义。

第Ⅱ卷(82分)

三、(10分)

7.(1)我惟独喜爱莲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过却不显得娇艳。

(译出“而”与“濯”各0.5分,大意1分,共2分。

(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译出“鲜”与“同予者”各0.5分,大意1分,共2分)

8.

(1)江入大荒流

(2)感时花溅泪(3)夜阑卧听风吹雨(4)芳草萋萋鹦鹉洲

9.《使至塞上》(下半首)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9两题,一空一分[题目除外],一句中增减字、有错别字此句不得分)

四、(12分)

10.⑴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

⑵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

⑶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

11.举例子、列数字。

12.不能删去,因为“有可能”在此处是“也许、或许”的意思,如果删去,就变成肯定的意思,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13.示例:

①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使用太阳能),用以吸收紫外线;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