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049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时提升作业 十 33.docx

课时提升作业十33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

一、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

1.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

A.脂肪酸       B.氨基酸

C.核苷酸D.氨基酸或核苷酸

【解析】选D。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RNA也起催化作用,蛋白质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氨基酸和核苷酸。

2.(2017·温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细胞内起作用

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酶的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

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解析】选C。

酶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如各种消化酶;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极少数为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蛋白质的元素种类含C、H、O、N,少数含有S、Fe、Mg等,RNA中含有C、H、O、N、P,所以酶的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可以合成酶,并不只是由腺细胞合成。

3.(2017·宁波高一检测)关于酶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能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B.具有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C.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特点相同

D.能促进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

【解析】选B。

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的催化效率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酶只具有催化作用,不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4.图中简单表示发生在消化道中的一项化学反应。

图中y最可能是(  )

A.纤维素酶  B.淀粉酶

C.麦芽糖酶  D.油脂酶

【解析】选C。

x分解后形成两个单体,确定是一种二糖水解为单糖的过程,故y为麦芽糖酶。

5.(2017·嘉兴高一检测)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其使用方法,进行了如下操作。

根据酶的作用特点,你认为下列使用方法中效果最佳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68144145(  )

A.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B.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C.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D.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解析】选B。

本题以食品添加剂——嫩肉粉为话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正确使用嫩肉粉可使肉片的口感更佳,其原理是利用蛋白酶使肉片中的蛋白质被部分分解,因此,要正确使用嫩肉粉,应保证嫩肉粉发挥作用的适宜温度等条件。

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68144146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

B.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C.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不会相同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解析】选A。

由于酶分子的形状只适合与一种或是小部分分子结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A正确。

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

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以上或以下酶活性均要下降,故酶促反应速率在不同温度下可能相同,C错误。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是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D错误。

7.(2017·台州高一检测)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7.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68144147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乳清蛋白、水

C.麦芽糖、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解析】选B。

胃蛋白酶最适宜的pH为2.0左右,而唾液淀粉酶最适宜的pH为6.8左右,所以当pH为7.0时,唾液淀粉酶能发挥催化作用,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而胃蛋白酶失去活性,不能将乳清蛋白分解。

依据以上分析,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乳清蛋白、水。

【互动探究】若将pH调至2.0,则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有哪些?

提示:

当pH为2.0时,唾液淀粉酶失活,淀粉不能被水解,胃蛋白酶将乳清蛋白、唾液淀粉酶分解,则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有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8.在设计探究酶的特性实验时,若自变量是酶的不同种类或者不同底物,则该实验探究的是(  )

A.酶的专一性B.酶的稳定性

C.酶的多样性D.酶的高效性

【解析】选A。

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是酶的不同种类或者不同底物。

9.(2017·杭州高一检测)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pH对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下图所示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68144148(  )

A.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相同

B.酶B的催化效率高于酶A

C.酶B很可能取自人体的胃液

D.酶A与酶B最可能不在同一部位发挥作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相关内容。

由题图可知,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分别是4和6,A错误;不同的酶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在不同的pH条件下,酶B的催化效率不一定高于酶A,B错误;酶B的最适pH为6,而人体的胃液呈强酸性,C错误;酶A与酶B的最适pH不同,最可能不在同一部位发挥作用,D正确。

10.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曲线①作为实验对照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将持续上移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曲线的坐标含义及两条曲线的走势区别。

(2)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选D。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但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最后变性失活,故a点不会随温度的升高持续上移。

11.(2017·嘉兴高一检测)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

经35℃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③④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①②不加任何试剂,下列组合能达到目的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68144149(  )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①和④D.③和④

【解析】选A。

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蛋白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①②可以通过对比蛋白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行了反应,但③④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都产生紫色反应。

12.如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图示过程能够保证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

D.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是因为它们不能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解析】选D。

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作对照,该图仅显示了酶的专一性,不能显示酶的高效性,A、B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蔗糖的两个组成单位不同,因此一分子蔗糖不能水解成2个相同的单位,C项错误;蔗糖酶的结构不能与麦芽糖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因此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D项正确。

13.(2017·衢州高一检测)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各种生物体合成ATP的能量只能来自光合作用或细胞呼吸

B.正常情况下,溶酶体中的酶从溶酶体释放到细胞溶胶中活性会改变

C.催化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在细胞死亡后就丧失了活性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解析】选B。

在人体的肌肉细胞中磷酸肌酸分解也可以产生ATP,A错误;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因此溶酶体内少量的酶进入细胞溶胶后,活性可能会改变,B正确;细胞死亡后,酶容易失活说明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而不是一定在细胞内起作用,所以催化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在细胞死亡后不一定丧失了活性,C错误;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宜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用碘液进行检测蔗糖时,实验结果均相同,不能说明蔗糖是否被水解,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1分)

14.(17分)(2017·杭州高一检测)取甲、乙、丙、丁4支洁净的试管,按照下表中顺序依次加入有关物质并进行有关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68144150

试管编号

糨糊3mL

+

+

+

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2mL

+

-

+

35℃的水浴5min

+

+

+

+

碘液1滴

+

+

-

本尼迪特试剂2mL

-

-

+

沸水浴加热5min

-

-

+

+

注:

“+”表示加入物质或相关处理,“-”表示不加物质或不作处理。

(1)用甲、乙试管做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则乙试管中还应加入______________,甲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乙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丙、丁试管做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则丁试管内应先后加入_________

_________(填序号)。

预计丙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丁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①碘液1滴 ②本尼迪特试剂2mL ③质量分数为1%的HCl2mL ④质量分数为1%的NaOH2mL ⑤糨糊3mL ⑥蔗糖溶液3mL

⑦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2mL ⑧清水2mL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这些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取6支大小相同的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A、B、C、A′、B′、C′。

②分别向A、B、C3支试管中加入糨糊3mL。

③取出试管,分别滴入碘液1滴,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

④将A、B、C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

⑤分别向A′、B′、C′3支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2mL,并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

⑥分别将A和A′、B和B′、C和C′试管中溶液混合并分别置于0℃、35℃、100℃条件下5min。

【解析】

(1)实验目的是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甲试管中加了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2mL,乙试管中就应该加入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

甲试管中的底物被小麦淀粉酶催化分解,碘液检测溶液不变蓝,乙试管中的底物未被分解,碘液检测溶液变蓝。

(2)实验目的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则丙、丁试管内可以用不同的底物、相同的酶进行反应,即丁试管内应先加入蔗糖溶液3mL,再加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最后加本尼迪特试剂2mL进行检测。

丙试管内有还原糖产生,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有红黄色沉淀生成,丁试管内无还原糖产生,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无红黄色沉淀生成。

(3)实验目的是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分别用6支大小相同的洁净试管,其中3支试管加底物,另外3支试管加酶,然后在0℃、35℃、100℃条件下分别处理装有底物和酶的试管,再分别将不同温度处理的酶置于对应温度处理的装有底物的试管内,最后用碘液检测,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即顺序为①②④⑤⑥③。

答案:

(1)2mL清水 溶液不变蓝 溶液变蓝

(2)⑥⑦② 产生红黄色沉淀 无红黄色沉淀

(3)①②④⑤⑥③

15.(14分)某加酶洗衣粉的袋子上印有以下使用说明:

洗涤前先将衣物放入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最佳;切勿用60℃以上的水,切勿洗涤毛质衣料。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切勿在60℃以上的水中使用,切勿洗涤毛质衣料?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检部门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

(2)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如下图A、B所示。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

②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定____________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解析】

(1)洗衣粉中含有酶,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毛质衣料含有蛋白质,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会损伤毛质衣料。

(2)通过对照方法证明洗衣粉中是否含有蛋白酶,若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则两组实验效果不同,若洗衣粉中不含蛋白酶,则两组实验效果相同。

(3)①由图可知自变量是温度,在45℃时催化效率最高。

②该实验是通过测定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时间的长短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

(1)温度过高酶失活,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

(2)检查洗衣粉中是否含有蛋白酶

(3)①45℃ ②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时间的长短

一、选择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2016·全国卷Ⅰ)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关键词:

酶活力(即酶活性)、缓冲液(调节酸碱度)、底物(参与生化反应)。

(2)解题关键:

明确实验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酶活力的检测方法。

在检测酶活力的实验中,除酶本身外其余条件应保持适宜,即无关变量不能影响酶活力;在该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pH的干扰,应在酶和底物混合之前加入缓冲液,为酶促反应提供稳定的pH环境,故C项正确。

2.(2017·湖州高一检测)下图表示不同pH及温度对某反应产物生成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68144151

A.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B.在30~37℃范围内,该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5℃

C.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改变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解析】选C。

pH在0~8时,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大于8后,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错误;该图表示产物生成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生成量越多,表示反应越快,但该图没有35~37℃范围内的实验,所以不能说明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B错误;由图可知,温度不影响酶的最适pH,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保持不变,C正确;温度在30~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D错误。

3.(2017·台州高一检测)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68144152(  )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C.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

【解析】选B。

酶1失活后与有活性时相比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

从图中可知,酶1只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B错误。

同一种酶,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故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不同是因为氨基酸的序列不同,C正确。

酶1与产物B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中断,这样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D正确。

4.(2017·舟山高一检测)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

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

温度

(℃)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min后仍未有凝固现象

14min内完全凝固

1min内完全凝固

1min内完全凝固

15min后仍未有凝固现象

(注:

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可证明新鲜姜汁中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凝固状态

B.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都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或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还需缩小温度梯度分组实验可得到最适温度

【解析】选B。

据表格分析,新鲜姜汁中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凝固状态,A项正确。

20℃和100℃时加入姜汁后牛奶蛋白质不凝固,因为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100℃时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20℃没有,B项错误。

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避免牛奶先与姜汁的酶反应,影响实验结果,C项正确。

实验组温度梯度为20℃,过大,可以设置小些,得到最适温度,D项正确。

【误区警示】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先分别将酶和反应物控制在相应温度或pH下,然后再混合,原因是酶具有高效性,混合后酶即开始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5.某班同学进行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一: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

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糨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的条件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本尼迪特试剂(边加边振荡)热水浴2~3min,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同一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设计进行了简要评价,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

实验二:

某小组同学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很感兴趣,并设计了实验操作步骤:

①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a.小组讨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本实验的因变量,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小组讨论2:

操作步骤中存在缺陷,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探究实验的设计步骤:

分组编号→控制无关变量→控制自变量→观察实验现象。

(2)正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一致性。

【解析】实验一: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应先对底物和酶做同温处理再混合,以防止酶催化底物先发生反应;②温度设置合理,包括了低温、唾液淀粉酶的较适宜温度和高温;③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本尼迪特试剂检验还原糖需要加热,改变了本实验的自变量。

因此,本小题的3个评价中,①和③正确。

实验二:

小组讨论1: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本实验中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观测的指标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若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则产生的气泡数量多。

小组讨论2:

本实验缺少空白对照,应该增加丙试管,在步骤②中加入1mL蒸馏水,遵循等量原则,其他操作与甲、乙试管相同。

答案:

实验一:

①③

实验二:

a.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b.增加丙试管,在步骤②中加入1mL蒸馏水,其他操作与甲、乙试管相同

【方法规律】对照实验中各种变量的分析

变量的种类

含 义

变量

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

人为改变的量

因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

无关变量

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能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

【误区警示】无关变量≠不起作用的变量

无关变量并不是不起作用的变量,在实验中无关变量需要保持最适状态,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