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374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docx

杭州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真题

杭州师范大学

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445

考试科目名称: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说明:

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长江地域文化区,包括江汉流域、太湖流域和()。

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朝下令全国通用的汉字标准字体是()。

3.通行于西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后世称为()文,也叫钟鼎文。

4.在《说文解字》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造字法。

5.中国古代的()被认为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

6.中国历史上所谓“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赵、魏、秦。

7.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

8.以京剧为代表来说,中国戏剧的四大角色是:

旦行,生行,(),丑行。

9.古代一些帝王曾专程赴()山祭拜天地,并把这一隆重典礼称为“封禅”。

10.《诗经》运用了“赋、()、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11.北魏时期,郦道元撰写的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学巨著是《》。

12.为人传诵的《陋室铭》一文是唐朝文人()所作。

13.诗歌《乡愁》的作者是台湾诗人()。

14.《诗经》与《楚辞》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而被称为(),构成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两大源头。

15.中国的历法是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中国的历法里有()的安排。

16.()是古代中国最为出色的工艺品,畅销亚洲、欧洲和非洲,深受各国人民喜爱,以至于英语直接用()(英语单词)来命名中国。

17.英语theLanternFestival,指的是中国传统节日()。

18.中国的“五岳”指的是: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以及中岳()。

19.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20.中国书法、绘画得力于()纸的使用,也使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充分展现出来。

21.二十四节气歌谣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流域人们的生活场景。

22.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两位,他们是韩愈和()。

23.中国画与中医,()一起,被誉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24.()是现存规模最大、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泛的一部类书。

25.成功饰演《罗马假日》、《蒂凡尼早餐》女主人公的是著名影星()。

26.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日本为学习中国文化,多次派出人数众多的使团,这种使团被称作()。

27.2000多年前,()架起古代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

2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

29.我国的七大古都是安阳、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北京。

30.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千年前()都城的繁华景象和民俗风情。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面哪个爱情故事被称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A东施效颦B陆游和唐琬C许仙与白娘子D梁山伯和祝英台

2.我国诗歌发展的重大转变时期是()。

A.汉代B.南北朝C.隋唐D.唐朝

3.中国的四大发明是由()传入欧洲。

A.马可·波罗B.利玛窦C.阿拉伯人D.印度人

4.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是()时期开始兴建的。

A.汉武帝B.秦朝末年C.隋炀帝D.唐太宗

5.主张节约,反对浪费;主张选举有才能的且品德高尚的人做官,要求人们相互友爱,反对战争。

这是()的主张。

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

6.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是()。

A.语族B.语群C.语支D.语系

7.“雨前上品,明前珍品”所指的是哪两个节气?

A.谷雨;惊蛰B.雨水;清明C.谷雨;清明D.雨水;春分

8.儒学是由孔子创立的,到()时期被推上独尊的地位,指导中国社会生活长达数千年之久。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汉武帝时期D.南北朝时期

9.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

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

10.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

A.东阳市B.宁波市C.余杭镇D.余姚市

11.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A.孙膑 B.孙武 C.墨子 D.韩非

12.汉字文化圈是指历史上受中华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曾经或现在仍然使用汉字、以汉语文言文作为书面语、文化、习俗相近的区域,不包括下面的:

()

A.日本B.朝鲜C.泰国D.越南

13.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古典小说顶峰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金瓶梅》 C.《水浒传》 D.《红楼梦》

14.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由此形成享誉世界的()。

A.敦煌学B.佛经学C.文物学D.藏学

15.巴西的官方语言是()。

A.西班牙语B.英语C.葡萄牙语D.法语

16.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A.土地神B.五谷神C.祖先神D.水神

17.我国的汉字真正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是下面的什么时期?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唐代D.宋代

18.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在阿拉伯语中是什么意思?

A.勇敢者 B.顺服者  C.虔诚者 D.保卫者

19.EXPO是()组织的英文简称。

A.世界博览会B.环保组织C.欧盟D.上海合作组织

20.唐朝诗人()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A.白居易B.杜甫C.王维D.孟浩然

 

21.哪句诗讲的是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

()

A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2.二十四节气中,()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A.秋分B.夏至C.小暑D.大暑

23.下边哪一位画家被称为“画圣”?

A.顾恺之B.吴道子C.闫立本D.唐寅

24.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四书”是()。

A、《论语》、《孟子》、《大学》、《春秋》

B、《论语》、《孟子》、《中庸》、《左传》

C、《论语》、《诗经》、《大学》、《中庸》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5.《老子·五十八章》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

2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歌颂的是()的品格。

A.松B.梅C.菊D.兰

27.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

28.以下中国的姓氏哪个不是以官职为姓?

A.嬴B.宗C.钱D.史

29.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五台山、()、九华山和普陀山。

A.武夷山 B.雁荡山  C.峨眉山 D.武当山

30.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词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A.文章B.画作C.乐曲D.书法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分)

1.请简述第二语言教学中交际法的特点?

2.举例说明语言差异里反映的文化差异。

结合这些差异,谈谈如何进行汉语文化教学。

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迁移指学得的经验对后来的影响,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

2.语言要素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

3.()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

4.()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

5.()指对信息的感知、定义、组织和记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场依附型和场独立型两类。

6.功能法又称功能意念法,或交际法,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欧洲,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兴盛于美国,是近年来流行较广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7.()是为测量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实行统一考试、阅卷、评分,统一颁发证书,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考试。

8.(),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9.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

10.汉字是非汉语母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从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看文字的不同类型,汉字属于()。

5、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关键。

()

2.语言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中最直接、最核心的基础。

()

3.双语现象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人放弃使用母语而改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的现象。

()

4.教学过程涉及四个部分:

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语言测试,其中一般教师只需要做好教学实施。

()

5.语言教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语言教学大纲和语言教学法。

()

6.对外汉语教学,特指在学校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进行的、以传授汉语知识为主的正规教学活动。

()

7.根据遗忘过程的基本趋势,可以在刚学完若干个语言点的较短时间内,安排较少的复习,随着时间的延长,复习次数逐步增多。

()

8.国际生在汉语课堂上,通过对外汉语教师的讲解,习得了“连连”和“一连”的区别。

()

9.文化教学中主要是共时文化教学跟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密切结合。

()

10.对外汉语课程的设置是以汉语综合课为核心,把各单项技能训练课程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

六、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最早提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理解,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2.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掌管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的是()。

A.左半球B.右半球

C.左半球和右半球D.右半球的布洛卡区

3.儿童语言习得逐渐掌握多层次结构的语句,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是()。

A.从陈述句到疑问句B.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C.从非主谓句到主谓句D.从单句到复句

4.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作者是()。

A.[波兰]柴门霍夫B.[美国]乔姆斯基

C.[瑞士]索绪尔D.[美国]萨丕尔

5.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自然性B.约定性

C.固定性D.想象性

6.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并力求掌握的语言是()。

A.母语B.目的语

C.第二语言C.外语

7.()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该方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操练培养听和说的能力。

A.任务式教学法B.听说法

C.功能法D.语法——翻译法

8.下面不属于语法教学的方法是()。

A.情景化教学B.生成式教学

C.对比教学D.翻译式教学

 

9.初学汉语的英语母语者,受“IlearnChineseeveryday.”的语序影响,说出“我学习汉语每天”的错误句子,从错误产生的原因来考察,这属于()。

A.语内偏误B.训练偏误

C.语际偏误D.语法偏误

10.汉语学习者说“昨天去了老师家,他的儿子很turbulencce。

”请问这位汉语学习者使用的交际策略是()。

A.缩减策略B.成就策略

C.回避策略D.套语

叁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

七、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王晓娜是杭州某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韩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韩国釜山的一所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

但是当她到了韩国学校,却发现同事对她很冷漠,在学校办公室韩国同事几乎不跟她说一句话。

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王晓娜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同事,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

她只好一个人每天默默地吃饭,刷手机看微信。

而且在课堂上,韩国本土教师几乎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志愿者老师则处于从属地位。

无论是单词、课文还是语法,都是由韩国本土教师用韩语讲授。

志愿者教师只负责领读,学生机械地重复。

志愿者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复读机”无异。

每次上完领读课,王晓娜十分沮丧,这与她当志愿者教授汉语的美好愿景完全不一样。

她想:

我都上了一个月的课了,再这么当“复读机”怎么办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