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23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闻问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望闻问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闻问切.docx

《望闻问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闻问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望闻问切.docx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论

望者,看形色也。

闻者,听声音也。

问者,访病情也。

切者,诊六脉也。

四事本不可缺一,而唯望与问为最要。

何也?

  盖闻声一道,不过审其音之低响以定虚实,嗽之闷爽以定升降,其他则无可闻也。

切脉一道,不过辨其浮沉以定表里,迟数以定寒热,强弱以定虚实,其他则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且时大时小,忽浮忽沉,六脉亦难定准,故医家谓据脉定症,是欺人之论也。

惟细问情由则先知病之来历,细问近状则又知病之浅深,而望其部位之色,望其唇舌之色,望其大小便之色,病情已得八九矣。

而再切其脉,合诸所问所望,果相符否?

稍有疑义,则默思其故,两两相形。

虚与实相形,寒与热相形,表与里相形,其中自有把握之处,即可定断。

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望诊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望诊,主要是对病人从全身或局部的、、以及排出物观察,诊断病情的方法,尤其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望神

   中医认为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形神兼备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

它通过目光神态、面部表情、形体动作、语言气息、反应能力等表现出来。

望神要分清得神与失神、假神。

  1.得神:

病人目光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晰、神志清楚、呼吸调均、肌肉润泽、大小便控制自如。

说明病人脏腑功能不衰,即使有病也会预后良好。

  2.失神:

病人目光迟钝、无光彩、瞳仁呆滞、面色晦暗、呼吸异常、肌肉消损、反应迟钝、甚至神志昏迷、或突然昏倒。

说明病人脏腑功能衰败,病情重,预后不良。

  3.假神:

病人突然精神转好,颧红、两眼突然有光,但眼球呆滞不灵活,食欲增加。

这是垂危病人将要死亡的表现。

  望面色

  正常人的面色红润光泽,表现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旺盛。

病人的面色由于疾病的原因可使皮肤发生异常变化,称为“病色”,病色一般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小儿惊风和肝病。

表明经脉瘀阻、气血不通。

  2.红赤:

主热证。

是血液充盈于皮肤脉络的表现。

当人体热盛时,血液运行加快,面红赤。

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慢性病中出现两颧嫩红,常有低热、自己感觉发热则属虚热证。

久病病人,面色苍白时红时消,属真寒假热危重证。

  3.黄色:

主湿证、虚证。

面色淡黄无光泽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

面色黄如桔皮,眼白发黄为湿证。

面色黄而消瘦者,多见于胃病虚热;黄而色淡者属胃病虚寒。

  4.白色:

主虚寒证、血虚证。

虚寒证面色白而浮肿。

血虚证面白而消瘦。

这是由于气血不足不能养荣机体的表现。

面色突然苍白、出汗量多、四肢冷是阳气虚脱,或失血过多的急症。

面部白斑或白点常见于肠道寄生虫的病人。

  5.黑色:

主肾虚证、寒证、痛证、瘀血证、水饮证。

寒证、痛证、瘀血证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血行不畅,故面呈黑色。

眼眶周围发黑为痰饮证。

  望形态

  形是形体,态是姿态。

通过望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可知内脏、气血阴阳的盛衰,疾病的程度及预后。

  1.望形体

  1)强:

身体强壮,皮肤润泽、肌肉结实、身强力壮、胸廓宽厚、骨骼粗大等均为气血旺盛,抗病能力强不易生病,病则易愈。

  2)弱:

身体瘦弱,皮肤枯燥、肌肉瘦削,瘦弱无力,胸廓狭窄,骨胳细小等均为气血不足,抗病能力低,容易生病,病则难愈。

  3)胖:

肥胖并非健壮。

体型特点为头圆形、颈短粗、肩宽平、胸宽短圆、腹大、身体偏矮,多后仰。

胖而能食,形盛有余;胖而食少,肌肉松弛,精神不振,多为脾胃虚。

胖人形肥气虚,水湿难以循行,所以湿多,若郁滞生痰,则易患中风证。

  4)瘦:

是消瘦,体形特点为头长颈细、肩窄、胸窄平坦、腹部瘦瘪、身体偏高、多前屈,由于消瘦者体瘦血少,阴虚则火亢易伤肺,瘦人多劳嗽。

  2.望姿态:

望形体的动静姿态可判断疾病,从不同的动态可反映不同疾病。

  1)行走姿态:

行走时身体前倾,以手护腹多为腹痛;以手护腰、弯腰曲背,多为腰腿病;行时身体摇摆不定是筋骨受损;行时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为心痛。

  2)坐姿:

坐而仰首,为痰盛的肺实证;坐而俯首,气短懒言,多为肺虚或肾气不足,坐时常以手抱头为头痛。

  3)卧姿:

卧时身重不能转侧,喜加衣被者,多为虚证、寒证。

坐卧不安烦躁,多为腹满胀痛。

  4)站姿:

站立不稳,多为眩晕,气血并走于上。

不耐久站,属气血阴虚。

站立时双手护心或腹,多为心、腹痛。

望舌

  望舌是通过察看舌质和舌态的形态、色泽、润燥等方面的变化测知病情变化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法,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

  1)望舌质:

从舌质外观,测知脏腑病变。

一般以舌尖诊心肺的病变,中诊脾胃的病变,舌的两边诊肝胆病变,舌根诊肾的病变。

  舌色:

主要分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四种。

  淡红舌:

舌质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其形成是由于心血充足,阳气旺盛为健康人之舌色。

  淡白舌:

舌色较淡红舌质浅,红色较少而白色偏多。

一般为气血亏损。

  红绛舌:

舌色较淡红舌质红。

鲜红色者称为红舌;深红色者称为绛舌。

多为热证。

舌尖红者为心火太盛;舌边红者为肝胆火盛;舌中红者,为胃火太盛。

  青紫舌:

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舌的局部见青紫色斑块、瘀点为青紫舌。

一是热毒太盛,二是阴寒内盛,气血不畅。

多为热证、寒证、瘀血证。

舌绛紫而深,干枯少津液,多为热毒太盛。

舌淡紫而润,多为阴寒内盛。

舌色暗紫,舌青紫为血瘀较重;局部舌紫斑、瘀点为血瘀较轻。

  2)望舌形:

舌形多指舌的形状。

正常舌体大小适中。

异常舌分为老舌、嫩舌、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芒刺舌、齿痕舌。

  老舌:

舌质纹理粗糙、为苍老舌,热盛主实证。

  娇嫩舌:

纹理细致,多为气血运行不畅,内有水湿,多为虚证。

  胖大舌:

舌体较正常舌大,舌肌松弛,称胖大舌。

胖大舌是由于脾肾阳虚所致,主水肿、痰饮。

  肿胀舌:

舌体肿大,舌肌呈现胀大状,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肿胀舌。

多因心脾热盛,或酒毒上攻中毒。

多为实证。

鲜红肿胀,为心脾热盛,舌青紫而肿胀,为酒毒攻心。

  瘦薄舌:

舌体较正常舌小而瘦薄者,称瘦薄舌。

多见阴血耗伤、脾虚精亏、舌肌萎缩、舌体瘦薄,主阴虚血亏虚证。

  裂纹舌:

舌面有明显的裂痕、可呈现人、一、川字等不同形状。

由精血亏虚所致,主血虚证(先天裂纹舌者除外)。

  芒刺舌:

舌体上有红色颗粒突起像刺,摸时感觉刺手,主邪热太盛,舌边芒刺为肝胆热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肠热盛。

  齿痕舌:

舌体边缘有压迫痕迹,为齿痕舌。

舌体肿大,出现齿痕。

主脾阳虚衰,水湿内停。

  3)望舌态:

正常舌,舌体活动灵敏,伸缩自如。

病理舌态有强硬、震颤、歪斜等重病的变化。

  强硬舌:

舌质红而强硬,多见于中风先兆,多因外感邪热,内伤痰湿内阻心窍,肝风夹痰上扰神志。

  震颤舌:

舌体不停颤动。

多为肝病,舌质淡白而颤动者为血虚,舌红绛而颤动者为热极生风。

  歪斜舌:

舌体不正,伸舌时偏斜于一侧。

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短缩舌:

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甚则不能抵齿。

(天生舌短者除外)舌红绛而短缩者,属热病,多为昏迷病人。

  吐弄舌:

舌体反复地伸出口外,其中伸出时间较长,慢慢收回的为吐舌,稍微伸出立即收回,上下左右舐弄者为弄舌。

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4)望舌苔:

主要观察舌苔的薄厚、润燥、腐腻、剥落苔等的变化。

  薄厚苔:

透过舌苔能见舌体为薄苔。

透过舌苔不见舌体为厚苔。

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较重。

  润燥苔:

舌苔湿润适度为正常苔,苔干、粗糙为燥苔。

苔的润燥程度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情况。

若舌红绛而苔润为热盛,舌红而苔燥为湿阻遏制阳气。

  腐腻苔:

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厚,刮之如豆腐渣样为腐苔。

苔质细密颗粒细腻。

观察苔的腐腻可知阳气与内湿的程度。

腐苔多为食积胃肠或痰浊。

腻苔因阳气被遏阻,多见于湿浊、或痰饮证。

  剥落苔:

舌面本有苔但部分剥落,胃气或胃阴受损。

若舌苔骤然退去,光洁如镜者为光剥苔,是胃阴胃气俱损的危重现象。

  5)苔色:

苔的颜色分为白苔、黄苔、灰黑苔等的变化。

  白苔:

多主表证、寒证。

苔薄白而干,舌尖红者为燥热肺火盛。

厚白苔主痰湿。

  黄苔:

多为热证,从黄的程度辨别热的的轻重。

  灰黑苔:

苔色为浅黑色是灰苔,深者为黑苔。

灰黑苔多为里热重证,越黑病情越重。

如苔灰黑而润为阳虚寒、痰湿内阻,苔色灰黑而干为里热证。

舌诊

舌象显示身体状况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就是号脉,“望”就是看,其中看舌头是很重要的内容。

  舌象反映脏腑

  望舌,又称舌诊,根据中医理论,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心、肝、脾、肾等许多脏腑相联系,所以脏腑病变可从舌象变化中反映出来。

  望舌,主要观察的是舌质和舌苔。

正常人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也就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舌质主要看颜色

  望舌质主要看颜色,它能反映脏腑、气血、虚实的变化。

舌质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津液润泽,说明此人身体健康。

而淡白舌,一般为气血亏损或虚寒体质,多见于大病之后、久病之后或者先天不足的人。

红绛舌,多为热证,发烧时常见这种舌色。

初得病时,舌边红表明热在表,如感冒、麻疹;全舌深红时就是热已入里,病情较重了。

在普通人,舌尖红者为心火太盛,多见心烦失眠等表现;舌边红者为肝胆火盛,多见急躁易怒;舌中红者,为胃火太盛,常有烧心泛酸等表现;若同时见到舌体瘦小,多为阴虚内热的表现,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肺结核等病人。

青紫舌也很常见,全舌呈均匀青色为寒证,多见于胸腹剧痛时,如胆道蛔虫、心绞痛、肠梗阻。

而紫色,或舌的局部见到青紫色斑块或淤点,在现代人中多见于脂肪肝、肝硬化、肿瘤病人。

嗜烟酗酒者因为火毒内蕴,阻塞经脉,也常见紫舌。

  舌苔反映消化

  舌苔则能反映胃中津液与消化的情况,望苔主要观察的是舌苔的颜色、薄厚、润燥、腐腻、剥落等变化。

白苔滑腻提示寒证,黄苔则是热证。

正常人有一层薄白苔,而厚苔或少苔、剥苔都是疾病的表现。

舌面本有苔但部分剥落,表明胃气或胃阴受损,也见于维生素缺乏时。

若舌苔骤然退去,光洁如镜者为光剥苔,是胃阴胃气俱损的危重现象。

苔燥说明人体津液受伤,某些糖尿病人可以见到。

而苔滑则说明水液积聚,常见于肾病,往往伴有水肿、腹胀、恶心、眩晕。

苔腻说明有痰湿,古书上说“怪病多由痰作祟”,需要加以重视。

如果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厚,如豆腐渣样就叫腐苔,这是食积胃肠的表现,也就是俗称的吃多了。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正常舌象”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动态观察。

比如有些人正常情况就是红绛舌,不加分析就让他吃去火的药就不对了。

指甲诊病——简单实用

指甲诊病是以观察十指的血气形态、色泽变化来诊断疾病或病变程度的方法。

用观察指甲血气色彩变化来测知疾病同观察耳廓、指纹、以及舌诊、面诊一样,是属于祖国医学中望诊的范畴。

指甲诊病的特点是通过对十指指甲的血气形态及其色泽变化,同内脏组织器官病变的联系加以探讨。

如当人的某一脏腑、器官发生病变,血气会以不同的符号相应地反映在指甲的一定位置上,并且将病变的程度,即病情的轻重,以不同的色泽表现出来。

就是当指甲某部位出现了特定的血气符号和色形,就可预测机体内某脏腑器官发生了病变。

这是自我检查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1.指甲诊病的组织形态

  指甲分为甲板和甲床两部分。

甲板是遮盖在手指末节背面的角质板,略呈弯曲的四边形。

其长、短、宽、窄基本上同手指末节相当。

甲板附着指端处正面的部分称为甲床。

甲床、甲板相互紧密的贴合、甲床中的毛细血管相当丰富,同时经络也在甲床中贯通,甲板的生长依赖于甲床的血液供应。

甲板分为远端和甲根,前者即甲板的游离前缘部分;后者是甲板后缘在皮肤深处的隐蔽部分。

甲板除游离的远端部分外,其余三边周围皮肤隆起如嵴、称为甲襞,甲襞与甲床之间的沟状下陷,称为甲沟。

甲板的内侧称为桡侧,外则称为尺侧,两侧在甲沟与甲襞相接。

近甲根处甲板有一个白色半月形的区域,叫弧影,也叫甲半月、健康圈、安全圈等名称。

弧影的颜色决定于细胞层的厚度,老厚时甲床内毛细血管网几乎完全不能透过,故呈现白色,甲根下方的甲床特别厚,称为甲基层,其细胞增殖活跃,指甲生长靠甲基层的生长延长。

  2.指甲诊病方法

  ①指甲划分法。

一般习惯将指甲划分四等分来观察,即将指甲从其近端到远端,从其桡侧到尺侧,纵横各二等分,划分成四个格,分别称之为桡侧近端,桡侧远端、尺侧近端、尺侧远端,再以同样的方法将每一格划分成4小格,也可分别称之为ⅠⅡⅢⅣ象限。

  ②血气符号。

是指血气在指甲上出现的位置、表现形态和色泽。

血气符号是按一定形式和规律反映脏腑器官的某些病变或病变程度的,是指甲诊病的根基。

血气符号的形态:

一般可分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月牙形、条形、钩形、八字形、三角形、锥形、哑铃形、线形、片形、棒状形、云雾状形、波浪状形等.当然,每一种形状也并非绝对一致,相同的形状间也有差异。

一般地说,疾病不同,其符号的形状也不同,但有时也有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符号。

运用时应注意加以辨认。

除了疾病种类不同、其符号不同之外,还有符号色泽的变化。

符号色泽,即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色泽主要反映病变程度和病情变化。

常见的符号色泽有红、淡红、紫红、紫黑、黑、黄、淡黄、白、灰、紫色。

泽即为荣润、鲜明、晦暗等情况。

另外,符号在指甲上的位置也很重要,一种疾病反映在某指甲上的一定位置是比较稳定、相对固定的,疾病不同,其符号的位置也不同。

  3.疾病符号的分布及其意义

  人在患病时指甲上会出现相应的血气符号,不同疾病有不同的血气符号,病情变化也可以通过血气符号的色泽变化反映出来。

因此,血气符号的位置与色泽变化就成为判断疾病的有无和作为疾病转归追踪观察的重要依据。

  ①拇指指甲。

  主要是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大肠、及手阳明大肠经的别出支与拇指指甲联络,拇指指甲主要反映头颈部疾病,如颅脑、眼、耳、鼻、咽喉、口腔、颈部疾病,如图。

两手拇指相同,但方向相反。

常见病证:

上呼吸道感染、头痛、鼻炎,副鼻窦炎、鼻息肉、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牙周病、龋齿、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

  ②食指指甲。

  主要是手阳明大肠经所循行。

大肠经体内属大肠,络于肺。

食指指甲主要反映上焦、上肢、及部分咽喉和中焦疾病。

左右食指基本相同,但左右方向相反,左食指甲反映心脏疾病,右食指甲主要反映急慢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肺气肿、胸膜炎、食道肿物、乳房肿瘤、胸椎肥大等。

  ③中指指甲。

  主要是手厥阴心包经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由外关与之联络右中指指甲主要反映中焦及部分下焦病。

常见疾病有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及贲门肿物、肝肿大、肾脏疾患等。

左中指指甲的常见病有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

  ④无名指指甲。

  主要是手少阳三焦经所循行。

该经体内属三焦,络于心包,右无名指主要反映肝、胆、胰、肾、大小肠、膀胱、生理殖器官及膝、腰部病变,常见病有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胰腺炎、结肠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肥大以及子宫、肛门疾病。

左无名指指甲主要反映脾、胰、子宫、尿道、输卵管、外阴、肛门等部位病变,常见病有胰腺炎、肾炎、输卵管炎、直肠炎以及子宫、尿道、前列腺、外阴、肛门疾病。

  ⑤小指指甲。

  主要是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所循行。

手少阴心经体内属于心,络与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内属于小肠,络于心。

小指指甲主要反映膝以下的疾病。

如跟骨、蹠骨等部位病症,有时也反映前列腺疾病。

五官看五脏

眼角发青,肝脏一定有问题;

  耳朵老是嗡嗡响,

  那是肾脏在向你发出警告;

  鼻头发黑又枯燥的人,

  是不是最近也老觉得腰酸腿软,

  要注意节制床上事了;

  如果你最近胃口不好,

  连鱼翅也吃不出味道,

  检查一下自己的嘴唇,

  是不是象枯萎的花瓣一样干枯,

  那一定是脾脏不堪重负了……

  黄帝内经曰:

“鼻者,肺之官也。

  目者,肝之官也。

口唇者,脾之官也。

  舌者,心之官也。

耳者,肾之官也。

  看看镜子里的五官,

  它们其实也是五脏健康的镜子。

  有了这通过五官看五脏的本领,

  便能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了然于心。

望瞳孔的形状与颜色

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孔洞,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通道。

正常的瞳孔为圆形,两侧等大,直径约25毫米,颜色像一池井水,黑洞洞、清湛湛的。

若瞳孔括约肌收缩,则瞳孔缩小,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扩大肌收缩,则瞳孔散大,由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可以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

在通常室内光线下,若瞳孔直径小于1.5毫米或大于5毫米,边缘不规则,对光反应迟钝等,都属于病态。

  两侧瞳孔大小不等

  常见于脑溢血、脑血栓、脑肿瘤等;瞳孔散大,多见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重症的乙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瞳孔缩小,多见于乙醇(又称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以及老年人的脑桥肿瘤、脑桥出血,也可见于糖尿病(因瞳孔的舒缩受植物神经的调节,而糖尿病导致植物神经损害,可影响瞳孔的舒缩功能,临床发现,糖尿病人的瞳孔较正常人为小)。

另外,有机磷中毒,亦可出现瞳孔缩小,吗啡中毒时可出现针尖样瞳孔。

左右瞳孔大小极端不同,或不是圆形瞳孔:

常见于脊髓络核、脑脊髓梅毒。

在开放地区,应作“性病”检查,及早诊治,还可以痊愈。

  瞳孔变白

  见于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高度近视,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手足抽搐等并发症,也可因外伤所致。

更多见的是老年性白内障,据统计,白内障占失明原因的第一位。

患白内障时,可以透过角膜发现瞳孔里出现白色,这是由于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缘故。

人到老年,糖尿病患者或眼外伤,都能引起白内障。

如发现自己的瞳孔变白,应去眼科、内科做详细检查。

  瞳孔变黄

  以手电光或灯光照射瞳孔,眼底深处发出一种像夜间猫眼的黄光反射,医生称这类眼病为“黑蒙猫眼”,多半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表现。

这类眼病多数见于7-8岁以下的儿童,有一定的家族性和遗传性,恶性度高,如不及时治疗(做眼球摘除),当挠细胞扩散到颅内、眼球外或远处脏器时就可致命。

少数见于眼内化脓(玻璃体脓病)时。

  瞳孔变红

  常见于眼外伤或某些眼内出血疾患。

根据眼内出血的多少可有不同的形态,视力可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瞳孔发青

  正常眼球内具有一定的压力,这对保持眼球内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当眼压(眼内容对眼球壁压力)过高发生青光眼时,可由于角膜发雾水肿及眼内一系列改变使瞳孔发出一种青绿色反光,青光眼(又称绿内障)即由此得名。

青光眼病人,眼球会变得像硬橡皮一样,自己也会觉得双眼胀痛欲裂,不赶快求医,就有失明的危险。

 

  望眼球是否突出

  有的人两只眼睛自小就向前鼓起(俗称金鱼眼睛),这是各人的长相不同,不是病态,但有的眼球突出就是一种疾病。

  单眼突出,即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可影响睑裂闭合不全。

一侧眼球突出的病例约50%系由颅内疾患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脑肿瘤。

  双眼突出,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

患者除眼球突出外,还伴有心慌和甲状腺肿大等症状,而且“目光”特别地亮,“目光炯炯”且咄咄逼人。

此外,高血压、震颤麻痹症(帕金森病)、白血病、血友病也可致突眼发生。

另外,维生素B维生素D缺乏也会引起轻度眼球突出。

  发生眼球突出的病因很多,除上面所说的疾病外,还有眼球本身的原因,如高度近视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限和葡萄膜炎引起的角膜或巩膜葡萄肿等,这些经过眼科医生检查就会清楚的。

 

五种病“色”的望诊

⑴青色:

主风、寒、痛诸证。

多见于小儿惊风或青筋串鼻的小孩;或由于感受寒邪,身体某部剧烈疼痛,面色发青,如蛔厥(肠道蛔虫病);或见于休克,多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不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

  ⑵白色:

主虚证,是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气虚、血虚或阳虚的表现。

多见于贫血、失血、肺气虚、肾阳虚。

如大出血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慢性肺病(肺痨)或慢性肾炎等病人多面色(白光)白。

  ⑶黄色:

主见于湿、虚诸证,黄而鲜明如橘子色的,多为湿热阳黄,可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黄而晦暗如烟熏色的,为寒湿阴黄,多见于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胆汁型肝硬化等;淡黄、萎黄为脾虚、血虚,脾虚多由消化和吸收不良引起,血虚则可能是疟疾、钩虫病所致。

  ⑷红(赤)色:

主要见于热证(虚证、实热),有表里虚实之分。

面红、发热或微恶寒、不渴或微汗、脉浮数的多为表热,可见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面色较红、发热、口渴、多汗、脉洪大的为里热,如兼有胡言乱语、便秘,则为里实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机体反应较强烈的阶段;如午后两颧发红、低热,则多为阴虚火旺,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

面红目赤,不发热的,为肝火上逆。

  ⑸黑色:

主寒,主痛,主水气,主瘀血。

可见于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肾不纳气,瘀血等病证,如肺气肿、心脏病等;眼周黑晕,妇女为带下病,男子为水气病(水肿病、肾性水肿、心性水肿)。

中医闻诊包括哪些?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病气测知病况,闻的内容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声音、语言、呼吸、呕吐、肠鸣和病气等。

  声音

  正常的声音自然、音调和谐、语言表达清楚。

  病变声音:

  嘶哑:

包括声嘶和失音,声嘶是嗓子干涩发音困难,失音是完全不能发音。

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寒热相交伤肺所致。

  鼾声:

如昏睡不醒,鼾声不断多因神志昏迷,气道不利。

多见热入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证。

  呻吟:

身有痛处或胀满时,口中发出哼哼声。

多为头痛、胸痛、腹痛、齿痛。

  喷嚏:

喷嚏是由肺气上冲所致,外感风寒多见此证。

外邪入表日久不愈,忽有喷嚏者,为病愈之兆。

  语言

  心主神明,心病则语言错乱。

  语言蹇涩:

说话不流利、含糊不清、缓慢、词不达意,多见于中风后遗症或热病后期。

  谵语:

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多为实证。

  郑声: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语言不连续、声音低弱多为虚证。

  独语:

自言自语、喃喃不休多见于急性热病,或老年人久病心血亏虚。

  错语:

病人语言颠倒、错乱,自知说错不能自主,多为心气不足。

  狂言:

声嘶力竭、语言快、声音高、骂人或狂言,多见于痰火扰心的狂证。

  呼吸

  呼吸与肺肾等脏器有关,通过呼吸变化可推测脏腑的虚实。

  喘: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不能平卧。

喘分虚实。

实喘发作急,一般为形体壮实,脉实有力,多属肺有实热,痰饮内停。

虚喘发病缓慢,吸少呼多,一般为形体虚弱者脉虚无力,属肺肾虚损。

  哮:

呼吸急促伴有喘,喉中痰鸣似哨声,反复发作。

多因痰饮又外感风寒所致。

久居寒湿地区,或食过多酸咸生冷也可诱发哮。

临床上哮与喘常同时出现。

  短气:

呼吸气急而短、气短而渴、四肢关节痛属实证;气短无力、小便不利,则属虚证。

  咳嗽:

咳嗽发生与肺脏关系密切。

  咳声重浊:

痰色清白,鼻塞不通,多因外感风寒。

  咳有痰声:

痰多易咳出,多为寒咳,因痰湿阻肺,肺失宣降。

  咳声如犬吠:

声如犬吠伴有音哑,多为白喉证。

  阵发性咳嗽:

咳声不断,甚则咳血。

称为顿咳、百日咳。

  呕吐

  胃中饮食物、痰、水液冲出口的一种表现。

  呕吐声音微弱,吐势缓慢,吐物以清痰水:

多为虚证、寒证。

  呕吐声音宏大,吐物痰粘黄,或酸苦:

多属实证。

  呕吐酸腐:

多因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食滞胃中所致。

  肠鸣

  肠鸣:

腹中鸣响。

可凭借声音辨别病位和病情。

肠鸣胃部如囊中水,振动有声,行走时以手按之,为痰饮阻滞。

  肠鸣在腹部:

得温得食则减,受寒或饥饿加重,多因久病不愈,或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是胃肠气机不和所致。

  嗅病气

  嗅病气可分为身体气与室内气两种。

  病体之气:

  口气:

正常人说话时不会发出臭气,口臭为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

酸臭气为内有食积,腐臭气多为溃腐疮疡。

  身臭:

身发腐臭气,可考虑有疮疡。

病室之气:

病室有血腥臭,多为失血症;尿臊气为水肿病晚期;烂苹果样气为糖尿病;均为危重病证候。

十问歌:

问诊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