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664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docx

人教版三数上册第四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

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

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吴振永杨艳利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能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教材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在编排时,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两位数加、减法类比,推出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情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并以熟练掌握。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学具准备:

课件

评价任务:

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减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

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

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

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1:

我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有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生2:

我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生3:

我知道了爬行类有122种。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能够准确看出主题图中的信息。

环节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师:

现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谁能告诉老师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该怎样计算呢?

生:

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算式是271+122.

师:

这两个数有点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

用竖式笔算。

师:

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

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

271

+122

393

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

跟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1、能根据主题图的信息及条件列出算式。

2、会列竖式准确计算。

环节3

巩固深化---实际运用

1、用竖式计算:

162+234718+120456+307289+146

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2、水果店有苹果265千克,又运来苹果212千克。

现在水果店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获取条件,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3、总结提升。

师: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

能熟练计算不进位加法。

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

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吴振永杨艳利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能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教材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在编排时,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两位数加、减法类比,推出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情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并以熟练掌握。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笔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学习难点:

笔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学具准备:

课件。

评价任务:

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有能力自主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复习导入

364267

+72+58+19

全班做,请学生板演。

结合板演情况让学生进行评议,说说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能熟练并准确计算

环节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学生可能会说:

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

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进一。

271

+1903

教学例2.

师:

你能自己算一算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271

+131

302

师:

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

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

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是怎么解决的?

师:

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了不起!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

要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

1、能准确掌握列竖式时数位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2、能够说出计算万以内加法的法则。

环节3

巩固深化---实际运用

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能列出式子并准确计算。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吴振永杨艳利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能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教材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在编排时,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两位数加、减法类比,推出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情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并以熟练掌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进行验算,提高计算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学习重点:

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学习用具:

课件

评价任务:

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有能力自主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导入,初步感知

计算下面各题

364267

+72+58+19

能准确计算。

环节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师:

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38页例3)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生1:

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

445

+298

743

生2:

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师:

算得对不对呢?

你会验算吗?

生:

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学生尝试独立进行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验算的情况,对于验算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2、教学“做一做”。

师:

先想一想下面各题是否有进位,在计算并验算。

(出示第38页“做一做”)

1、能准确掌握列竖式时数位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2、能够说出计算万以内加法的法则。

环节3

巩固深化---实际运用

课本练习八第7题、第8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算一算,熟练掌握算法。

(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

能列出式子并准确计算。

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

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吴振永杨艳利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能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教材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在编排时,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两位数加、减法类比,推出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情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并以熟练掌握。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统计表,并从表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3、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运用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运用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用具:

课件

评价任务:

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对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有能力自主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复习导入

764287

-32-22-43

全班做,请学生板演。

结合板演情况让学生进行评议,说说计算进位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能准确计算下列竖式。

环节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第41页统计表)

你能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的问题吗?

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

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就是这样:

435

-322

113

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允许算法多样化。

2、类比发现计算方法。

我们一起来对比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看一看三位数的减法如何计算。

1、能看懂统计表。

2、能准确掌握列竖式时数位对齐。

环节3

巩固深化---实际运用

1、列竖式计算。

278-175=426-112=328-11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公园里上午有游客,中午有112人离去。

这时公园里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换订正,并解决问题。

能列出式子并准确计算。

 

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

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吴振永杨艳利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能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教材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在编排时,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两位数加、减法类比,推出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情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并以熟练掌握。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学习用具:

课件

评价任务:

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对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有能力自主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复习导入

列竖式计算。

45-38=65-47=34-26=

256-124=375-231=575-234=

学生能准确列竖式计算。

环节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教学例2。

师:

你能试着自己算一算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竖式如下:

..

435

-86

349

师:

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小结: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能准确掌握列竖式时数位对齐。

环节3

巩固深化---实际运用

1、那2007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换订正若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堂提出,教师解答。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

指4名学生板演其中4道,其余学生全部独立计算题目,然后集体订正。

3、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吴振永杨艳利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能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教材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在编排时,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两位数加、减法类比,推出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情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并以熟练掌握。

学习目标:

1.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的方法,掌握运算的技能。

2.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叙述计算过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学习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用具:

计数器、口算卡片、小黑板。

评价任务:

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有能力自主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23+34=47+36=55-36=82-46=530+340=

55+37=77-35=43+38=43-27=790-560=

2、列竖式计算。

365-287=453-158=

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3、总结并引入新课。

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将457-198=这题中的“5”改为“0”,现在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该怎样退“1”?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

学生能准确快速的说出计算结果。

环节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3:

2004年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

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了多少部动画片?

1、指名读题,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403-158=

2、探究算法:

(1)这道题该怎么算呢?

学生思考,教师出示计数器进行演示。

交流讨论,明确:

个位上的3减8不够减,应从十位上退1,但十位上是0,就从百位上退1,当成10个十,再从10个十中拿出一个十给个位,10与3合在一起是13,13-8=5。

强调:

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时,要连续在被减数十位上和百位的上点上退位点。

3913

403

-158

(2)让学生试算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出示:

500-185=

1、师:

(1)观察这道题被减数有什么特点?

应该怎样退位?

(2)退位的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2、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3、交流反馈:

500

-185

315

4、小结:

•看到0,向前走,

•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到了,往后走,

•0上有点看作9。

(三)那大家想一想:

如何验算:

403-158=245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出现以下两种验算方法: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403-245

2、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158+245 

指名两位学生来用这两种方法板演验算过程,其余学生自主验算。

集体订正。

 

1、能读懂题意,并列出算式。

 

2、能准确说出算法。

环节3

巩固深化---实际运用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同桌互助完成,一个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另一个根据计数器列竖式计算,完成后交换。

2、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解答。

小明计算时把一道题的被减数十位和百位上的数抄颠倒了,已知减数是396,差是378,如果小明把被减数抄对,差应该是多少?

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与估算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

解决问题与估算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吴振永杨艳利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能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教材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在编排时,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两位数加、减法类比,推出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情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并以熟练掌握。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能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用具:

课件

评价任务:

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能解决问题并会估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激趣导入

师: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商场逛一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谁掌握的最好,能灵活运用。

环节2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

瞧,我们遇见朋友了,小红的爸爸、妈妈在买什么?

(出示第43页例4销售清单)

生:

他们买了空调扇、学习机和护眼灯。

师:

从这张单子上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

知道了这三种商品的单价,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学习机的价格是225元;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

师:

你能帮收银员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吗?

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可以先把空调扇和学习机的价格相加558+225=783(元)。

然后再加护眼灯的价钱783+166=949(元),竖式是:

558783

+2215+1166

783949

我们也可以直接把这三种商品的价格加在一起558+225+166=949(元),列竖式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三个加数摞在一起相加即可:

558

225

+166

949

只要算法合理就要给予肯定,不强求一致。

师:

那么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呢?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生:

要准备多少钱,不需要像收银员那样精确的计算,估一估就可以了。

师:

那该怎样估算呢?

说说你的想法。

生:

我们可以把558元看作560元;把225元看作230元;把166元看作170元,这样一共需要准备560+230+170=960元。

也就是说小红的爸爸准备960元够用了。

师:

好好想一想,同样是买东西需要的钱数,为什么选择的方法不一样呢?

跟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在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1、能读懂题意,并列出算式。

 

2、能准确说出算法。

环节3

巩固深化---实际运用

师:

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交流。

师:

请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它们。

课堂作业。

1、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