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5493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docx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教务处

2014年4月

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建设目标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根据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专业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鼓励校企、校地、校际紧密合作,创新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体制,以支持在人才队伍、培养方案、实践基地、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紧密合作的特色专业建设。

二、遴选名额

按照分类指导、强化特色、突出能力的建设原则,从全校遴选3个左右进行重点建设,每个学院限报1个,建设周期2年,建设经费6万元。

三、建设内容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

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

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要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实践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要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5.通过改革和建设,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每个特色专业点要根据专业定位,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在发挥专业优势和办出专业特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同层次、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相比优势明显。

四、申报条件

1.特色专业应由学院先期建设,学校择优重点建设。

2.在遴选过程中,重点扶持一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急需但目前培养能力明显不够的紧缺专业,包括前瞻性地培育一批未来若干年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

3.在特色专业的申报过程中,各专业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和总体定位,以培养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为主要目标之一。

4.申报专业应通过合格专业验收或合格专业立项建设。

五、报送材料

《滁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书》纸质材料1份、电子稿及专业建设相关支撑材料。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一、建设目标

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我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

国家战略需求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紧缺人才专业;参与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相关专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地矿等行业相关专业;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及我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二、建设内容

1.教学团队建设。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要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

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

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

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5.教学管理改革。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

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

三、申报范围与条件

1.申报专业必须满足“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内容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纳入二级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并进行重点建设,成效良好。

2.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在同类专业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3.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可行,管理有保障,成效可测量,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4.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合作育人方面有健全的体制机制。

四、评选数量

本年度拟遴选建设3个左右校级专业综合改革示范建设点,每个学院限报1个,项目建设周期3年,建设经费10万元。

五、申报材料

《滁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书》纸质材料1份、电子稿及专业建设相关支撑材料。

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

一、建设目标

通过停招停办就业率低、布点较多、生源不足、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改造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传统专业,重点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撑我省及滁州市重大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二、评选数额

本年度拟立项4个左右新专业建设项目,每个学院限报1个,建设周期4年,建设经费10万元。

停招、停办本科专业数量,依据各单位申报材料论证确定,论证通过后推荐申报省级振兴计划相应项目。

二、建设内容

新专业建设项目应依据学院制定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在专业前期建设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自行制定专业建设方案进行建设。

四、申报条件

1.申报新专业建设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1)能有效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或填补我省专业空白点,对优化我省学科专业结构有重要贡献。

(2)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列入学校“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可行,条件保障到位,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3)是近五年新增的本科专业,具有前期工作基础。

2.停招、停办本科专业

鼓励学院停招、停办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业率低的专业,经专家论证通过后学校予以经费资助,用于师资转型发展、实验室及实训基地改造等。

五、申报材料

1.新专业建设项目:

《滁州学院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申报书》纸质材料1份、电子稿及专业建设相关支撑材料。

2.停招、停办专业:

《滁州学院停招停办专业申报分析表》纸质材料1份、电子稿及相关支撑材料。

精品开放课程

一、建设目标

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建设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旨在推动我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建设内容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我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建设目标。

申报课程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通过共享系统向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我校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拟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

三、申报范围与条件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申报课程必须是本科课程。

申报的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在我校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为我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

2.申报课程应已建有课程网站(或相关材料已上传至毕博系统)。

课程网站应提供该课程最新的申报表、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指定教材、参考文献目录、每位主讲教师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同行专家及学生评价。

3.课程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申报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的畅通,在5年内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在2至3年内实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二)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1.课程要求

(1)课程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质课程,注重突出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

(2)课程建设重点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高校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及学术讲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程的建设。

(3)课程须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专题呈现,凝聚精华,引人入胜。

每门课程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

2.主讲教师要求

(1)课程主讲教师应为学校正式聘用教师,并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相关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

鼓励“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学术名家及特别优秀的“教坛新秀奖”获得者主讲视频公开课。

(2)主讲教师须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善于与学生互动,充分展现个人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保证视频课堂的现场教学效果。

(3)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3人以内。

具体要求详见《关于印发滁州学院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方案的通知》(院教〔2012〕30号)。

四、申报限额

本年度拟遴选建设6门左右校级资源共享课程和5门左右视频公开课程。

资源共享课建设周期3年,建设经费1万元;视频公开课建设周期6个月,建设经费2万元。

五、申报材料

1.精品资源共享课:

《滁州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推荐表》纸质材料1份及电子稿。

2.精品视频公开课:

《滁州学院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推荐表》纸质材料1份及电子稿。

六、有关说明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现场录像由教师本人提供,如需学校录像,请提前与校实验实训中心联系、录制。

优质课程

一、建设目标

通过优质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通过学校网上教学平台(毕博平台),向在校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课程

1.申报课程应已通过合格课程验收,优先资助实践教学类课程建设。

2.已在学校网上教学平台上传课程相关信息:

申报表、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课程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以及同行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涉及版权的信息可以PDF格式上传。

要求信息全面、丰富,及时更新。

3.课程资源已被学生广泛使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同行专家及学生评价高。

4.课程页面设计实用、美观,信息查询便捷。

5.申报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后,应在三年内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二)申报人

1.申报人的教学工作量饱满(不低于所在教研室或课程组平均水平)。

2.申报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讲师也可由院(部)推荐申报,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申报优质课程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因讲授本课程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

(2)围绕本课程开展教学研究,已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三类期刊3篇及以上或二类期刊1篇);

(3)获得校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主要研究内容须为本课程教学内容)立项建设的,其中校级项目应已按期结题。

三、申报限额及建设经费

本年度拟评选30门左右优质课程,每个院(部)限报3门。

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建设经费0.3万元。

四、报送材料

由院(部)统一报送《滁州学院2014年度优质课程申报汇总表》。

五、有关说明

1.优质课程由院(部)先期建设,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选。

此次评选课程负责人需填写《滁州学院优质课程建设申报表》报送院(部),院(部)根据申报条件在限额内进行评选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获批立项的优质课程学校划拨项目建设经费,课程负责人应在三年内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网上内容。

2.优质课程建设应注意查重,避免重复建设;有在建优质课程项目的,此次不予申报;作为课程负责人每人限报1门。

3.申报优质课程应至少提供2位同行专家评价和至少3位学生评价。

4.此次申报无需提供纸质申报材料,但应保证网上资源全面、丰富,学校专家将依据网上资源进行验收、评选。

《滁州学院优质课程建设申报表》由院(部)进行存档。

合格课程

一、验收课程

目前各本科专业已开设过一轮的课程中尚未通过合格验收的课程。

二、验收程序

课程负责人向所在系(教研室)提交合格课程建设材料,经所属教学系(教研室)具体审核并给出评价意见后,以院(部)为检查验收单位,由各院(部)教学工作委员会根据《滁州学院合格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进行验收(评审专家不得少于3人)。

验收合格的课程,由各院(部)填写《合格课程汇总表》报教务处备案。

三、课程建设材料

1.课程自评报告

2.滁州学院课程建设验收表

3.课程教学档案(参看《滁州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暂行规定》(院教〔2010〕46号)课程档案整理)

四、注意事项

1.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各院(部)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开展本院(部)合格课程的检查与验收工作。

2.各院(部)应规范评审程序,合理抽选评审专家,做好评审记录,保存好专家评审原始材料。

验收合格的课程原始材料及相应材料装订成册后由院(部)留存。

学校将视情况组织专家进行抽查。

3.对被评为不合格的课程限期一年整改。

课程负责人应认真查找原因,加强课程建设;所属系(教研室)应加强对课程建设情况的督导,使课程建设在一年内达到合格标准。

五、有关说明

《滁州学院合格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合格课程汇总表》、《课程自评报告》(样表)、《滁州学院课程建设验收表》(样表)及《滁州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暂行规定》(院教〔2010〕46号)等材料可从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站“资料下载”中下载。

 

规划教材

一、建设目标

紧密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重点面向应用型较强的本科专业,编写出版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色教材,切实保证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内容

规划教材的编写要反映教学改革成果、具有学科专业优势或特色,突出应用型教学,倡导问题或案例导入式编写模式,体现新的体例和新的语言风格。

三、申报要求

(一)编写要求

1.规划教材编写要有新思路、新内容,要符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改革成果,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在体系上要有所创新,内容上要有所更新,方法和手段上要有所革新。

2.教材编写要以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篇幅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

3.教材编写要体现改革的精神,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更要有较强的教学适用性,更具有鲜明的应用性特点。

4.教材内容要以最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为依据,有效保证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时数编写,每学时一般不超过4000字。

5.教材编写体例要求规范科学。

绪论、正文、习题、思考题、索引、参考文献、参考网站等齐全。

文字规范,语言流畅,表达严谨,文图配合恰当,图表清晰准确,标点、符号、公式、数据、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

6.书稿扉页上应列出编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及审稿人姓名和工作单位。

(二)主编要求

1.规划教材编写实行主编负责制。

主编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创新精神,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

主编确定副主编及参加编写人员后,报教务处备案。

鼓励由我校主编、多校联合编写教材,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企事业技术专家参编。

2.主编须主持工作,不挂空名,必须参与书稿四分之一以上的撰写工作,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按照“文责自负”原则对书稿的质量负全面责任。

3.主编必须在编写教材之前召集参加编写人员进行充分研讨,制(修)订教材编写大纲,并进行分工。

定稿的教材编写大纲必须报教务处备案。

4.书稿完成后认真实行审稿程序,主编根据审稿意见,须对书稿进行认真修改。

5.规划教材应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书稿送出版社之前主编须将书稿和审稿意见送教务处审查备案。

具体要求详见《滁州学院规划教材管理办法(试行)》(院教〔2010〕17号)。

四、申报限额

拟遴选资助5部左右应用型专业教材,每部教材给予5000元资助。

五、申报材料

《滁州学院规划教材编写申请表》、教材编写大纲及有关出版社的出版证明或出版协议复印件,纸质材料1份及电子稿。

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一、建设目标

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习实训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习实训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习实训教学水平。

为学校实习实训教学提供经验,带动相关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开放和发展。

二、建设内容

实习实训中心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习实训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习实训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教学队伍和完备的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习实训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实训基地使用效益。

滁州学院实习实训中心的具体建设内容为:

1.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习实训教学观念。

应符合学校应用型办学理念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视实习实训教学,形成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2.先进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

实习实训教学内容与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

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习实训考核方法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3.先进的实习实训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

学校支持实习实训中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习实训教学工作。

建设实习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习实训教学团队。

建立实习实训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

4.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思路和安全环境配置条件。

仪器设备配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满足现代实习实训教学的要求。

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设计人性化,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5.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

依据我院实际情况和各学科发展的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习实训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中心。

理顺实习实训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习实训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6.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初步建立网络化的实习实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初步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创造学生自主训练、个性化学习的实习实训环境。

建立实习实训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

建立实习实训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完善实习实训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7.显著的实习实训教学效果。

实习实训教学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受益面广,具有示范辐射效应。

学生实习实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习实训创新成果丰富。

8.鲜明的特色。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特色鲜明。

三、申报限额

本年度拟遴选建设3个左右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每个学院限报1个。

建设周期3年,建设经费6万元。

四、申报材料

《滁州学院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申请书》纸质材料1份、电子稿及相关支撑材料。

教学研究项目

一、立项目标

通过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引导全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我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实际,以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为重点,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形成一批有一定深度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为提高我校高等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内容

着力解决当前我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探讨和解决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分为三类:

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及招标项目。

本年度一般教研项目应围绕“教学方式方法研究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申报。

重点教研项目可围绕人才培养体制、教学管理体制和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等自行设计课题进行研究,应着眼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大局。

此外,本年度将设定以下招标课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4.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5.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6.滁州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7.应用型本科院校Moocs的研究与建设;

8.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