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5563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五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五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五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五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五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诗五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诗五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诗五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五首.docx

《诗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五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五首.docx

诗五首

诗五首

重难点分析

  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特别是诗人当时的心情来读诗,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

  难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首诗所蕴涵的情感。

可为学生介绍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均于唐朝达到了顶峰,成就了“诗仙”李白的洒脱、豪爽,“诗圣”杜甫的底蕴深厚、凝重以及白居易的语浅情深。

唐代诗歌以其独具的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位唐朝诗人的诗歌,一起来领略诗歌的美。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理解前三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欣赏诗歌的方法。

  4.学会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前三首诗,读准下列字音

  绮(qǐ)著(zhù)潇(xiāo)湘(xiāng)

  2、掌握作家作品情况

  

(1)作者姓名、字、号、朝代。

  

(2)作品、出处、体裁及意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杂诗》

(1)诗人生平介绍  

王维(?

—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河东人。

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其作品主要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2)请同学们对照课后的注释讲讲诗句的意思。

(找一个学生串讲,其他学生补充。

注意几个词—绮、著。

  (3)这首诗,诗人用二十个字,就将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那种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极其简洁地将其在特定情形下的情感、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是何等的省俭笔墨。

  (4)朗读指导。

  2、总结归纳欣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弄懂诗歌的字面意思。

  

(2)诗歌借助于形象来抒情,搞清楚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事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外,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更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和联想,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4)体味诗歌中生动传神的句子。

  3、学习《夜雨寄北》(引导学生自学)

(1)诗人生平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约600余首。

 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2)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评析。

 

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为深入学习此诗做好铺垫。

 (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 

(3)在评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教师范读。

接下来进行分析和翻译诗歌。

 

(4)学生回答问题:

读完诗歌,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形象?

 (二个。

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行问答。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

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

似乎更确切一些。

所以是亲人或友人在问询李商隐何时才能归去,但自己归期无定。

诗人心境之郁闷、孤寂不难想见。

) 

  4、学生自学《淮上与友人别》

教师提示

诗人生平介绍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

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

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

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

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1)学习一种学习诗歌的方法:

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欣赏诗歌。

要求学生朗读并回答问题。

什么是诗?

诗就是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景物下的事件和感情。

①特殊时间:

春(春日之美好,反衬离别的哀伤)、傍晚(暮霭沉沉,平添几分忧伤)

②特殊地点:

扬子江头、离亭(自古以来黯然销魂之地,多少离情别意在这里上演,悲欢离合在这里凝聚:

这里有一江送别的泪,一江盼归的情。

这里承载了人类多少厚重的情感)

③特殊景物:

杨柳、杨花、风笛。

柳者,留也。

杨柳依依,有多少往昔共追忆?

有多少离情别意藏心底?

风乱、柳絮乱、心乱;而那凄凉的笛声,一声声告诉着离别时候的到来。

④事件:

与友人别——君向潇湘我向秦(从此天各一方,相期渺茫,怎不叫人愁肠寸断?

⑤情感:

愁——依依惜别

(2)本首诗的特点: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总结、扩展

  古典诗词独具魅力,不仅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古人的思想状况,还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和审美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2、将《淮上与友人别》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的三首诗,对阅读和欣赏古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唐代两位大诗人的作品。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理解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朗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范读、正音。

  阙(què)宦(huàn)歧(qí)

  2、文学常识。

  3、指导学生依据注释,疏通文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更具体更切合近体诗自身特点的方法“起承转合”法[近体诗定义弄清楚: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

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起承转合”分别标志了每联的作用。

起:

就是开头,首联。

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

承:

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

转:

颈联,强调在内容上要改变描写方向。

合:

尾联,回应题目,回应标题。

  1、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诗人生平介绍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唐高宗时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被罢斥。

后在虢州做参军,不久又因罪除名。

27岁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2)、全诗讲解:

起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指岷江从灌县到犍为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气象开阔,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承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同是宦游”是说二人皆为“宦游”,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远隔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

此句安慰社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

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

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合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

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一反送别诗缠绵悱恻的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音调爽朗,独标高格,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2、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人生平介绍以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诗。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乐天”是白居易的字。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2)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3)全诗讲解:

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刘诗开头就接着白诗,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②本诗运用了典故,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本诗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涵义十分丰富。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

而刘诗答道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

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两种观点各有依据,讲授时不必强求理解的一致性)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同时又友人共勉。

体现出作者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

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沉郁中犹见豪放。

诗人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四)总结、扩展

  通过对这两首小诗的学习,对同学们的欣赏能力再次进行了训练,通过诗歌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凝重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体会。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