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786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邵东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湖南省邵东县【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纸张燃烧C.冰雪融化D.矿石粉碎

2.下列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水、氧气B.二氧化碳、铁

C.空气、一氧化碳D.冰水混合物、水

3.决定元素种类的依据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

A.COB.CO2C.N2D.O2

5.有人用下列方法把硬水软化以降低水的硬度,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A.煮沸B.静置C.过滤D.加盐酸

6.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O2B.CO2C.SO2D.CH4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B.铁C.铝D.汞

8.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减小B.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

C.铜片加热后质量增大D.高锰酸钾受热后质量减小

9.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银B.氨气C.硫酸铜D.金刚石

10.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3O2

2CO2+2H2O,则纯净物X的化学式是

A.CH4B.C2H6C.C3H4D.C2H4

11.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氧分子O4,专家认为它液化后能量、密度都比普通氧分子高得多。

关于该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8B.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分子

C.它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另一种单质D.它是一种新的化合物

12.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就将木柴架空了些,他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B.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B.

测溶液pH

C.

点燃酒精灯D.

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方法是

A.木炭在O2中燃烧B.煅烧石灰石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D.大理石与稀H2SO4反应

15.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20克A与9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克C.当反应有11克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  )

A.5克B.10克C.15克D.20克

16.如图是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2CO+O2

2CO2B.N2+3H2

2NH3

C.C+O2

CO2D.H2+Cl2

2HCl

17.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再加热试液,问石蕊试液颜色变化过程是

A.无色一红色一无色B.红色一蓝色一红色

C.紫色一红色一紫色D.紫色一红色一无色

18.晓佳同学为了测定肥皂水的pH,先把pH试纸用水湿润,然后将肥皂水用玻璃棒滴到试纸上。

她所测得值与真实值相比

A.偏小B.偏大C.不变D.都有可能

19.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是(  )

A.碳酸钠、纯碱、N2CO3B.氢氧化钠、烧碱、NaOH

C.氧化钙、生石灰、CaOD.氢氧化钠、石灰石、Ca(OH)2

20.市售“脑黄金”的主要成分是C25H51COOH(DHA),下列关于DH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HA属于氧化物

B.DHA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C.DH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DHA分子中C、H、O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3:

26:

1

2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22.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①②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23.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计算、溶解、量取、装瓶B.称量、溶解、搅拌、装瓶

C.计算、称量、溶解、装瓶D.称量、加水、溶解、装瓶

24.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在以下的类推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D.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

二、简答题

25.现有C、H、O、S、Na等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1)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主要成分______。

(2)含钠元素的碱______。

(3)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______。

(4)+1价的离子______。

(5)写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6.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转化的化学反应,并在括号中说出其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7.乙醇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______;

(2)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是______;

(3)如图是工业上在这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的反应微观示意图:

(“〇”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

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填空题

28.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化学知识:

(1)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可在冰箱中放入______;

(2)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______;

(3)用洗涤剂洗碗是运用了洗涤剂的______功能;

(4)暖水瓶中出现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可加入______除去。

29.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2)X的值等于______;

(3)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4)X的单质在化学变化中一般容易______电子(填得或失)。

30.选择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物质要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

(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四、实验题

3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

(2)利用图中______和______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氧气气体,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利用图中______和______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3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如图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

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请你分别写出乙、丙二种制取氧气的途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

______;丙:

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

打开止水夹,若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的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中添加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硫酸钠稀溶液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五、计算题

33.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含有杂质的锌样品进行分析实验测得:

取7.5g这种锌和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能够完全发生反应(锌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____。

(2)计算7.5g这种含杂质的锌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_(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2.C

【详解】

A、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氧气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铁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错;

C、空气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一氧化碳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冰水混合物和水属于纯净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3.A

【详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故选:

A。

4.A

【详解】

空气的污染物可总结为:

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故选A。

5.A

【详解】

A、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淀除去,可将硬水软化,故A正确;

B、静置是除去较大的颗粒,故B错误;

C、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不能将硬水软化,故C错误;

D、加盐酸不反应,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A、该选项中只有氧气,但没有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硫不具有可燃性,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D、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7.C

【解析】

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选C.

【点评】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是化学推断的题眼,是化学考查重点之一,有时出现在推断题中,有时单独考查,熟悉化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

8.A

【解析】

【详解】

A、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减小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正确;

B、蜡烛燃烧越来越短,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C、铜片加热后质量增大,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受热后质量减小,是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9.C

【详解】

A、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详解】

由X+3O2

2CO2+2H2O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

反应后氧原子是6个,反应前是6个;

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包含在X中;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是乙烯,乙烯的化学式是C2H4.

故选D。

11.C

【详解】

A、根据该物质的化学式为O4,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16×4=64,相对分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A不正确;

B、根据该物质的化学式为O4,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而不是由2个氧分子构成的;故B不正确;

C、根据该物质的化学式为O4,该物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故C正确;

D、根据该物质的化学式为O4,该物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而非化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C。

12.B

【详解】

A、架空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A错误;

B、架空能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B正确;

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C错误;

D、架空木柴,温度不能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镊子或药匙,故A错误;

B、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直接伸入待测试剂内,会对试剂造成污染,正确的方法是将一张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pH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故B错误;

C、点燃酒精灯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故C正确;

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引起试液污染或腐蚀胶头,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点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14.C

【详解】

A、木炭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速度很慢,在氧气中燃烧剧烈,但操作繁琐,不易收集等;故A不正确;

B、煅烧石灰石操作复杂,不容易收集气体,故B不正确;

C、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反应速度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故C正确。

D、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故D不正确。

故选C。

15.B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A+B═C+D中,由20gA与9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g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物质质量=20g+9g-7g=22g,则反应中物质A、D的质量比=20g:

22g=10:

11.则当反应有11g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质量=

=10g。

故选B。

16.A

【详解】

A、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一致,故A正确;

B、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3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B不正确;

C、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原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1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C不正确;

D、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D不正确。

故选A。

17.C

【详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酸性消失,溶液恢复为紫色。

故选C。

18.A

【解析】

【详解】

先用水润湿PH试纸会稀释待测液,使溶液变稀,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对肥皂水来说便是碱性变弱,即PH变小。

故选:

A。

19.D

【详解】

A.碳酸钠、纯碱、Na2CO3,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故正确;

B.氢氧化钠、烧碱、NaOH,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故正确;

C.氧化钙、生石灰、CaO,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故正确;

D.氢氧化钙的俗名为熟石灰或消石灰,化学式为Ca(OH)2,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故错误。

故选D。

20.A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脑黄金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而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则不属于氧化物。

错误;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正确。

C、脑黄金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正确;

D、脑黄金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6:

52:

2=13:

26:

1.正确;

故选A。

21.D

【解析】

【详解】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22.C

【详解】

①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②目前化石燃料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不能禁止使用,所以错误;

③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禁止乱砍乱伐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④开发氢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⑤利用水力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⑥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种植花草树木,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①③④⑤⑥。

故选C。

23.C

【分析】

熟记使用固体(液体)溶质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详解】

先计算出需氢氧化钠的质量和所需水的体积,用托盘天平称量出溶质加入烧杯内,再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拌至氢氧化钠完全溶解。

故选C。

24.C

【详解】

A、中和反应在是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如酸和金属氧化物,故错误。

B、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能再分,故错误;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例如氧气等,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例如水等,故正确;

D、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但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25.NaHCO3NaOHSO2Na+或H+H2SO4+2NaOH=Na2SO4+2H2O

【详解】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当胃酸过多时.可用碳酸氢钠和治疗;其化学式为:

NaHCO3;

(2)含有钠元素的碱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3)依据题意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故填:

SO2(或者CO);

(4)钠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离子符号为Na+或H+;

(5)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H2SO4+2NaOH=Na2SO4+2H2O。

26.CaCO3

CaO+CO2↑分解反应CaO+H2O=Ca(OH)2化合反应

【解析】

【详解】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熟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①CaCO3

CaO+CO2↑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概念: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②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7.不断运动的有间隔的C2H4+H2O

C2H6O

【详解】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3)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C2H4+H2O

C2H6O。

28.活性炭隔绝氧气乳化醋酸

【详解】

(1)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可在冰箱中放入活性炭;

(2)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3)用洗涤剂洗碗是运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4)暖水瓶中出现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可加入醋酸除去。

29.Al13三失

【详解】

(1)该元素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是铝元素,元素符号是Al;

(2)X的值等于2+8+3=13;

(3)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三层,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4)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一般容易失去电。

30.左边验纯放少量的水或细砂保持水平

【详解】

(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物质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边;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验纯,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放少量的水或细砂,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部;

(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保持水平。

31.长颈漏斗水槽BC或E2H2O2

2H2O+O2↑BC

【详解】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选用图中BC或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实验室也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B,收集装置选C或E,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利用图中BC装置的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32.甲2KMnO4

K2MnO4+MnO2+O2↑2KClO3

2KCl+3O2↑ANa2CO3+Ca(OH)2==CaCO3↓+2NaOH

【详解】

(1)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比较符合这一要求的为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不需加热,节约能源,并且无污染;高锰酸钾加热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填:

甲;2KMnO4

K2MnO4+MnO2+O2↑;2KClO3

2KCl+3O2↑;

(2)A、硫酸钠和稀硫酸不反应,故A正确;

B、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故C错误;

D、氢氧化钙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33.16.1g86.7%

【详解】

设7.5g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x=6.5gy=16.1g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16.1g;

(2)7.5g这种含杂质的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8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