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34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docx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7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利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作出量化处理并进行等级评定的品德评价方法是______。

A.量表评价法

B.个案研究法

C.成长记录袋

D.操行评语法

答案:

A

[解答]量表评价法是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成长记录袋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科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地分析与解析,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其取得更高的成就。

操行评语法是评价者根据自己对所评对象长期地观察和了解,依据德育目标、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在学生自评和他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作出的评价。

故选A。

2.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______。

A.好奇心不断地加强

B.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

C.竞争意识的加强

D.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加强

答案:

B

[解答]小学生的理智感,是指他们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小学生的理智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具体表现为:

(1)小学生从对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他们对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有积极的态度体验;

(2)小学生对学习各学科的笼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3)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由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读物。

故选B。

3.______是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生物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个体活动因素

答案:

C

4.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况是一种______。

A.抑郁症

B.恐惧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答案:

B

[解答]恐惧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学障碍。

题干中学生的表现是恐惧症的表现。

故选B。

5.许多小学生认为“做完了功课就可以随便玩了”,这表明小学生意志______发展不成熟。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力

答案:

A

6.学校德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其功能包括评定、诊断、______等。

A.协商

B.指导

C.预测

D.治疗

答案:

B

7.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

这种现象印证了遗忘的______。

A.干扰说

B.消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压抑说

答案:

C

[解答]解释遗忘的理论比较著名的主要有四种。

分别是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和提取失败说。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

很明显,这个人的名字并没有被我们所遗忘,他的内容仍然在我们的记忆系统中,但是之所以想不起来,是由于没有提取这个人名字的线索。

如果有人这时提示他的姓,或者他做过的一些事情,马上就可以想出来他的名字。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舌尖现象”,它验证了遗忘的提取失败说。

8.一种记忆特点是:

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______。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动作记忆

答案:

A

[解答]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瞬时记忆的特点如下:

(1)时间极短。

图像信息贮存的时间约为0.25—1秒之间,声像信息贮存的时间也仅在2—4秒之间。

(2)容量较大。

一般来说,凡是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都能被登记,其记忆容量是很大的。

(3)形象鲜明。

瞬时记忆贮存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处理,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存在的,完全按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编码,并按感知的先后顺序被登记,所以形象鲜明。

(4)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瞬时记忆登记的信息是分类前的原始信息,是以信息的物理性质为基础进行编码的。

三个记忆子系统的特点是出题的热点。

考生应该对三者做出区分。

9.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塑造阿Q这个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想象是______。

A.无意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言语想象

答案:

B

[解答]根据想象的新颖程度,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这个知识点最主要的出题方法就是在题干中提供给考生一个例子,让考生自己去选择他属于哪种想象。

这里考生需要注意一个答题的技巧。

凡是根据个体首创的形象或者事物都是创造想象。

凡是个体根据其他人的描述或者创造在头脑中再现事物形象的过程都是再造想象。

抓住这个答题的关键点就可以很好地区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了。

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

B.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是分析和综合

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

D.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答案:

B

[解答]A选项是错误的,概念形成在心理学中是一个专有的概念,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人们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

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

一般概念形成过程是个体自己通过分析和综合逐步得到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由他人系统地传授而得到定义概念的过程。

故而A选项错误。

B选项是正确的,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所以,C选项也是错误的。

D选项错误,因为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是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是集中的,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沿着传统的通用道路找到答案即可。

而发散思维指思维往往有不同的方向,最后寻找到的答案也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标准。

11.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______。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

答案:

A

[解答]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发散思维的核心是联想和多个方向。

这与题干的描述是一致的。

12.加工深度理论是由______等人提出的。

A.佩维奥

B.克瑞克

C.阿特金森

D.谢夫林

答案:

B

[解答]在记忆研究领域中,克瑞克等人提出了一个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即加工深度理论。

其基本假设是:

人往往在不同的深度层次上对各种外界刺激进行心理加工,而只有那些得到很深加工的信息才能被长期保持下来。

13.某生在学习上总是制订好计划,根据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及时总结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支配她这样做的认知因素是______。

A.元认知

B.社会认知

C.自我效能

D.自然认知

答案:

A

[解答]题目中的学生运用的是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的一种。

14.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______。

A.组织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

B

[解答]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麦基奇将学习策略分为: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15.《红楼梦》一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___。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答案:

A

[解答]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

纲要策略包括: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

①系统结构图;②流程图;③模式或模型图;④网络关系图。

(3)利用表格:

①一览表;②双向表。

题目中,鲁迅先生整理了《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关系表,属于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16.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玩MP4,下列较好的教育方式是______。

A.大声喝止,公开批评

B.毫不留情,罚站上课

C.不闻不问,任其自然

D.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

答案:

D

[解答]本题选出正确答案并不难,A、B选项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体现,C选项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管不问是教师放任学生的体现,只有D项符合德育原则中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以尊重学生为先,课后单独对他进行教育。

这样的德育方法对学生品德的提高最为有效。

17.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______。

A.陶冶法

B.锻炼法

C.情景法

D.榜样法

答案:

B

[解答]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方法,因为道德本身就具有实践性。

一个人如果具有丰富的道德知识而没有践行这一认识,并不表明他具有很好的道德品质。

所以,通过锻炼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18.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______。

A.品德情感

B.品德认识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答案:

D

[解答]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做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

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过多次练习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

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______。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答案:

C

[解答]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社会学习理论非常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观察学习过程就是个体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

当教师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就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可以自觉遵守;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自己都不能做到,就很难希望学生能够遵守。

20.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______。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答案:

D

[解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教师只要能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就会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A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延安整风运动所提出的一条方针,意思是要对以前的错误进行揭发以使后面的工作做得更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B项“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意思是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C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2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______。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能有多种开端的顺序

答案:

D

[解答]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2.提出“里仁为美”的观点的是______。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答案:

A

[解答]“里仁为美”出自《论语·里仁》: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意思是说:

“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那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

23.下列各艺术类型中,不属于视觉艺术的是______。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雕塑

答案:

C

[解答]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

显然,音乐不属于视觉艺术。

24.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______。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答案:

B

[解答]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

本题中的情况属于社交恐怖症的症状。

25.一位胆小的学生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属于______。

A.行为塑造法

B.示范法

C.代币奖励法

D.强化法

答案:

D

[解答]强化法是通过对期望的行为予以奖励,使得期望的行为以后更多出现的方法。

题目中老师运用的是强化法。

26.治疗恐怖症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A.森田疗法

B.体育疗法

C.认知疗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

D

[解答]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用于焦虑症和恐怖症的治疗。

27.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属于______。

A.行为塑造法

B.示范法

C.强化法

D.代币奖励法

答案:

D

[解答]代币奖励法中,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用代币这种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作为强化物,使学生表现出某种行为的方法就叫代币奖励法。

28.如遇学生触电,教师应______。

A.立即切断电源

B.用铁棍使学生脱离电源

C.迅速将学生从电源拉回

D.向学生触电处洒水,使学生迅速逃离电源

答案:

A

[解答]现实生活中,很多物品的使用都与电有关,在连接电源或接触电线时要小心触电。

如遇儿童被电击中,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的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切不可直接接触触电者,以防自身触电。

29.下列属于小学儿童骨骼发育特点的是______。

A.有机物比成人多,可塑性小

B.有机物比成人少,可塑性小

C.有机物比成人多,可塑性大

D.有机物比成人少,可塑性大

答案:

C

[解答]小学儿童的骨骼中,有机物比成人多,骨骼的弹性大,可塑性强,且骨骼中软骨较多,因此,容易因姿势不正确等原因造成骨骼变形。

30.预防龋齿的最佳办法是______。

A.少吃零食

B.多喝水

C.参加体育锻炼

D.保持口腔卫生

答案:

D

[解答]预防龋齿的最佳办法是保持口腔卫生。

教师应对小学儿童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让儿童知道龋齿的危害性及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同时,要掌握保护牙齿的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答案: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材料的性质。

学习材料的性质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形象、直观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比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遗忘快。

由于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异,凡是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一般不易遗忘;反之,则遗忘得快。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一般说来,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

另外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150%,记忆效果最好。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一般说来,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4)识记的方法。

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

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学习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

(6)情绪和动机。

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也影响遗忘进程。

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

2.简述有效复习的方法。

答案:

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

每复习一次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也增加了信息加工的深度,提高了编码水平。

但复习效果的好坏并不机械地取决于复习的次数,而是取决于复习的正确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组织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①及时复习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

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

所以,教师教授新知识后要及时地进行课堂练习,进行复习性提问、布置家庭作业等,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可将复习分为两种:

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集中复习是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对所要识记的内容连续、反复地进行复习。

分散复习是把要记忆的内容分在几个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所以,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尽量采用分散复习。

分散复习时,间隔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复习内容的性质、数量、识记已经达到的水平等因素而定。

一般地说,分散复习的时间间隔应是先密后疏,每次复习的遍数应是先多后少。

根据这一规律,在学校的教学中,应当把功课的复习合理地分配在整个学期中,而不应只集中在期末考试之前。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的恰当安排也是影响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首先,复习内容要适量,其次,要防止复习内容间的相互干扰。

相似的内容不要安排在一起复习;对内容的中间部分应加强复习;复习中应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研究表明,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通过反复阅读来进行复习效果要好。

很显然,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看到成绩,增强信心;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能更好地抓住重点、难点,使复习更有目的。

所以,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当指导学生多试图回忆,将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复习方法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产生消极情绪。

而如果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如互问互答,角色扮演,猜字谜,词语接龙等游戏和比赛,让学生每次都能在新的练习中接触到有关的复习内容,则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复习活动,提高复习效果。

3.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答案: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有无记忆目的或记忆目的是否明确会影响记忆的效果,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记忆材料时的组织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影响记忆的效果。

首先,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学习记忆应有计划。

其次,记忆的时间意图应准确与明确,以便提高记忆效果。

再次,要培养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机械记忆的特点是基本上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记忆。

如果将机械记忆的内容,人为地赋予其意义,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记忆效果。

在学习中要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发挥两种记忆各自的长处,从而提高整个记忆的效果。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人们既可对学习材料作表面加工,也可以作精细加工,即理解材料的意义。

研究表明,理解越深,保持就越好。

为了理解记忆的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把它们概括而确切地叙述出来,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的、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储入长时记忆。

对记忆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常见的组织加工方式是类别群集,即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贮存。

如在长时记忆过程中,可采取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质量,加深个体对识记材料的理解,使识记信息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不易遗忘。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长久、完全保持在记忆中的。

克服遗忘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复习。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包括: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复习相结合等等。

4.学生品德的发展为什么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答案:

(1)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长期性。

首先,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

学生品德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

品德的发展就是不断超越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推进。

这一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学生的品德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俗话说“人无完人”,一个人的品德也不可能达到至善至美的程度。

在通往品德发展的路上没有尽头。

最后,时代不断在发展,社会道德同样会产生变化。

时代对人们品德要求不同,个人的品德发展也会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2)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反复性。

首先,个体的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过程中会经历反复最终达到稳定;其次,学生品德的发展会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同样有消极的一面,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反复性;最后,学生的意志薄弱也是导致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反复性的重要原因。

5.简述系统脱敏法的几个步骤。

答案:

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