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4855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23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课资料新人教版必修1

常见天气系统-备课资料

一、气团的分类和特性

为了分析气团的特征、分布移动规律,常常对地球上的气团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大多采用地理分类法和热力分类法两种。

(1)热力分类法:

气团按其热力特性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两大类。

凡是气团温度低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的,叫冷气团;相反,凡是气团温度高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的,叫暖气团。

这里所谓冷、暖均是比较而言,至于温度低到多少度才是冷气团,温度高到多少度才是暖气团,则没有绝对的数量界限。

一般形成在冷源地的气团是冷气团,形成在暖源地的气团是暖气团。

两气团相遇,温度低的是冷气团,温度高的是暖气团。

(2)地理分类法:

根据气团形成源地的地理位置,对气团进行分类,称为气团的地理分类。

按这种分类法气团分成北极气团、温带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四大类。

由于源地地表性质不同,又将每种气团(赤道气团除外)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这样,总共分为七种气团。

①北极(冰洋)大陆气团(Ac):

源地在北极附近的冰雪表面上,特点是温度低、气压高、湿度小、气层稳定。

当它侵入一个地区时,就形成寒潮。

我国境内看不到它的活动。

②北极(冰洋)海洋气团(Am):

源地也在北极地区,是北冰洋未封冻时所形成的,它的特点是比前者温度稍高,湿度较大,多在高纬度地区活动。

③温带(极地)大陆气团(Pc):

源地在西伯利亚和蒙古。

冬季,这种气团形成于强烈冷却、积雪覆盖的大陆表面上。

低层温度很低,有强烈逆温现象,空气层稳定;夏季,受大陆热力状况的影响,空气层不稳定。

冬季出现在我国东北地区北部、新疆北部和内蒙地区。

影响我国的多是变性温带大陆气团,势力强,维持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是我国冷空气活动的主要来源。

④温带(极地)海洋气团(Pm):

源于温带洋面,冬夏情况有显著不同。

冬季低层接触洋面,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常不稳定,易形成对流云,有时产生降水;夏季与温带大陆气团性质差不多,对我国影响不大。

⑤热带海洋气团(Tm):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域和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区域是它的主要源地。

特征是温度高,湿度大,在海上因空气下沉,天气晴朗,影响我国的是变性热带海洋气团。

夏季,它是控制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之一,在它控制下,可以出现干旱、晴热的天气,当它的北缘与变性温带气团相遇时,可出现降水天气。

⑥热带大陆气团(Tc):

主要源于副热带沙漠地区。

如中亚、西南亚、北非撒哈拉沙漠等地。

特征是炎热、干燥。

夏季常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为最干热的气团。

⑦赤道气团(E):

形成于赤道附近的洋面,具有高温高湿的特征。

盛夏时,它影响我国华南一带,天气湿热,常有雷雨产生。

合作与讨论

  1.生活中人们常说: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你能结合教材内容解释这句谚语的含义吗?

  我的思路:

“一场春雨一场暖”指的是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过程。

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取代了原来的冷气团,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一场秋雨一场寒”指的是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过程。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了原来的暖气团,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2.你知道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什么天气现象吗?

你能分析其成因吗?

  我的思路:

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夏初的梅雨天气。

是由于江淮准静止锋导致的,即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

每年的夏初时节,准静止锋锋面一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摆动,使该地区阴雨连绵。

  3.“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天气现象与什么天气系统的影响有关呢?

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的天气如何?

这又与什么天气系统有关呢?

  我的思路:

以上两种天气都与反气旋有关。

在反气旋(高压)的控制下,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秋天我国北方被冷高压即反气旋控制,呈现“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景象。

  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结束后,雨带推移到我国北方,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这里的天气睛朗、干燥,出现伏旱天气。

三、锋面的三大特征

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互作用的过渡带,因而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具有明显差异,可以把锋看成是大气中气象要素的不连续面。

(1)锋面有坡度:

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具有一定坡度。

锋在空间呈倾斜状态是锋的一个重要特征。

锋面坡度的形成和保持是地转偏转力作用的结果。

一般锋面的坡度约在1/50~1/200,由于锋面坡度很小,锋面所遮掩的地区必然很大。

如坡度为1/100,锋线长为1000千米、高为10千米的锋,其掩盖的面积可达100万平方千米;由于有坡度,可使暖空气沿倾斜面上升,为云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气象要素有突变:

气团内部的温、湿、压等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小,而锋两侧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大。

①温度场:

气团内部的气温水平分布比较均匀,通常在100千米内的气温差为1℃,最多不超过2℃。

而锋附近区域内,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差异非常明显,100千米的水平距离内可相差近10℃,比气团内部的温度差异大5~10倍;在垂直方向上,气团中温度垂直分布是随高度递减的。

然而锋区附近,由于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锋面上下温度差异比较大,锋面往往是逆温层。

②气压场:

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区的气压变化比气团内部的气压变化要大得多。

锋附近区域气压的分布不均匀,锋处于气压槽中,等压线通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或锋处于两个高压之间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区,等压线几乎与锋面平行。

③锋附近风场:

风在锋面两侧有明显的逆向转变,即由锋后到锋前,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变化。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

由于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因而,空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

由于锋面是各种气象要素水平差异较大地区,能量集中,天气变化剧烈。

所以,锋是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四、锋的类型

关于锋的分类,目前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1)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及结构状况,锋可以分为下列四种:

①冷锋:

是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被迫而上滑,锋面坡度较大,冷暖两方中,冷气团占主导的地位。

②暖锋:

是暖气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向上滑升,锋面坡度较小,冷暖两方中,暖空气占据主导地位。

③准静止锋:

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呈来回摆动,这种锋的移动速度很小,可近似看作静止。

④锢囚锋:

是冷锋追上暖锋,将地面空气挤至空中,地面完全为冷空气所占据,造成冷锋后面冷空气与暖锋前部的冷空气相接触的锋面。

如果前面的冷气团比较暖湿,后面的冷气团比较寒干,则后面的冷气团就楔入前面冷气团的底部,形成冷式锢囚锋;如果后面的冷空气不如前面的冷空气那样冷而干,则后面相对暖的冷气团会滑行于前面冷气团之上,形成暖式锢囚锋。

在冷式锢囚情况下,暖锋脱离地面,成为高空暖锋,位于锢囚锋之后面;在暖式锢囚情况下,冷锋离开地面,成为高空冷锋,位于锢囚锋的前面。

(2)地理分类:

锋还可以按照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分类,从北到南分为:

北极(冰洋)锋、温带锋(极锋)热带锋。

①冰洋锋是冰洋气团和极地气团之间的界面,处于高纬地区,势力较弱,位置变化不大;

②极锋是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之间的界面,冷、暖交绥强烈,位置变化大,对中纬地区影响很大。

③热带锋是赤道气流和信风气流之间的界面,由于两种气流之间的温差小,以气流辐合为主,可称为辐合线。

它也有位置的季节变化,夏季移至北半球,冬季移至南半球。

多出现在海上,是热带风暴的源地。

此外,还有处于空中的副热带锋,处于特定条件下的地中海锋等。

五、冷锋与冷锋云系

冷锋是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形成的锋面。

根据冷气团移动的快慢不同,冷锋又分为两类:

移动慢的叫第一型冷锋或缓行冷锋,移动快的叫第二型冷锋或急行冷锋。

(1)第一型冷锋:

这种锋面处于高空槽线前部,多稳定性天气。

这种锋移动缓慢,锋面坡度不大(约1/100),锋后冷空气迫使暖空气沿锋面平稳地上升,当暖空气比较稳定,水汽比较充沛时,会形成与暖锋相似的范围比较广阔的层状云系,只是云系出现在锋线后面,而且云系的分布次序与暖锋云系相反,降水性质与暖锋相似,在锋线附近降水区内还常有层积云、碎雨云形成。

降水区出现在锋后,多为稳定性降水。

如果锋前暖空气不稳定时,在地面锋线附近也常出现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

夏季,在我国西北、华北等地,以及冬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冷锋天气多属这一类型。

(2)第二型冷锋:

这是一种移动快、坡度大(1/40~1/80)的冷锋。

锋后冷空气移动速度远较暖气团为快,它冲击暖气团并迫使产生强烈上升。

而在高层,因暖气团移速大于冷空气,出现暖空气沿锋面下滑现象,由于这种锋面处于高空槽后或槽线附近,更加强了锋线附近的上升运动和高空锋区上的下沉运动。

夏季,在这种冷锋的地面锋线附近,一般会产生强烈发展的积雨云,出现雷暴、甚至冰雹、飑线等对流性不稳定天气。

而高层锋面上,则往往没有云形成。

所以第二型冷锋云系呈现出沿着锋线排列的狭长的积状云带,好似一道宽度约有10千米,高达十多千米的云堤。

在地面锋线前方也常常出现高层云、高积云、积云。

这种冷锋过境时,往往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气象要素发生剧变。

这种天气历时短暂,锋线过后,天空豁然晴朗。

在冬季,由于暖气团湿度较小,气温不可能发展成强烈不稳定天气,只在锋线前方出现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等云系。

当水汽充足时,地面锋线附近可能有很厚、很低的云层,和宽度不大的连续性降水。

地面锋过境后,云层很快消失,风速增大,并常出现大风。

在干旱的季节,空气湿度小,地面干燥、裸露,还会有沙暴天气。

这种冷锋天气多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冬、春季节。

冷锋在我国活动范围甚广,几乎遍及全国,尤其在冬半年,北方地区更为常见,它是影响我国天气的最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

冬季我国大陆上空气干燥,冷锋大多从俄罗斯、蒙古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然后南下,从西伯利亚带来的冷空气与当地较暖的空气相遇,在锋面上很少形成降水,所以,冬季寒潮冷锋过境时,只形成大风降温天气。

冬季时多第二型冷锋,影响范围可达华南,但移到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后,常常转变为第一型冷锋或准静止锋。

夏季时多第一型冷锋,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只达黄河流域,我国北方夏季雷阵雨天气和冷锋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六、暖锋与暖锋云系

当暖气团前进,冷气团后退,这时形成的锋面为“暖锋”。

暖锋的坡度很小,约为1/150。

由于暖空气一般都含有比较多的水汽,且又起主导作用,主动上升前进,在冷气团之上慢慢地向上滑升可以达到很高的高度,暖空气在上升过程中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后,在锋面上便产生云系。

如果暖空气滑升的高度足够高,水汽又比较充沛时,暖锋上常常出现广阔的、系统的层状云系。

云系序列为:

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

云层的厚度视暖空气上升的高度而异,一般情况下可达几千米,厚者可达对流层顶,而且愈接近地面锋线云层愈厚。

暖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雨层云内,是连续性降水,降水宽度随锋面坡度大小而有变化,一般300~400千米。

暖锋云系有时因为空气湿度和垂直速度分布不均匀而造成不连续,可能出现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的无云空隙。

在暖锋锋下的冷气团中,由于空气比较潮湿,在气流辐合作用和湍流作用下,常产生层积云和积云。

如果从锋上暖空气中降下的雨滴在冷气团内发生蒸发,使冷气团中水汽含量增多,达到饱和时,会产生碎积云和碎层云。

如果这种饱和凝结现象出现在锋线附近的地面层时,将形成锋面雾。

以上是暖锋天气的一般情况,但是在夏季暖空气不稳定时,也可能出现积雨云、雷雨等阵性降水。

在春季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时,则仅仅出现一些高云,很少有降水。

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

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知识总结

  1.知识与技能

  

(1)知识:

天气系统的种类很多,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锋面系统和气旋、反气旋两部分内容。

分别讲述了每一种天气系统的类型、特征及其所带来的天气过程。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虽然种类不同,但一般都能带来阴雨、大风等不同程度的天气变化过程。

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每一种不同类型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既要看到它们的共性,也要注意它们的不同。

气旋与反气旋则是两种相反的天气系统,气旋控制下带来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带来晴朗天气,重点是要我们把握它们的不同。

  

(2)技能:

读图析图能力既是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以上知识内容的“工具”,也是本节课程所要培养的重点技能目标。

面对不同类型的天气系统示意图,能力的提高必须在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演绎推理、图文转换直至动手填图、绘图的过程中实现。

  2.过程与方法

  本节知识的学习既有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总结过程,也有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过程。

首先通过对不同天气系统示意图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得出各种天气系统的一般特征,接着联系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历过的天气现象进行演绎和推理。

坚持这样的方法和过程,就可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下把握好各种天气系统的成因、特征和天气过程。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

“宝”:

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

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

课题:

怎样写好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

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

(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

(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二、教师示范小结

三、指导要点

盘:

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

“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

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

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七)、盘至竖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