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477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 高三历史.docx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届高三份考试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2018年1月19日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2018届高三1月份考试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

实用性和艺术性

C.汉字的造字及识记特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2.“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①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推原其故,②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薢,③售价既贵,行销愈广。

自非逐渐设法仿造,不足以历其利权。

④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省稍一分,庶漏危可期渐塞。

”史料鉴别是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要求。

上面这段史料中划线部分最为生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4.1919年,中国近代著名漫画家沈伯尘画了《工商学打倒曹、陆、章》(见下图)。

对这幅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号召各界联合起来打倒卖国贼

B.准确揭示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C.表明五四运动取得了最终胜利

D.揭示五四运动是反帝的爱国运动

5.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帐现象”。

“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

地方也有两本账。

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

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

”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6.1924年,孙中山说: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

”这反映了新三民主义(  )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7.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

下列各项中,属于某次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A.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8.“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

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

当年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其背景是(  )

A.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

C.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D.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9.1789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提出“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来源于(  )

A.《九十五条论纲》B.《社会契约论》

C.《法国民法典》D.《纯粹理性批判》

10.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

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11.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

“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

”该材料(  )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12.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

B.民族工业发展带动人民消费水平提高

C.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D.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

“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

”“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

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

材料二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

“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

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

……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

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

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

……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

 

14.(19分)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

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

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2)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下列材料:

1862年,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

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

“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

”证据为,“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

……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

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

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

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尊攘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史》

请回答:

(1)材料中所提到的《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

书中主要阐发了什么思想?

(2)他“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是否属实?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

(3)他去中国的时候,中国国内正在开始一场什么自救运动?

具体有哪些措施?

(4)试比较1862年中日两国有哪些共同的“内忧外患”。

(5)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高杉晋作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材料:

诺贝尔和平奖,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特·诺贝尔所创立。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每年,该奖项的评选都令世人瞩目。

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

请回答:

(1)请参照示例为萨达特写一句颁奖词和颁奖理由。

拉宾颁奖词:

是战争英雄,更深知和平之可贵;“给和平一个机会”,推动巴以双赢。

颁奖理由:

拉宾是以色列的杰出军事将领,曾为夺取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在出任以色列总理后致力于以巴和解,使中东和谈出现重大突破。

萨达特颁奖词:

颁奖理由:

(2)阿拉法特被称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一生命运多舛,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不息,请列举两例加以印证。

(3)萨达特与拉宾皆为中东和平而献身,中东和平之路举步维艰。

展望未来的中东局势,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国如果使用字母文字可能会分裂成许多国家。

而中国各地尽管有方言,但是汉字是所有中国人所认同的。

2.【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工业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自己的产品出口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方工业品是机器生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价格越贵,应该卖得越少,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自己的产品多卖一点,洋货就少赚中国一分钱,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的理解,所谓的“非常不民主”,反映的是只有少数人,即城邦公民才能拥有民主的权利。

而“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正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性;“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局限,但这种方法仍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体现的是轮番而治,也是雅典民主的体现,故选B项。

4.【答案】A

【解析】漫画反映了工人、商人、学生联合起来打到卖国贼曹、陆、章,故A项正确;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图中没有反映出来,故B项错误;打倒曹、陆、章三位卖国贼,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故C项错误;漫画揭示了五四运动是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两本账说明是计划经济时代,有虚夸的成分,不可能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的国民经济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没能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故B项错误;依据以上分析说明不能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国民计划中存在“浮夸风”,人为促使经济指标上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据材料,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故选C。

A项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题干无关。

7.【答案】D

【解析】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故A项错误;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故B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故C项错误;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故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解放军继续追歼残敌,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故A、C项错误;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故B项错误;1949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进京赶考”,中共执政能力要经受考验,故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是:

“统治权属于人民”,即人民主权,其来源就是《社会契约论》。

10.【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关于唐代对商业店铺所做规定的具体信息,再结合南宋都城临安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并且有‘四百十四行’”的信息可知,南宋时期的商业与唐代相比,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正确选项为B。

A、C项信息材料没有显示;选项D既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史实不符,故可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日本人民的反应,故A项错误;“扫荡”发生在战略相持阶段的沦陷区,材料所述为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材料所述即为日军暴行,对揭示日军罪恶有重要价值,故C项正确;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积极抵抗,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但只有外销量随着增长,而内销量基本没有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外国侵略加深而受其影响愈大,故A项正确;从内销量变化状况,可知材料变化不是中国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带来的,故B项错误;C项能说明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的原因,但不能解释只有外销量随着增长,而内销量基本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茶叶产量的增加不会起到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的作用,故D项错误。

13.【答案】

(1)19世纪60年代,王韬主张以中国正统思想观念为根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即“中体西用”。

19世纪80年代,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开民智。

并提出了兴民权的具体步骤:

先是开官权、兴官智,再是开绅权、兴绅智,最后实现开民智,兴民权。

【解析】第

(1)问,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过程,关键信息:

“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

”“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由此分析其从器物至制度的过程。

(2)问,考查维新派主张,梁启超是维新代表人物,由材料中的“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

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

……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分析归纳。

14.【答案】

(1)内容:

汉朝:

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派遣刺史监察郡国。

明朝:

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

(2)特征:

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

【解析】第

(1)问基本内容,据材料一可知汉朝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派遣刺史监察郡国,据材料二可知明朝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

(2)问时代特征,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

15.【答案】

(1)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属实。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洋务运动。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4)内忧:

两国的封建统治腐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外患:

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武力打开国门,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5)高杉晋作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有关中国衰败的原因并不够全面。

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没落,游离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外,落后就要挨打;而因循守旧,武器落后,加剧了衰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准确的把握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的时间是1862年,日本处于明治维新前,中国是洋务运动时期。

两国此时所面临的问题很相似,根据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回答即可。

16.【答案】

(1)颁奖词:

当战争英雄难,当和平英雄更难;当中东地区的和平英雄难上加难。

萨达特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颁奖理由:

率先走上与以色列的和解之路,签订“戴维营协议”,埃以首先实现和解并建交,开启了中东和平之路。

(2)1959年成立“法塔赫”组织;长期坚持抗击以色列的斗争;与以色列总理拉宾谈判,并达成一系列重要协议,对中东和平进程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等。

(3)中东局势虽错综复杂,和平之路举步维艰,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阿以双方已有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通过谈判政治解决双方冲突这一原则,国际社会也在加大斡旋的力度,相信中东和平进程终会前行并取得更多成果,和平一定会降临这块土地。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取材于诺贝尔和平奖,由三位政治家材料设计成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1)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懂示例,并了解萨达特一生的主要作为。

(2)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可以任举两例。

第(3)题需要总体上把握中东和平进程,理解当今世界的主题,明确中东必将走和平之路。

17.【答案】

(1)共同性:

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

明晰等级;仁的作用:

缓和矛盾。

品德:

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

社会关系冲突: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理解、比较分析和材料解读能力。

(1)问孔子、柏拉图在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的共同点。

第二小问根据课本内容分析即可,第三小问结合课本列举。

(2)问根据材料二提示从社会变革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