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850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5届高三政治暑期微训练《我们的中华文化》

1.(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调研)“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文化角度,这是基于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C.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

 D.两岸人民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力量

[解析]1.题意表明,两岸同心,共圆中国梦,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了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故C符合题意。

A、B是政治生活角度,D是哲学角度,都不符合题意。

2.(福建福州2014届高三质检)近年来,福州市持续打造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为代表的闽都文化品牌,全力推进“两山两塔”及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

这有利于

   ①增强乡土文化对市民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②铸造福州城市的文化品质,凸显城市个性

   ③全面传承和发挥闽都传统文化对市民的影响

   ④彰显现代气息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古都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2.题意表明,福州市的做法,突出了地方特色,把传统文化与城市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故③中全面传承传统文化的表述不当。

答案D

3.(湖北八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节目一问世,便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分别创下全国第二、第三的收视佳绩。

其根源在于它们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心中而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汉字情结。

汉字书写热因此而兴起,其原因是          

A.回归传统,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B.汉字作为“凝固的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        

C.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 D.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解析]3.题意表明,材料中的两档节目,唤醒了炎黄子孙的汉字情结,使汉字书写热兴起,这体现了人们对汉字在中华文化中重要性的认识,故C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回归传统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故A表述错误。

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故B表述错误。

汉字的发明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D项中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说法不当,故排除D。

4.(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2014年第一次模拟)“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

这种共鸣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4.这首诗之以能引起两岸的共鸣,是因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②④符合题意。

这种共鸣也反映出两岸人民对同属一个中国的认同,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故③符合题意。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故①表述错误。

答案B

5.(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2014年第一次模拟)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间特色小吃。

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

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

C.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D.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共享

[解析]5.题意一方面表明,天津传统美食丰富多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表明,天津市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美食节,这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在交流中要做到尊重多样,求同存异,故C项符合题意的要求。

答案C

6.(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

我们应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6.题意表明要关注汉字,这是因为汉字的重要性,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两项夸大了汉字的作用,表述不当,故排除。

答案C

7.(河北石家庄2014届综合能力测试)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要求,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合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回答19—20题。

19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有利于

 ①全面保留农村文化     ②保护文化的地域特色

 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7.①中全面保留农村文化是不可取的做法,不选;材料主要强调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情况保护文化的地域特色,故②③符合题意。

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8.(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这些体现了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8.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故①错误;中华文化不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故②错误。

9.(山东潍坊2014届高三三月模拟考)两岸艺术家共同绘制的大型陶瓷版画《锦绣中华山河图》,将大陆的黄河、长江、长城、黄山和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等美景尽纳图中,充分展现了中华大地丰富物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这说明

  ①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③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④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9.材料强调的文化的共性,并没有涉及到区域文化的个性,故③不符合题意;海峡两岸文化并没有从差异走向统一,④不符合事实,不选。

10.(江苏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观众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汉字文化的重视。

这一活动

   A.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B.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C.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

   D.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解析]10.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而不是活动,故A错误;这一活动不是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标志,C错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故D错误。

11.(广东广州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2013年11月,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见右图)整体造型为具有立体感的地球形状,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芭蕉绿、珠水蓝为主体颜色,融合了“世界”、“广府”、“岭南文化”等视觉元素。

会徽设计体现了广府文化

A.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新辉煌

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D.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解析]11.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汉字和史书典籍,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源远流长和时代性,故B、C不选;会徽设计体现了岭南特色表明广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故选D。

12.(四川广安2014届高三一诊)“海峡浅浅,明月弯弯。

一封家书,一生的想念。

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

少小离家,如今回来,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一坛坛不是老兵遗骨,而是满满的乡愁”。

这是2013年《感动中国》栏目组对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

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两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④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2.材料中的乡愁一方面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方面表明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故④错误。

选B。

13.(天津五县区2013-201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3年9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演了深圳编创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曲《人文颂》专场音乐会,五个华彩乐章分别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用音乐向世界诉说儒家思想的要义,反响十分强烈。

材料主要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传统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13.中华儒家文化得到世界认同,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仁”“义”“礼”“智”“信”经过几千年的岁月至今仍然广为流传,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故选择①④。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②表述错误。

③与材料不符。

14.(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这启示我们要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

    C.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解析]14.试题分析:

材料强调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活动有利于汉字的学习与传承。

因此B符合题意,CD与题意无关。

全面传承文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不恰当。

选B

15.(湖北宜昌2014年元月高三调研测试)嫦娥三号及其月球车的网上征名活动,激发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的参与热情。

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中国探月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因此,从收到名称方案统计,“玉兔”号64.99万余张,得票第一,国防科技工业局正式命名月球车为“玉兔”号。

这充分印证了

①网民饱含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对中国航天的丰富情感

②文化在参与中传播,在传播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深厚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15.“玉兔”号月球车得名受到我国民族神话传说的影响,故①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传播交流,故②不符合题意。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故③表述错误。

全体中华儿女高涨的参与热情与玉兔的形象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深厚民族精神,故④符合题意。

答案D

16.(厦门市2013-2014上学期高三质量检测)2013年12月14日,满载着国人憧憬与梦想的嫦娥三号飘然落月,书写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实现了千年“奔月”的梦想。

回答18—19题

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梦想和精神,千年“奔月”的梦想

 A.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B.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保证  D.体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解析]16.千年“奔月”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选D;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反映,A颠倒了二者关系;B与材料无关;C表述错误,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保证。

17.(厦门市2013-2014上学期高三质量检测)纳西文是现今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

对纳西文字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它反映了纳西族的文明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17.①表述错误,它是社会实践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表述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纳西文是纳西族文化的载体,是纳西族文明的见证,故选C。

18.(厦门市2013-2014上学期高三质量检测)近期,CCTV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通过书写、解说等方式,让观众领会汉字崇高的美感和深广的哲思情理。

节目的推出

 A.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展先进文化  B.可以为传播中华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C.满足了人们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D.推动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的发展

[解析]18.《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书写、解说等方式,让人们体味汉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故选B,ACD与材料无关。

19.(2014北京东城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近日来,中央电视台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观众,掀起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

听写汉字的热潮,在于( )

A.通过汉字听写,人们能够形成完美人格

B.汉字引导着现代文化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汉字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人们对汉字表情达意、传承文脉情结的认同感

[解析]19.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听写汉字的热潮的掀起表达了人们对汉字表情达意、传承文明情结的认同感,故D符合题意;A中“完美人格”表述错误;B中汉字引领最新思潮、C中汉字汇集中华传统文化大全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D

20.(2014北京东城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伴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表明   (   )

①方言文化是民族的,但不是世界的

②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

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20.本题以方言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材料为平台,考查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故②④符合题意;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①错误;③没有正确方言文化的作用,是错误的。

答案C

21.(2014北京东城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中国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这一现象(   )

①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说明中华文化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④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21.材料“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能够激起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文化创新以及爱国主义的知识,故③④不合题意。

答案A

22.(广东省广州市2014届高三1月调研)2013年11月,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见右图)整体造型为具有立体感的地球形状,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芭蕉绿、珠水蓝为主体颜色,融合了“世界”、“广府”、“岭南文化”等视觉元素。

会徽设计体现了广府文化

A.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新辉煌

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D.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解析]22.设问的是围绕广府文化这一地区文化来说的,会徽的设计突出了岭南特色和广府特色,因此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故D符合题意,AB说法不恰当,材料没有体现时代性,故C不符合题意。

选D。

23.(山西四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26分)

材料一 央视“春晚”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被誉为“国家工程”,是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实力的窗口。

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春晚”应该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所以,央视“春晚”一直是《咬文嚼字》重点关注对象。

在文字使用上,冯氏“春晚”态度严谨,不过,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张国立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春晚前短片中的“春晚是想你的365天”不正确,春节是以农历算的,春晚与春晚之间从来就不相隔365天,如今年到明年羊年的春晚就是384天;“沧海桑田”不能用“每片”修饰。

材料二 “回家团圆”是中国人的心灵寄托与情感诉求,也是历届春晚不变的主题,春晚已成为联系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

回顾春晚三十多年,时代在影响着春晚,春晚也引领着时代。

为满足百姓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届春晚都在追求一种超越,每次演出都追求突破与完美,春晚也从一个只属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梦想之地,春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尽管如此,春晚也难以走出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

材料三30年春晚,从小到大,从简朴到华丽,从惊喜到鸡肋,留给后来者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少,留给观众挑剔的话题越来越多。

“创新”成为每一届春晚导演的努力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要求春晚在汉字的使用上应该精益求精的合理性。

(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8分)

(3)请你说出春晚创新的两条辩证法依据。

(6分)

[解析]23.第

(1)问在审题时要考虑“春晚”、“汉字”等关键答题点。

从“汉字”角度考虑,可以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巨大的作用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从“春晚”角度考虑,可从利用春晚这个大众传媒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来组织答案。

(2)问要注意答题范围规定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是第四单元内容。

其主要知识内容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价值判断和选择,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知识。

第(3)问规定从辩证法角度来答创新的依据,创新主要体现的是辩证否定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4.(山东青岛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

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

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

(12分)

(2)根据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拯救汉字危机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6分)

[解析]24.第

(1)问主要考查推出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这可从汉字的地位与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来回答。

(2)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可从量变与质变,创新思维,内外因等方面来回答。

25.(江西省红色六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5年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2013年12月,西方的圣诞节来临之际,北大、清华等高校10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一时间网上掀起一阵“圣诞节,过还是不过”的争议。

某地部分高校在当晚组织节日庆祝活动时也表示,过分渲染“圣诞狂欢”气氛,将削弱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地位,学校不应提倡。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影响深远,成就瞩目。

这三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⑴你是赞成或是反对过“圣诞节”诸类的“洋节”,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12分)

⑵结合这三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我国当前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8分)

[解析]25.第

(1)问可以从赞同或反对两个中选一个回答。

答赞同时主要回答文化是世界的,从共性来组织答案;答不赞同时主要回答文化是民族的,从个性来回答。

(2)问主要考查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

可从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坚持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坚持改革创新精神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26.(江苏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拾掇、黏稠,癞蛤蟆、荦荦大端……这些词你能写时几个?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令人忧心,汉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时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汉字听写大会受到高度关注?

(6分)

(2)“拯救汉字危机”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辩证法启示?

(6分)

[解析]26.

(1)汉字听写大会受关注首先是因为汉字本身的地位和意义决定的。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其次汉字听写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优势。

再次大会“拯救汉字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