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语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87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第四章 语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语法.docx

《第四章 语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语法.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 语法.docx

第四章语法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一)语法的内涵和研究范围

语法指的是词的构成、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客观的,一种语言只有一套)。

语法是词的结构规则(构词)、词的变化规则(构形)和组词成句规则的总和。

(陆俭明P12:

)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语法是对客观语言结构规则的描写、说明和解释,实际指语法学。

(有主观性。

不同专家可能有不同的系统)。

(二)语法的构成

1、词法:

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词法的研究对象是词和比词小的语法单位。

2、句法:

指组词成句的规则,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内容。

句法的研究对象是词组和句子。

3、比较词法和句法

(1)区别:

词法和句法分属不同的语法规则,两者的范围也不同。

词法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词位和形位;而句法学的研究对象则是词组和句子。

(2)联系:

①词总是以确定的语法上的形式进入句子。

例如英语的人称代词“I、me、my”进入句子的情况。

②组词成句的某些特点决定于词法。

例如英语fatherˊsroom(爸爸的房间)thedooroftheroom(房

间的门)同样是限定结构,但受定成分一个在后,一个在前。

③词法和句法互相补充。

如俄语的句法依赖于词法,汉语的句法又有很大的独立性。

 

(三)语法的主要特征

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

1、抽象性、概括性:

这是语法的最主要的特点。

语言中不论词的某一种变化,或是句子的某种结构关系、结构类型等,都是从一系列的词、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都是反映许多具体的词、具体的句子的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它反映的不是个别的词和句子。

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而来的。

具体的词、词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

人们正是依赖这有限的、抽象的规则去驾驭无限的语言事实。

语法中的意义也是高度抽象的。

2、生成性(递归性):

任何语言所包含的词组和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而句法结构的规则却是有限的。

运用不多的结构规则生成无限多的词组和句子,正是不断重复使用具体结构规则的结果。

大的复杂的结构是由小的简单的结构逐层组合而成的。

3、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于语音、词汇而言的。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语法体系是最稳固的,千百年沿用,很少改变。

4、系统性: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同一语言的语法规则又有着自己的系统,各种具体的规则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使用某一个语法格式、某一条语法规则的同时,必须同时受到相关的规范的制约。

5、民族性:

二、语法学和语法学体系

(一)语法学

“语法”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本身;一个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所进行的研究,即语法学。

 

(二)语法学的分类

研究语法规律的学科叫语法学。

语法学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分类。

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个别语法学:

普通语法学以人类的各种语言的语法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它们的共同的语法特征。

个别语法学以某一语言的语法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语法特征。

2、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共时语法学、历时语法学:

共时语法学是对语言发展的某个阶段的语法结构的描写和研究,又叫描写语法学。

历时语法学是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对语言的语法结构进行历史的研究,又叫历史语法学。

3、根据研究用途的不同,分为教学语法和其它语法如计算机语法:

教学语法指的是为进行语法教学而建立的一套语法规则体系。

特点是规范、明确、简洁、实用,不必复杂细致。

计算机语法指的是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其特点是精确、可靠、严密、细致、复杂。

(二)语法现象分类

1、词法和句法:

这是传统语法学提出的一种切分方法。

(1)词法,也叫形态学,主要研究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

(2)句法,也叫句法学,主要研究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

2、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这是结构主义语法学提出的一种切分方法。

(1)组合规则是指语法成分相互组合搭配的规则。

(2)聚合规则指的是在语言链的某一个环节上的语法成分相互替换的规则。

3、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

 

三、语法规则

(一)语法规则的含义

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语法规则主要是指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二)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1、语法的组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就是把语法单位组成更大单位所遵循的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这种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客观存在,说这种语言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就会造成错误的句子,说出谁也听不懂的话来。

如汉语的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就是一条组合规则。

2、语法的聚合规则:

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与替换规则。

仓库的,潜在地,存在于人脑中。

用有限的规则表达无限的内容需要用聚合规则,按照聚合规则同类的单位在同一位置可以互相替换,因为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

几个语法单位(主要指词),互相在同一位置可以替换,替换后结构类型和功能都没有变化,这样的几个语法单位,就形成了一种聚合关系。

例如:

小学生的句型练习:

游戏中的语词龙(组合规则)及其后接的多种可能性(聚合规则)。

3、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关系:

(1)区别: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区别在于在于组合规则的现实性和聚合规则的潜在性。

(2)联系:

语法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联系在于两者必须是相互联系,共同存在,共同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缺一不可。

(1)语法规则的抽象概括性通过聚合规更好地得到体现。

因为有聚合规则,使句子的生成有了无数的可能性,人们可以使用有限的规则造出无限多的句子,语法系统也变得简明实用,否则,只有组合规则,没有聚合规则,没有可替换的同类,那么语言中的语法规则将多得数不胜数,人们难以掌握。

(2)利用聚合规则创造出切合交际中现实需要的句子所借助的已有经验,实际上就是对组合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我们每个人说话,都要遵循组合规则的要求,按照已有格式套路,装入新的内容、与现实相关的内容,打个比方就是旧瓶装新酒。

(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各有作用的。

组合规则的要求使得符号组合呈现出一个社会集团人人可以理解的序列,而聚合规则又使得语法系统大大地简化了,人们可以按照组合要求自由替换,造出既符合组合规则,又是全新的句子,以符合实际的需要。

所以,组合的规则要求和聚合的替换要求撑起了语言大厦的框架。

四、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即语法系统的组成部分,凡是能在组合的是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组合成分单位,如:

短语、句子都是合义结合的。

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做词法。

(二)语法单位的层级性

1、句子:

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表述单位。

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

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

(陆P21:

是语言中前后有较大停顿、伴有一定句谓、表示相对完整意义有音义结合体,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简称句型。

2、词组(短语)

(1)词组的含义:

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是符合语法,语义规则的没有句调的语言片段,是句子的建筑材料。

例如“我们热爱伟大的祖国”,其中“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的祖国”都是词组。

词组有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两种。

固定词组中的成分一般不能更换、增删,次序不能颠倒,在语法结构中的作用与词完全一样,如成语是固定词组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包括成语、熟语、专名等。

(2)词组的类型:

①结构类型②功能类型③组合的自由度:

(3)固定词组的特点:

结构的定型性;意义的完整性

3、词

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它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陆俭明P19:

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是构成词组和句子的“建筑材料”。

)所谓独立运用,就是它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如“天空”可以作为一个单位自由组成看天空,天空高远等;所谓最小,就是说不能分割和扩展,也就是说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如天空不能说成天的空。

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做词法。

4、语素:

(1)语素的定义: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如汉语“电话”中的“电”、“话”都是语素,它们都是有意义的单位,又是最小的单位。

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2)语素的分类:

①根据语素在词中不同的作用: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词根:

构词语素

词干

词缀:

前缀(词头)、中缀、后缀(有的语言叫词尾)

词尾变词语素

例如:

writers/unlocked/老同志们/超强度

A词根:

词根是词义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它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如:

桌、椅、水、电、英语readhappy。

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是由词根构成的。

B词缀:

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un-known”(未知的),“en-able”(使能够),“im-possible”(不可能的)“un-”“en-”“im-”等都是前缀。

汉语的“小鸟儿”“棍子”中“儿”“子”,英语的“read-er”(读者)“voice-less”(无声的)中的“-er”“-less”等都是

后缀。

C词尾:

词尾是指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Book——books;walk——walks,walking,walked.

◇词根和词缀具有构词功能,是构词语素,二者合称词干(一个词除去词尾,就是它的词干);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是变词语素。

◇后缀与词尾的区别: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词尾是指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1)从位置上看,词尾只能出现在整个词的后面,不能出现在其它位置上,这个词可能是词根构成的,也可能有后缀,那么词尾只能在后缀的后面;

(2)从功能上看,后缀可以构成新词,词加后缀后的词义通常会发生变化比如work词义是工作,加上后缀er之后词义变成工人;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词加词尾后的词义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如英语的worker加上s以后成为workers,walk加上—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这些都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

(3)从意义上看,词缀是构词语素,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英语中的后缀-er,表示“人”;而词尾是变词语素,本身没有意义,只能改变词的书写形式,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出现。

(4)从与词位的联系看,词的结构可分为词干和词尾两部分,词位中除去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尾,剩下的就是词干。

词干部分不仅包括词根,还包括前缀、后缀等附加形位。

 

◇词根和词干的区别:

词根是词义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词根和词缀具有构词功能,是构词语素,二者合称词干(一个词除去词尾,就是它的词干)。

词根是词汇词或词汇词的构成成分,是构词法的概念,与词缀相对。

词干是构形法的概念,与词尾,词头相对,是语法词的构成成分。

②根据一个语素所含音节的多少(更多地用于汉语语素分类)

A、单音节语素:

B、双音节语素(连绵字、外来音译词):

玲珑、徘徊、琵琶、沙发、咖啡

C、多音节语素:

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

③按语言功能分类:

A成词语素:

指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也叫自由语素。

该类语素独立成词后可在句中单独使用,在句子、短语层面出现,均为词根语素。

例如:

“人”可在句中单独出现:

人来了;也可构词:

客人。

B非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在词的层面出现,包含半自由语素与不自由语素两种类型。

A、半自由语素:

皆为实词性语素,与成词语素相比,不能在句中独立使用。

例如:

伟(雄伟、伟人),视威艰荐民-----位置不固定,词根语素。

B、不自由语素:

绝大多数是虚词性语素,位置固定,即词缀语素。

例如:

子(桌子)-老子头等。

 

第二节组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

构词规则

词法

语法词的变化规则

句法:

词组和句子的构造规则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法)

单纯词(一个词根语素,有的语言加上词尾)

词复合词:

复合词构成法(并列式、偏

合成词正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

派生词:

派生词构成法(附加法:

前加式、后加式)

(一)单纯词:

词由语素构成。

有一个词根语素(在有的语言里加上词尾)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

汉语中的单音词,如书,人,车,路等以及一部分双音词,如玻璃,琉璃等都是单纯词。

构成单纯词的语素都是也只能是词根语素。

(二)合成词:

1、合成词的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

根据构成合成词的语素类别的不同,一般把合成词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

完全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词是复合词。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是派生词。

2、合成词分类:

合成词又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

(1)复合词:

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词,叫做复合词;

(2)派生词: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词缀在词中的位

置一般在词首或词的后面。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根据词缀的位置,一般可分为两类:

①前附式:

例如“老板”、“阿哥”

②后附式:

例如“记者”、“凳子”

 

3、汉语复合词分成五种构造方式:

(根据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1)并列式:

几个构词语素的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如“途径”、“生死”、等;

(2)偏正式:

前一个语素修饰后一个语素,后一个语素的意义是整个词义的中心。

如“飞机”、“雪白”等

(3)补充式:

前一个语素是词义中心,后一个语素作补充说明。

如“扩大”、“压缩”等;

(4)支配式:

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表示动作对象。

如“司令”、“跳舞”等;

(5)陈述式:

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后一语素表示性质、状态或动作。

如“月亮”、“脸红”

等。

 

注意哪些区别易混的合成词

1)偏正式和支配式:

偏正式一定以后一个语素的意义作为词义中心,支配式没有这种中心。

如:

围墙、围裙、围脖、围巾、围棋,其中“围脖”是支配式,其它词的中心意义是后一语素,前一语素修饰后一语素,而“围脖”没有这种意义中心。

2)支配式和补充式:

支配式后一个语素一定是表示事物的,是名词性的,补充式后一个语素是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

如:

理事、司令、扩大、失色、加强,其中“扩大、加强”是补充式。

3)偏正式和陈述式:

偏正式合成词一般不会同陈述式合成词混淆,但是偏正式中有一类由古代汉语名词做状语格式节缩形成的词语,易同陈述式合成词相混,要注意区别。

偏正式一定是以后一个语素的意义作为词义中心,陈述式没有这种中心,后一语素是不是整个词语意义的中心,是判断这个词是不是偏正式合成词的关键。

那些容易同陈述式混淆的偏正式合成词,由于前一个语素在古代汉语中是名词状语,它们还可以通过“像…一样…”格式来扩展,如“金黄”就是“像金一样黄”,“笔直”就是“像笔一样直”,这样扩展后,原词中两个语素的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地位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而陈述式合成词由于没有这样的词义中心,其结构不是来源于古代汉语的名词状语格式,因此不能这样扩展。

“火红”可以扩展为“像火一样红”,而近似结构的陈述式合成词“口红”扩展为“像口一样红”,意思就无法理解。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一)主谓结构:

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它的作用是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对这个话题作出说明。

话题的部分称为主语,说明的部分称为谓语。

汉语的主谓结构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可加“是不是”转换为问句形式,如:

今天/星期六——今天是不是星期六?

(二)述宾结构:

反映动作(述语)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宾语)的关系。

述宾结构都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可加“了、着”。

如:

吃/苹果——吃了苹果。

(三)述补结构:

在述语的后面,也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以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趋向等,这叫补语。

由述语和补语构成的结构叫做述补结构。

述补结构是补语在前,补语在后,可加“得”或“不”,如:

站/稳——站不稳,讲/清楚——讲得清楚

(四)偏正结构:

这种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可插“的”或用“什么”、“怎样”来提问,如:

红/衣服——红的衣服,加倍/努力——怎样努力?

蓝色的/衬衫——什么样的衬衫?

(五)联合结构:

联合结构的构成成分在语法结构的地位上是平等的,中间可加“和”、“与”、“或”等成分,如:

工人和农民,北京、上海、天津。

其他:

【补充】

6、连谓结构:

出去敬生、下河捕鱼

7、递系结构:

请他作报告、送他参军

8、同位结构:

班主任施家炜老师、首都北京

9、介宾结构:

在楼上、对厂长(的)意见

其他:

[补充]

10、方位结构:

11、数量结构和指量结构:

12、助词结构:

“的”字结构、“所”字结构、比况结构

上面有的不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划分出来的。

注意区别其结构并异:

(1)中国美国俄罗斯;

(2)中国广东广西;

(3)中国广东广州

三、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一)语法意义

1、语法意义的内涵:

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是词进入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意义。

例如:

“红太阳”是偏正结构,“红”修饰“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红”陈述“太阳”怎么样,这里的修饰与陈述,就是语法意义。

注:

实际就是组成成分(语法单位)在组合中产生的关系意义:

(1)高度抽象的意义;

(2)必须由语法形式来体现。

2、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的比较:

语言中的词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词的意义分两种:

一种是词汇意义,一种是语法意义。

(1)词汇意义是词的物质意义,指的是词所指称的客观现实中的事物、现象、特征、关系、性质、行为、状态等。

词汇意义都是具体的,词与词之间以词汇意义区别开来。

(2)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不同,它是一系列的同类词所有的共同的概括性的意义。

语法意义所表示的内容种类繁多,范围极广。

(3)语法意义却不能单独存在,它和词的词汇意义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

这也是每个实词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成分。

一般认为虚词只有语法意义,故在句中不能单用,而与具有词汇意义的实词连用,在与词汇意义的结合中才能现实它的具体的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不能离开词,不能离开词的词汇意义,因为语法意义大部分是从词汇意义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

词汇意义是语法意义的基础。

3、基本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

(1)陈述;

(2)修饰;(3)支配;(4)补足;(5)并列(选择)

(二)语法形式:

1、语法形式的内涵:

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体现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

例如汉语“同志们”中的“们”和英语“comrades”中的s,语法意义是复数,它们就是复数这一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

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1)区别:

①二者概念不同。

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是词进入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意义。

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

②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又是不对等的。

语法意义是观念性的东西,要通过其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语法形式表达出来。

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在许多语言中不是对等的,从数量中讲,语法形式要少于语法意义。

从两者关系来讲,一个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好多个语法意义,一个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

(2)联系:

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没有语法形式,语法意义没有外部标志,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没有语法意义,语法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成为多余。

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附着在一定的语法形式上,通过语法形式表现出来。

3、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有哪些

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

构成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等。

(1)选词:

选词只在语法结构中的某一个位置上要求使用一定词类的词语,不能随意使用别的词语;选词要求在词与词组合时,各个基本结构的一定位置上要求与其功能相当的词类,例如述宾结构的述语位置,要求出现动词,又如汉语语气词"啊,吗,呢"等只能出现在句子末尾。

(2)词序:

词序指词在语法结构中线性组合中的排列顺序。

词在语法结构中都有比较固定的位置,并且可以进行有规则的变换。

词序是语言中极为重要的语法手段,由于汉语的词充当什么成分本身没有外部形式标志,因此只能依靠词序来表示。

同样,由于没有形态标志,汉语的定语一般只能在中心语的前面,而英语有的在前,有的在后。

汉语中有时词序不同,体现出的语法意义就不同。

如"学生的老师"和"学生和老师",意义不同。

(3)虚词:

也叫辅助词,是语言中专门用来构成语法形式的词,虚词是汉语的重要的组合手段之一,用不用虚词,用什么样的虚词,含义往往不同。

虚词主要有冠词、助动词、前置词、后置词、连接词和语气词等;

(4)词形变化:

指在语法结构中词本身结构上发生的变化。

在有变格,变位等词形变化的语言里,词要组成结构,往往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实现。

比如英语表示单数第一人称的代词,充当主语时是I,充当宾语时时要变成me。

除了第二人称外,英语代词在句子中主宾语位置上都有不同的变化。

印欧语言都有这种形态变化,一般称之为综合性语言,汉语没有这种形态变化,主要依据词序和虚词,所以叫做分析性语言。

(三)语法手段:

1、含义:

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

构成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选词、次序、虚词、词性变化等,词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如“红太阳”和“太阳红”,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

例如:

汉语中词语的组合,次序不同,虚词不同,语法意义就不一样。

如“爸爸和妈妈”不同于“爸爸的妈妈”就是虚词不同。

英语动词词尾ing,表示进行体,名词词尾s,表示复数,这两种语法形式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同,但它们语法形式的性质是相同的,即都是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所以可以把这两种具有相同性质的语法形式概括为同一个语法手段,即词形变化,也既形态变化。

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

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

2、分类:

(词法手段、句法手段)

(1)词法手段:

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