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9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西施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小数乘整数”导学案《西师版》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页—6页《西师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学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

学习重点

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学会小数乘整数的估算。

学习难点

如何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着重注意末尾有0的整数乘小数的竖式写法。

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是如何把小数看做最接近精确数的整数或比较简单的小数再计算。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P1-3例题1、课堂活动1,练习一1、2题第3题第1排3小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巩固知识

课前预习

一.1.根据8000×40=320000完成下列各题。

(填空)

800×40=()80×40=()8×40=()

为什么要这样填?

2.6个34连加用乘法怎样列式?

()

35个8呢?

()5个127呢?

()

从这让我们知道:

几个几连加可以用()来计算。

独立完成

组内交流检查,讨论为什么或是从中发现什么?

指定一小组代表发言。

点拨自学

一、学习例1

1、学生独立看例1,找出图中的信息.

白菜()元一千克

西红柿()元一千克

萝卜()元一千克

①那么买6千克西红柿需要多少元?

怎么列式:

怎样计算:

(竖式)

把因数1.7看成整数17,小数点向()移动了()位,扩大了()倍,另一因数6不变,积也跟着扩大()倍。

要想1.7×6的积不变,那么积就应该缩小()倍。

积的小数点就应向()移动()位。

再仔细观察:

1.7×12这个算式中有()位小数,积中有()位小数。

③如果买35千克白菜应付多少元?

怎么列式:

怎样计算:

把因数0.8看成整数8,小数点向()移动了()位,扩大了()倍,另一因数35不变,积也跟着扩大()倍。

要想35×0.8的积不变,那么积就应该缩小()倍。

积的小数点就应向()移动()位。

35×0.8这个算式中有()位小数。

积中有()小数。

小结:

这这两个个算式可以看出,因数中共有()位小数,积中就有()位小数。

让我们一起观察第2页的情景图,找出信息。

(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老师板书出来)

提示:

小数点向右移扩大,向左移缩小。

一位10倍,两位100倍,三位千倍。

小组共同完成。

小组交流,整理发言

深入探究

1.从图中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怎样解决?

(第3页)试一试。

2.竖式计算:

3.4×16=17×0.8=23×4.4=

从中发现;计算小数乘法,先按()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位小数,就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

独立进行,选一小组点评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三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步练习

课堂练习:

1.练习一:

第1题口算。

2.根据127×76=9652完成练习一:

第2题

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三维导学相关练习。

练习题答案

略。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例题2,练习一3题第2排的3小题,4.5,6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巩固知识

1.竖式计算。

2.7×14=3.8×24=25×4.7=

你是怎样算的?

先把小数看作()来算,算出积后,再数因数中一共有()位小数,就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

2.竖式计算:

45×600=60×15=

注意:

写竖式时末尾有0的因数一般写在(),()与()对齐,算出积后()添上,末尾有()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个0。

3.一件花生有60袋,每袋25千克,这件花生重多少千克?

怎样列式:

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师生交流并指导订正

小组讨论,派人发言。

自学探究

一、学习例2:

每袋0.25千克,一箱60袋,一共重多少千克?

列算式:

0.25×60=

分析:

0.25×60可以把0.25看作整数()来算,

算出积后,但在算积时一定要把()补上去,再数因数中一共有()位小数,就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

小数末尾的0一般都要()。

试着列竖式计算;0.25与60()与()对齐。

把小数看成整数来算积时不要忘了补上末尾的0,有几个补几个。

小组讨论交流

深入探求

1.竖式计算:

7.2×30=50×2.8=0.25×40=

从中发现:

小数乘末尾有0的整数,先按整数乘末尾有0的整数方法来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位小数,就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

再次提出:

小数乘法的算法。

小组共同完成,选一名学生订正。

同步练习

课堂练习

1.第5页第4题。

连线题。

2.第6页第5题。

列式计算。

3.第6页第6题。

填空。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三维导学》相关练习。

练习题答案

略。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例3及练习一,7.8.9.10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巩固知识

课前预习

1.估算下面各题。

16×29≈19×37.≈51×13≈75×13≈

说说是怎样估算的,为什么要这样估算?

估算整数乘法是为了方便计算,所以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方法把它们看成()来算。

独立完成

组内交流检查,指定一小组代表发言。

点拨自学

一、发现新知识

1.例3:

小红每步走0.39米,她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走了92步,这教学楼大约有多长?

怎样列式?

92×0.39≈

估算出92×0.39大约是多少?

有几种方法?

分析估算时①把92看作(),把0.39看做()结果就是()×()=(),所以92×0.39≈()。

②也可以把0.39看做(),92不变,结果就是92×()=(),所以92×0.39≈()。

③也可以把92看做(),0.39不变,结果就是()×()=(),所以92×0.39≈()。

(比较)可以看出()种比较简单方便。

让我们一起观察例3情景图找找看,情景图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老师板书出来)

小组交流,整理发言

深入探究

1、独立估算。

第6页第7题。

(估算)

从这你发现了:

一般都把小数看做最接近的()或比较简单的()再计算。

独立进行,选一小组点评,你发现了什么?

同步练习

1、练习一8—10题。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组内交流,教师集体指导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三维导学》相关练习。

练习题答案

“小数乘小数”导学案《西师版》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7页—12页《西师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学习重点

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学会小数乘小数的估算。

学习难点

如何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算出积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补几个是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P7-8例题1.例2、练习二1、2.3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巩固知识

课前预习

1.五

(1)班教室里的黑板长、宽分别是3.1m和1.2m;操场边大黑板的长、宽分别是12m和3.1m)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

怎样求这两块黑板的面积?

独立完成

点拨自学

一、学习例1。

1.黑板长3.1,宽1.2,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怎列算式:

怎样计算:

(竖式)

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

计算时把3.1看成(),把1.2看成()来算,算出积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位小数,积就有()位小数。

2.如果漆这块黑板,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6千克,一共要油漆多少千克?

怎列算式:

怎样计算:

(竖式)

分析:

把3.72×0.6看成()×()来算,积是(),再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

小组共同完成。

小组交流,整理发言

小组共同完成。

小组交流,整理发言

深入探究

例2:

上月产奶8.35吨,本月产奶是上个月的1.8倍,本月产奶多少吨?

列算式:

怎样计算:

(竖式)

小组讨论小数乘小数的算法是什么?

小组独立进行,选一小组点评

小组讨论,指名发言

同步练习

(课堂练习)1.口算。

练习二第1题。

0.7×0.8=2.5×0.4=2.3×0.3=

0.05×2=1.7×0.5=1.25×0.8=

2.连线题 练习二第2题。

3.72×283.72×0.28372×0.028

积是三位数积是两位数积是四位数

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三维导学相关练习。

课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例题3,试一试,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的4.5,6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巩固知识

1.昨天我用小桶在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下接了1时,得到了4.08kg的水。

大家能算出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一天要白白浪费掉多少水吗?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师提示:

一天有24小时

小组讨论,派人发言。

自学探究

一.学习例3:

老师这里也发现了一个坏水管,它每时要漏掉0.14吨的水,这根水管从坏了到抢修好一共用了0.25时,在这段时间里一共漏掉多少吨水?

怎列算式:

怎样计算:

(竖式)

分析:

把0.14×0.25看成()×()来算,积是(),再数出因数中一共有()位小数,就从积的()边数出()位,但积的数位不够时,就用()补位,再点上()。

3.第9页试一试。

0.17×0.02=  0.43×0.12=  

0.05×0.25=  0.37×0.28=

讨论小数乘小数的算法。

把小数先看成()来算,数出一共有()位小数,当积的数位不够时,用()补位,再点上()

小组讨论交流,派人发言

再次提出:

小数乘法的算法。

深入探求

第10页课堂活动第2题。

①3.2×0.83.2×1.3

②1.05×120.72×12

比较后发现,2个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小时,算出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算出的积比另一个因数()。

小组共同完成,选一名学生发言。

同步练习

课堂练习

1.第11页第4题。

连线题。

2.第11页第5题。

列式计算。

3.第11页第6题。

数学医院。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三维导学》相关练习。

练习题答案

略。

课后记: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例4.例5及练习二,7.8.9.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巩固知识

课前预习

1取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24.9≈  1.9≈6.8≈

3.2≈ 1.3≈  5.4≈ 

2.脱式计算。

5×20×4125×2×8

独立完成

组内交流检查,指定一小组代表发言。

点拨自学

一、发现新知识

1.例4:

①肉1.9千克,每千克24.9元,我带了50元,够吗?

用估算的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怎样估算?

估算出24.9×1.9大约是多少?

有几种方法?

分析估算时①把24.9看作(),把1.9看做()结果就是()×()=(),所以24.9×1.9≈()。

②也可以把24.9看做(),1.9不变,结果就是1.9×()=(),所以24.9×1.9≈()。

③也可以把1.9看做(),24.9不变,结果就是()×()=(),所以24.9×1.9≈()。

(比较)可以看出()种比较简单方便。

②那么4.2千克肉要花多少钱?

怎样列式;4.2×24.9≈怎样估算?

估算4.2×24.9时,把4.2看成()把24.9看成()来算。

例5:

小狗高0.7米,梅花鹿的高度是小狗的2倍,长劲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高度的3.5倍,问长劲鹿有多高?

怎样列式:

怎样计算?

分析:

从问题入手找出条件。

长劲鹿的高度和()有关,梅花鹿的高度又和()有关。

应先算(),再算()。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整理发言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整理发言

同步练习

课堂练习。

第11页第7题估算。

0.89×0.32≈0.42×3.8≈2.99×0.33≈0.51×0.78≈2.92×8.1≈5.05×4.9≈2.79×0.7≈5.9×2.01≈

第12页第8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5×4×3.10.7×32×3.24×3.6×35.2×0.2×5

2×0.6×3.14.3×0.3×3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组内交流,教师集体指导,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三维导学》相关练习。

课后记

发票导学案《西师版》

学习内容

P12第10题。

学习目标

让学生能认识发票,能填写发票。

学习重点

认识发票和发票的填写。

学习难点

发票的填写。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巩固知识

1.你能写出对应的大写吗?

试一试

1()2()3()4()5()6()7()8()9()10()100()1000()10000()

2.填空。

数量×单价=()

小组合作完成

点拨自学

1.出示12页第10题。

购货单位:

红光小学5年级2006年12月30日

品名及规格

计量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苹果

8

2.3

1

8

4

0

12

2.2

2

6

4

0

香蕉

17

2.8

4

7

6

0

金额

合计

(大写)

Ⅹ万Ⅹ仟Ⅹ佰玖拾贰元肆角零分

9

2

4

0

收款单位(盖章有效)收款李明开票杨光

认识发票。

看表外。

看在()购物,时间是()()收款,()开票。

收款的单位是()。

看表内:

一共有()行()列。

第一行表示()第2行表示()第3行表示()第4行表示()最后行表示()第一列表示()第2列表示()第3列表示()第4列表示()第5列表示(),第5大列又分()小列,各表示()第6列表示()。

怎么样求出合计?

所有物品的总价加起来就是金额合计。

大写怎么写?

小写怎么写?

大小写前面没有的数位该怎么处理?

让我们一起观察发票,找出有几行几列。

小组合作完成,师点拨

小组共同完成。

小组交流,整理发言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同步练习

我到重百买了3件上衣,每件125元,买了2条围巾,每条45元,5条裤子,每条108元,小王收款。

根据以上信息帮重百的小明开一张购物发票。

时间2010年8月21

购货单位年月日

品名及规格

计量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上衣

3

125

围巾

2

45

裤子

5

108

金额

合计

(大写)

万仟佰拾元角分

收款单位(盖章有效)收款开票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略。

练习题答案

略。

“积的近似值”导学案《西师版》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3页—16页《西师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理解积的近似值,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学习重点

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学习难点

要根据哪个数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例题1,练习三1,3,5,6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巩固知识

练习三1题(算出结果)

0.37×2.4=0.8885.3×0.33=1.749

2.15×1.7=3.6552.3×0.13=0.299

4.6×2.1=9.669.4×0.23=2.162

课前谈话: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

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以前学的旧知识。

(分小组进行,并检查)

点拨自学

一、生活中我们要按月缴纳水电费,这个月小红家用了8.5吨水,每吨水1.75元,谁能帮小红的奶奶算算这个月应该缴多少元水费呀?

1、列算式:

1.75×8.5=14.875(元)

2、思考:

奶奶应该缴多少元钱?

分析:

钱数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是小数点后

(2)位,实际生活中不需要那么精确,因此保留到(分)就可以了。

(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分分钱也没有发行了,实际生活中的最小单位已经到角了)

所以奶奶应该缴水费14.88元。

二、同样的单价,小东家用了5.8吨水;小兰家用了8.7吨水;请帮他们分别算算各自应该缴多少元水费?

小东:

1.75×5.8=10.15元

小兰:

1.75×8.7=15.225元≈15.23元

教师谈话引入例题1: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

组内交流,组际交流,教师点拨

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取“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教师选一小组订正。

深入探究

三、按要求填空:

保留两位小数:

1.954≈(1.95)

保留一位小数:

1.954≈(2.0)

分析:

取近似值应该看要求保留的位数的后

(一)位,然后(四舍五入)。

四、哪些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2.0?

分析:

根据四舍五入法我们可以想到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

(2)位,当整数部分为1的时候,对小数点后

(2)位进行四舍五入,小数点后要为0就只能是0.9+(0.1)这种要进位的情况,小数点后两位必须要≥(0.95)才能收上去,因此最小应该是(1.95);同理当整数部分是2的时候,小数点后两位必须要≤(0.04)才能被舍去,因此最大应该是(2.04);

所以(1.95—2.04)之间的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2.0。

五、近似数2.0中的“0“能去掉吗?

为什么?

近似数2.0既然在小数点后有一个0就是表示要求保留小数点后

(一)位,因此不能省略,更深层是因为近似数2.0跟2比精确到了(十)分位,比精确到个位更接近准确数。

六、如果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为5.6,那么这个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

分析:

讨论后汇报:

最大为5.64,最小为5.55

问: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各表示精确到什么位?

取近似值时各应看哪一位?

(先填空再小组派人总结)

组内交流,组际交流,教师点拨,组内帮扶

组内交流,组际交流,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同步练习

1、练习三1题,按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2、练习三5题。

3、练习三6题。

4、《三维导学》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练习三3题,《三维导学》

练习题答案

练习三

1、略

3、0.012×40=0.48毫米≈0.5毫米

5、×,√,√

6、190.064≈190.0611793.9375≈11793.942720.5108≈2720.515879.3242≈5879.32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例题2,课堂活动,练习三2,4,7题,思考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巩固知识

1.取积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

2.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分别需要看哪一位?

为什么?

3.近似值末尾的“0“能去掉吗?

为什么?

组内交流

师生交流

自学探究

一、油菜籽可以榨油,一般每千克可压榨0.47千克油,现在小明家有3286千克油菜籽,请你帮小明家算算这些油菜籽大约可以榨油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1、列算式(可以使用计算器)

0.47×3286=1544.42千克

2、按要求保留整数。

分析:

保留整数就是要精确到(个)位,取整数近似值要看小数点后

(一)位。

1544.42千克≈1544千克

二、李叔叔驾车以每分0.81KM的速度行驶,行完南京长江大桥用了8.3分钟。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多少千米?

列算式:

0.81×8.3=6.723千米

2、小组讨论得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

3、小组总结:

怎样求积的近似值。

求积的近似值时应先算出(结果),再根据生活实际或题意取近似值,常用(“四舍五入”)法。

保留整数,应该在(十分)位上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应该在(百分)位上四舍五入;以此类推。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保留整数就是要精确到个位,取整数近似值要看小数点后一位?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

组内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求积的近似值时应先算出结果,再根据生活实际或题意取近似值,常用“四舍五入”法。

保留整数,应该在十分位上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应该在百分位上四舍五入;以此类推。

深入探求

1、按要求填空:

保留整数:

1.954≈()

2、哪些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后是2?

分析:

根据四舍五入法我们可以想到当整数部分是1的时候,小数点后一位必须要≥(5)才能收上去,因此最小应该是(1.5);同理当整数部分是2的时候,小数点后一位必须要≤(4)才能被舍去,因此最大应该是(2.4);

所以(1.5—2.4)之间的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后是2。

独立答题,代表发言

组内交流,教师点拨,组内帮扶。

同步练习

课堂练习

1、练习三2题。

2、练习三4题。

3、《三维导学》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练习三7题,《三维导学》

练习题答案

练习三

2、略

4、1千瓦时电还能做些什么(略)85千万时的电能做些什么?

(得数保留整数)

炼钢:

1.61×85=136.85kg≈137kg照明:

16.67×85=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