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9784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docx

广州市第47中学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考试化学无答案

2016年广州市第47中学九年级9月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5.全卷共三大题30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注意:

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B.浓盐酸易挥发

C.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D.碳酸钙难溶于水

2、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带火星的木条 B.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C. 

木炭在O2中燃烧 D.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

3、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量筒可用作反应容器B.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C.温度计可用于搅拌溶液D.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

4、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液态汞表面出现红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镁条燃烧发光、放热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B.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7、下列四组物质中,前者属纯净物,后者属混合物的是

A.液态氮、冰水混合物B.液态氧、石灰水

C.水、高锰酸钾D.空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剩余的固体

8、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

B.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属于反应物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D.过氧化氢必须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分解出氧气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B.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

C.氧气不易溶于水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10、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A.试管受热部位触及酒精灯灯芯  B.加热前试管外壁没有擦干

C.加热固体前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预热    D.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11、下列有关玻璃导气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简要分为以下几步:

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排水法收集气体;④固定装置;⑤加热;⑥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⑦停止加热。

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②①③⑤④⑥⑦

C.②①④⑤③⑥⑦D.①④②③⑤⑦⑥

13、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空气与二氧化碳B.用澄清石灰水区分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水区分Fe3O4粉末与MnO2粉末D.用酚酞试液区分澄清石灰水和蒸馏水

14、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O2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B.空气中的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15、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16、实验室里取8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②10mL量筒③100mL量筒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

A②④⑥⑦B①③④⑥⑧C①②④⑥⑧D①②④⑤⑥

17、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

18、小强用托盘天平称量5.1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

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5.3gB.5.1gC.5.0gD.4.9g

1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木条去点燃白烟

蜡烛重新被点燃

白烟能支持燃烧

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用以检查装置气密性

水的导管口处产生较多气泡

该装置肯定不漏气

C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入氧气的集气瓶中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0、某同学用量筒量液体时,水平放稳量筒。

第一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60mL,倒出部分液体后,第二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读数为40mL。

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20mLB.等于20mLC.小于20mLD.大于或等于20mL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11分)用符号或文字填空: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符号(必须按顺序填写):

铁氮气四氧化三铁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符号的名称(必须按顺序填写):

AlClO2KCl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要注明反应条件),并在括号内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

③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

22、(2分)

(1)玻璃仪器内壁洗干净的标准是。

(2)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

23、(2分)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2)化学性质是。

24、(4分)化学学习中经常需要进行对比、归纳与整理。

请对如右图所示三个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

(1)盛装氧气的仪器名称是。

(2)任意写出一个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3)分析所发生的三个反应,它们有多个共同特点,如它们有共同的反应现象,请再写出其中另外两点:

、。

25、(3分)“分类思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思想,现有H2、N2、O2、空气、食盐水、CO2、P2O5、MnO2、Fe、Cu,请从物质的组成、性质等方面根据你自己自定义的物质类别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参照举例要求另外写出二组):

物质类别

对应物质(每类至少列出两种物质)

例:

常温下是气体的物质

H2、N2、O2、空气、CO2

(1)

(2)混合物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6、(13分)

(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填名称,下同)  ;

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

(2)甲、乙两个装置均可用于证明SO2易溶于水。

甲装置中,在水面下松开橡皮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收集一瓶SO2,按乙装置组装仪器,打开活塞K,向长颈漏斗加水至如图位置,关闭活塞K,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

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27、(6分)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方法。

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

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二条)。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4)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是):

(5)上述实验中的红磷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原因是:

28、(10分)通过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

①,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写一种即可),连取用高锰酸钾药品时,应选用仪器,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长颈漏斗下端口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氧气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

(5)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就说明氧气已满。

29、(5分)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自拟研究主题,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及催化剂做研究:

(1)小红的实验方案为:

她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她得出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实验报告如图所示

小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的探究过程如下:

①[问题]氧化镁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②[猜想]氧化镁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③[实验验证]:

请填写好实验中的空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10mL1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镁,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氧化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④[结论]氧化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氧化镁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进行了交流讨论,认为小刚的猜想还不能得到证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6分)

通过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液体,已知它们分别是过氧化氢溶液、蒸馏水。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完善下列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