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7405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

江苏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识记:

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

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

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中分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领会:

1、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

(1)临床访谈法:

临床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

它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

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三种形式。

(2)行为评估:

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3)身体检查:

进行身体检查室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点的测验。

(5)生理心理评估:

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

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织和结构的清晰的“图像”。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

(1)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的不好或未得以解决,他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3)行为主义模型行为主义把异常行为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态度。

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环境会引发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学习新的适宜行为。

(4)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时间的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

他们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5)多维综合模型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唯独,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里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

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

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3、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

(1)信度信度描述了同一种行为不同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种测量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识记:

1、精神症状的特点

(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2、各种精神症状的分类

1、感觉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幻听、其他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知觉障碍、非真实感

2、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中断、持续言语、病理性赘述、思维松弛、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思想内容障碍

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妄想、夸大妄想、嫉妒与钟情妄想、其他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

3、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

注意减退

注意转移

4、记忆障碍

记忆减退、记忆增强、遗忘、错构、虚构

5、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痴呆

全面性痴呆

部分性痴呆

6、情感障碍

高涨、抑郁、焦虑、恐怖、情感淡漠、情感脆弱、情感倒错

7、意志障碍

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意向倒错、矛盾意向

8、运动行为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精神运动型抑制

木僵

缄默症

作态和特殊姿势

刻板动作

抽动

强迫行为

冲动与攻击

9、意识障碍

嗜睡、意识浑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意识改变状态

10、自知力

3、精神症状综合征种类:

幻觉妄想综合征、精神自动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Cotar综合征

领会:

1、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

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等

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2、幻觉、妄想的概念及其临床描述

幻觉: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

(1)幻听: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

幻听的兴致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噪声,也可以是音乐,但更多见的是言语声,即言语性幻听。

(2)其他幻觉:

包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幻视多出现于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人,同事伴有意识障碍。

幻视鲜明生动,多带有恐怖性质。

幻嗅、幻味与幻触较少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这些虚幻的感觉大多是不愉快的,一般与被害性质的幻想相伴随。

妄想:

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1)被害妄想:

是最常见的妄想之一。

病人坚信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用种种方式加害自己。

(2)关系妄想:

多于被害妄想相伴随。

病人认为环境中无关的事件、物体、人物都与自己发生了某种关联。

如别人看自己的总是躲躲闪闪的,言谈话语中总扯上病人的事情。

(3)被控制妄想:

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和行为被某种歪理所控制,丧失了自主支配的能力。

病人感觉到自己成了受别人控制的机器,失去了自己的意志,这通常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夸大妄想:

病人病态地夸大自我的重要性,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权势、财富和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创造。

(5)嫉妒与钟情妄想:

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

病人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实。

病人可采取种种手段搜集所谓的证据,如对配偶跟踪、盯梢,暗中检查配偶衣服、床单,搜查配偶的提包以期发现与人私通的证据。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病人坚信某一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爱上了自己,尽管两人从未讲过话,但病人仍认为对方通过眼神,或与第三者的对话向自己示爱。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其他妄想:

包括非血统妄想、罪恶妄想与虚无妄想、贫穷与疑病妄想。

3、自知力的概念:

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它是临床上判断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简单应用:

1、幻觉、妄想的临床含义

2、自知力在临床上的作用

有些精神障碍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如各类精神症病人。

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

在精神疾病的初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存,病人感到自己与以往有所不同,甚至会主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验。

急性起病的病人会表现得十分困惑,因此病人意识到自我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却说不清原因。

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常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能力,称为自知力丧失。

当病情好转时,自知力逐渐恢复。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标准。

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

综合应用:

1、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2、如何进行精神检查(检查中注意事项)

应确定是否再在精神症状以及在哪些精神症状;

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

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即与病因直接有关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

应重视个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

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神经症

识记:

1、神经症的主要类型:

焦虑障碍、恐惧症、强迫障碍、神经衰弱和躯体形式障碍

2、恐惧症的主要类型:

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

3、强迫症的两种成分: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疑病症的概念:

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领会:

1、各种神经症的临床描述

(1)焦虑障碍有:

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

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所击溃

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

广泛性焦虑障碍:

情感上,感到无助,对生活缺乏控制感

认知上,总预料到会出现可怕的事情,但说不清楚要发生什么事情

生理上,体验到慢性的肌肉紧张。

(2)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过于害羞,通常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特定的恐惧症:

是指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能。

场所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通常发生在惊恐情境中,有两个特点:

一是大部分由惊恐发作开始;二是个体害怕的不是广场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本身,而是害怕自己会在那些场所所出现惊恐发作,并害怕得不到帮助。

(3)强迫障碍: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

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这些念头非常讨厌,且很难被消除或被控制。

强迫行为:

是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抹擦)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

病人感觉自己这样做是迫于对那些强迫观念做出回应。

强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恐惧的事情或情境、避免或减少焦虑。

但这些行为显然是过度了。

(4)神经衰弱有三组症状:

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心理生理障碍

(5)躯体形式障碍

2、社交恐惧症的可能原因:

(1)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或)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2)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虚慌)

(3)合体可能经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床上,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焦虑(条件化作用)。

创伤性社会经历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的早期经历。

3、强迫症的可能原因

(1)心理动力学观点:

强迫症是个体有特定的无意识冲突;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他们能成功抵抗焦虑。

(2)认知行为观点:

患强迫症的个体不能讲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

病人发现仪式行为能暂时缓解焦虑,并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强化。

(3)神经科学观点:

强迫症是个体的眶额-边缘-基底节的功能失调所致;强迫性你思维和行为指向被看做有威胁的事物和情景。

4、疑病症的可能原因:

(1)个人疑病倾向,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安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

(2)社会对病人的影响

患病会改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按照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豁免病人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公认病人不能考自己的意志而直接康复;在病人看来,患病对他不理,因而病人与康复以及得到帮组的愿望和权力;病人有义务就医,并且与医生合作。

简单应用:

1、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接触;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2、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起源于自己的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原因,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3、疑病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疑病症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但躯体疾病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②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性的解释,担不是妄想;

③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担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要去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识记:

1、癔症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概念: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类型:

癔症性躯体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混合性癔症躯体-精神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癔症。

2、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临床描述

概念:

癔症性躯体障碍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主要类型和诊断标准

(1)癔症性运动性障碍: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排除器质性疾病;

(2)癔症性抽搐发作: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

(3)癔症性感觉障碍: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感觉障碍,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些或所有正常皮肤感觉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和根据;排除器质性疾病。

3、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临床描述

概念:

又称为解离障碍,这种障碍的症状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主要类型:

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

临床描述:

(1)癔症性遗忘:

也称分离性遗忘症,根据遗忘的内容可以分为广泛的或全面性的遗忘症和局限性的遗忘。

广泛的或全面性的遗忘症表现为遗忘某段时间的全部内容;局限性或选择性的遗忘表现为遗忘与某一主题有关的事件。

(2)癔症性漫游:

也称分离性漫游症,是一类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这类障碍的病人所伴有的记忆丧失通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突发事件发生的。

(3)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也称分离性身份障碍,人们在日常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病人的不同身份有着极为不同的呼吸、出汗、心率和成瘾模式。

一些患者有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妇女报告说自己每个月有很多时间出于月经期,因为每个身份都有自己的规律。

每个身份还可能有不同的笔迹。

有研究认为,病人的转换身份平均数量接近15个。

4、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

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

大量发生在创伤事件之后的严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领会:

1、癔症性精神障碍形成的可能原因;:

遗忘是治疗伤痛的良药,癔症性精神障碍与癔症性躯体障碍一样,被认为是为防止潜在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

理论家推断,记忆的丧失使病人得以逃脱由创伤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焦虑。

2、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可能原因:

(1)生物因素

(2)童年受虐待的经历(3)创伤经历及相关因素

3、各种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临床描述

癔症性精神障碍临床描述:

(1)癔症性遗忘:

也称分离性遗忘症,根据遗忘的内容可以分为广泛的或全面性的遗忘症和局限性的遗忘。

广泛的或全面性的遗忘症表现为遗忘某段时间的全部内容;局限性或选择性的遗忘表现为遗忘与某一主题有关的事件。

(2)癔症性漫游:

也称分离性漫游症,是一类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这类障碍的病人所伴有的记忆丧失通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突发事件发生的。

(3)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也称分离性身份障碍,人们在日常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病人的不同身份有着极为不同的呼吸、出汗、心率和成瘾模式。

一些患者有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妇女报告说自己每个月有很多时间出于月经期,因为每个身份都有自己的规律。

每个身份还可能有不同的笔迹。

有研究认为,病人的转换身份平均数量接近15个。

癔症性躯体障碍临床描述:

(1)癔症性运动性障碍: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排除器质性疾病;

(2)癔症性抽搐发作: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

(3)癔症性感觉障碍: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感觉障碍,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些或所有正常皮肤感觉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和根据;排除器质性疾病。

4、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描述

(1)可出现各种分离症状:

严重时呆若木鸡。

僵硬不动,既无言语,也无反应。

这种木僵状态一般即使短暂(几分钟到几小时),随后或意识恢复正常,或转入意识朦胧状态。

(2)病人可能感到绝望,情绪低落,可严重到符合重性抑郁症的标准,若创伤事件导致他人死亡或老人受伤,病人可能会有负罪感,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3)创伤可以有很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

心率增快、出汗、瞳孔散大、面色苍白或发红等。

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其临床描述

可能原因:

(1)创伤性事件:

①自然灾害;②疾病;③强暴;④其他人为灾难。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

①遗传因素、②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③认知改变、④经济与教育程度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视(病理性重视)、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2)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持续性的回避。

(4)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5)对未来失去信心。

(6)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且社会功能受损。

第五章人格障碍

识记:

1、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

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

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概念:

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领会:

1、各种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

(1)偏执性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总认为别人害他,其显著特点是猜疑和偏执。

(2)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乏,对表扬和批评冷漠,缺乏社会技能。

分裂样人格障碍病人表现出从社会关系中分离的模式,他们对他人冷淡、不热情、淡漠。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起源于童年期的行为障碍,男性比女性更常见,贫穷、不稳定的家庭中长大的个体更容易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4)冲动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随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冲动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事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病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从用,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

(5)表演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的个体常常外表迷人、热心、好交朋友,但是,其他人却总认为他们是不真诚的,肤浅的,他们通过在陌生观众面前表演来寻求别人的赞美。

一旦建立了某种关系,他们就会变的苛刻,不为别人考虑。

他们言语空虚,缺乏细节,好夸张,以过分的感情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6)强迫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特点就是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特征是过分地完美主义及内心不安全感。

过高的标准使得病人对自己和别人都要去完美。

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2倍。

(7)焦虑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病人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以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喝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

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回避社交,特使是涉及较多人际加我昂的职业活动,害怕被取笑、嘲弄和羞辱。

他们感到无能,过分焦虑和担心,怕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

(8)依赖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总要求别人其他做大部分的决定,其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

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可能原因

(1)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

(2)神经生物作用,包括唤醒不足假说和无畏惧假说;

(3)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儿童攻击行为部分是他们与父母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因素、压力因素也会影响反社会人格障碍。

简单应用:

1、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一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3)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

(4)成年后(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

第六章心境障碍

识记:

1、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

2、躁狂症的主要特点:

欢快的或易怒的想法、疯癫的行为以及失眠。

躁狂症表现在情感、认知、动机和躯体方面。

躁狂病人的情绪处于自大或者非常愉快的状态。

3、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

领会:

1、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

抑郁症最具灾难性的后果是自杀。

抑郁症病人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

自杀的预防:

对个体的自杀进行评估、心理社会学家也加入到防止自杀的队伍中来,自杀者的朋友和亲戚进行适当干预。

2、各种心境障碍的临床描述

(1)抑郁症

情绪症状:

悲伤与自责是最明显的情绪症状,焦虑也很常见。

另外,还有满足感的丧失,对生活乐趣的麻木等症状。

认知症状:

抑郁症病人往往对自己持消极信念,经常以悲观绝望的态度看待未来;

动机症状:

抑郁症病人在起床、开展工作甚至在娱乐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他们通常有着矛盾的情绪,而且难以做决定。

躯体症状:

郁郁症病人会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失调等症状。

(2)躁狂症

躁狂病人的主要特点是欣快的或易怒的想法、疯癫的行为以及失眠。

躁狂表现在情感、认知、动机和躯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