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7451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双主题】

人文性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

工具性主题——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单元学习内容概述】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

《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另外增加四篇语文主题学习课文《为枯树付“埋葬费”》《藏羚羊跪拜》《父亲的家乡》《尚待一棵树》《假如我是一棵草》和两首宋词背诵篇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1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29个词语。

2、了解地球,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

3、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4、背诵课文段落和一首古诗以及两首宋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2、难点——掌握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课时

课型

具体教学内容及目标

1

单元导读课

(朗读过关课)

1熟读单元导读,初步了解单元主题。

2通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整体识字课

1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

2.掌握重点词语。

3

精讲阅读课

精讲《只有一个地球》

4

以文带文课

1.学习课文《鹿和狼的故事》。

2.2学习主题丛书《为枯树付“埋葬费”》

5

以文带文课

1.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藏羚羊跪拜》

6

比较阅读课

1.课文《青山不老》

2.主题丛书《父亲的家乡》

7

比较阅读课

主题丛书《尚待一棵树》《假如我是一棵草》

8

口语交际课

1、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2、通过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9

作文指导课

作文指导

10

拓展回顾课

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

11

机动

12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教学任务:

1、通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2、背诵单元导读。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导读。

1、师述单元导读。

2、指名朗读单元导读。

3、拓展谈话。

4、学生尝试背诵单元导读。

检查背诵情况。

二、通读四篇课文

1、导语。

分大组朗读《只有一个地球》,一组读一段。

2、导语。

开火车朗读《鹿和狼的故事》。

3、导语。

比赛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导语。

全班齐读《青山不老》。

三、检查阅读结果

1、指名汇报人类与自然资源、生存环境的关系。

2、指名介了解人们为保护环境做出的努力。

3、齐读相关的句子。

第二课时词语过关课

教学任务:

本单元的18个生字能四会;理解“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课文:

《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生字

2、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本单元生字

1、请学习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生字交流。

2、指名其中一个学习小组上讲台进行学习生字展示。

3、生字扩词。

三、生字、词语的巩固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出现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记忆。

(请出综合小组的成员检测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1、出示本单元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齐读、分小组读)

2、出示本单元中“读读记记”的词语(分男、女生读)

3、认读四字词语,并把词语填入相应的文段中。

(齐读、分小组读。

指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

4、词语解释(把词语填入相应的解释中,并选择其中一、两个造句)

四、老师检查学生生字过关情况(听写本单元生字组词)

1、听写本单元生字组词。

2、小组成员交换批改。

3、组长统计本组词语过关人数。

(没有过关的继续听写)

第三课时精讲阅读课

【教学任务】

1、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重点的句子。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任务:

1.课文围绕地球写了哪些内容。

2.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

怎么用它们?

【教学过程】  

一、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解疑

二、交流预习纸上的问题。

1、合作、交流、讨论(3—4自然段)。

师:

我们先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按事先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地球写了哪些内容。

请一组上台汇报。

一人谈对下面某一句的理解,重点说出自己理解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

理解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

并讨论:

可再生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滥用呢?

找到四自然段的几个关联词,抓住几个关联词进行品读。

师小结。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于不再生资源,我们要有节制地开采,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也要加以保护。

但是,有人会说,宇宙空间大得很,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不就行了吗?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2、自读5—7自然段,用辩论的方式解决上面的问题。

学生自读找出相关答案,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同意的做一组,不同意的做一组,让他们展开辩论,如果学生观点都一致,则老师就持反观点与他们辩论。

最后让他们看一段科学家遨游太空的录像,让大家听听科学家们又是怎么说的。

师小结。

从刚才的辩论中,我们得知,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是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而在火星或月球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现在还没有实现,即使有一天真的实现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居住呢?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3、讨论学习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谁能说说我们该怎么做?

为什么?

文章为什么用《只有一个地球》做题?

 小组代表汇报

三、总结全文。

第四课时以文带文课

【教学任务】

 1、学习《鹿和狼的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学习主题丛书《为枯树付“埋葬费”》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任务:

1.说一说鹿和狼之间的关系。

2.把体会到的道理写下来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再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解疑

二、学习《鹿和狼的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

小组派代表汇报。

2、交流:

(1)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用自己的话说说。

   

(2)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3、小组讨论: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

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

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三、交流预习纸的任务。

四、学习主题丛书《为枯树付“埋葬费”》

1、自读并讨论:

读了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2、作业:

科技小论文《人类怎样做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五课时以文带文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5、学习主题丛书《藏羚羊跪拜》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2.布置预习任务: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

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

这片土地是()的。

(坚硬、黑色、充满希望、纯净等)

那么,我们的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板书)

了解“神圣”

二、交流信息,了解背景

1、抽小组展示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3、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预习成果

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解决不懂的问题。

主要问题: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

  四、小组PK

五、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六、学习主题丛书《藏羚羊跪拜》

1、小组交流:

在青藏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建设者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我们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建设者仍然没有忘记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小组派代表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事情。

2、你了解藏羚羊吗?

故事中的藏羚羊为什么要跪拜?

3、组员交流:

哪件事情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

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困难?

请一组上台汇报。

4、小组交流:

读完课文后,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

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

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第六课时阅读欣赏课

【教学任务】

1、学习《青山不老》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4、《父亲的故乡》5、欣赏两篇文章表达方式的特点。

6、背诵篇目。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2.布置预习任务:

找出环境险恶的句子;思考“另一种东西”是什么?

为什么青山不会老?

3.两篇文章写法有什么特点?

你最喜欢哪种?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体会老人的“老”

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小组成员自由交流。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板书:

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

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四、阅读主题丛书《父亲的故乡》

1.分角色朗读。

要求读准确、感情朗读。

2.小组合作,代表上台口语交际,劝一劝人类停止对环境的破坏行为。

五、两篇文章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种?

六、欣赏背诵的篇目。

第七课时比较阅读课

主题丛书第四册《尚待一棵树》和《假如我是一棵草》

布置预习纸:

题材

内容

体裁

写法

表达的情感

1、个人展示

说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围绕下面问题谈。

(1)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刻的是:

(2)读完这篇文章,我想提的问题是:

2、小组展示

(1)小组展示预习纸上的表格,全班评议。

(2)朗诵散文《假如我是一棵草》。

注意节奏感和情感的表现。

 

第八课时口语交际课

【教学任务】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2、通过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一.唤起学生对单元课文的整体回忆,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二.提供课外资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意识到在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各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出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

三.分组合作,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提供讨论的思路和要求,围绕“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这两个主要切入口,组织学生自由分组,展开积极讨论。

如,在珍惜资源方面,可以提出:

节约每一张纸;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的时候,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四.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在集思广益中达成一致的意见。

评议重点:

1.要认真听取各小组汇报,在比较、判断中不断完善理解和认识;2注意发言同学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清楚。

五.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第二轮的讨论,然后组织交流,评比“环保建议金点子”。

六.走向生活,留意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进行提醒,从而将交际活动的成效引向深入。

第九课时作文指导课

【教学任务】

1、懂得在建议书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2、了解漫画,学会欣赏漫画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写建议书。

小组讨论:

1.说说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

2.明确建议书应该包含的内容和必须说清的问题。

先说清楚周围生活中存在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再分析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使有关部门或个人对存在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在写的时候,可以引用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观察所得,整改建议可以分条罗列。

3.明确建议书的书写格式

小组汇报

二、看漫画写感受

1.了解漫画:

漫画同故事性图画的不同之处:

画家是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2.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

3.展开讨论:

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

使学生懂得只有少一些砍伐、破坏,多一些保护、扶植,才能确保人类家园的葱绿和长存,才能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

三、总结。

 

第十课时回顾·拓展课

【教学任务】

1、结合本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专题学习,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

让保护环境的理念扎根心中并转化为行动。

2、朗读、背诵日积月累和,并能谈谈理解和体会。

3、领悟联系实际的读书方法并初步运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布置交流的要求:

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想开的面要广;

从课文内容中受到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

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2、小组上讲台展示。

二、日积月累。

1.熟读并背诵;

2.还知道哪些环保名言?

三、成语故事

交流:

故事讲了什么,趣在何处?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第十一、十二课时机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