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79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1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天津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天津河东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甲烷用于燃烧

B.干冰用于制冷剂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水用于制取氢气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水蒸气

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食盐C.蔗糖D.味精

4.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Au

B.Mg

C.Zn

D.Cu

5.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倾倒液体B.

量取液体C.

过滤D.

熄灭酒精灯

6.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

发生火灾时,这种涂料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作用。

其防火的原因是

A.隔离可燃物

B.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7.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下列图示中,对环境有污染的发电方式是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潮汐发电

8.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

9.下列物质的四种用途中,有一种使用的原理与其它不同的是

A.冰箱中放入去味剂

B.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

C.用石墨做铅笔时加粘土

D.滤毒罐中加入活性炭

10.在化学反应MnO2+4HCl

MnCl2+2H2O+Cl2↑中,四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降低的是

A.Mn

B.O

C.H

D.Cl

11.化学中有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B.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绝对值一定相等

C.酒精和水混合前体积之和与混合后的总体积一定相等

D.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12.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

A.软水和硬水:

滴加肥皂水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D.氮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13.下列选项中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中除去少量的氧气可以用足量的木炭在混合气体中燃烧。

B.一氧化碳气体中除去二氧化碳可以将混合气体通入少量水中

C.铁粉中除去少量铜粉可以将混合粉未放入过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D.氯化亚铁溶液中除去少量氯化铜,可以将过量铁粉放入到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二、多选题

14.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均为氧化物

B.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1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6:

1

D.1个乙醇分子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

15.物质R在0.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为:

R+3O2=XO2+2SO2,测得X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0.44g和1.28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0.76g

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R中含有X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三、填空题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现有以下八种物质:

①氢气②甲烷③石墨④酒精⑤氧气⑥一氧化碳,根请据题意回答问题:

(填序号)

(1)可作清洁能源的是______;

(2)切割金属时形成高温火焰的助燃剂_______;

(3)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

(4)可以加在汽油中作为汽车燃料的是_____;

(5)属化石燃料的气体是______;

(6)易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______。

17.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2)煤、______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

汽车使用天然气做燃料,排放污染物较少,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低碳生活”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的是______。

①提倡发送电子贺卡;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④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⑤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4)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在高温、高压下及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18.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

(2)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

(3)下列铜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填字母).

A.

铜火锅

B.

铜导线

C.

铜钟

D.

铜钱

(4)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①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

A肯定有银

B肯定有铜

C可能有铁

D可能是铁和银

19.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

(2)木炭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_____。

(3)乙醇燃烧______。

2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

(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_____乙(填“>”、“=”或“<”)。

20℃时,将5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四、推断题

21.已知A、D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C为黑色粉末,E为红色单质。

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下所示。

请回答:

(1)B、D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

(3)①③这两个反应说明A和C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为_____填“可燃性”或“稳定性”或“还原性”或“氧化性”)。

(4)图中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

(填序号)

五、简答题

22.请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回答对应的问题。

实验内容

回答问题

(1)

测定空气的成分

①该实验可得出: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_____

②写出红磷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

(3)

电解水

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正负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

2

C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

净化水

①实验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②净化后的池塘水与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四中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

 

2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

[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____。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

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

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

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此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分别是___。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_____。

六、实验题

2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都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

(4)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七、计算题

25.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

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内容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谷氨酸钠分子中含有____种元素。

(2)谷氨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谷氨酸钠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4)该味精每包含氯化钠的质量为g。

26.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做法,冬天捞碱(Na2CO3),夏天晒盐(NaCl)。

化学小组的同学们也到盐湖捞了一些“碱”,回到实验室测定碳酸钠的含量。

同学们取样品24克于烧杯中,向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为115.2g(提示:

Na2CO3+2HCl=2NaCl+H2O+CO2↑,杂质只有食盐(NaCl)。

请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烧杯内无固体)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甲烷用作燃料,是利用甲烷的可燃性,甲烷的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于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升华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水用于制取氢气,需要通过电解水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B

【详解】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所以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故选B。

3.A

【解析】

解: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A、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把花生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所以错误.

B、氯化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C、蔗糖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D、味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故选A.

该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形成,在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能形成溶液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判断,其中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

4.B

【详解】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Au、Mg、Zn、Cu四种金属中镁的位置最靠前,其金属活动性最强。

故选B。

5.C

【详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A、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楼板并没有被撤离,并不是清除可燃物灭火,故A错误;

B、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并没有改变楼板的性质,只是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而非改变楼板的着火点,故B错误;

C、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楼板因不能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燃烧,故C正确;

D、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可燃物的温度并没有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是灭火的三种基本原理,只要能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阻止燃烧的发生。

7.C

【解析】

试题分析:

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都不会对环境有污染,但火力发电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危害环境的物质。

选C。

考点:

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点评: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环境能源危机,又能避免环境污染。

本题属于识记内容,难度不大。

8.D

【详解】

A、氧气、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故A不适合;

B、氧气、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故B不适合;

C、二氧化碳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C不适合;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伸入二氧化碳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故D适合。

故选D。

9.C

【详解】

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还有冰箱中放入活性炭可以去除异味等;A、B、D都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石墨质软,在纸张上划过时容易留下痕迹,加入黏土是为了增加铅笔芯的硬度,石墨用于做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的润滑性,故C的原理与其它三种都不同。

故选C。

10.A

【详解】

A、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反应前MnO2中Mn元素化合价为a,则a+(-2)×2=0,解得a=+4;设反应后MnCl2中Mn元素化合价为b,则b+(-1)×2=0,解得b=+2,故A正确;

B、反应物二氧化锰、生成物水中氧元素化合价均呈-2价,故B错误;

C、反应物氯化氢、生成物水中氢元素均显+1价,故C错误;

D、反应物HCl、生成物MnCl2中Cl元素化合价均呈-1价;而在生成物Cl2中,Cl呈0价,化合价升高,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说法正确;

B、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0,所以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一定相等,故说法正确;

C、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一定减小,所以酒精与水混合前总体积与混合后的总体积一定不相等,故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一定相等;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

A、取样品,滴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伸入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D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除去少量的氧气不能够用足量的木炭在混合气体中燃烧,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木炭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溶解量不大,不能全部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铁粉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铜溶液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AC

【分析】

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C2H4+H2O=C2H6O。

【详解】

A、图可以看出,反应物中C2H4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

1:

1,故B正确;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2:

3:

8,故C错误;

D、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1个乙醇分子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AC。

15.AB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0.44g+1.28g)-0.96g=0.76g,故A正确;

B、反应中R、O2、XO2、SO2四种物质的质量比=0.76g:

0.96g:

0.44g:

1.28g=76:

96:

44:

128,利用参加反应的3个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可计算出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故B正确;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中共含有6个O原子,而反应物的3个O2中含有6个O原子,因此,R物质中不含O元素,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硫能与空气中的水、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而形成酸雨,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为为二氧化硫,XO2不一定会形成酸雨,故D不正确。

故选AB。

16.①⑤③④②⑥

【详解】

(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氢气可作清洁能源;

(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做切割金属形成高温火焰的助燃剂;

(3)石墨很软,可在纸上留有痕迹,可用于制铅笔芯;

(4)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加在汽油中作为汽车燃料,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所以属化石燃料的气体是甲烷;

(6)一氧化碳易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窒息死亡。

17.C石油CH4+2O2

CO2+2H2OCO2①③⑤CO2+2NH3

CO(NH2)2+H2O

【详解】

(1)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电子数应该是4,故选C;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3)“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属于低碳经济;①提倡发送电子贺卡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⑤增强室内自然采光都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④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必然要砍伐木材,减少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故填:

①③⑤;

(4)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H3

CO(NH2)2+H2O。

18.铝氧气和水B3CO+Fe2O3

2Fe+3CO2AC

【详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

氧、硅、铝、铁、钙。

其中铝是最多的金属元素;

(2)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的条件下易生锈;

(3)铜火锅利用铜的导热性;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铜钟是利用铜化学性质稳定;铜钱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化学性质稳定,故选B;

(4)①一氧化碳在高温时可以将氧化铁还原为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和铜排在银的前面,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所以剩余固体中肯定含银,铁和铜的量不确定,故不能确定是否含铁和铜;而当铁有剩余时,而铜还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就是一旦有铁,一定会有铜,故选AC。

19.O2+2CO

2CO23C+2Fe2O3

4Fe+3CO2↑C2H5OH+3O2

2CO2+3H2O

【详解】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CO

2CO2;

(2)木炭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2Fe2O3

4Fe+3CO2↑;

(3)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2CO2+3H2O。

【点睛】

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0.20℃,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3:

10ACE

【解析】

【详解】

(1)P点是两曲线相交的点,说明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的20℃时乙的溶解度为30克,所以在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0克,所以溶质:

溶剂=30:

100=3:

10

(3)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克,所以A为不饱和溶液,B为饱和溶液,加热到40℃甲的溶解度为50克,前面加的固体一共有40g,所以C为不饱和溶液。

E溶液也是20℃时的饱和溶液,所以EB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1.CuOCO2CO2+Ca(OH)2=CaCO3↓+H2OC+2CuO

2Cu+CO2↑还原性③

【分析】

依据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由图示中的高温条件C和B两种黑色粉末反应,则可确定B和C为氧化铜和碳粉。

两者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E为单质,则E为铜,D为二氧化碳;A为无色气体,所以A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B、D的化学式分别为CuO;CO2;

(2)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O2+Ca(OH)2=CaCO3↓+H2O、C+2CuO

2Cu+CO2↑;

(3)碳与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因此都具有还原性;

(4)置换反应指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根据反应①②③可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

【点睛】

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反应条件,都会成为分析推断的突破口。

22.五分之一4P+5O2

2P2O5烧杯里的蜡烛由上至下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吸附色素和异味蒸馏水

【详解】

(1)①由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可以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②该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