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679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docx

沈阳二中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

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

语文试题

 

第Ⅰ卷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

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

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

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桃符。

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

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说:

“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

”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难以忍受的气味,那么也一定会让鬼因难以消受而却步。

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

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

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

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

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

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都成了门神。

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

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

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有威力的门神。

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

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大鬼说:

“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

”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出来。

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膑、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

十几年前到周围各户人家去看看,还可以在室内门上看到众多时尚人物的贴画,除了人们喜好的因素,追根溯源,这些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

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名单上,还在门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当代还在演变。

B.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两边,称之为桃符。

C.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D.门神在发展过程中,形式上趋于简化,后来就成了贴在门上的大神的画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这是古人选择桃木辟邪镇鬼的原因,在《典术》这本较为严肃的杂书里有所提及。

B.到了魏晋南北朝,因为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被称作“仙木”或“桃符”。

C.皇帝疼惜爱将的御旨,使秦琼、尉迟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门神。

D.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是一个虚构的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神话中,神、人活动混在一起,如果神愿意来,就肯定能来的;而西方的神话中,人、神不属同一个世界。

B.中国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这一思路所创造的神仙世界。

C.从秦琼、尉迟恭、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往往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

D.探究一下从神荼、郁垒到当今人家门上的时尚人物贴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门神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汉卿,字元杰,仪封人。

正德六年进士。

授魏县知县,征拜刑科给事中。

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不报。

武宗将南巡,偕同官伏阙谏。

世宗嗣位,从巡抚李铎言,发帑金二十万优恤宣府军民。

以汉卿言,并发十三万之大同。

屡迁户科都给事中。

嘉靖元年冬,与同官上言:

“陛下轸念畿辅庄田之害,遣官会勘。

敕自正德以后投献及额外侵占者,尽以给民。

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诵陛下之仁!

近者给事中夏言、御史樊继祖、主事张希尹勘上涿州薰皮厂、安州鹰房草场,诏旨留用。

所司执奏,迄不肯从,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

皮厂起于马永成,鹰房创于谷大用,皆夺民业为乎。

今马俊、赵霦恃籓邸旧恩,妄求免革,是复蹈永成、大用故辙也。

乞尽还之民,而严罪俊、霦,为欺罔者戒。

”后父陈万言请营新第,既又乞庄田,内官吴勋等请督苏州织造,汉卿皆极谏。

不纳。

应天诸府大旱,帝将鬻淮、浙余盐及所没产,易银振之。

汉卿言:

“易银缓,非发帑金不可。

”帝为发银十五万。

未几,复偕同官言:

“今天下一岁之供,不给一岁之用,加其水旱频仍,物力殚屈。

陛下方躬行节俭,而中官梁栋等奏营造缺珠宝,是欲括户部之银也。

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今东南洊①饥,民至骨肉相食,而搜括之令频行,臣等窃以为不可。

”报闻。

已,又劾席书振济乖方,乞遣官往勘,正其欺罔罪。

帝方眷书甚,驿召为礼部尚书,不罪也。

初,兴献帝议加皇号,汉卿力争,至是,又倡众伏阙。

两受杖,斥为民。

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贾准等会荐天下遗贤,及汉卿,终不召。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

【注】①洊:

屡次,接连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

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且分为三甲:

一甲若干人,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若干人,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未几”:

表示时间很短。

古代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还有:

立、遽、少时、少顷、俄顷、寻、既而、须臾等。

C.“畿辅”:

畿,京畿;辅,如同汉代的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合指京都

周围附近的地区。

D.“礼部尚书”:

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的大臣。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B.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C.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D.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嘉靖年间,张汉卿与同僚一起上书,对皇帝下令从正德以后接受进献和额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还给百姓这件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B.张汉卿曾极力向皇帝进谏,反对为皇后的父亲陈万言修建新宅第,又反对太监吴勋等担任苏州织造,但皇帝并没有采纳。

C.张汉卿和同僚一起向皇帝进谏,国家一年的收入,不够一年的开支,加上水旱灾害,可供使用的物资极为短缺。

皇上亲自做到节约勤俭,但宦官梁栋等人上奏建筑工程、器械制作等缺少金银,扩大户部的开支。

D.张汉卿曾因席书赈灾违规而上疏弹劾他,请求派遣官员前往调查,治他欺君罔上之罪。

皇上却非常眷顾席书,不仅没有治罪,还让张汉卿担任礼部尚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不报。

(5分) 

(2)应天诸府大旱,帝将鬻淮、浙余盐及所没产,易银振之。

汉卿言:

“易银缓,非发帑金不可。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三首作品,完成8~9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景

胡祗遹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8.《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和《春景》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5分) 

9.《春怨》和《春思》在写法上有其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无理,却自是妙语。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的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2)当看到大鹏鸟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3)《阿房宫赋》里,杜牧用“        ,          ”两句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选择

【英国】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

”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

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

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

”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

”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

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

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

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

”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

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

”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

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

”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

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

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

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

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

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

但他爱我,我也爱他。

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

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

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

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

”他说。

“是的。

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

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

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

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

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

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

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

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

”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

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

”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

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

他工作够忙的。

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

”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

”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

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

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肖夫人学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学生,一个是富有的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代表了浪漫,后者代表了现实。

 B.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谈话气氛也不够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

 C.人的动作、行为往往可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年轻人厌倦、掩饰和意外、惊讶的心理。

 D.肖夫人的举手投足和富足生活给了年轻人一个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解了肖夫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

E.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人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写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使情节达到高潮。

(2)文中多次描写肖夫人的客厅和夫妻二人的衣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3)文中的肖先生虽然只有一句不完整的台词,只有一个朦胧的影像,但他却是这篇小说要着力塑造的主人公。

结合相关内容,概括并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6分) 

(4)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肖夫人的态度,有人认为是肯定、赞美,有人认为是否定、讽刺,你认为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

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

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

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

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

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

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

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那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分析。

(6分)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第Ⅱ卷  (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克服       的保守思想。

②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        的行为,公安部门更应该加大惩处的力度。

③报载,最近某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竟然要求法官放他一马,情愿不做官,回家去种田。

这种         的要求真是可笑至极。

A.举棋不定、违法乱纪、不情之请

B.畏首畏尾、违法乱纪、厚颜无耻

C.畏首畏尾、铤而走险、厚颜无耻

D.举棋不定、铤而走险、不情之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制度建设进程、人性化设计意识、人口密度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繁出现的原因。

B.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被玄宗当成御用文人的李白,天天写诗文伺候权贵,最终被“赐金放还”,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D.对于目前市场上谈“转基因”色变,袁隆平建议可遵循实验法则,若一定要检验转基因水稻是否对人体有害,最好的方法就是试吃。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校园足球是一项系统工程,师资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就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短板,而某个运动项目的专项师资,更是不成气候。

有句玩笑话: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殊不知,即使是体育老师,也同样“术业有专攻”,不同项目专长的老师给孩子教授其他项目时,跨度其实和体育老师“教数学”差不了多少。

          。

这种现象亟待扭转。

A.孩子们上了许多年的体育课,却难以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原因就是青少年的成长阶段贯穿着如此粗放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B.如此粗放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贯穿于青少年的成长阶段,结果就是孩子们上了许多年的体育课,却难以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

C.青少年在成长阶段中,在如此粗放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下,虽说上了许多年的体育课,却难以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

D.如此粗放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势必导致青少年在成长阶段中,尽管上了许多年的体育课,却难以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俗话说:

“①                。

”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

粉墨登场踱到前台,使出浑身解数;该唱的,五音不乱;该说的,字正腔圆;该演的,淋漓尽致。

不知过了多久,②            ,有知饥知渴的朋友在:

等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