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0735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docx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讲义

课堂教学安排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一)

授课

课时

二课时

授课

形式

新授课

教学

资源

教材、教参、PPT、网络资源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会计含义、职能、对象;

2、掌握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

锻炼及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情感目标:

1、强化专业概念,深化职业从业资格意识;

2、了解会计历史,激发对会计的兴趣;

教学

重点

1、理解会计含义、职能、对象;

2、掌握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教学

难点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外

作业

习题集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Step1:

新课导入

1、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考试政策

2、《会计基础》考试题型

3、学习要求

4、《会计基础》课程结构

Step2:

讲授新课: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历史

1、我国“会计”一词起源于西周时代;

2、古人对会计的原始定义: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3、中式会计发展的里程碑:

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账;

4、现代会计之父:

意大利卢卡.帕乔利,编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二)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单位)(计量单位:

货币量度、劳动量度、实物量度),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个单位(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会计的对象)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性质)。

(三)会计的基本特征(多选)

A.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B.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C.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D.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四)会计的分类

会计按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以提问学生方式为主)

(一)会计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1)概念: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2)现代会计核算的特点(多选、判断)

A.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量;

◆B.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经发生的经济业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务,还要面向未来;

C.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二)会计监督职能

(1)概念:

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进行审查。

(2)特点

A.主要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

B.贯穿会计管理活动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

(三)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

(1)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3)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

(四)会计的其他职能:

预测、决策、控制、评价。

◆学生做PPT上练习题,教师讲解。

Step3:

总结

会计含义、职能、对象;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Step4: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会计概念

2、会计目标

3、会计职能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总论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二)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授课

课时

二课时

授课

形式

新授课

教学

资源

教材、教参、PPT、网络资源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会计基础等相关内容;

2、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

锻炼及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情感目标:

强化专业概念,深化职业从业资格意识;

教学

重点

1、会计基础等相关内容;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教学

难点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外

作业

习题集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Step1:

1、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a.什么是会计?

b.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C.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分别是哪些?

2、导入:

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是建立在什么前提和什么基础上呢?

——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Step2:

讲授新课: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

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的概念:

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

◆注意:

企业集团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集团的各个公司是会计主体同时是法律主体;分厂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其总公司是会计主体同时是法律主体。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概念:

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是对持续经营的补充。

2.会计分期的相关规定:

(1)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包括半年度、季度、月度(【注意】小于一年)。

(2)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都以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3)我国的会计年度从每年的1月1日-12月31日。

3.会计分期的意义:

三个。

(四)货币计量

1.概念:

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2.货币计量的有关规定

(1)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3)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五)四个假设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会计基础产生于会计分期。

种类: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二)权责发生制

1.应用范围: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概念:

收入、费用的确认以是否实际发生为标准。

(三)收付实现制

1.应用范围:

我国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2.概念:

收入、费用的确认以本期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当期的收入或费用等的依据。

举例(2005年考题):

某公司2005年7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不考虑增值税):

1.销售产品5000元,收到货款存入银行。

2.销售产品15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3.预付下半年房租6000元。

4.收到A公司上月所欠货款2000元。

分别按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计算该公司本月收入和费用。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讲解部分PPT本章练习题

Step3:

总结

会计职能、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基本假设等具体内容;

Step4: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总论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授课

课时

二课时

授课

形式

新授课

教学

资源

教材、教参、PPT、网络资源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

锻炼及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情感目标:

强化专业概念,深化职业从业资格意识;

教学

重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教学

难点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外

作业

习题集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Step1:

1、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a.什么是会计?

b.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C.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分别是哪些?

2、导入:

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是建立在什么前提和什么基础上呢?

——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Step2:

讲授新课: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的表现:

三个过程--资金投入

--资金运用

--资金退出

◆学生做PPT上练习题,教师讲解。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经济事项的含义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的范围:

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存出投资款。

有价证券:

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

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实物形态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

债务是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

4.资本的增减

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投入的资本。

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支出:

企业实际(日常活动、非日常活动)发生的各项开支

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

对象化的费用,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组成。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表现为盈利或亏损。

财务成果的计算、处理包括:

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多选)

7.其他事项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PPT展示每种要求的具体内容,完成课本P14-15例题。

5、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小企业、事业单位

讲解部分PPT本章练习题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Step3:

总结

会计职能、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基本假设等具体内容;

Step4: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准则体系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