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1067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docx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师培训计划

长海教师进修学校衣春霞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师培训计划

模块三小学数学一年级课标及教材分析培训计划

第一次

课程目标:

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达到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掌握第一学段具体教学目标的目标。

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减法、有趣的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完成时间:

3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一学段的相应内容;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的相应内容。

(见《数学课程标准》第1~19页)

2.教材内容:

概述一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的教学及评价建议。

明确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四单元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

知识点评价标准参见《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对以下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导。

⑴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掌握认、数、读、写100以内的数;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⑵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会从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会进行辨认。

认识厘米和米,掌握二者之间关系,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估算、计算和测量。

发展观察、操作、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⑶第三单元加减法

(一)。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⑷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欣赏图案、能利用图形组成美丽的图案。

⑸实践活动

3.拓展与补充:

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规律

⑴从具体实物到图形再到符号、式子逐步抽象探索事物的规律,感受不完全归纳法。

如:

④●〇〇●〇〇●〇〇●

⑤123123123

……

⑥教材中的例子:

见教材33页5题、39页1题等其他册的例题、题目。

⑵认识什么是不完全归纳法。

⑶知道不完全归纳法可以帮助人们探索规律。

⑷拓展练习。

如:

④□〇〇△△□〇〇△△□

⑸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规律的案例研究。

案例1: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5页中《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

案例2: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0页《图形中的规律》

 

⑹完全归纳法与不完全归纳法。

⑺掌握不完全归纳的结论是或然的。

⑻知道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内容结构中的一项内容。

⑼知道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

⑽知道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规律的内容贯穿在教材1-6年级各册教材的始终。

⑾总结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规律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次

课程目标:

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达到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目标。

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加减法、购物、统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完成时间:

5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的相应内容;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相应内容;(见《数学课程标准》第11~19页、第51~63页)

2.教材内容:

概述一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的教学及评价建议。

明确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八单元、总复习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

知识点评价标准参见《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对以下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导。

⑴第五单元加减法

(二)。

⑵第六单元购物。

⑶第七单元加减法(三)。

⑷第八单元统计

⑸实践活动

⑹总复习

3.拓展与补充:

①基数与序数

②数与数字

③0的几种作用(小学阶段)

第三次

课程目标:

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达到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掌握第一学段具体教学目标的目标。

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分类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完成时间:

9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一学段的相应内容;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的相应内容。

(见《数学课程标准》第1~19页)

2.教材内容:

概述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的教学及评价建议。

明确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四单元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

知识点评价标准参见《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对以下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导。

⑴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⑵第二单元比较

⑶第三单元加减法

(一)

⑷第四单元分类

⑸实践活动大家来锻炼

3.拓展与补充:

分类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次

课程目标:

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达到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目标。

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加减法、认识钟表、统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完成时间:

11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的相应内容;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相应内容;(见《数学课程标准》第11~19页、第51~63页)

2.教材内容:

概述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的教学及评价建议。

明确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五~九单元、总复习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

知识点评价标准参见《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对以下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导。

⑴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⑵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⑶第七单元加减法

(二)。

⑷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⑸第九单元统计

⑹实践活动

⑺总复习

3.拓展与补充:

如何有效地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进行教学

参考材料:

《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小学数学)》

模块五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法研究及高效课堂案例分析培训计划

第一次

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阐述与文本分析,达到明确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课型、教学任务、评价要点的目标;知道新授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新授课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新授课课堂教学的效果。

完成时间:

4月

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3.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型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评价案例赏析;

5.教材课例研究:

一年级下册教材12页《观察物体》

参考资料:

《大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第二次

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阐述与文本分析,达到明确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课型、教学任务、评价要点的目标;知道练习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练习课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练习课课堂教学的效果。

完成时间:

6月

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3.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型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堂教学评价案例赏析;

5.教材课例研究:

一年级下册教材32页《练习三》。

参考资料:

《大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次

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阐述与文本分析,达到明确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课型、教学任务、评价要点的目标;知道复习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复习课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效果。

完成时间:

10月

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3.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型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评价案例赏析;

5.教材课例研究:

一年级上册教材100页《总复习》。

参考资料:

《大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师培训计划

模块三小学数学二年级课标及教材分析培训计划

第一次: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1-52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成时间:

3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方向和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的具体目标,“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除法竖式的书写,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辨认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物体所在方向的描述,看简单的路线图;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及估计;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和简单换算,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实践活动课“走进乡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P1-52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第二次: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53-100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成时间:

5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认识图形”、“加与减

(二)”、“统计”、“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及简单实际问题;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及其有关实际问题;读统计图表,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简单分析;实践活动课“美丽的植物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P53-100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第三次: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1-57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成时间:

9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

(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的具体目标,并对比第二学段中关于“观察物体”的目标要求,“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乘法的意义,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有关简单实际问题;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相关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倍”的含义,有关简单实际问题;实践活动课“节日广场”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P1-57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第四次: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58-102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成时间:

11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

(二)”、“除法”、“统计与猜测”的具体目标,并对比第二学段中关于“方向与位置”的目标要求,“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辨认四个方向(东南西北),看简单的路线图;时、分、秒相关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6-9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及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用乘法口诀做表内除法,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简单的统计活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感受不确定现象;实践活动课“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P58-102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模块五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法研究及高效课堂案例分析培训计划

第一次:

课程目标:

以课例分析的形式,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1-52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对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完成时间:

4月份

主要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2、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新授课课例分析研讨

第二次:

课程目标:

以课例分析的形式,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53-100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对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完成时间:

6月份

主要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模式

2、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练习课课例分析研讨

第三次:

课程目标:

以课例分析的形式,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对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完成时间:

10月份

主要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2、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复习课课例分析研讨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师培训计划

模块三小学数学三年级课标及教材分析培训计划

第一次: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1-52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以元角分为背景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大小比较、小数加减法、平移、旋转、轴对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面积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成时间:

3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小数”、“面积”、“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算法交流”、“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平移、旋转、轴对称”在三个学段的不同要求,“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小数”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地位、作用,小数的意义及其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的概念;如何实现表内乘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向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估算的意义、价值和估算的时机、方法、精确度的确定;“面积”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对“面积”与“周长”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表象,教材中哪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的策略;实践活动课“森林旅游”和“旅游中的数学”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P1-52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3、拓展与补充

中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图形变换”的内容。

第二次: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53-92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分数的意义、简单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及相关简单实际问题、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成时间:

5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分数”、“平均数”、“可能性”、“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并对比第二学段中关于“分数”、“可能性”的目标要求,“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分数”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地位、作用,分数的意义及其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操作活动、直观图形及“数形结合”策略在“认识分数”教学内容中的运用,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可能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编排情况,试验和操作活动在概率教学中的作用和具体操作方法,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试验和操作活动;实践活动课“体育中的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P53-92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3、拓展与补充

中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概率”的内容。

第三次: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1-43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有关简单实际问题、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用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千克、克、吨的认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有关估算和简单实际问题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成时间:

9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乘除法”、“观察物体”、“千克、克、吨”、“乘法”的具体目标,并对比第二学段中关于“观察物体”的目标要求,“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乘除法”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地位、作用,算法多样化在探索口算方法、理解算理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观察物体”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指导学生正确操作、观察、交流的方法,画简单的用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及其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建立1千克、1克、1吨的感性认识,形成准确的质量参照系;“乘法”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问题情境的有效设计,使用教材时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估算能力”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实践活动课“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P1-43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3、拓展与补充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简单的用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课件(可选)

第四次: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44-94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周长的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直线形图形周长的计算及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及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简单实际问题、年、月、日、平年、闰年、24记时法的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成时间:

11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周长”、“除法”、“年、月、日”、“可能性”的具体目标,并对比第二学段中关于“可能性”的目标要求,“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有效设计直观、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指导,周长计算问题的规范书写;“除法”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除法的竖式计算”这一难点内容的教学设计和规范书写指导,估算在试商中的运用,验算的方法和书写,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的关系和教学建议;“年、月、日”相关知识;“可能性”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的探索过程在“可能性”教学中的运用,规范试验方法和概率教学语言;实践活动课“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

(一)”、“实践与数学

(二)”、“生活中的推理”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P44-94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3、拓展与补充

中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概率”的内容。

模块五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法研究及高效课堂案例分析培训计划

第一次:

课程目标:

以课例分析的形式,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1-52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对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完成时间:

4月份

主要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2、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新授课课例分析研讨

第二次:

课程目标:

以课例分析的形式,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53-92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对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完成时间:

6月份

主要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模式

2、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练习课课例分析研讨

第三次:

课程目标:

以课例分析的形式,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对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完成时间:

10月份

主要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2、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复习课课例分析研讨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师培训计划

模块三小学数学四年级课标及教材分析培训计划

第一次: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60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比较、小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图形分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认识、梯形的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三边关系、小数乘法相关知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形状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成时间:

3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对“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估算”、“算法交流”、“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综合应用”内容的具体要求,了解第三学段中与“观察物体”相关的“视图与投影”内容标准,分析“观察物体”的教学对学生空间观念、空间推理、空间想象力形成的重要作用。

2、教材内容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用小数表示十进制计量单位教学难点的处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关系,如何实现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向小数加减法的迁移;“认识图形”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按照集合的思想将三角形分类,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分析,如何指导学生欣赏、设计图案;“小数乘法”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关系,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律中的运用,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经历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辨别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或形状,丰富自身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综合应用“数图形中的学问”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P1-60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3、拓展与补充

了解视点、视线、视角、盲区的概念

第二次: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61-110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除数为整数或小数的小数除法、积、商取近似值的方法、循环小数的认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规则、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含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用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成时间:

5月份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对“小数除法”、“游戏公平”、“认识方程”、“解决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