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220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docx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翻译: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

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着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

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唐初政治家。

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

少年出家。

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

后入唐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

  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字词: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

  措词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

指表面上。

心:

指内心里。

  2.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

居……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

做君主,统治。

  3.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

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

重大的位置。

  惧谗邪邪:

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

好的、可行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

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

有才能的人。

善:

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安:

安逸的环境。

危:

危险的情形。

  4.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

穷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

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长:

长远。

  克终者盖寡终:

坚持到底。

  5.形容词使动用法

  欲流之远者远:

使……流得远。

  必固其根本固:

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

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

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虚:

使……谦虚。

  宏兹九德弘:

使……光大。

  何必劳神苦思劳:

使……劳累。

使……辛苦。

  6.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

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7.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

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

以……为忧,担心。

  8.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因为。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

连词,表顺承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

连词,表假设。

  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表反问语气,呢。

  重点实词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

如果。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方位状语作名词,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地位低下的人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车:

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怎么,哪里。

  ③项王曰:

“沛公安在?

”:

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所能养生的。

  ⑤不念居安思危:

安全的环境。

  信:

  ①信者效其忠:

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用。

  ④忌不自信:

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

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请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治理。

  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治。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表被动。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

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

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

约束。

  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

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

坚持到底。

  固: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使……牢固,巩固。

  ②据秦孝公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坚固······。

  ③蔺相如固止之:

坚决,坚持。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本来,原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顽固,固执。

  ⑥斯固百世之遇也:

确实,实在。

  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国家的基础。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

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承天景命景:

古义:

重大。

今义:

景色。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

古义:

以(之)为;把......当作。

今义:

认为。

乐:

意动,以......为乐。

  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

古义:

特指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

今义:

泛指祭祀用品。

  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谦词。

今无此意。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

古义:

形同陌路。

今义:

走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