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2426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昆虫学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虫学重点.docx

《昆虫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学重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虫学重点.docx

昆虫学重点

昆虫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平衡棒:

后翅退化为小棒状体,飞行时平衡身体

生殖节:

雌虫腹部第八节或雄虫腹部第九节上有附肢特化而来的产卵器或交尾器,构造有所不同,特称为生殖节。

翅连锁器:

前翅发达,后翅不发达的昆虫,在前翅的后缘和后翅的前缘生有专门的连锁结构即:

连锁器,以保持前后翅扑动一致并增强飞翔力。

连锁器有五种:

翅褶型、翅钩型、翅轭型、翅缰型、翅抱型

经济阈值:

某害虫种群达到对被害作物造成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时的临界密度。

孤雌生殖:

又叫单性生殖。

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叫孤雌生殖。

若虫:

成虫幼虫形态差异不大。

但幼虫体型较小,仅具翅芽,生殖器官未发育完全。

这类幼虫统称为若虫。

虫龄:

从卵孵化出来到第一次脱皮以前的幼虫称为第一龄幼虫,经第一次蜕皮后的幼虫为第二龄,以后每脱一次皮即增加1个龄期。

这就是虫龄。

生活史:

昆虫完成一个世代的个体发育史。

年生活史:

指一年内昆虫发生的世代数以及各世代各虫态出现的时期。

一年一代,一年多代,多年一代昆虫的年生活史。

生命表:

用表格表示昆虫的年生活史。

适于表达一年多代昆虫的生活史。

两性生殖:

最常见的生殖方式。

雌雄交配,受精后由雌虫将受精卵产出体外并发育为新个体。

多胚生殖:

昆虫的一粒卵在发育过程中可以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再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受精卵发育成雌虫,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虫如:

膜翅目的茧蜂科、跳小蜂科等内寄生蜂。

变态:

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及生活习性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现象称为变态

综合防治:

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合理应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以及其他有效的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达到保护作物,人畜健康,增加生产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蝗蝻:

蝗虫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蝗蝻,蝗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

稚虫:

半变态类昆虫的幼期虫态,水生,与成虫形态差异较大

植物检疫:

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构,采用各种检疫措施,禁止或限制各种危险性害虫(病、杂草)人为地从外国或外地传入或传出。

二、填空和选择

1、触角的构造及主要类型

构造:

柄节、梗节、鞭节

主要类型:

刚毛状、丝状或线状、念珠状、锯齿状、栉齿状或羽毛状、膝状或肘状、具芒状、环毛状、球杆状、锤状、鳃叶状

2、足的构造及主要类型

构造:

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主要类型:

步行足、跳跃足、开掘足、捕捉足、携粉足、抱握足、游泳足、攀沿足等

昆虫翅的构造及主要类型

构造:

翅一般近三角形,所以有3缘3角(3缘、3角、3褶、4区)

翅缘:

前缘、外缘(后缘)、内缘

翅角:

肩角、顶角、臀角

区:

臀前区(翅主区)、臀区、轭区、和腋区

主要类型:

膜翅、鞘翅、鳞翅、半鞘翅、覆翅、缨翅

雌雄二型现象

答:

同种昆虫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也常有明显差异,这种现象叫昆虫的雌雄二型现象(sexualdimorphism)。

药剂防治昆虫的主要途径

答:

1、胃毒:

药剂通过消化系统,进入昆虫体内而时至中毒或死亡,如敌百虫

2、触杀:

药剂与虫体接触,透过昆虫的体壁或气门,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或死亡。

如辛硫磷、马拉硫磷等。

3、内吸:

具有内吸性的农药施到植物上或施到土壤中,被茎叶或根部吸收,而输导至植株的各个部分,害虫吸食有毒的植物汁液而引起中毒或死亡,如乐果、呋喃丹。

4、熏蒸:

药剂由液体或固体化为气体,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呼吸系统进入虫体,是指死亡。

常用的熏蒸剂有氯化苦、溴甲烷、磷化铝等。

预测预报的主要类型

答:

短期测报:

预测一个虫态或10天左右的虫情。

中期测报:

预测一个世代以上或30天左右的虫情。

长期测报:

预测某种害虫当年的虫情及发生趋势。

分类阶元的构词特点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物种的科学命名(双名法、三名法)

答:

双名法:

昆虫学名=属名+种名+命名人

三名法:

昆虫学名=属名+种名+亚种名+命名人

昆虫变态的主要类型

答:

不全变态、全变态、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

蛹的类型

答:

离蛹、被蛹、围蛹

植物的抗虫三机制

答:

(1)不选择性

(2)抗生性:

取食植物后,由于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成分的毒害作用,使昆虫发育不良、体重减轻、生殖力下降、寿命缩短、死亡率增加等现象(3)耐害性:

植物被昆虫危害后,有很强的恢复能力。

虫害的调查方法:

答:

(1)普查:

选有代表性的路线用目测法边走边看。

记录:

害虫发生的生境、生态因子、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2)详细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地段,设调查点,详细调查。

鳞翅目昆虫翅面上的特征(即:

各种斑和线的名称):

前翅的图案分为线和纹(或斑两类)线包括:

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亚缘线和缘线。

斑包括:

环状纹、肾状纹、楔状纹、剑状纹

后翅:

常有新月纹,位置在中室端部。

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答:

体壁由内向外由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组成。

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

答: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

前胸、中胸、后胸。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昆虫的口器与化学防治杀虫剂选择的关系

答:

咀嚼式口器——胃毒剂、触杀剂

刺吸式口器——内吸剂

蚊子——熏蒸剂

虹吸式口器——糖醋液诱杀

三、简答题

休眠和滞育的异同点及诱发因素

 

休眠

滞育

相同点

停止取食,身体暂时停止发育,生命的维持依赖于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

不同点

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但也受遗传性的支配。

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以最适宜的条件,也不会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

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滞育期,才能重新继续生长发育。

诱发因素

光周期、温度、湿度、食物等,内在因子为激素。

外界因子中以光周期最稳定,是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因子。

温度和湿度对昆虫发育的影响

答:

温度的影响:

高温对昆虫的影响:

失水过多,从而扰乱酶系、破坏细胞代谢,甚至使蛋白质凝固。

低温对昆虫的影响:

低温下,细胞的原生质和体液结冰而脱水,或细胞组织破裂而死。

昆虫繁殖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不适温度范围均会降低昆虫的繁殖能力。

昆虫对低温的适应:

积累脂肪、减少细胞及体液的含水量、降低呼吸,进入停育或滞育。

湿度的影响:

湿度对昆虫的繁殖影响显著;湿度对昆虫的存活影响显著。

 

如何简要区别粘虫、小地老虎和苜蓿夜蛾的成虫?

粘虫

小地老虎

苜蓿夜蛾

成虫特征

体色呈淡黄色或淡灰褐色,体长17~20mm,翅展约35~45mm,前翅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较大,其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

由翅顶角至后缘的1/3处有1条斜行黑褐纹,自前缘1/4处至后缘1/3处有7~9个黑点排列成弧形。

后翅内方淡灰褐色,向外方渐带棕色。

雄蛾稍小,体色较深,其尾端向后压挤后可伸出1对鳃盖形的抱握器,抱握器顶端具一长刺。

雌蛾腹部末端有一尖形的产卵器。

体长16~23mm翅展42~54mm,全体灰褐色,有黑色斑纹。

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状,前翅前缘及外横线至内横线部分呈黑褐色,肾形斑、环形斑、棒形斑位于其中,各斑均围以黑边。

在肾形纹外面有一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有2个尖端向里的楔形黑斑,三斑相对,易于识别。

后翅灰白色,金后缘处褐色,翅脉及边缘褐色。

体长13~14mm,翅展30~38mm。

头、胸灰褐带暗绿色,下唇须及足灰白色。

前翅灰褐带青绿色,有时浅褐色。

外横线、中横线绿褐色或赤褐色,翅的中部有一宽而深的横线,肾状纹黑褐色。

翅的外缘有7个黑点,后翅淡黄褐色,外缘有一黑色宽带,其中夹有心脏形淡褐斑。

近前部有1个褐色枕形斑纹,缘毛黄白色。

如何区别蛾类和蝶类?

鳞翅目幼虫的特征是什么?

答:

1)蝶类的触角呈棒状,蛾类触角变化较多而呈羽毛状、梳子状或线状。

大部份的蛾类出现在晚上。

蛾类休息时,翅膀通常张开平放;蝶类休息时翅膀则通常合起(夜晚蝶类睡觉时翅膀则是平放的)。

蛾类通常体较胖,蝶类通常体较瘦。

蛾类幼虫在将进入蛹期时,通常会吐丝作茧;蝶类通常不吐丝作茧。

2)鳞翅目幼虫的特征:

头部坚硬,每侧有6个单眼(侧单眼);额很狭,呈“人”字;唇基大,呈三角形;口器咀嚼式,下唇叶变成一中间突起,叫吐丝器。

昆虫纲的特征

答:

1.体躯由一系列体节所组成,明显分成头、胸和腹3个体段。

2.头部着生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0-3个单眼。

 

3.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各节上着生有胸足1对,中、后胸一般各有1对翅。

4.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所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

昆虫的习性或研究和防治农业害虫,应特别注意昆虫的哪些行为和特性?

答:

(1)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

(2)昆虫的趋性和食性;(3)昆虫的假死性;(4)昆虫的群集性;(5)昆虫的扩散和迁飞;(6)拟态和保护色;.

直翅目、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的识别特征

答:

鞘翅目

直翅目

鳞翅目

同翅目

膜翅目

识别特征

昆虫纲最大的一个目。

体微小至大型。

前胸发达,中胸仅露出三角形小盾片。

前翅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静止时覆盖在背上,沿背中线会合成一直线。

后翅膜质,翅脉减少。

成、幼虫口器多咀嚼式。

触角10或11节,形状多变,通常为丝状、锤状、鳃片状、膝状等。

体小至大型,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有翅者有单眼2-3个,无翅者无单眼。

触角多为丝状;前胸背板常向侧下方延伸,呈马鞍形。

前翅狭长,加厚呈皮革质,称作覆翅;前足为步行足或开掘足,后足为跳跃足;腹末具尾须一对,雌虫产卵器多外露。

成虫口器虹吸式;触角多变如:

线状、羽状或棒状;翅2对、膜质,其上被有鳞毛和各种花纹;翅脉相对简单。

幼虫有3对胸足,5对腹足分别着生在第3-6腹节和第10腹节上,最后一对腹足称为臀足,腹足末端有多种形式的趾钩,以帮助幼虫行走。

幼虫口器咀嚼式,有吐丝器。

幼虫体外有各种外被物如:

刚毛、毛瘤、毛突。

刺吸式口器,喙管1-3节,从头的后方生出触角短,刚毛状或丝状有翅型前后翅质地较一致,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在体背呈屋脊状。

有些种类短翅或无翅。

雄性介壳虫仅有1对前翅,后翅退化成平衡棒。

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复眼大,单眼3个触角形状多样,呈丝状、锤状、栉齿状、膝状、念珠状等翅2对,膜质,透明。

后翅小,翅脉相当特化腹部第一节并入后胸,称为”并胸腹节“

昆虫的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答:

1)化学杀虫剂必须接触虫体并透过体壁进入体内,才能起到杀虫作用。

但昆虫的体表具有微毛、小刺、鳞片等,使药液不容易接触虫体,特别是体壁存在一层蜡层使药液更不易黏着虫体,不能穿透体壁起不到杀虫作用;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等,对昆虫体壁具有强烈的亲和力,能很好地附着在体壁,使药剂的毒效成分溶解于蜡质,为药剂进入虫体打开通道,能很快杀死害虫。

2)昆虫身体的部位、发育的阶段、体壁的厚度、体壁硬化的程度及外长物多少等因素,都会影响触杀剂的效果。

昆虫的口器、触角、节间膜、侧膜、跗节、气门等处,药剂容易进入体内。

就同一种昆虫来讲一般来讲,幼龄比老龄幼虫体壁薄,容易触药致死。

因此,要防治3龄之前的幼虫。

3)人工合成的灭幼脲类,也是根据体壁特性而制造的。

这类药剂具有抗蜕皮激素的作用,当幼虫吃下这类药物后,体内几丁质的合成受到阻碍,不能生出新的表皮,因而使幼虫蜕不下表皮受阻而死。

昆虫种群生命表的原理

答:

以昆虫的产卵数或预期产卵数为起点,分别调查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对种群不同虫期所造成的死亡率,逐项列入表中,最后求出一个世代中所能存活下来的数量,再根据雌雄性比及雌虫平均产卵量,求得下一代的发生量。

下一代发生量≌起点发生量,种群数量稳定无增减

下一代发生量﹥起点发生量,种群数量将要增加

下一代发生量﹤起点发生量,种群数量将要减少

有效积温的用途及局限性

答:

用途:

(1)预测昆虫在某一地的发生代数

(2)预测昆虫的发生期(3)应用于引进和适期释放天敌

局限性:

(1)一年严格发生1代的昆虫、多年发生1代的昆虫和具有定向迁飞习性而在本地不能越冬的昆虫,利用有效积温法则推测其一年发生代数则无意义。

(2)昆虫栖息场所的小气候温度与百叶箱测得的大气温度有所差异。

(3)昆虫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发育始点不完全相同。

(4)在定温和自然变温下,昆虫的发育速度有所不同。

(5)温度虽然是影响昆虫发育速度的主要因素,但湿度、食料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论述题

草原蝗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答:

预测预报:

1、春季抽查蝗卵

一般在4月份,用铁锹挖土取样,获得完整卵块。

当卵皱缩、霉烂、干瘪时,卵死亡。

计算卵的越冬死亡率

 

2、夏季查蝻

(1)典型环境定期网捕:

每隔5-7天网捕200-300头蝗虫,确定种类和龄期。

(2)全面普查:

确定蝗蝻分布的种类、密度、分布面积。

(3)确定防治时期:

应在主要种(早期)虽羽化但未产卵,次要种类(中期)尚未羽化,优势种(晚期)蝗蝻已经孵3、秋季侦查成虫和调查蝗区的一般情况

(1)每年6月中旬-9月上旬,调查各地主要为害蝗虫的产卵盛期活动场所。

(2)查成虫密度化出土的时期防治。

方法一:

等距前进取样与随机取样相结合:

每前进100~500米取一样方,记载蝗虫的种类、数量、雌雄性比,样方选定要兼顾虫口密度高、中、低的实际分布。

方法二:

随机取样

目测法:

目测计数1m2内的蝗虫种类、数量及雌雄性比。

适用于地势平坦、虫口密度不高的情况。

方框取样法:

用方框取样器。

适用于虫口密度大,植被较低的草场。

(3)调查蝗虫的种类:

明确各种蝗虫所占的百分比以及主要种类。

(4)蝗区一般情况调查。

(5)确定防治指标和防治面积:

身体小型种类:

32头/m2;中型种类:

17.6头/m2;

大型种类:

5头/m2;以小型为优势种,混有中、大型蝗种类时:

26头/m2

虫口密度在防治指标以上的即为防治面积。

综合防治:

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改变蝗虫发生的生态环境,如:

植树造林、草原灌溉与施肥、建立人工或半人工草地等,以改变蝗虫发生基地的植被、土壤、小气候等条件,从而不利于其发生。

蝽类(牧草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等)的综合防治

答:

1、农业防治法

(1)烧茬:

晚秋或早春苜蓿尚未萌发前,用火烧茬,消灭在枯茬中的越冬卵。

(2)早割或低割:

饲用苜蓿开花率达10%时收割,可减少为害和降低若虫的羽化数量。

低割,特别是第二三茬苜蓿,可大量割去在茎秆中的卵,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3)设置诱虫带:

收割时,先从苜蓿田的四周开始刈割,中央留下不收割的条带地块,害虫积聚到这里用药杀灭。

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若虫最有利。

可用:

(1)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

(2)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

(3)诱虫带用90%敌百虫1500倍液;

(4)2.5%敌百虫粉剂,每公顷用30kg。

地下害虫(如:

蝼蛄)的综合防治

答:

1、农业防治

(1)除草灭虫:

清除杂草可消灭成虫部分产卵场所,减少幼虫早期食物来源。

除草在春播作物出苗前或1~2龄幼虫盛发时进行,并将清除杂草沤肥。

(2)灌水灭虫:

有条件地区,在地老虎发生后,根据作物种类,及时灌水,可收到一定效果。

(3)铲梗灭蛹:

只要铲去了3cm左右的一层表土,即可杀死很多蛹。

(4)种植诱杀作物:

在地中套中芝麻、苕子、红花草等,可诱集地老虎产卵,减减少药治面积。

(5)调整作物播种时期:

适当调节播种期,可避过地老虎危害。

2、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

常用拌种药剂有:

40%~50%乐果乳剂,50%~70%辛硫磷

(2)毒饵防治:

40%~50%乐果毒饵:

0.5kg40%~50%乐果乳油加水5kg,拌50kg炒至糊香的饵料(麸皮、豆饼、玉米碎粒等)。

3、其他防治措施

(1)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诱杀

(2)马粪诱杀:

苗期发现蝼蛄为害,可用马粪诱集或加毒饵诱杀。

草原毛虫的防治要点

答:

以3龄幼虫为化学防治的最适宜期,一般在5月中旬-7月上旬进行。

1、敌百虫喷雾防治

人工喷雾防治:

90%敌百虫300-1000倍液。

配药时,先将药物捣碎,再加适量温水(40-50℃)搅拌,使药剂充分溶解,然后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飞机喷雾防治:

用2%的90%(100kg水加90%敌百虫2kg)敌百虫药剂防治,防治面积10hm2。

2、敌百虫喷粉:

6%敌百虫粉剂,22kg/hm2

刺吸式口气和嚼式口器的结构特点及危害症状

咀嚼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结构特点

上唇

悬接于头部前方、唇基下缘的近长方形薄片;外壁骨化,内壁膜质,有密毛和感觉器官;防止食物外逸

上唇很短,呈三角形的小片,盖在喙的基部;

上颚

位于上唇下方,连在头壳侧面下缘,形如锥状而坚硬;端部有齿,叫切区,用来切断食物;基部有磨碎食物的粗糙面,称为磨区。

上颚口针比下颚口针粗,末端有倒刺,是刺入植物组织的工具;

下颚

位于上颚后方,连在上颚后面的头侧下缘。

是上颚取食的辅助结构。

由5节组成:

轴节(基部一节);茎节;外颚叶(较大,有很多感觉器官);内颚叶(有齿);下颚须(5节,有触觉、味觉和嗅觉作用)。

下颚口针的内面有2根槽,2个下颚口针合并时形成2根细管,前面较粗的是食物道,后面较细的是唾道。

下唇

位于头壳的后下方,由5节组成位于头壳的后下方,由5节组成前颏:

相当于下颚的茎节;侧唇舌和中唇舌:

各相当于下颚的外颚叶和内颚叶;下唇的功能:

盛托食物,下唇须有嗅觉和味觉作用

下唇特化为一条包围口针的喙管,口针不用时就包藏在背面的下唇槽中;

位于口器中央,为一狭长的袋装构造,表面具有很密的毛和味觉突起,具味觉作用;功能:

协助食物的运送和吞咽。

食窦和咽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

危害症状

造成植物的机械损伤,严重时可把植物吃光,一般的被害状为缺刻、孔洞,如蝗虫、粘虫等;钻在叶子的两层之间取食,形成弯曲的虫道,如潜叶蛾、潜叶蝇类;蛀茎,如玉米螟、二化螟等;蛀果,如果树上的食心虫类;以及咬断根、茎基部,如蝼蛄、地老虎。

取食后,植物的外表无明显破损,但往往有褪绿斑点,例如红蜘蛛的为害;叶子皱缩、卷曲,例如蚜虫的为害;一些刺吸式昆虫在取食时,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例如蚜虫、飞虱,造成畸形组织或组织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