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2502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ocx

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01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

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

赛项组别:

高职组

专业类别:

电子信息类

二、竞赛目的

通过竞赛,检验高职学生VR场景设计、三维数字建模、VR交互制作、VR外设应用、VR项目发布等VR资源设计与制作的核心知识及技能,熟练掌握虚拟现实常见硬件与相关软件操作使用,提升高职学生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技能及职业素养。

通过竞赛,加强VR这一新兴专业方向在高职院校的普及,促进VR人才的培养,满足VR设计与制作领域人才快速增长的需求;促进社会对VR设计与制作相关岗位的了解,提高社会对高职专业人才的认可度,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水平。

通过竞赛,进一步促进VR相关专业方向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专业教学方向调整,以适应VR产业快速发展。

促进VR技术在各职业院校的普及,加强V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建设“VR+教育”生态体系。

三、竞赛内容与时间

(一)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围绕虚拟现实技术,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选择相关主题进行VR设计与制作。

竞赛内容分为VR设计与VR制作两个部分。

VR设计部分:

紧扣竞赛所选主题,根据任务书要求及所提供的参考资料,编写相关VR作品设计部分的策划文档,使用101VR编辑器软件,并采用合适的素材资源实现任务书及策划文档中要求的表现形式、功能等,在指定的VR设备上运行。

VR制作部分:

根据任务书要求及所提供的参考资料,使用3dsMax三维建模软件完成指定的三维模型建模,利用VR引擎完成VR作品的制作,并打包发布到指定的VR设备上运行。

竞赛考核的知识点以VR作品设计与制作的相关岗位要求为基础,从VR作品策划文档制作、VR编辑器设计VR作品、VR模型素材3D建模、VR引擎制作VR作品以及职业素养五个方面考查参赛选手的相关技能,具体内容如下:

VR作品策划文档制作:

考核参赛选手在特定主题下进行VR作品的策划能力,结合VR项目开发的理论知识、相关技术标准与项目开发实践知识制作符合行业标准的规范化策划文档;

VR编辑器设计VR作品:

根据策划文档从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场景与素材资源,或从外部导入特定的素材资源到101VR编辑器中,并按要求进行场景与素材资源调整,从时间轴及逻辑轴两个维度进行交互事件的设计,生成运行流畅、符合策划文档要求的VR作品;

VR模型素材3D建模:

根据要求对VR模型素材进行三维建模,掌握3D建模规则、模型贴图、材质调整、灯光使用、3D动画等建模技术;

VR引擎制作VR作品:

根据任务书要求完VR作品制作,并运行在指定的VR硬件设备环境上,考核VR引擎的基本使用、图形系统与组件的使用、物理引擎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光影效果使用、着色器开发使用、地形系统、寻路技术、脚本代码开发、常用性能优化技术、常见VR硬件SDK使用等;

职业素养:

考核参赛选手在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组织管理、工作计划、团队风貌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二)竞赛时间

本次赛项的竞赛时长为4个小时。

四、竞赛方式

本赛项为团体赛,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不得跨校组队。

每个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同一学校报名参赛队不超过1支,每个参赛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

每参赛队指派领队1名(可由指导教师兼任),负责竞赛的协调工作。

参赛队的工位采用抽签方式确定。

比赛正式开始前30分钟,进行检录与两次加密抽签。

竞赛统一规定所需的硬件、软件和辅助工具的规格,确保竞赛平台统一。

五、竞赛试题

1.赛题由大赛组委会指定专家命制3套试题构成试题库,赛项专家和裁判由大赛组委会聘请。

2.本赛项试题库(不含资源)公开,在竞赛前3天发布在“山东省技能大赛网:

3.比赛当天,随机抽取一套作为比赛试题。

六、竞赛规则

1.参赛资格: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等5部门关于举办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规定执行。

正式报名后原则上不得更换参赛选手,如选手因故无法参加比赛,经所在院校出具书面说明,并经大赛组委会同意后方可更换,大赛开始后不得更换选手。

请各院校根据要求,做好参赛选手的资格审查工作。

2.熟悉场地:

比赛前一天,参赛队成员(包括参赛选手、指导教师、领队)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在规定的时间熟悉比赛场地。

熟悉场地期间须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和要求。

3.参赛队必须按照要求参加本项目所有环节的竞赛,参赛选手按照抽签顺序参加比赛,不得调换参赛顺序及时间。

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不得离开比赛场地,领队和指导教师不能参与指导。

4.各参赛选手凭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参赛证、身份证及学生证参加比赛,如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者,将取消选手本人及所在参赛队的比赛资格。

5.参赛队的工位采用抽签方式确定。

比赛正式开始前50分钟,进行检录与两次加密。

一次加密时,选手凭相关证件(参赛证、身份证及学生证原件)进行检录并抽取参赛号。

二次加密时,凭参赛号抽取工位号,并对号入座参加比赛。

6.竞赛所需的硬件、软件和辅助工具统一提供,参赛队不得使用自带的任何有存储功能的设备,如硬盘、光盘、U盘、手机、随身听等。

7.参赛队赛前10分钟领取比赛任务并进入比赛工位,比赛正式开始后方可进行相关操作。

参赛队自行决定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

8.赛题以任务书的形式发放,竞赛参考资料在赛前植入参赛选手的计算机,参赛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竞赛任务。

选手按工位号入座后,检查比赛所需竞赛设备齐全后,选手签工位号后按照裁判长指令开始比赛。

选手在比赛中应注意随时存盘,不按要求存储数据导致数据丢失者按成绩无效处理。

9.竞赛过程中,本参赛队内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但不得与任何其它人员讨论问题,也不得向裁判、巡视和其他必须进入考场的工作人员询问与竞赛项目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相关问题。

如有竞赛题目文字不清、软硬件环境故障的问题时,可向裁判员询问。

成员间的沟通谈话不得影响到其他竞赛队伍。

10.比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指示。

若因选手原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而无法继续比赛的,裁判长有权决定终止该队比赛;若因非选手个人原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11.参赛队须按照题目要求及程序提交竞赛结果及相关文档,禁止在竞赛结果上做任何与竞赛无关的标记。

12.比赛结束前30分钟,裁判长提醒比赛时间。

各参赛队应合理安排工作,保证在比赛结束前完成文件保存、归档及现场清理工作。

13.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须主动配合裁判工作,服从裁判安排,如果对竞赛的裁决有异议,须通过领队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工作组提出申诉。

14.其它未尽事宜,将在赛前说明会向各领队做详细说明。

七、竞赛环境

1.竞赛场地。

竞赛现场设置竞赛区、裁判区、服务区、技术支持区。

现场保证良好的采光、照明和通风;提供稳定的水、电和供电应急设备。

同时提供所有指导教师休息室1间。

2.竞赛设备。

所有竞赛设备由执委会负责提供和保障,竞赛区按照参赛队数量准备比赛所需的软硬件平台,为参赛队提供标准竞赛设备。

3.竞赛工位。

竞赛现场各个工作区配备单相220V/3A以上交流电源。

每个比赛工位上标明编号。

每个比赛间配有工作台,用于摆放计算机和其它设备工具等。

配备3把工作椅(凳)。

4.技术支持区为参赛选手提供竞赛相关设备备件。

5.服务区提供医疗等服务保障。

八、技术规范

竞赛项目的命题结合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需求,并参照表中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制定。

序号

标准号

中文标准名称

1

LD/T81.1-2006

职业技能实训和鉴定设备技术规范

2

ISO/IEC8806-4-1991

信息技术计算机图形三维图形核心系统(GKS-3D)语言联编

3

GB/T28170.1-2011

信息技术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可扩展三维组件(X3D)

4

ISO15076-1-2010

图像技术色彩管理软件设计、文件格式和数据结构

九、技术平台

1.硬件环境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101虚拟现实设计开发实训平台

ND-VRPT-C

1

2

计算机

2

3

工作台

3

计算机最低配置如下:

CPU

I5以上处理器

内存

8G以上

显卡

GTX750以上

端口

至少2个USB接口

2.软件环境

软件类型

软件名称

软件版本

说明

操作系统

Windows

64位Win10

VR资源制作软件

3dsMax

2014版

PHOTOSHOPCC

2015版

VR引擎

Unity3D

5.4.0f3版

VR设计软件

101VR编辑器(含素材资源)

2016版

支撑软件

JDK

8u121版

AndroidSDK

API23

Steam+SteamVR

MicrosoftOffice

2016版

MicrosoftVisualStudio

2015版

十、评分标准

竞赛评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分标准注重对参赛选手价值观与态度、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及组织与管理能力的考察。

以技能考核为主,兼顾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综合评定。

十一、评分方法

VR作品策划文档制作、VR编辑器设计VR作品、VR模型素材3D建模、VR引擎制作VR作品、职业素养。

各项分值占比如下:

序号

名称

占比

考核内容

1

VR作品策划文档制作

10%

考核参赛选手在特定主题下进行VR作品策划能力,结合VR项目开发的理论知识、相关技术标准与项目开发实践知识制作符合行业标准的规范化策划文档

2

VR编辑器设计VR作品

30%

根据策划文档从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场景与素材资源,或从外部导入特定的素材资源到101VR编辑器中,并按要求进行场景与素材资源调整,从时间轴及逻辑轴两个维度进行交互事件的设计,生成运行流畅、符合策划文档要求的VR作品。

3

VR模型素材3D建模

17%

根据要求对VR模型素材进行三维建模,掌握3D建模规则、模型贴图、材质调整、灯光使用、3D动画等建模技术。

4

VR引擎制作VR作品

40%

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指定VR硬件设备环境上的VR作品制作,考核VR引擎的基本使用、图形系统与组件的使用、物理引擎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光影效果使用、着色器开发使用、地形系统、寻路技术、脚本代码开发、常用性能优化技术、常见VR硬件SDK使用等

5

职业素养

3%

考核参赛选手在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组织管理、工作计划、团队风貌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十二、申诉与仲裁

大赛采取二级仲裁机制。

各赛项设赛项仲裁工作组,大赛执委会设仲裁委员会。

各参赛队对不符合大赛和赛项规程规定的仪器、设备、工装、材料、物件、计算机软硬件、竞赛使用工具、用品,竞赛执裁、赛场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等,可向赛项仲裁工作组提出申诉。

申诉主体为参赛队领队。

申诉启动时,领队向赛项仲裁工作组递交亲笔签字同意的书面申诉报告。

申诉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时间、涉及人员、申诉依据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

非书面申诉不予受理。

提出申诉的时间应在竞赛结束后(选手赛场竞赛内容全部完成)1小时内。

超过时效不予受理。

赛项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报告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将复议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方。

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市(高职院校)领队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三、竞赛观摩

因为是分场进行比赛,为保证公平,观摩仅安排在最后一场进行。

领队及指导教师可以在不打扰选手竞赛的要求下,沿现场指定观摩通道有组织地参观竞赛现场,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

在赛场外布置开放式展区,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进行科普宣传,将虚拟现实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或者未来生活的应用对公众进行展现。

十四、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1.参赛选手在报名获得确认后,原则上不再更换。

如在筹备过程中,选手因故不能参赛,参赛学校主管部门需出具书面说明并按相关参赛选手资格补充人员并接受审核;竞赛开始后,参赛队不得更换参赛选手,允许队员缺席比赛。

2.参赛队需为所有参赛选手须办理意外伤害险,领队负责查验选手意外伤害险凭证,复印、汇总后于领队会议时交赛场工作人员存档。

3.领队应对比赛详细时间做好安排,保证参赛选手按时参加比赛全部环节。

各参赛队于比赛前一天参加赛前说明会,并抽取选手检录顺序号。

4.比赛正式开始前50分钟,进行检录与两次加密。

一次加密时,选手凭相关证件(参赛证、身份证及学生证)进行检录并抽取参赛号。

二次加密时,凭参赛号抽取工位号,并对号进入工位参加比赛。

(二)指导教师须知

1.根据承办单位及领队的安排,具体安排选手比赛期间的交通、住宿与餐饮,保证选手比赛期间的安全。

2.牢记比赛详细时间安排,配合领队保证选手按时参加比赛全部环节。

3.熟悉选手须知等相关规定,并于现场比赛前一天为参赛选手讲解选手须知,保证参赛选手知晓全部比赛规则。

4.严格遵守赛场的规章制度,服从裁判,文明竞赛。

5.不得进入赛场,比赛期间禁止使用通讯工具和参赛队员联系。

6.保证参赛选手提前购买意外伤害险,并复印相关凭证交领队保管。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队按照赛程安排和规定时间前往指定地点。

参赛选手凭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参赛证和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与学生证)进行检录并通过两次加密后参加竞赛。

2.参赛选手须按指定时间进入赛场,比赛正式开始30分钟后,未进场选手按弃权处理,不得进入赛场。

3.参赛选手按规定时间进入竞赛场地,对现场条件进行确认并签工位号,按统一指令开始竞赛。

4.参赛队须按照竞赛要求提交竞赛结果及相关文件,禁止在竞赛成果上做任何与竞赛无关的标记。

5.竞赛结束时间到后,选手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

参赛队若提前结束比赛,应向裁判员举手示意,裁判员记录比赛完成时间。

6.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若因选手个人原因出现安全事件或设备故障,由裁判组裁定其竞赛结束,保留竞赛资格,累计其有效竞赛成绩;非选手个人原因出现的安全事件或设备故障,由裁判组做出裁决,可视具体情况给选手补足排除故障耗费时间。

7.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赛场规章制度,服从裁判,文明竞赛。

有作弊行为的,参赛队该项成绩为0分;如有不服从裁判、扰乱赛场秩序等不文明行为,按照相关规定扣减分数,情节严重的取消比赛资格和成绩。

(四)工作人员须知

1.树立服务观念,一切为参赛选手着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认真完成本职任务。

 

2.工作人员于赛前60分钟到达赛场,严守工作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离岗。

遇特殊情况需离开岗位,须向赛项执委会请假。

3.熟悉竞赛规程,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办事,遇突发事件,按照安全工作预案,组织指挥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保持通信畅通,服从统一领导,严格遵守竞赛纪律,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5.竞赛期间,不得在公共场合谈论与竞赛相关事宜,不得与参赛队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