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2838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docx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临时用电方案之欧阳结创编

时间:

2021.02.14

创作:

欧阳结

第一章编制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建筑电器安装图集》

(5)《龙岗街道同乐东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设计图纸

(6)《龙岗街道同乐东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招投标文件

(7)《龙岗街道同乐东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1.1.1项目位置及规模

本工程位于龙岗街道同乐社区、同心社区、同德社区,分为北片区和南片区,具体范围结合社区范围线、深汕公路、惠盐高速公路进行确定、北片区位于惠盐高速公路西侧,南片区位于深汕公路南侧。

本工程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

1)现状道路排水系统完善,主要包括园新路、景盛路、黄屋路、水田二路、兰水路、大埔二路等;2)新旧村居住区及工厂区外围道路分流制改造,其中新村居住区包括同乐社区居委会片区、池屋新村A区、池屋新村B区、企岭村、黄屋村、其面村、坑尾村、新大坑村等,旧村居住区有企岭旧村、黄屋旧村、其面旧村、新大坑旧村、下围居民小组和池屋村民小组等;3)建筑排水立管的改造,主要是对新村居住区的合流制建筑进行分流制改造。

市政雨污管网是为解决雨污混流的现状,施工项目主要是改造或新建雨水管和污水管,或将原有污水管接入市政总管。

DN200~DN500主要为小区内管道。

DN600、DN800主要为市政道路埋管,也是雨、污水二三级支管。

以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小区内或市区以开槽埋管方式施工,管道两侧预留30~40cm的操作宽度,基槽深度按设计要求开挖,遇到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确保铺管时底部无水。

基槽根据土质情况放坡,但应保证槽壁的稳定性。

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

当管道埋深大,地质不良时,采用钢板桩支护。

道路及结构工程方面:

工程内容含排水管网改造、路面恢复及结构等。

设防烈度为6度。

道路工程内容为排水管道施工期间的破除、恢复工程。

以及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方案。

工程规模:

排水管道施工范围内的次干道、支路和村道破除、恢复施工。

1.2区域自然概况

1.2.1地理位置

龙岗区,深圳市面积最大的市辖区,位于深圳市东部,东临大亚湾、大鹏湾,南连罗湖区、盐田区,西接龙华区,北靠惠州市、东莞市,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属低山丘陵滨海区,区内最高的山峰是位于大鹏半岛的七娘山,海拔867米。

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3℃,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

1.2.2气候气象

龙岗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由于区域内地理条件不一,降雨量时空分配极不平衡,易形成局部暴雨和洪涝灾害;夏季常受台风侵袭,往往造成灾害性天气。

根据流域内雨量站降雨系列分析,年平均降雨量1933mm。

降雨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雨量2080mm,最小年降雨量780mm;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份)降雨量大而集中,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80%,且降雨强度大,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易形成洪涝灾害;降雨量在地区上的分布,主要受海岸山脉等地貌带影响,呈东南向西北逐步递减的趋势,形成这种空间分布的原因,是由于夏季盛行东南及西南风向与大致东南走向的海岸山脉相交,使水汽抬升而形成较大暴雨。

西北部由于气流受到了海岸山脉的阻隔,加上区域西部地势相对平缓,故而暴雨强度较深圳其它地区小。

该区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天,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21.7mm。

1.2.3区域地质

1、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主要原始地貌单元为冲洪积阶地、台地、冲沟及洼地。

经人工改造,现状基本为城中村及工业园区。

2、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沿线范围内地层结构自上而下分述为:

2.3.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人工填土(地层编号①1):

灰黄、褐黄色,主要由黏性土混石英砾组成,夹少量建筑垃圾和填石.密实程度不均匀,位于现状道路上填土结构以稍密为主,道路两侧以松散为主,局部地段填土下含填砂。

该层场地普遍分布,除TLDK11、TLDK12、TLDK32外所有钻孔均见此层,层厚0.80~4.90m。

为Ⅱ级普通土。

2.3.2第四系新近湖沼沉积层(Q4al)

淤泥质粉质黏土(地层编号②1):

灰黑色,含细砂、较多腐木及少量有机质,具腥臭味,饱和,软状,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场地局部分布,见于钻孔TLDK8、TLDK29、TLDK31、TLDK33~38(共9个钻孔),层厚0.50~1.20m。

为Ⅰ级松土。

2.3.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①粉质黏土(地层编号⑤1):

灰褐、褐黄、浅灰等杂色相间,不均匀含石英砾10~25%.湿,可塑状为主,上部灰褐色部份呈软塑状,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高。

该层场地普遍分布,除TLDK1、TLDK4、TLDK6~8、TLDK17、TLDK19、TLDK26、TLDK28~30、TLDK32、TLDK35、TLDK37、TLDK39、TLDK42外所有钻孔均见此层,层厚1.00~6.00m。

为Ⅱ级普通土。

②粗砂(地层编号⑤2):

褐黄、褐灰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混少量黏性土.饱和,松散~稍密。

该层场地局部分布,见于钻孔TLDK5~7、TLDK9、TLDK14、TLDK16~20、TLDK25、TLDK27~29、TLDK33、TLDK35~37、TLDK39、TLDK44(共20个钻孔),层厚1.20~8.90m。

为Ⅰ级松土。

2.3.4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

砾质黏性土(地层编号⑧):

褐黄、褐红色,由下伏基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已破坏,含石英砾多大于20%,湿,可~硬塑状,遇水极易软化,强度明显降低,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场地普遍分布,除TLDK15、TLDK21、TLDK38、TLDK41外所有钻孔均见此层,未钻穿,揭露层厚1.20~8.30m。

为Ⅱ级普通土。

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压缩模量Es

地层名称及成因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压缩模量Es(MPa)

变形模量Eo(MPa)

Qml

人工填土①1(稍密)

120

3.0

10.0

Q4al

淤泥质粉质黏土②1

60

2.2

3.5

Q4al+pl

粉质黏土⑤1

160

4.5

14.0

粗砂⑤2

200

/

20.0

Q2el

砾质黏性土⑧

220

6.5

22.0

基槽支护参数表表9

地质成因及名称

天然密度ρ(g/cm3)

内摩擦角φ(度)

凝聚力C(kPa)

Qml

人工填土①1

1.80

10

8

Q4al

淤泥质粉质黏土②1

1.70

4

8

Q4al+pl

粉质黏土⑤1

1.85

20

18

粗砂⑤2

1.95

水上

水下

38

32

Q2el

砾质黏性土⑧

1.85

22

20

1.3施工范围及内容

⑴同乐东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如下:

第三章供配电方案及用电设备总容量负荷计算

3.1供配电方案

依据设计图纸,龙岗街道同乐东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主要分为园新路、景盛路、黄屋路、水田二路、兰水路、大埔二路、新旧村居住区及工厂区外围道路分流制改造、其中新村居住区包括同乐社区居委会片区、池屋新村A区、池屋新村B区、企岭村、黄屋村、其面村、坑尾村、新大坑村,旧村居住区有企岭旧村、黄屋旧村、其面旧村、新大坑旧村、下围居民小组和池屋居民小组等雨污水管网工程,根据现场作业面广且具有不断移动的特点,临时接电、配置固定变压器均不是理想的选择,因此采用移动式发电机组,在充分考虑到市政工程必须减小噪音、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干扰等特点,选用静音型移动发电机组作为施工用电的动力电源。

根据施工工序的特点,第一阶段主要施工工序为:

交通疏解——围挡施工——路面切割破除——沉井基础开挖——钢筋模板制安——仓号清洗——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等强,此阶段每条路采用两台GF50移动发电机组提供施工动力用电。

第二阶段为顶管顶进施工阶段,每个顶管工作井配备GF150静音式移动发电机组即可满足施工用电要求。

采用拉森三型钢板桩支护条件下的基槽开挖,主要机械设备为反铲改装式打桩机、反铲、自卸汽车、吊车、小型打夯机、小型振动碾、电焊机、管道焊接设备、水泵等。

一台GF50静音式移动发电机组足以满足现场各种小型机械及施工照明。

3.2主要用电设备汇总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主要工作性能指标

单机容量(KW)

总容量(KW)

备注

一、施工设备

1

钢筋弯曲机

GJ7-40

1

φ4~φ40

3

3

2

钢筋调直机

GT4-10

1

φ4~φ40

3

3

3

钢筋切断机

GQ40A

1

φ4~φ40

3

3

4

交流电焊机

BX3-500

1

20

20

5

插入式振捣器

ZN50

5

3.8

19

6

木工锯

MT500

1

3

3

7

水泵

80WD25-2.2

2

2.2

4.4

8

现场照明

1

10

10

9

空压机

W-3/5-C

1

3m

18.5

小计

83.9

3.3单条路用电设备汇总说明

采用拉森三型钢板桩支护下的开槽明挖,小型机械设备用电量不做统计。

围挡施工、道路切割破除、沉井基础开挖等工序与钢筋制安、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通常不会同时进行,但本次用电设备统计选择高峰最大值,一并统计。

3.4单条路现场最大用电负荷计算

用电负荷计算按照每条路进行,仅计算存在顶管施工的道路,无顶管施工的道路忽略不计。

单条路施工用电分为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两类,施工高峰各类机械设备照明用电总量为

P总=1.05-1.1×[K机×(∑P机)/COSΦ+K焊×∑P焊+K照×∑P照]

式中:

P总为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

P机为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焊为电焊机额定功率(KVA)

P照为照明总功率(KW)

COSΦ为功率系数

K为需要系数

查表K机=0.5,K焊=0.6,K照=1.0,COSΦ=0.7,

∑P机=54.3∑P焊=20∑P照=10

P总=1.05×[0.5×54.3/0.7+0.6×20+1.0×10]=63.82KVA

每条存在顶管施工的道路现场配置二台额定功率为50KW的50GF静音式移动发电机组,满足施工高峰要求。

第四章配电电路设计

4.1配电线路设计

(1)配电干线导线材料及截面面积的选择

①导线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Iy大于或等于其计算电流,即Iy≥Ij。

②根据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中7.2.2条规定,导线截面应根据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偏移确定。

③电缆在按规定保持水平档距和垂直固定点的情况下,电缆能承住自重带来的荷重,所以在不附加外力的情况下,可不作机械强度校验计算。

④根据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第1.0.3条和7.2.1条的规定,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故一般采用五芯电缆;只有通往不设中性线的三相完全对称设备的导线(例如充电用三相整流设备等)可以采用四芯电缆。

⑤在敷设弯度半径太小、临时敷设、或短时间就要拆除的移动式配电箱和开关箱,采用YC或YCW橡皮绝缘电缆,本工程总电源箱至各分配电箱的干线导线采用YJV交联聚氯乙烯电缆或VV聚氯乙烯绝缘护套电缆,分配电箱至开关箱的支线导线采用YC或YCW橡皮绝缘电缆。

为保证施工安全,进入隧道的照明线选用耐热聚氯乙烯绝缘铜芯导线,沿墙架绝缘子敷设。

(2)电缆敷设方式与要求

①架空线路设在围挡上,绝不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

架空线沿电杆敷设离地高度为4m以上,穿越机动车道时离地高度大于6m;沿围挡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m。

②架空线路的档距不得大于35m;线间距不得小于0.3m,靠近电杆的两导线的间距不得小于0.5m。

③架空线上装设横担和绝缘子并采用绝缘导线,其排列顺序、档距、规格、截面尺寸等符合JGJ46-98第7.1.3-第7.1.18等要求。

④直埋于室外自然地面0.6m以下深处,并在电缆上下均匀铺设50mm厚的细砂,并于地表面处覆盖硬质保护层,电缆引出地面时,自地面以下200mm至配电箱一段采用阻燃聚氯乙烯塑料防护套防护。

移动配电箱,随脚手架穿塑料管保护敷设。

4.2配电箱与开关箱设计

(1)施工现场使用的配电箱、开关箱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合格产品(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钢板厚度应为1.2~2.0mm,其中开关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

(2)配电箱均设总自动开关及分路自动空气开关或刀闸开关,用电设备处工作电流大于60A用自动空气开关。

自动空气开关选用DZ10型,刀闸开关用HK型。

(3)每台用电设备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

(4)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得超过5m。

(5)配电箱、开关箱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周围设置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6)配电箱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

固定式配电箱其下皮与地面垂直距离为1.4m,移动配电箱下皮距地面为1.2m。

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出线口设在箱体底面,进出线口处加护套,要求各箱进出线排列整齐,电源线和引出线都注明每条线路的名称和走向。

(7)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与保护零线端子板分设,配电箱的外壳均作保护接零。

每台固定配电箱都有独立的重复接地线与箱内保护零相接,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

(8)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

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应分路配电。

4.3配电系统保护装置

⑴接地装置

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采用1根及以上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做电气连接。

垂直接地体采用角钢、钢管或光面圆钢,不得采用螺纹钢。

接地可利用自然接地体,但应保证其电气连接和热稳定。

⑵接零装置

整个系统采用TN-S三相五线制保护接零系统。

在总配电柜处及分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Ω。

保护线专用一根黄、绿间色BVR2.5平方毫米的多股铜软线,敷设方式为直埋。

所有用电设备及配电箱均做保护接零。

⑶漏电保护器

采用保护接零的同时还需设置漏电保护器,实行分配电箱、开关箱二级配电两级保护。

开关箱内选用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分配电箱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5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

4.4照明设计

场区照明采用1000W照明灯,灯具距地3.0m,开关采用防水拉线开关,灯具金属外壳保护接零。

第五章安全用电及电气防火措施

⑴本工地的施工用电严格按照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和当地用电安全规范。

⑵临时用电工程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⑶作业电工应是持证电工,并严格遵守现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⑷施工现场使用专用变压器供电,实行三相五线制供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保护接零供电TN-S系统。

并在线路首端(现场配电房)、中端、末端作重复接地,接地总电阻不得大于4Ω,其中端和末端不得大于10Ω。

⑸现场电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装规程”。

维修电器设备时,应切断电源,验明线路无电并挂“严禁合闸,有人工作”的标识牌或专人看守。

其分配电箱用电设备开关箱安装好后立即做好编号标识工作。

所有用电机具操作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安装方式,严禁用四芯电缆外加一条导线作五芯线使用,而其中的黄/绿双色线只能作机具的保护线使用。

⑹一切用电设备运到现场后,由电工检验其绝缘电阻及检查电器附件是否完整无损,固定用电设备其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I类手持电动机具不小于2MΩ,II类不小于7MΩ。

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有可靠的接地保护,使用手持电动机具注意用电安全。

⑺运行中的漏电开关每天进行检查,使用中若发生跳闸,查明原因后,才能重新合闸送电。

发现漏电开关损坏或失灵立即更换,严禁电工自行维修,严禁在漏电开关撤出或失灵状态下运行。

⑻配电箱内开关电器、控制电器、保护电器须是完好无损,可动部分灵活可靠。

箱内电器接线整齐,无外露导电部分,进出线从箱底进出。

非电缆线路应加塑料护套保护线路进出位置,线路两端严禁用插头连接使用,电源线严禁搭接在保险丝上,线路不得挂搭衣服。

功率1000W以上的灯具下方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在施工现场配电房和主要分配电箱范围内配备足够的电气防火器材。

⑼与施工现场相临的外电线路和设备采取防护措施或严密封闭。

⑽施工照明要设专用回路漏电开关,其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m要使用36V及以下安全电压,潮湿作业场所其照明电压不得大于12V。

⑾建立健全电器防火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维护、检查、测试制度,购置的设备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安全标准。

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定期检查、维修。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每周检查一次(漏电保护器每月测试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六章防雷措施

深圳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73.9d,根据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第5章第5.4.1-5.4.2条及表5.4.2的要求,需要安装防雷装置的机械设备高度应在20m以上。

因施工机械不超过20m,故不设防雷装置。

第七章建立健全临时用电技术档案

1)建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档案,由主管现场的电器技术人员负责其建立与管理工作。

2)施工现场应做好以下资料记录:

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资料;

技术交底资料;

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电器设备的试验、检验凭单和记录;

接地电阻测定记录表;

定期检(复)查表;

电工维修工作记录。

时间:

2021.02.14

创作:

欧阳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