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4609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docx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

雨衣狂魔凶残作案图侦显威终擒嫌犯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2015·8·25”抢劫杀人案

□李刚刘鲲

2015年9月2日,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在市局、省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9个昼夜的连续奋战,综合运用传统侦查和现代科技手段,抓获犯罪嫌疑人周某,成功侦破“2015·8·25”特大恶性入室抢劫杀人案,用实际行动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

简要案情

2015年8月25日7时许,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接到丁某某(女,47岁)报警称:

其丈夫应某某(49岁)死于弋江区弋江嘉园一期小区38幢1单元101室,即自家所经营的“和平”超市营业厅内,地面上有大量血迹,遂报警。

接警后,弋江分局马塘派出所民警立即至现场开展现场保护工作。

紧接着,痕检、法医等现场勘查人员迅速赶至现场开展现勘工作。

经查死者为他杀,该案为一起命案。

侦破经过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设专案组全力攻坚

案发正值即将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前期,案件性质恶劣,严重威胁了群众的安全感,社会反响强烈。

案发后,弋江分局迅速抽调各派出所案件侦查队民警联合市局相关业务部门成立“8·25”案件专案组,弋江区副区长、分局局长许红斌任专案组组长,专案组下设刑事技术、调查走访、视频侦查、技术侦察、重点人员排查、后勤保障等小组,参战民警达五十余人,全力攻坚该案。

现场勘查发现视频,还原部分案发过程

弋江区位于芜湖市城南,案发所在小区位于城郊接合处,属于封闭式安置小区,小区除东侧为宁安城际高铁线外,其余三面均环绕城市道路,小区北、西、南三个进出口处道路边设有公安机关“天网”监控探头。

“和平”超市所在楼房为普通六层楼房,楼房北侧有一条小区内东西向水泥路,路北侧为该店的仓库,与1单元门隔路正对,在路面可见“和平”超市所在的101室大门及营业厅内西侧区域。

仓库外围安装有监控探头朝路面斜向拍摄。

“和平”超市为一室二厅一厨一卫的住家用房改用的营业性店面。

店有南北门,南门PVC拉门和卷帘门关闭。

死者仰卧于地面,头部附近有大量底位喷溅状血迹,店内安装有一处监控探头,探头被一条毛巾覆盖。

仓库及店内的监控服务主机位于营业厅货架上,主机连接线被拔出,显示器无画面。

经死者妻子核查,营业柜抽屉内六百元现金、卧室床脚处床架柜内30万现金和死者的2部手机不见了。

尸体检验发现死者头部有十几处钝器伤,其余无外伤,死因鉴定为重度颅脑损伤致死。

现场勘查人员发现监控探头后,即通知视频侦查人员至现场调取。

经调取店内主机硬盘后恢复视频,发现仓库外侧探头拍摄到一名犯罪嫌疑人于监控时间23时05分19秒(校对后为北京时间23时23分01秒)出现在画面内,该犯罪嫌疑人在楼房北侧路上来回行走,并偷偷观察店内情况。

但因夜间光线不足且探头非高清探头,形成图像为黑白色,仅能观察出嫌疑人发型和着短袖T恤、紧身裤、运动鞋等衣着形态,衣物颜色及细节特征无法准确辨别。

但店内探头在被犯罪嫌疑人就地取材用毛巾遮挡前,赫然拍摄到犯罪嫌疑人外着一件连体雨衣,借买东西之名进入室内后乘受害人不备,用一把铁锤多次击打受害人头部,直至最终杀死受害人的影像,作案过程残忍恐怖。

但犯罪嫌疑人进入中心现场时有意用雨衣和手遮挡面部,作案时背对监控探头,无法明确嫌疑人面部等具有识别条件的体貌特征。

探头被遮盖及主机线路被破坏后,犯罪嫌疑人后期作案过程及离开方向亦无法获悉。

案发当晚专案组即结合现场分析意见和部分作案过程视频,判定该案案件性质为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为1人,划定侦查范围为案发小区及案发现场相邻小区,确定了以痕找人、以物找人、调查走访,视频侦查为主、技侦、网侦等手段为辅的侦查思路及相关工作措施。

人员重点摸排对象为小区内及周边小区的盗抢前科劣迹人员、赌博吸毒人员以及与该店有业务往来的人员;物品方面重点排查与视频所拍摄到的铁锤、雨衣的相关销售情况;视频侦查要求以中心现场为圆心向外开展视频追踪,全力发现寻找嫌疑人影像和轨迹,其余工作措施有条不紊开展。

多种侦查措施并举,案件仍然陷入僵局

经省、市、区三级现场勘查部门多次联合勘查,提取到手套印、血迹及多处擦拭物,经对现场血迹及擦拭物检验均与死者DNA基因分型相同。

几处重点擦拭物经连夜送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检验结果为“未检出”。

铁锤虽经侦查实验和痕迹拓膜比对确定为8磅木柄六角铁锤,但全市众多店家均有该型号铁锤销售,且销售时并不留意购买对象情况;经对视频反复观察比对,根据雨衣的成色、帽型、背后反光条、脚部反光部位和腰部白色拉链等细节特征,分析为杭州产“天堂”牌雨衣的可能性大,但该款雨衣有款型4种,且定型出厂销售已达数十年,无固定销售渠道和对象,销售量巨大。

“以物找人”的工作一时搁浅。

人员调查走访组经摸排居民近900户,摸排重点人员近200人,均未发现符合犯罪嫌疑人刻画、具有反常表现的可疑人员和有价值线索。

案发后,视频侦查人员调取的视频监控总容量达4096G。

在案发次日后视频侦查发现一名“白衣男”,该“白衣男”于24日上、下午,在现场仓库外侧监控探头所拍摄的画面中多次来回出现,行踪可疑。

但经组织小区群众和居委会干部辨认“白衣男”无果。

技侦围绕“白衣男”及案发现场工作,亦未筛查分析出相关数据;网安部门经网上关键词、字巡查未发现可疑情况。

情报部门提供的前科劣迹等重点人员经接触后也一一排除。

至此,案件侦查工作连续工作数日后陷入僵局。

影像分析刻画特征,再次排查侦破命案

8月30日,应专案组邀请,省厅物证鉴定处声像科专家强辉赴专案组,选取不同身高、体态、衣着的人员,在同时段、同角度、同一监控等同条件下开展侦查实验,重点对犯罪嫌疑人个体特征开展研究分析,经连夜分析确定:

犯罪嫌疑人为中青年,体态中等,脚穿带白边的运动鞋,下身着深蓝色牛仔裤,雨衣内穿暗红色的短袖圆领T恤,嫌疑人两鬓头发极短中间头发长,显著条件为身高很矮,仅为1.6米(误差不超1厘米),同时依据身高推测对“白衣男”进行了排除。

8月31日晚上,专案组再次召开各警种、部门等参战民警,围绕侦破方向、侦查范围、侦查措施等工作进行全面案情分析,参战民警各抒己见、出谋划策,最终肯定了“立足小区、步步为营、扎实推进”的工作策略,坚持落实“视频侦查和调查摸排为主要侦查措施”的工作思路。

9月1日,经整合的视频侦查队伍再次研判所有视频,经细致浏览发现了一名与案发监控视频中犯罪嫌疑人影像特征高度相符的男性,该人于8月22日在案发现场附近踩点及小区南门购买面条。

9月2日上午,专案组再次召开调查摸排组全体民警会议,并首次组织民警观看中心现场视频和犯罪嫌疑人8月22日踩点时的视频。

9月2日11时许,烈日下的摸排民警突然发现小区内一名男性行人身高、发型与专案组对犯罪嫌疑人的刻画条件高度相似,遂进行跟踪。

该人发现有人跟踪后明显脚步加快,匆忙进入其位于小区内的家中。

民警立即兵分两路:

一组民警守候在其家阳台侧面,防止脱逃;另一组民警拟进入室内对其进行盘问。

守候在阳台侧面的民警发现该人进入家中后,慌忙将一包东西由卧室窗户抛出,经查看为塑料袋包装的大量现金,袋上有部分血迹。

室内民警获悉后立即将其控制并传唤。

犯罪嫌疑人周某(男,42岁,身高1.6米,有盗窃前科),到案后数小时,即对涉嫌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指认了抛弃作案工具和赃物的地点。

至此,一起社会影响恶劣的抢劫杀人案件成功告破。

成功经验

省、市、区各级领导对案件的高度重视,是成功侦破案件的重要保障

案件发生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张峰亲临现场,指示必须尽快破案。

市局党委委员、分管刑侦副局长胡建平率领刑侦、情报、技侦、网侦等各警种、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增援,并多次组织会商案情。

8月28日,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副总队长刘平(主持工作)亲率副总队长兼打黑队队长刘家宏等领导至专案组指导“8·25”案件侦查工作。

省厅物证鉴定处于案发次日即派出专家组指导现场勘查工作。

各级领导对案件的高度重视,一是使得各警种沟通衔接更加有序,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二是提升了全体参战民警的责任感和斗志。

更重要的是为侦破工作提供了业务指导和支撑,坚定了全体参战民警“命案必破”的信心。

专案组指挥层面正确决策,是成功侦破案件的前提

本案专案组指挥层面在侦查初期即对侦查方向、侦查范围、侦查措施做到定性定位准确、措施制定得当。

在案件侦查工作陷入僵局时,能认真分析案件侦查工作优势和劣势,敢于反思工作不足,使得案件侦破工作朝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

在调查摸排工作迟迟没有战果的时候,指挥员能认真听取一线摸排民警的意见和需求,果断组织全体摸排民警观看中心现场视频,使摸排民警对犯罪嫌疑人的动态影像有了形象生动的认识,确保民警在摸排中“一眼”即可辨出犯罪嫌疑人,最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使案件侦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细致的现场勘查,准确的现场分析是成功侦破案件的基础

本案中,从发案到破案期间,全体参战的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抱着“案件不破,勘验不止、鉴定不止”的决心,不畏艰苦,在充满血腥、狭小闷热的案件现场反复勘验,提取大量的痕迹物证进行检验,并依据现场视频,结合血迹形态、痕迹物证、物品翻动情况对现场进行了准确的现场重建,为专案侦破工作的正确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抓获犯罪嫌疑人后的审讯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撑。

视频侦查的充分应用,为成功侦破案件迈出关键一步

本案摸排工作历经数天无结果时,省厅影像专家根据现场视频,反复开展侦查实验,充分利用影像科学技术,成功得出嫌疑人的身高、体态、衣着等个体特征。

事实证明:

犯罪嫌疑人身高与专家对影像的分析结果分厘不差,犯罪嫌疑人落网后搜查出的作案时穿用衣物与影像分析高度相符。

视频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案发前踩点及在本小区生活的相关视频,为专案组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

本案中,视频侦查这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极大的缩小了摸排工作范围和工作量,确保了嫌疑人的快速落网。

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极大的提高了案件侦破工作效率

案件发生后,专案组迅速调集刑侦、图侦、技侦、网安、警犬、情报等诸多警种合成作战,省、市、区三级刑侦部门联合作战,参战民警、部门众多。

以往该类案件专案组一般要设立多人的内勤组,而本案仅安排了一名民警负责各项资料信息汇总、发布工作,这是因为专案组在成立之初即建立“8·25”专案微信群,充分利用微信的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快捷、形象的传输功能,使指挥部的各类指令能第一时间定向发布至参战民警手机中;使各警种的信息能做到“一人发布、人人共享”;使驻守在一线的民警能把获取到的线索第一时间上报指挥部甄别决策;使每一名参战民警都可在群里各抒己见,做到集思广益。

现代科技工具的应用,提高了专案组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节约了办案成本,加强了全体参战民警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案后反思

应不断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本案能够破获很重要得益于视频侦查,但本案破案所依据的视频则主要是受害人家自行安装的监控探头所拍摄到的视频。

该案发案于拆迁安置小区,小区内前期也多发砸车窃物、入室盗窃等案件,辖区派出所也多次向物业公司开具治安隐患告知书,并向居委会、街道办等部门提出需求,但小区物业管理混乱,形同虚设,对小区内监控设备建设根本无力投入。

除小区入口处有公安机关架设的“天网”监控设备外,小区内无一处摄像监控设备。

由于各类媒体对公安侦查工作“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和手段逐步提高,未来的案件侦破对视频侦查将提出更多的需求,芜湖市乃至全省对视频监控设备的投入与经济发达省份地区有较大差距,治安防范硬件建设应引起所有相关综合治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应不断加强图侦人员的队伍建设和技术业务水平

命案中心现场具有犯罪嫌疑人杀人视频的情况并不多见,本案因中心现场发现了犯罪嫌疑人部分作案过程视频后,专案组指挥层及绝大部分参战民警均认为该案侦破条件好,应能快速告破,均或多或少出现了“吃快餐”的心态。

案件侦办初期仅仅安排了几名视频侦查人员开展视频侦查工作,却忽略了有限的视频侦查力量根本无法保证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的研判出犯罪嫌疑人轨迹,造成在案件侦查前期,视频侦查工作毫无进展,极大延误了侦破工作。

侦查前期,在专案侦破的压力和期待下,视频侦查人员在观看视频后,仅仅依据一帧犯罪嫌疑人进入单元门时的画面,在简单以单元门为参照物进行测量后,就得出犯罪嫌疑人身高大致在1.7米左右的结论,对犯罪嫌疑人身高条件刻画出现严重偏差。

殊不知,对视频中身高条件的分析,必须结合监控探头位置距离、拍摄角度、光线等条件进行,否则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目前,视频侦查依附于刑事科学技术的影像专业,本身并未形成独立的专业和相应的职称体系,视频侦查的对口管理是属于刑事科学技术还是侦查部门,实际工作中各地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基层一线勘查技术部门大多仅开展痕迹检验、影像、法医等专业,对电子物证的勘验检查还是更多依靠网侦部门。

本案中心现场发现视频设备,现场勘查人员提取数据硬盘,交付视频侦查研判影像,而仅有网侦具有电子数据勘验资质,因此出现管理和实际工作相背离的情况,为此视频侦查、现场勘查、网侦部门对该视频资料应适用何种法律程序开展了讨论。

应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和基层信息采集工作

本案嫌疑人曾因盗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公安机关处理,当时没有推进公安信息化工作。

另外该小区住户近万名居民,流动人口居多,但仅仅有一名社区民警对应,犯罪嫌疑人的相关信息一直没有被采集掌控,最终导致在情报部门梳理出的数百名重点人员名单中,没有该名犯罪嫌疑人的任何信息。

如该犯罪嫌疑人信息能被及时采集并纳入到重点人员管控中,很可能该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时间就被框入重点人员范围并被调查。

如何把握中心现场细节保密程度是专案侦查需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

本案现场丢失大量现金,另有监控探头拍摄到部分作案过程视频。

受害人家属在案发后,虽第一时间报警,没有破坏现场,但因情绪激动,在现场勘查之前即对围观群众谈及损失现金多少,现场监控被破坏等中心现场细节。

后期随着新闻媒体的介入宣传,这些细节以倍率的速度向外扩散,部分参战民警甚至接到亲朋好友的电话询问。

现场保护民警到场后仅做到了对现场客观环境的保护,却忽略了对案件核心细节的保护。

中心现场的细节情况,在某些没有提取到具有认定价值的痕迹物证的案件中,都有可能直接影响案件诉讼成败。

本案专案侦破前期,专案组指挥层面担心造成机密泄露,迟迟没有组织一线摸排民警观看中心现场视频,此举造成摸排民警“灯下黑”,对犯罪嫌疑人形象缺乏充分认识和辨别。

可以想象,在具体案件尤其是命案的侦查工作中,对于中心现场细节情况,决定“让什么层面了解、何时让其了解、了解到何种程度”,此类问题着实考量着专案组指挥层面的决策能力,这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

(作者单位:

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

责任编辑:

刘冲

发2015年第3期“风采录”栏5100字

陈林—一个与尸体打交道的人

□本刊记者王英哲

多年来,他总是转战于一个又一个犯罪现场,让隐形信息浮出水面,还原了一个又一个真相;他能“利用小肠内容物迁移距离推断死亡时间”;他能通过“犯罪行为”重建犯罪现场,找到隐形的犯罪证据;他能读懂尸体上的信息语言,让证据“说话”,再现犯罪分子的罪行。

在犯罪分子眼里,他是闻之胆寒的“克星”

在人民群众眼里,他是当之无愧的“守护神”

在同行眼里,他是最接地气的侦技专家

在家人和朋友眼里,他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我与他结识,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为筹备《中国刑事警察》杂志第3届工作研讨会,1994年夏季,我远赴安徽,在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我有幸见到了他,那时,他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年,面膛白皙,双眸有神,举手投足间,彰显着他书生的本色。

个子不高,一身便装,看上去很精干。

他就是时任刑警总队技术科的法医陈林。

由于人生地不熟,为了将研讨会开好,总队领导决定由他陪同我前往皖南,具体落实会议的地址,就是这一次的结伴而行,几天的接触,朝夕相处间,使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他是干工作非常认真的人,每到一地,他都要跟当地警方的主要领导见面,向他们交代清楚我们此行的目的,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一项一项工作落实完了,我们才出发到下一个地方。

正是由于他的细心工作,我们很顺利地便完成了会址的落实任务,那一届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称赞。

也就是这一次,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二十几年来,我们的关系一直没断,始终保持着热线联系。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历经磨砺,已日愈成熟。

如今,他已走上了领导岗位,任职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管理处副处长,主任法医师。

近年来,他分别被推选为“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安徽省省直机关党代会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安徽省第二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安徽省直机关优秀青年”、首届“安徽省优秀政法干警”等光荣称号,曾荣获“公安部优秀专业人才奖一等奖”,多次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

因其在法医专业及现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被推选为中国法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医学会损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安徽省火灾事故调查专家”、“安徽省公安厅侦查与指挥专家”、“安徽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专家”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皖南医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

 

2014年,由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第5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中,他成为20名特别奖获得者之一,并获得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从警27年来,陈林常年奋战在命案侦破第一线,参与侦破检验各类案件近3000起,出差5000余天,检验尸体2000余具,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与尸体打交道的人。

在犯罪分子眼里,他是闻之胆寒的“克星”

陈林常说:

“法医不是解剖工,能将尸体、现场上的隐形信息发掘出来,让死者说话,才是真正的法医。

”他创造性地将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犯罪过程—犯罪时空—犯罪意识多方位同犯罪现场进行糅合,发掘出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在侦查破案、起诉审判中的重要作用。

两年来,陈林共出勘了近200起疑难、重大案件现场,他所参与侦破的命案全部侦破。

2011年5月31日17时许,芜湖市某村德高望重的两名老者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家中,系他杀,该村村民群情激奋,要求公安机关尽快破案。

陈林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面对着情绪失控的村民,陈林向他们郑重承诺:

“乡亲们,你们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破案,尽快将真凶挖出来,将他绳之以法。

看着那被血泊泡得肿胀的尸体,闻着高度腐败尸体的强烈恶臭,不少民警都恶心呕吐,就连死者家属也不愿意靠近。

可陈林却全然不顾,他俯身在两具尸体旁边,仔细检验了近8个小时。

尸体“告诉”陈林,他们在熟睡的时候,被人撬门入室,用菜刀砍断了脖子;凶手还在他们死后,在他们的身上肆意刻划。

“这样的动作是出于什么目的?

显然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去解释。

”陈林断定,“凶手应该是一个神智不正常的人。

”他的话音刚落,侦查员便反映出死者的邻居家就有一个智障青年。

经过对死者邻居家的搜查,查获了大量物证,此案仅因陈林的一句话而告破。

2013年8月13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无罪释放了蚌埠市“1996.12.02”韩露被杀案中曾经认定的凶手于英生,这在全国轰动一时,影响极大。

于英生在1996年被指控杀死自己的妻子韩露,而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改判无期徒刑。

于英生究竟是不是凶手?

是该继续收集于英生犯罪证据,还是应该另辟蹊径寻找本案的真凶?

刚刚放下行囊的陈林接手此案后,深感责任重大,顾不上休息,义无反顾地再次踏上征程。

案发时间已长达17年之久,案件现场、尸体均已不复存在,陈林用最短的时间阅完四十多本卷宗,依据现场遗留的生物检材,利用重建犯罪现场、探寻隐形的信息和刻画犯罪嫌疑人等技术,通过“犯罪行为”判定杀害韩露的一定不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高院改判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是一起冤案!

此时,部分专案人员仍认为原专案组所确认的犯罪嫌疑人是正确的,只是证据不足罢了。

陈林在专案会上以事实说话,力排众议、舌辩群雄,说服了专案组,重新排查犯罪嫌疑人。

根据陈林的推断,凶手敲门入室,且就地寻找杀人工具,这应该是一起以性侵为目的、临时起意的杀人案件,凶手应该是死者韩露认识却不太熟悉的人。

有了明确的侦查方向,专案组于2个月后成功抓获了真凶。

2014年2月2日,大年初三,泗县两名80多岁的老人被发现死在自己家中。

春节期间发生的命案,社会影响极大,当地公安机关非常重视,但苦于没有线索,侦查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

陈林临危受命,放弃了节假日与家人的团聚,于深夜顶着满天风雪赶赴远在350公里的现场。

天气虽然寒冷,却无法阻止陈林急与破案的脚步,他到达现场时已是凌晨1时。

顾不上旅途的劳顿,他马上投入紧张的现场勘查工作。

陈林顶风冒雪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还原了凶手从踏入现场那一刻起的全部动作和行为。

根据还原出的犯罪行为,陈林断定这是一起因矛盾引发的杀人案件,凶手应系熟人。

可是,村里尽是回乡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陈林没有结束自己的工作,他根据凶手的犯罪动作,认为凶手极有可能会触摸现场的一幅门帘。

勘查人员在陈林圈定的门帘上的区域,经多手段检测,果真找出了一枚潜血指纹。

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大年初五,侦查员们便顺利地找到了这枚指纹的主人,案件成功告破。

在陈林的职业生涯中,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他被人赞誉为“大法师”。

在人民群众眼里,他是当之无愧的“守护神”

陈林常说:

“人命大于天,老百姓无小事。

”在处置大量非正常死亡事件中,对工作精益求精的陈林总是亲自同死者亲属进行沟通,而后开展细致的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并耐心疏导,让死者亲属得以释怀。

2013年10月13日,枞阳县一名小学生突然晕倒,经数天抢救无效后死亡。

因省级医院诊断死者为食物中毒死亡,死者父母认定系前一天卖给死者零食的小卖部老板谋害了死者,遂邀集大批亲属到小卖部进行打闹。

然而,陈林在接手此案后,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细心的他终于发现了蹊跷—毒物化验并没有检出有毒成分。

很显然,小卖部老板是被冤枉的,死者并非是食物中毒死亡,而是另有原因。

为了查明确切的死因,陈林亲自操刀对死者的尸体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复核检验,边检验边将尸体现象向死者亲属代表进行认真、科学、耐心的解释,最终死者亲属认可了陈林得出的死者系被家长不慎拍打颈部导致脊髓损伤而死亡的结论。

2014年2月24日夜,芜湖市一居民在参加喜宴后失踪。

失踪二十天后,在附近一水沟内其尸体被发现,已高度腐败。

死者家属认为是他杀,遂邀集部分亲友到市委市政府上访,要求省公安厅的法医对尸体进行检验。

陈林闻讯后,当即率队赶赴芜湖,对现场进行了认真的勘查,对尸体进行了细心的检验,并要求办案单位查清相关人员的活动轨迹、调取相关位置的视频监控。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陈林果断得出了死者系失足落水、溺水死亡的结论,从而排除了他杀的猜测。

陈林的分析、解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死者亲属当即表示接受这样的结论,悲愤得以释然。

2011年1月,陈林组织省厅法医专家组成员赶赴阜阳市集中复核了当地群众不服的16起伤情鉴定。

这一尝试,不仅为办案单位节约了办案成本,更为有重新鉴定需求的群众提供了方便,无需劳民伤财奔赴省厅进行检验,而且因为参与复核的都是省内法医专家,鉴定结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也大大提高,此工作方式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

受此启发,陈林牵头组建制定了“法医专家集中会诊工作机制”,跨区域发挥法医专家作用,尽心竭力为百姓提供方便。

在同行眼里,他是最接地气的侦技专家

陈林常说: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陈林不仅是全省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同行们信赖的专家,而且还是省内各级公安机关法医骨干的“师父”。

一旦发生了疑难、重大命案,专案指挥员首先会想到向陈林求援,陈林因此经常出现连续数周马不停蹄,辗转奔波于多个现场之间开展工作的情况。

2014年3月,陈林正在宿松县办理一起死亡案件的过程中,突然接到了芜湖市公安局领导的求援电话。

他办结完手头的案件后,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