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5744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docx

高三语文试题传记阅读

现代文选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解读

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悼词、墓志铭等纪实类作品。

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能参照有关资料,验证作品中材料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自己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这一考点要注意“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也要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为突破口,备考时特别要以“鉴赏评价”和“探究”中的六个考点为主攻方向。

专题33 传记阅读

考点解读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下五点: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名题导航

【例1】(2008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办大事,作高官”是李鸿章对盛宣怀一针见血的刻画,也可以说是对他一生发展道路

的指引。

盛宣怀是按照这条道路和程序走的,李鸿章也是照此方针培植他的。

盛宣怀所经营

的近代企业及与之相应的新式教育事业,在当时都是无先例可循的“大事”,但因为有李鸿

章的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并被李鸿章多次保举,直至官拜邮传部尚书。

他因办“大事”卓

有成效而至“高官”,反过来又利用“高官”的地位和权力来促进“大事”的发展。

可以说,

盛宣怀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盛宣怀实际上已经全部或部分地

控制了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轮船、电报、铁厂、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大型企业。

在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式人才十分重要,没有与这些新兴企业相适

应的新式人才,将一事无成。

那些皓首穷经的学究们绝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科

举所取之士对此一窍不通。

那么,新式人才从何而来?

盛宣怀认为,必须立足于自己培养,

聘用洋师只是暂时的、短期的。

之所以如此,煤铁矿藏“实以开采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

久与其事”。

基于这种认识,盛宣怀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创办附设于企业的带有训练

班性质的学堂。

比如办电报局时,他在天津、上海等地办有电报学堂;督办汉阳铁厂时,也

办有附设的学堂。

这些学堂在学制、课程等方面都只注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则不求系统,

属于非正规的训练班。

盛宣怀是一个有心人,“精细为群僚之冠”,他对这些训练班及时总结

经验,作为以后办正规学堂的准备。

1895年秋,盛宣怀得到直隶总督王文韶的批准和支持,在其权力和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

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

同他办实业一样,盛宣怀在办教育时也以“学

以致用”为准则。

他给北洋大学堂订了两条规则:

其一是不许“躐等”。

他说:

中国过去学

西学的学生成绩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

序渐进,不许中途他骛,直至完成学业。

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

盛宣怀这一观点的形成,不仅源于他汲取了过去同文馆只学外语因而用途不广的教训,也是

他自己在办实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的结果。

也正因为这样,后来当他的天津海关道继任

者李少东请求将60名学生分别改学法语、德语和日语时,他毫不留情地加以阻止了。

1896年春,盛宣怀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请求“如津学之制而损益之,设立南洋公学”。

他非常慷慨地提出“学堂基地由臣捐购”,常年经费也由他所经营的轮、电两局岁捐十万两。

此时正是盛宣怀大展宏宏图之际,因而主张南洋公学“取国政之义,以行达成之实。

于此次

钦定专科,实居内政、外交、理财三事”。

显然,南洋公学是全国性的以培养政法人才为主

的、由盛宣怀直接控制的正规学校。

盛宣怀办学思想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非常重视基础教

育。

他说:

“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

”所以南洋公学陆续设立了师范院、

外院(附属小学)、中院(中学)、上学(大学)和特班。

郑观应赞誉说:

“此乃东半球未有

之事,其非常不朽之功业也。

(摘编自夏东元《盛宣怀传》)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与奋力开拓,到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关系国计民生的许

多大型企业,都已处于盛宣怀的全面或部分掌控之中。

B.盛宣怀认为,开采矿藏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一旦让外国人插手其间,将使中国

的矿藏资源大量外流,因而主张完全自主开采。

C.盛宣怀在天津、上海等地办的电报学堂和在汉阳铁厂时办的学堂,学员的实际动手能

力普遍较强,而理论和基础知识则相对薄弱。

D.盛宣怀认识到培养新式人才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所取之士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

管理,必须通过新式教育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E.传记通过对盛宣怀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的记述,表现了他作为实业教育家的远见卓识,

也反映了我国近代学校创办前后的社会背景。

【参考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B煤铁矿藏“实以开采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久与其事”,不是不给外国人插手,而是认为“未便使外人久与其事”。

且“因而主张完全自主开采”属无中生有,原文无依据。

C曲解了原文意思,见原文第二段“这些学堂在学制、课程等方面都只注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则不求系统”,原文只是说“注重实用”,重视动手能力而已,并非选项说的“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强”。

【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确认选项。

2.盛宣怀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了哪些主张?

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6分)

【参考答案】他给北洋大学堂订了两条规则:

其一是不许“躐等”。

即是“学无次序,浅尝辄止”,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他骛,直至完成学业。

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语言不过是工具。

反映了他“学以致用”教育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这篇传记通过对盛宣怀教育思想以及办学实践的记述,表现了他作为实业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反映了我国近代学校创办前后的社会背景,高度评价了盛宣怀先生的历史功绩。

文章第三段,对盛宣怀的教育主张与思想有直接阐述,答案显而易见。

【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析文章结构,整体把握作者思路,找准信息所在位置,准确找出关键语句作答。

3.盛宣怀创办并直接控制的南洋公学有什么特色?

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办学目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办学特色:

(1)以内政、外交、理财等文科专业为主;

(2)南洋公学设立了师范院、外院(附属小学)、中院(中学)、上学(大学)和特班。

办学目的:

为国家培养政法人才,为新式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综合理解概括文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此题

答案主要在文章第四段,应细读本段,抓住“主张南洋公学”“办学思想的可贵之处”这些

提示性话语可概括出南洋公学的办学特色。

至于办学目的在第四段有一句直接回答,即“南

洋公学是全国性的以培养政法人才为主的正规学校”。

解答此题还应联系第二段的内容“他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式人才十分重要”,因此“培养新式人才,为新式人才

打下扎实基础”这也是他办学的目的。

【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提示语,进行理解、归纳、概括。

4.盛宣怀办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他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人认为是他教育思想先进,有人认为是他经济实力强,有人认为是要鸿章的培植。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

(8分)

【参考答案】我赞成。

理由:

(1)有丰富的办学经验:

办训练班、办北洋大学堂、办南洋公学。

(2)教学思想先进:

循序渐进、学以致用、重视基础。

(3)经济实力雄厚:

控制许多大型企业,为兴学慷慨解囊。

(4)得李鸿章的培植:

保举做高官,支持其办学。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解答此题要从文本出发,分析所认同的原因在文中的具体相关内容,并加以整理、概括。

【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先表明态度(一般情况下,持赞同的观点,比较容易从文本中找到依据),选择观点,再引用原文相关词句分点论证,最后进行总结。

【例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

“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

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

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

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

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

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

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

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

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

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

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

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十七、八、九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

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

保存文化是对的,那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

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

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

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燬,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

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

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

(文章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

这样评

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4分)

答:

【参考答案】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划线句子均为对人物的评价,因此,解答时我们要找出这样说的依据、原因。

阅读第二段可知,每个划线句子之后的语句都是对评价的具体阐述,由此可知答案就在这里。

【解答指津】解答此类题目,要回到原文,结合语境,运用瞻前顾后法。

2.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答:

【参考答案】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这是一篇关于梁宿溟的评传,从写作学上讲,写梁父之死也还是围绕梁宿溟,为更好地表现梁宿溟服务的。

所以我们的答案句式使用上应为“更好地表现了梁宿溟……”,结合本段内容看,主要是谈传主在文化方面的“本事”,因此答案中要有“文化”这一关键词。

【解答指津】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

①确认指定文段在文中的位置,②明确段落的作用,主要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解答分析,③结合段落位置及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解答。

答题模式:

★★★★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3.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

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分)

答:

【参考答案】《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

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综合理解概括文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文本中关于《中国文化要义》的评述主要出现在六、七、八三个段落,之后的段落重在评述他的人格,由此则不难作出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①要全面,第八段仍为其关于文化的认识,因此不可忽略,②语言注意表现本质上的不足,如前两点可概述为“哲学味太浓”“从果说因有问题”,而“企图……”之类语句则不适合出现。

【解答指津】解答此类题目,①要明确筛选和概括的内容是什么,②要找出相应的阅读区域,划出相应的句子或段落,③要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词语,恰当整合,准确表述。

答题模式:

列出词语、短语或分条陈述。

4.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

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6分)

答:

【参考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启示有四点。

(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

(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把握、概括文章的要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F级。

本文的思路比较清晰,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可视为总起句,后面几段均以此为中心展开评述。

因此第一问要点为“学问和人格”。

第二问看似比较开放的题目,其实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能鉴赏到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解答指津】解答此类题目的第一问是要从把握作者的思路,抓住文段的提示语。

解答此类题目的第二问有两点常常要考虑到:

一是文章在细节、材料的选用上的特点,二是文章材料的使用与传主身份特点的关系,因为是“对写作的启示”,所以还应考虑文体特点,对于评传,就要想到与一般传记的区别。

命题精思

1.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

如对重要词语、句子和内容的理解、作品风格的分析、人物形象评价、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等。

2.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

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

二是运用传记知识分析作品。

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诊疗探析

在阅读中对信息的筛选不全,不能选用最准确的词语或语句进行归纳概括。

其次,对传主的精神把握不准,或是任意拔高,在探究中,不能结合原文。

技法指津

一、文本阅读技法: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

(2)要抓住文章的叙事和描写中所充分展现出来的人物的个性。

对文章中写得生动传神的片断,要反复地诵读、深入体会,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3)把握传记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艺术特色。

可以从事件的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通过阅读掌握传记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表达方式。

二、考点突破技法

(一)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1.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的技法

①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

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

②注意细节描写。

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

③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

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

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

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概括传主的特点,传主某一方面的特点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出来的?

有几方面的理由?

②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2)解题思路:

①“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题型:

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重点标示,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②“分析传主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特征”题型: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

【例1】(2008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感佩陈寅恪

宋振锐

①爱因斯坦在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中写到:

“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

”陈寅恪堪当此论!

②陈寅恪(1890-1969)家学渊源,又游学欧美十数年,他三十多岁便入主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国学四导师。

陈寅恪一生治学涉及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方面,尤其精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学。

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都对隋唐历史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

每本书虽只有10万字,但其视野开阔、孕大含深;“研究之缜密、立论之严谨和说服力之强,前所未有”;“即此戋戋小册,亦岂今世学者所能为”?

至于《柳如是别传》,虽是人物传记却是一本论述明末清初政治史的力作,对清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③以陈寅恪的道德、学问,要获得俗世的名声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但陈寅恪对此不屑一顾。

他将身心全部沉浸在艺术与思辨的世界里。

陈寅恪面对身体的残疾,在有书不能读,提笔不能写的境况里,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又由于见识、学养、智慧的差距无人与他对谈,那种深层的孤独亦远非凡庸之人可解可慰的。

然而,心有所属,兀兀独处而无悔;志向远大,冷清寂寞仍无怨。

漫漫长夜里非凡的孤独反使得他更敏锐地捕捉到光明。

孜孜矻矻,心无旁骛,陈寅恪在助手的协助下,以超人的毅力,引用典籍605种,完成了80万字的煌煌巨著——《柳如是别传》。

④“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

做学问就是为了当官,这种传统根深蒂固,在行政权力独尊的年代尤其突出。

1953年,陈寅恪被任命为科学院中古研究所所长,但被他委婉地拒绝了。

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

“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的言论真可谓石破天惊骇人心目。

北大教授刘浦江认为:

“就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在1949年以后仍然固守自己的价值主张的,除了陈寅恪先生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人了”。

⑤“寅恪生平治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牛后。

”陈寅恪从一个无名气、无著作、无学位的“三无”学人,而终成为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者,道德文章也。

陈寅恪还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这种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治学要求,是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表现出了一种纯粹的学者本色。

⑥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时代的阻隔,经历的差异,虽然使我们不能透彻地解读陈寅恪的学术精神、立场以及其人格魅力,但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对陈寅恪的敬仰与爱戴。

请根据②③④⑤段的内容,每段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陈寅恪的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学识渊博,成就卓著;②专心治学,无悔无怨;③不慕官位,固守己见。

④勇于创新,超越自我。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第二段主要写到陈寅恪的学识和成就,从文中“游学欧美十数年……一生治学涉及……等方面,尤其精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学”这些内容可得出他“学识渊博”,从文中“《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有划时代意义”,“至于《柳如是别传》,……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内容可得出他“成就卓著”。

抓住“学识”和“成就”概括。

第三段主要写他在逆境中专心治学的态度,抓住“心有所属,兀兀独处而无悔;志向远大,冷清寂寞仍无怨”概括。

第四段写他对官位的态度,抓住“陈寅恪被任命为科学院中古研究所所长,但被他委婉地拒绝了”、“固守自己的价值主张”概括。

第五段是作者对他治学精神的评价。

抓住“前人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种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治学要求”概括。

【答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概括出主要事件,归纳段落要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传主故事,结合作者的评价性词句,抓住关键词句归纳、概括。

(二)分析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1.分析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的技法

(1)了解传记常见的语言特色

从语义和句式特点看:

语句关键词语的情感、态度等,语言的整句与散句、推测与肯定、议论与抒情、祈使与反问等。

从语言风格看:

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