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6431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1、《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发挥音乐在古诗意境营造及诗意理解上的独特作用。

2.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古诗的理解更应尊重个体差异,不求统一。

3.对两诗进行整合,引领孩子们在豪迈和婉约间来回,在对比中将美体验的更深刻。

学习目标:

1.能工整地默写《望天门山》。

2.会认“亦”“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喜欢诵读两首古诗,感受两诗所带来的不同美感,最终能熟读成诵。

预设:

一.营造氛围,整体感知

1.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将一起到祖国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

今天,我们先跟随诗人去欣赏两大景点。

齐读课题,要求读正确。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学生读一首诗,帮助正音。

(“淡妆浓抹”的“妆”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重点正音)

4.引生细品:

现在谁能告诉大伙儿,今天我们所欣赏的两处景点分别是哪儿?

(天门山,西湖)常言道: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请大家静静地用心读读两诗,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首。

二.分分合合,品悟诗情。

1.根据选择,重组团队1团队2,分别简称为“望”队和“饮”队。

师:

既然做出了选择,必有你选择的道理。

可能暂时难以言表,不急,让老师来听听你做了比较后的朗读。

指生分别朗读两诗。

师予以肯定,并分别在两诗附近板书“美”字。

2.定出基调

师:

你读的山也好,他读的水也罢,的确都是美不胜收。

但是聪明的,这两种美是相同的吗?

试着将两首诗对照着读读看,读读这首,再念念那首,或许你会感受到更多。

生自由读两首诗,感受两首诗所现之景所含之情的迥异。

师:

对,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美,能不能根据你目前的模糊感受来谈谈?

两团队内部交流,反馈板书:

(壮)美(柔)美(或其他字词)

3.借助音乐推波助澜,引生入情

师:

你们感觉得非常细腻,老师这儿准备了两首曲子。

(音乐起)

在音乐中,指两团队的代表吟诵两首诗,力求借助音乐将原有的模糊感觉走向清晰。

4.品字词

师:

的确天门山气势磅礴,西湖婉约可人。

不知同学们是在诗中何处捕捉到这美感的。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细细地读,尽情地发挥想象,在相关的字词下边做上记号,组内交流完毕后,我们再集体探讨一下,如何呢?

预设交流点:

《望天门山》

(1)天门

引生顾名思义:

从他的名称你可以想象到什么?

(山的突兀险峻,直插云霄)

(2)中断,开

很有力度感,足见长江之势不可档。

引生想象:

能让天之门为其断继而为其开,这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3)至此回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画面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课件。

)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就产生了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

(适时引生诵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相对出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才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

结合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船在前进才会感觉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

对呀,帆船随着急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让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后面两句。

(学生齐读: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生共同诵读全诗。

课件出示插图,练习背诵。

《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

汹涌的长江水渐渐远去,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泓含情的西湖水,你又是在诗句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温柔可人的美呢?

预设交流点:

潋滟:

西湖的水慢慢流动,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一闪一闪的,很美

雨亦奇:

远处的青山,小桥,近处的亭台楼阁在御侮的笼罩之下就象蒙上了一层薄纱,蒙蒙胧胧的,很美。

阳光下的西湖很美,雨中的西湖也很美,难怪诗人会说:

雨亦奇,雨中的西湖真是别有一番风韵呀。

想象:

诗人坐在游船上,欣赏到晴日雨中西湖的不同风情,不禁联想到了古代有名的美女西施。

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很漂亮的,而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独特的美,所以在诗人眼里,西湖和西施是一样美丽。

诗人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

三.回读全诗,对比中加深体验

1.再将两首古诗放在一起读读,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能更好的表现出各处景色的特点。

2.学生交流感受。

师:

第一首着力表现的是长江的雄劲,天门山的险峻,第二首诗极力渲染的是西湖的柔媚,两种景色美得各有特色。

祖国的山河真是多姿多彩!

3.诵读赛

四.拓展总结,默写古诗。

1.拓展:

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

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在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2.默写《望天门山》

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在家里为古诗配上你喜欢的画面,要求与诗的意境要符合。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默读2~6自然段:

边读边想: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

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明确:

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结合上下文理解: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②设问:

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准确理解:

五光十色:

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

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3)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4)说话训练。

  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5)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

这一段共几句话?

介绍了哪几种物产?

  明确:

珊瑚、海参、大龙虾  

(2)逐句理解:

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美丽、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分句读:

这一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怎样的特点?

(引导同生由部分到整体,为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做好铺垫)  ②小结内容:

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

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明确:

数量、种类  

(2)自由读思考:

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数量多?

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

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3)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语体会鱼的数量、种类繁多。

  (4)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中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

并说明理由。

  明确:

第三句  (5)完整表述:

第一、二、四句是怎样围绕第三句来写的?

  (6)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按提纲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提纲:

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第二、三、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拣不完”、“庞大”、“有趣”等词语进行理解,训练学生概括句意和段意。

应注意:

语句精炼、要点全面。

  4.学习第6自然段。

  

(1)用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按照提纲自学第6自然段:

  自学提纲:

第6自然段第二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话都是围绕第_________句话“_________”来写的。

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段几句话的思路:

  “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从而弄清全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

通过2~6自然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6.感情朗读2~6自然段。

  7.学习第7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

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

  更加……更加……  

(2)齐读(三)总结  1.启发学生明确这节课学到的理解词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四)感情朗读全文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字词学习  1.刺(cì)(左边中间不要多一横);  拣(jiǎn)(右边中间不要少一横);  饶(ráo)(右上角不要多一点)。

  2.其他生字写法。

  3.带拼音抄写生字词。

  (三)作文训练  学习第6自然段叙述的顺序,写一段话。

介绍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出学生有话可说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四)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并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

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共分六段,中间四段按照四季顺序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景色。

因此,此文有利于引导中年级学生感悟组段方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

同时,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感。

  本课一些要求会认或会写的字,如“汇、涨、挡、浸、献、刮”等,比较好地体现了季节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因此,教学重点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并发现课文组段规律,学习、积累背诵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挡、献、刮”,初步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3.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挡、献、刮”四字与前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渔、披、状、划”四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相同点。

  2.准备教学用100英寸电子互动白板、实物投影仪器。

  3.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  2.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同位互相纠正。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

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三)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四)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

“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  第二步,出示“汇”字。

  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

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

指导要点:

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

  师:

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

“小鹿在溪边散步。

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  引导学生体会关于小鹿的描写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指导要点:

加入动作演示,想象、感受小鹿愉快、得意的心情。

 (5)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活力之美。

  教师板书:

活力之美  (6)感悟第二自然段的组成  (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师生合作配乐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读小鹿)强化对组段特点的感受。

 (7)指导学生用立桩记忆法背诵这一段。

  第一步,展示记忆立桩词:

       树木抽出____长出____       积雪汇成____流着________涨满____       小鹿____散步俯下____侧着____欣赏____  第二步,解释立桩词  师:

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景物”的三个词语,右边是关于“主要景物具体形象”的若干词语。

  第三步,指导立桩记忆的方法  师:

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

  第四步,练习背诵  ①学生自己试背。

  ②指名背诵,会背的同学一起背,背不熟的可以读文。

  ③齐声背诵。

  2.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

(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  第二步,默读,圈出表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

  第三步,交流读后的感受。

  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

  第五步,背诵这句话,巩固立桩背诵法。

  (3)书写“挡”字。

  第一步,教师指导书写。

  第二步,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步,师生合作再读这句话。

  (4)再读此段描写树木周围美丽景象的部分。

  学生自读: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  (5)交流感受,体会夏季的葱茏之美。

  突出对“浸”的揣摩感悟。

  教师板书:

葱茏之美  3.学生分组自学四、五段──感受秋、冬之美  

(1)学生分为自学第四段的和自学第五的两大群体,每一群体  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四段或五段。

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两个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自己组的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段组段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以及“献”和“刮”两个词的生动形象。

  相机板书:

丰收之美和生命之美  随文指导学写“献”字和“刮”字。

重点体会“献”字左右两部分基本相等,“刮”字左宽右窄,竖勾要长且直。

  (五)评价“汇”、“挡”、“刮”、“献”四个字的书写  (以是否体现左右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为评价要点)  (六)回归整体,表达感受  回答课后第二题:

“如果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

”鼓励运用立桩记忆法背诵文中相关的段落。

  第一步,自己准备。

  第二步,学习动情地背诵。

  第三步,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学习字词1.指名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大意和上节课的收获。

2.认读生字词语,练习用生字组词,用“欣赏”说话。

3.指导书写生字。

(1)按照不同结构给生字归类。

(2)指导书写“舌”和“刮”字。

(3)互动评价。

(二)练习背诵,巩固立桩记忆法

回忆立桩记忆的方法,学生试着自己立桩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习作练笔,互动交流  1.回顾课文:

按照什么顺序,怎样向我们一一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的。

  2.指导写话。

  

(1)启发思考家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必要时看录像,帮助学生回忆。

  

(2)交流:

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地方,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教师随机指导,提示写话的注意事项:

  ①注意表现自己印象最深的特点和感受;  ②按一定的顺序表达;  ③语句通顺,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

  3.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练笔写话。

  4.师生互动评价。

 (四)布置作业,收束全课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2.誊写修改后的小练笔,准备布置教室。

 

24、《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

  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教学难点:

  课文时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1、播放《东方之珠》引入新课。

  2、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创设情景,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说说自己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去香港游览。

  1)从第一片自然段中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

香港在祖国的南端……  2)第二自然段中介绍了香港的市场是一个“万国市场”。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3)激发朗读,欣赏图片,加深印象。

  4)学生当小导游介绍“美食天堂”的香港。

(引:

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

)  5)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

读后、看图交流。

  6)学生介绍“香港还是一个旅游胜地”。

  7)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

为什么?

  (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  8)当小导游带大家参观香港的夜景。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

(灯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

用“=”勾出中心词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

读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样?

(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

美丽。

)  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师小结:

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

你还去过哪些地方?

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

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

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

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

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

可是怎么写呢?

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

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

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

“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

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日积月累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

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

小组背诵。

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

给大家背一背。

  二、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

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

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