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8105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

温馨寄语: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学习目标:

1、能认真观察实验并分析了解水的组成。

2、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学法指导: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作好记录。

小组交流讨论,得到正确结论。

一、观察实验,独立填写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填写现象。

1、电解水的实验(注意:

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1)现象:

(2)文字表达式:

交流讨论:

小组用3分钟进行P47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

(3)结论:

水是由组成的。

二、小组讨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阅读课本P47下面的一个自然段,小组内交流后选代表发言。

叫做化合物。

例如:

叫做氧化物。

例如:

叫做单质。

例如:

三、基础检测

请同学们用5分钟做练习,完成后,小组长对答案,并选代表发言。

1.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正极上试管得到的气体是_____,如何检验,负极上试管得到的气体是______,如何检验正负极两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2.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由水元素组成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电解水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水是一种混合物   D.通常状况下,纯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4、在下列①~④类别中,水属于()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在正极收集到了20mL的气体,则他们在负极可以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约为()

A.10mL  B.20mL  C.30mL  D.40mL

6.下列物质中,能与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这组物质划分为同一类别的是()

A.氧气  B.空气  C.铜  D.水

7.某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

()

A.是单质B.是混合物C.是纯净物D.不是化合物

8.电解水和水沸腾本质上有何不同?

9、P491、2、3、4写在书上。

四、课后作业:

1、记住电解水的现象。

2、会判断化合物和单质。

3、预习P47上的第二自然段和P65拓展性课题,并完成导学案

五、课后反思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对自己本节课表现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

 

第三单元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氢气

温馨寄语: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学习目标:

1、掌握制氢气的方法。

2、掌握氢气的可燃性。

3、了解氢气的用途。

重点:

氢气的制法和性质

难点:

氢气的爆炸实验

知识链接:

请同学们结合第二章学过的氧气的性质、制法来学习氢气的性质和制法。

学习过程:

一、注意观察,填写导学案

请同学们阅读P47上第二自然段,填写氢气的物理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

2、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1)药品:

锌(固态金属)和稀硫酸(液态)

(2)发生装置:

(3)收集方法:

(4)验纯:

参考书P47图

3、【实验3-5】说明氢气的物理性质:

请一位同学来点肥皂泡,观察到:

4、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在尖嘴玻璃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可观察到尖嘴玻璃管口有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上有,说明氢气燃烧生成。

接触到烧杯的手,说明氢气燃烧是(放热或吸热)。

5、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

6、如果氢气不纯,点燃会怎样?

注意观察实验。

刚点燃时,,过一会,。

7、实验测定,空气里如果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

这范围叫做氢气的。

8、任何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现在重大节日放飞的气球不再充化学性质活泼的氢气,而充入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氦气。

9、当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货源、火星,以防止发生。

10、使用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

11、氢气不仅是高能燃料,也可用作制、等化工生产地原料,还可以利用氢气与金属氧化物、硅化合物的反应来制取和。

这是利用氢气的另一化学性质--还原性。

二、基础检测

请同学们用2分钟做练习,完成后,组长对答案,并选代表发言。

1、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制取氢气,发生装置是________型,由于氢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用这种方法收集的气体还有________。

氢气也可用__________法收集,因为氢气_________,为了防止氢气逸散,充满氢气的容器必须用_______盖好_____放在桌面上。

2、实验室制甲烷(气体)要用干燥的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混合加热,所需要的装置同_________的装置,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溶于水可用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收集。

制二氧化碳气体要用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所需要的装置同_______的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________法收集。

三、课后反思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对自己本节课表现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

 

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温馨寄语: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3、会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如扩散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感受微观

1、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和等构成的。

2、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

说明分子的和都很小。

请同学们阅读P52,填写6-13

3、分子是。

4、总结分子的性质:

5、原子是。

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水的化学性质。

7、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水电解时,水分子本身,变成和,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8、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9、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为,重新组合成,这是化学变化的实质。

10、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11、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二、认真观察,记录现象

12、演示实验: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记录现象,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选出代表发言。

信息提示:

(1)无色酚酞溶液遇到呈碱性的物质,无色会变为红色。

(2)氨水是呈碱性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P50①现象:

②烧杯A中现象:

烧杯B中现象:

解释:

结论:

13、联系生活:

一杯凉水和一杯热水(两杯中水一样多)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糖,中的白糖先消失。

分子运动速率受影响,升高,分子运动就。

三、合作探究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

分组实验:

每小组选两个同学做实验:

每小组有两个注射器,一个吸3毫升水,一个吸3毫升空气同时堵上口,进行压缩,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上面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小组选出代表发言。

5、等体积的水和酒精相互混合后,得到(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总体积之和。

说明分子之间有。

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所占体积,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的缘故。

四、基础检测

请同学们用3分钟完成下列练习,完成后组长对答案,并选代表发言。

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中

B.分子运动速度变慢了

C.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4.P53习题1、2、3、4写在书上

五、课后反思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对自己本节课表现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

 

六、课后作业:

1、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会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现象。

3、预习课题3,填写导学案自主学习的内容。

 

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

温馨寄语: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学习目标: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

2、掌握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知道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独立完成导学案

信息提示:

沉淀:

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

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

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除去不溶性杂质、一些可溶性杂质和异味等

消毒:

除去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常用漂白粉或氯气做消毒剂。

蒸馏: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和杂质。

2、你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使一杯浑浊的水变澄清呢?

 

3、这种的方法只能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物。

4、水中较小的难溶物(悬浮物),我们可以采取向水中加入明矾这样的絮凝剂,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使悬浮物凝絮成大颗粒而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目的。

5、现在我们看到难溶于水的杂质和水出现了分层现象,我们想一下怎样将它们分离?

6、参考书P55活动与探究

过滤的步骤:

  

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

“二低”:

(1)                

(2)                           

“三靠”:

(1)       

(2)

       (3)

7、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                      

 ②                       

③                       

8、市场上净水器是利用来吸附过滤净化水的。

活性炭可以滤去水的杂质、还可以吸附水中的和,达到净水目的。

9、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这是纯水吗?

为什么?

10、含有较多的水叫做硬水。

不含或少含的水叫做软水。

1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12、使用硬水会对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的麻烦:

使用硬水洗衣服,既肥皂也衣服。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

13、如果我们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就可以将硬水软化。

生活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可以通过得到得到少量的蒸馏水以降低水的硬度。

蒸馏是净化水方法中净化程度的水。

14、自来水净化方法:

、、、消毒。

15、P58习题1、2、3、4、写在书上

二、小组合做,探究过滤操作,并过滤一杯浑浊水。

1、制过滤器:

(参考书P55)

2、组装(提示:

由下而上)

3、过滤

4、玻璃棒起作用。

三、基础检测:

1、2004年印度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

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沉淀B.吸附沉淀C.过滤D.蒸馏

2、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

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A.小烧杯B.玻璃棒C.药匙D.长颈漏斗

四、课后反思: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对自己本节课表现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

五、课后作业:

1、知道净化水的方法、掌握过滤的操作要点及相关问题。

2、预习课题4,填写导学案自主学习的内容。

3、利用课余时间完成P63调查与研究

 

第三单元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温馨寄语: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2、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3、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常规处理方法。

学习过程:

一、认真阅读P59-63,独立完成下列空白

1、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着,海洋约占总储水量的;淡水只占总储水量的,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

2、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的用水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和以及农业上的造成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是原本以紧张的水资源更短缺。

3、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

4、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5、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

6、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7、P65习题2、3写在书上

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1、可利用水缺乏的原因?

2、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节约用水的?

 

3、水体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

 

三、基础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污水浑浊是混合物,矿泉水透明是纯净物

B、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却很少,故我们必须节约用水

C、为了节药用水,农业和园林浇灌变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D、工业用水要重复使用

2、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

C、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

D、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3、地球的表面大约3/4被水覆盖,但是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

减少污染和节约用水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措施。

请回答: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2)列举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4年8月淮河汛期,安徽境内一些鱼塘的水面上漂浮大量死鱼。

小亮闻讯后赶去调查,发现是淮河上游流下来的“污水团”造成的,他连忙取回水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样的能见度,然后过滤。

过滤时,无需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铁架台  E.酒精灯

(2)面对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人建议:

①对排入淮河的污水要预先进行处理;②引入清澈的湖水,把鱼池的污水冲走,使死水变活;③根据水样检测的结果,追究排出污水的企业责任,赔偿鱼塘损失;④使用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废水。

以上建议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水域中鱼类大面积死亡,调查得到可能的结论如下:

(1)居民向该水域排放含磷洗涤剂;

(2)有大量的运输船在水里航行;(3)水域中有适量的水草;(4)上游化工厂向水域排放废水;(5)鱼类把水中的氧气消耗光了;(6)鱼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7)水域沿岸的农民种植作物时施用了大量化肥和农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

A、

(1)(4)(7) B、

(2)(3)(6)   

C、(4)(6)(7) D、(3)(4)(6)(7)

四、课后反思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对自己本节课表现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

五、课后作业:

1、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体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3、认真复习单三单元知识点,做好下节课展示。

 

第三单元复习课

温馨寄语: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学习目标:

1、水的组成和水的化学式。

2、掌握化学概念:

分子、原子、单质、化合。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4、净化水的方法

5、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6、应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学习过程:

一、个人展示自己学习的本章知识点

二、基础检测

1.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电解水C.静置沉淀D.冰融化成水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豆浆B.空气C.冰水混合物D.碘盐

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A.①和②  B.③和①  C.只有③  D.③和④

5.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的特性不对应的选项是()

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

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D.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6.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空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  

B.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C.水与食盐水——加热蒸发   

D.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7.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水分子

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

A.木材制成桌椅B.水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

C.花店周围有较浓的花香D.夏天水分蒸发比冬天快

9.下列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纯氧气B.二氧化碳C.混有空气的氢气D.纯净的氢气

10.大型纺织厂或化工厂不宜建在城市中,下列原因分析中有错误的是()

A.减少生产事故对人口稠密地区的危害

B.便于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C.建在郊外便于向河流中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

D.减轻对城市给水和排水的压力

11.下列情况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A.化工厂的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排放

B.涨潮时,将废渣、垃圾等倒入河道中冲走

C.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D.种草植树,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1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A.洗澡擦肥皂时关上喷头B.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

C.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D.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

13.下列常见物质①空气;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锰;④汞(水银);⑤水;⑥氧气;⑦河水;⑧高锰酸钾;⑨氢气;⑩铁(填序号)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

14.如右图所示,把分别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H2)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左侧中的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右侧中的两瓶气体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氢气、氧气、二氧化碳、铁四种物质中的三种物质包括在标准内,而另一种物质不在标准内。

(1)标准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准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所得溶液是无色的。

在B烧杯中装入10mL浓氨水。

用一只大烧杯将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

几分钟后,同学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假设,请你仔细阅读下表中的示例,然后填写有关空白。

示例:

假设:

A烧杯中的溶液要过一会儿才变色,与B烧杯无关

实验操作:

向洁净烧杯C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

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静置,观察现象

假设

(1)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

(2)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反思: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对自己本节课表现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

 

参考答案:

1.C2.B3.C4.C5.B6.B7.A8.A9.C10.C11.D12.D

13.1.72.3.4.5.6.8.9.104.6.9.102.3.5.8

14、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15、单质:

氢气、氧气、铁气体: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16、

(1)实验操作:

向洁净烧杯C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

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静置,观察现象:

假设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构成氨水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氨水呈碱性,酚酞遇到呈碱性的物质无色变红。

实验操作:

向洁净烧杯C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将浓氨水滴入一滴,观察现象:

分子在不断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