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说明文阅读.docx
《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说明文阅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说明文阅读
2018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说明文阅读
【供学习,勿转载】
1----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
3、(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共12分)
国之重器:
填海造陆的“天鲲号”
①《庄子·逍遥游》有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中的“鲲”是庄子想象出来的一种水中大鱼。
2017年11月3日,一艘以“天鲲”为名的大船从中国江苏启东缓缓下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国之重器。
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对“天鲲号”的诗意描述。
那么,“天鲲号”到底“牛”在哪儿呢?
③“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型宽27.8米,型深9米,这些数据决定了它是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挖泥船。
它不仅身躯庞大,而且拥有国际领先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统。
该集成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显示三维土质、推算潮位、管理能效以及智能自动挖泥的情况,实现疏浚挖工过程中重要设备在不同的施工模式下进行的自动控制。
④“天鲲号”上装有锋利的绞刀,绞刀电机额定功率为6600千瓦,最大功率可达9900千瓦。
研究人员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给它配置了通用、黏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中类型的绞刀,可以开挖单侧抗压强度50兆帕以内的岩石。
简而言之,“天鲲号”削岩如泥,可以轻松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
⑤“天鲲号”装备强大,效率惊人。
“天鲲号”配备了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最大功率的输送系统和国际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
它的挖掘深度在6米至35米之间,最远运送距离达到了1.5万米。
这意味着它能在一小时内将大约6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
换算过来,“天鲲号”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便能用挖掘机填满整座“水立方”体育馆。
⑥“天鲲号”不仅能力超凡,而且用途广泛。
作为中国现代疏浚行业中的“超级战舰”,“天鲲号”有着“填海造陆神器”的美称。
填海造陆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某些地区紧张的人地矛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还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天鲲号”在建设港口、疏通河道、治理污染等方面,也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⑦“天鲲号”的诞生,是我国疏浚史高新技术与重型装备制造融合的里程碑。
近日,“天鲲号”即将出海试航,这意味着疏浚领域的“大国重器”将会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天鲲号”的填海造陆能力超越现役亚洲第一的“天鲸号也将”,成为新一代建设中国海疆、共筑中国梦的国之重器。
(作者苏齐,文章有删改)
16.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天鲲号”到底“牛”在哪儿。
(4分)
【答案】示例:
①外形庞大,拥有国际领先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统;②削岩如泥,可以轻松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③装备强大,效率惊人;④用途广泛。
(每个要点占1分,意思对即可。
)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文意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第3段“它不仅身躯庞大,而且拥有国际领先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统”得出第一个答案要点①外形庞大,拥有国际领先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统;根据原文第4段【“天鲲号”削岩如泥,可以轻松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得出第二个答案要点②削岩如泥,可以轻松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根据原文第5段【⑤“天鲲号”装备强大,效率惊人。
】得出第三个答案要点③装备强大,效率惊人;根据原文第6段【⑥“天鲲号”不仅能力超凡,而且用途广泛】得出第四个答案要点④用途广泛。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准确而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王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师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概括转换。
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名词概念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
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
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方法是:
首先是依据试题指令,包括试题中提到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和条件,先洶览全文,找准相关信息的部位或段落,然后把文中有关语言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其次是依据试题指令,在相关部位选取有效信息,再在有效信息中选取主要信息。
其三是比较、别试题指令以及选择项与选取的相关信息是否吻合,防止以偏概全、似是而非、主客错位、无中生有等毛病这是对有效信息和主要信息是否全面准确的次审视。
最后,要按试题指令中的有关表述与要求,正确地调整和组合相关信息,并转换成问题的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
“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型宽27.8米,型深9米,这些数据决定了它是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挖泥船。
【答案】示例: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天鲲号”的长度、型宽以及型深等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它外形庞大,是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挖泥船。
(说明方法及分析占2分,表达作用占2分。
)
【解析】此题考查“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由句中“140、27.8、9”等一系列数字可以轻易地判断出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表达作用是: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它外形庞大,是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挖泥船。
列数字——准确、严谨、具体。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较多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作用: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分)
这意味着它能在一小时内将大约6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
【答案】示例:
“大约”是“左右”的意思,表示估计。
说明了“天鲲号”能在一小时内将6000立方米左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
)
【解析】说明文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或者加“如果去掉了就与实际相不符,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说明文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
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
三、综合应用
24.阅读下面一则启事,完成后面的问题。
寻物启事
七年级三班王XX同学昨天下午在学校操场拾到运动衣一件,内装钥匙一串。
望丢失者速来学校德育处认领。
过期不候。
学校德育处
(1)本文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修改。
【答案】
(1)内容上:
标题应改为“招领启事”。
格式上:
“学校德育处”下面应注明日期。
【解析】
(1)招领启事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落款时先注明发布招领启事的单位名称,再另起一行写上发布日期。
根据启事的内容可知应将标题改为“招领启事”。
格式上应在“学校德育处”下面注明日期。
(2)文中有个别语句使用不得体,请指出。
(2)过期不候。
(2)“过期不候”用词不恰当,应删去。
3----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
10.(6.00分)我国已知之最早的玉器发现于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属于兴隆洼文化,距今约八千年,器行有斧、匕、玦和小管等。
经鉴定,这批玉器的质地都是真玉,即透闪石软玉。
有意思的是,除我国外,世界上崇玉的古文化如美洲的玛雅文化、新西兰的毛利文化等,开发利用的主要也是真玉,其他美石则居从属地位;可见人类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着某些不约而同的一致之处。
但查海所出玉器的功能为何?
一般多认为斧、匕等是工具,玦类是装饰品;实不尽然。
璞玉本身虽有韧性,但也可能带裂纹,比如带胎绺的就不少见。
用这样的玉料制出成品,再拿来干粗活,则兀兀穷年、苦心磨出的宝物势必毁于一旦。
在古代,玉器十分珍贵。
秦昭王曾表示愿意用十五城交换和氏璧,虽然他并不打算真的兑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郑伯用一块璧换取许国的一片土地却是事实(《左传•桓公元年》)。
故《越绝书》所称“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之说,良不足信。
今人或据此进而主张中国曾经历过一个“玉器时代”,更于理不合。
因为这么做有点像《淮南子•说山》中说的“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未免得不偿失,也太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了。
所以探讨查海玉器的性质时,不能只看到工具和饰物的表象;它们应是在不寻常的场合中使用的不寻常的器物。
也就是说,它们还应包含着更深层的用意;只不过当时尚未能设计出超凡脱俗、“神”气十足的器行而已。
(节选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1)查海出土的玉器“功能为何”?
【答案】
(1)查海玉器不是工具,也不是饰品,应是不寻常场合使用的不寻常的“神”器。
【解析】
(1)结合语段内容,从“所以探讨查海玉器的性质时,不能只看到工具和饰物的表象;它们应是在不寻常的场合中使用的不寻常的器物。
也就是说,它们还应包含着更深层的用意;只不过当时尚未能设计出超凡脱俗、神气十足的器行而已。
”中概括答案即可。
(2)具体分析本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
(2)作比较,拿我国和外国的崇玉情况比较,说明在审美情趣上的一致性——都喜欢真玉;举例子,通过和氏璧和郑伯的例子证明了玉器的珍贵;引资料,通过《越绝书》来说明玉为实用的工具是不足信的。
(2)结合语段内容,从“除我国外,世界上崇玉的古文化如美洲的玛雅文化、新西兰的毛利文化等,开发利用的主要也是真玉”中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类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着某些不约而同的一致之处——都喜欢真玉”;从“秦昭王曾表示愿意用十五城交换和氏璧,虽然他并不打算真的兑现;但郑伯用一块璧换取许国的一片土地却是事实”中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证明了玉器的珍贵;引用《越绝书》,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玉为实用的工具是不足信的。
三、应用(10分)
12.(10.00分)
请假条
尊敬的张老师:
为了体会“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深意,我昨天吃多了荔枝,得了急性肠胃炎,在医院要进行抽血化验;肠胃镜检查和输液治疗。
从今天起向您请假,大约三天左右。
请务必批准。
请假人:
王佳
2018年5月10日
(1)本假条有诸多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改正。
【答案】
(1)①正文第一句多余累赘,应删去;②“化验”后的分号改为逗号或顿号;③“大约”“左右”重复,保留其一;④“务必”不得体,应删去。
(2)六月,毕业了。
同学们聚在一起,话别离,送祝福。
①李琳说:
“我用数字‘1’,祝大家今后学习生活一帆风顺,一路走好!
”然后她拿起一个梨,又说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梨)枝。
’愿好朋友一生永不分离(梨)!
”
李琳的祝福语有不妥的地方,请指出一处。
②仿写
张艺拿起个苹果,说:
“我用数字‘2’,祝大家好事成双,一生平平(苹)安安。
”
“我”拿起个枣,用“3”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梨)枝。
”祝福的对象不恰当。
②认识大家三生有幸,祝各位早(枣)日圆梦!
【解析】
(2)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①“在天愿作比翼鸟”多用于有情人之间。
②此题要求仿写,此题作答,除兼顾3个这数字外,还要结合语境中“枣”这一事物。
4----2018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
11.(14分)
植物会说话
丹尼尔•查莫维茨
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
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的样子。
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
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
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
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β——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
②1983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
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
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
“当心!
保护好自己!
”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
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
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
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
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
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
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
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
——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
④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4张叶片做实验:
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2张叶片——第1张被甲虫啃啮过,第2张没有;第3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第4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
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1、2、3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4张叶片周围则没有。
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
⑤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
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24小时。
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4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
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
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
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
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
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
⑥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
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
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
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
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唤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当然,利马丘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
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
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
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1)“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
【答案】
(1)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③段中的“‘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
”可提炼作答。
(2)简要说明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2)承上启下。
(2)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
细读第③段可知,第③段可分成两层,前一层总结了上文,后一层引出下文对植物交流方式的说明和介绍,所以本段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第①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举了五角菟丝子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事实。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4)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
(4)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和万事求真求细的追求精神。
(4)本题为阅读启示题,作答本题时,围绕用实验验证推理,科学严谨的精神表述即可。
5----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
①199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
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彻对36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分钟莫扎特的D小调奏鸣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
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
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
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和大鼠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
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④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
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
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右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人在演奏乐器或者跳舞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动。
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责视觉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双手互相配合的运动,对提高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极有益处,会使工作的效率提高。
⑥当然,如果你对学习乐器演奏(A)望而生畏,常常听听音乐,对大脑也是(B)大有裨益。
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音乐,尤其是复杂的古典音乐,对大脑各种功能也能产生良性刺激。
⑦首先,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间分析能力。
举例来说,像解决特别困难的问题,安排复杂的事情,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解答谜题之类的活动,都需要我们的空间信息想象和处理能力。
研究表明,进行空间分析的脑力活动和听古典音乐是相同的。
所以,当我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好像在处理空间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大脑得到了锻炼。
⑧其次,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
音乐家们的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他们的听觉注意力,即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及能记住所听见的内容的能力都比常人要好。
这是因为音乐改善了大脑功能。
普通人如果提高了这些能力,对考试、记住重要的信息、改善语言回忆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⑨音乐能让人变得聪明,如果在学习或工作时选择背景音乐,效果是否更好呢?
科学家早就发现,音乐可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微妙影响。
但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通过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背景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竟(C)毫无二致。
⑩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A、B、C三个组。
A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慢板》,B组儿童聆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C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
此后,三组儿童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刚刚新学的知识。
最后的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是A组,其次是C组,最差的是B组。
⑪专家们的解释是:
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不能像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那样,对孩子的大脑认知机构起积极作用,相反却只会起消极作用。
⑫可见,在某种情况下,音乐能帮助你更快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
如果你要学习复杂的新知识,就需要(D)全神贯注,最好把音乐关了。
因为研究表明,音乐会减弱对新知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
12.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文中加点的四个词语,其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望而生畏
B.大有裨益
C.毫无二致
D.全神贳注
【答案】12.C
【解析】12.C处的成语使用有误,“毫无二致”意思是丝毫没有什么两样,即完全一样。
结合下文的内容可知,这个成语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13.第②段“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去掉?
请简述理由。
(只有观点,不阐述理由,不得分)
13.不能去掉。
因为“可能”只是表示推测,不是十分地肯定,去掉了,就变成了肯定的意思,与科学事实不相符合。
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3.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
“可能”表示这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去掉以后意思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4.举例子。
通过这个实例说明了演奏乐器可以使人聪明的原因:
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有很强的说服力。
1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
从“比如”这个关键词可知,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具体地说明了演奏乐器可以促进脑功能的发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5.你的同学王冰喜欢在预习新课时听摇滚音乐。
请你结合本文知识劝她改掉这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