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5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重点串讲

2012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串讲

1第一讲、危害辨识与控制

一、危害分类

第一类:

根据能量……P3。

常见的第一类危害:

并不是所有发生意外能量释放或危险物质的都是危险源。

只有危险性超过一定限度的。

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因素:

○1能量与危险物质的量的多少;

○2能量与危险物质的一位释放的强度;

○3能量的种类,危险物质危险性质(如毒性的大小、毒性的作用部位、蓄积性毒物等);

○4意外释放的毒物和危险物质影响范围……。

第二类:

主要指人、物、环境……P4。

井下氧气浓度不小于20%。

二、危险与事故

1.人为事故:

占事故中的98%,是可以预防的。

发生事故,首先寻找第一类危险,再分析第二类危险。

2.危险便是与危险性评价:

爆炸有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氧化还原、分解,如电缆爆炸)。

3.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定义:

(P78—专业技术书)。

辨识意义:

○1科学性,○2系统性,○3综合性,○4实用性。

三、工程技术(生产技术、安全技术)控制危害的有效手段

1.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1消除危险源,○2根治能量与危险物的措施,○3鼓励危险物,○4连锁:

防止操作顺序失误而设连锁(危险要用左螺旋)

四、重大危险源措施

1.技术措施:

包括设计制造措施、运转措施等。

2.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

○1政策部门措施:

制定重大危险源……

○2安全报告的内容:

a.对装置与生产工艺的描述;b.对危险物质的描述;c.初步危险分析;d.对安全相关部分的描述;e.危险性评价;f.组织机构;g.重大事故后果的评价;h.关于降低重大事故影响措施的信息。

3.出现下列情况修改安全报告:

○1对工厂生产过程重大改变;○2对危险物质处理出现  ;○3在安全工程上有重要改动。

4.安全报告每隔三到五年修改一次。

2第二讲、应危预案与相应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应急预案。

3第三讲、事故调查与分析

4第四讲、典型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5绪论

第一节安全管理学内容和任务

安全管理学三种理解:

广义安全管理学——非科学理解

狭义安全管理学——科学理解

广义安全管理学——科学理解

安全管理学的任务:

建立安全管理方案

组织安全方案安全文化管理层—组织结构—成员个体

人事组织方案

安全业务运行方案(技)

行为纠正相关知识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

安全意识

安全习惯

组织行为分析

基础科学:

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

应用科学:

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环境管理

风险:

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严重性的成积

安全:

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

安全管理:

以安全为目的的一种协调活动(行为)

学科地位620.10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5.1.11.1安全管理知识

一、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

非科学、生产安全、生产经营安全,职业安全,工作安全。

生产安全事故:

P134

事故:

人们不期望发生、造成损失(五种)的意外事件。

危险:

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危险源:

危险产生的根源(事故产生的根源)、隐患。

风险(安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损失的乘积。

安全:

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伤害。

安全是一种状态,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状态。

事故分类:

海陆(道路、铁路、火)空,工矿6类。

管理:

运用资源所进行的计划项目,有目的的协调活动。

对象:

管理、人的活动、人。

安全(生产)管理:

以安全为目的的协调活动(狭义)。

*本质安全:

采取最佳技术措施,特别在设计上采取措施,实现生产过程即使在误操作或设备故障情况下也不会发生事故的状态。

职业病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劳动保护:

用名词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健康):

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伤害。

5.1.21.2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Heinrich(海因里西)

○1共性原因:

(骨牌)遗传或社会环境→失误→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缺点:

去掉……态是最好的事故预防方法。

但这两者不能分类,且有多种描述,二者也交叉在一起,无法进行科学研究。

○225000起事故,人和物,88%、10%、2%

缺点:

个人行为,责备员工,资方无责任,个人行为决定与组织行为。

○35000事故三角形,没发现缺点。

 

5.1967年Haddon(海登)——能量学说

总统、高速公路局长、流行病学研究者——气囊

一切事故都是由能量或物质的不正常释放或传递而引起的。

PDCA模型(质量、环境、安全、社会责任)

系统安全:

起源——航天工业

研究对象——

系统——相互联系,能达到特定目的,具有独立功能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安全系统工程:

以事故预防为核心,识别、分析评价控制系统安全风险为手段,开发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的含义:

组织生产活动时,先考虑安全生产、安全矛盾时,以安全为重,保证自己和他人安全条件下,才能从事生产。

(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预防为主的含义:

安全工作立足于预防,知前移动,长效机制(方法?

)先考虑安全,贯穿始终。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1.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17条(背诵):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2.第18~23条

3.安全投入:

第17条(三)、第18条

4.建设项目三同时:

法律规定范围依据:

第24条(背诵)。

定义和内容:

生产经营新、改、扩建项目

5.安全生产检查:

依据:

第38条及其他规定。

检查内容:

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

6.特种设备、劳保用品管理

特种设备:

只涉及生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7.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11种):

电工作业、锅炉司机、压力容器操作、起重机械、爆破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煤矿井下瓦斯检验、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建筑登高架设作业、符合本标准基本定义的其他作业(GB5306-1985)。

特种作业条件:

○1年满18周岁以上,但从事爆破作业和煤矿井下瓦斯检验的人员不得低于20周岁。

○2工作认真负责、健康

○3具有相应的文化程度和安全……

8.工伤保险

概述:

社会风险—→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工伤保险

原则:

(8条)○1补偿不纠过失、○2个人不缴费、○3风险共担、○4互助互济、○5保险基金集中使用、○6保障与赔偿相结合、○7补偿与工伤事故预防及职工职业健康相结合、○8一次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1条、资金3条、结合2条、风险2条)

工伤认定:

14~16条(工伤保险条例)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属于工伤。

(记)在工作中,突发疾病或48小时死亡,有军人证的,算工伤。

医疗期待遇:

治疗期不超过12个月。

评残后,1~4级:

基金、一次性补助和津贴;5~10级:

基金、一次性补助、单位津贴。

死亡:

基金、一次性补助、伤葬补助、抚恤金。

事故预防:

行业差别、企业浮动、返回资金;宣传、科学研究、检验检测。

注意:

新旧条件差别、前4条为了解。

三、安全评价简介

1.定义: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内容:

危险因素识别。

3.分类:

建设项目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4.本质:

系统安全。

5.目的:

保证三同时(同设计、同施工、同投入生产使用)。

法律依据:

安全评价1988年劳动部48号文(最早的依据)、安全生产法第25条(较全)、《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导则》、《现状评价导则》。

网址:

(安全网)

安全设施过程三同时负责机构

安全设施预评价三同时保证评价机构

初步设计同设计设计单位

安全设施施工同施工施工单位

安全设施正常使用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生产单位

安全设施验收评价验收评价评价机构

安全设施验收审查三同时验收监督部门

6.评价机构管理

①有10个有组织的人员,1人1家注册。

②独立法人,有限责任,利于执法。

③有相应专家(内部人不行)

④有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

⑤有相应的监测检验设备(可和别人签合同)

7.各类概念和内容

概念解释:

预评价、验收评价、现状评价、专项评价。

评价后提出措施和建议

差别方面预评价验收评价现状评价专项评价

设计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详设、施工图设计详设、修改设计专项设计资料

依据资料类比工程现场资料现场资料专项检测

进行时间可行性研究阶段试运行后

正式运行前正式运行后专项检测阶段

评价重点可行性

可能危险危害因素

设计时的措施合法性

存在的危害因素

措施及有效性适应性

存在危险危害因素

整改措施可行性

针对性措施

专项检验

5.1.33.2程序

一般程序:

○1准备阶段○2识别与分析○3划分单元○4选择方法○5评价:

定性、定量○6报告○7送审

5.1.43.3单元划分

危险因素辨识方法:

设备装置、作业环境、作业过程、运输过程等。

危险因素辨识原则:

科学、系统、全面、预见。

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

生产工艺功能、设施空间位置、因素类别、事故范围等,明显界限、相对独立。

5.1.53.4评价方法

分类:

按结果:

定性(检查)、定量(指数)

按推理过程:

归纳(事件树)、演绎(事故树)、原因(事故树)、危险等级(检查表、指数)

按对象:

物、设备、人

方法:

⑴安全检查(SR)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A)

○1SC:

inspection(对比)对工程、系统设计、装置条件、实际操作、维修进行详细审查,识别危险。

各阶段都可用。

结果:

偏离设计否,偏离法规否。

优点:

简单。

缺点:

主观性。

○2SCA:

预先编制检查表,对照回答。

可以打分,但可比时才算定量。

可用于各阶段(除预评价)。

优点:

简单。

缺点:

主观。

序号内容结果

(2)预先危险分析(PHA)

确定系统→调查收集资料→系统功能分析→分析识别危险因素→确定危险等级→制定措施→措施实施

主要适用于设计开发阶段。

列表法比较方便。

类似于检查表,但是预想的。

(3)故障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FMEA)

目的:

是评价一个子系统或元件失效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过程:

确定对象——故障类型——对系统影响。

适用:

主要适用于设备或元件评价。

(4)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FMEEA的改版

确定几种故障

None  +(流量)=None Flow

More  +(温度)=More Temp

Less……

As well伴随其他事件发生

Part of伴随多余事件发生

适用于化工、热力、水利等

(5)事件树

假设一个事件,对比每项措施,看最后事故是否发生,措施有效否。

作用:

分析出示时间发展成事故的可能性。

适用于设计阶段。

(6)事故树

假设(或真实)事故作为一个事件,划分原因。

结果:

定量与定性。

作用:

分析事故基本原因——找出控制策略——确定方法——选用方法。

适用于运行阶段。

简单的逻辑代数

与门、或门、基本原因事件(基本原因)

1)交换律:

A•B=B••A、A+B=B+A

2)结合律:

A+(B+C)=(A+B)+C、(A+B)+C=A•(B•C)=(A•B)•C

3)分配律:

A•(B+C)=A•B+A•C、A+(B•C)=(A+B)•(A+C)

4)吸收律:

A•(A+B)=A、A+A•B=A

5)互补律:

A+A´=1、A•A´=0

6)幂等律:

A•A=A

7)狄摩根定律:

(A+B)´=A´•B´、(A•B)´=A´+B´≠A´•B´

[例题1]:

已知:

T=A1+A2,A1=x1x2,A2=B1B2B3,B1=x3+x4,B2=x3+x5,B3=x4+x5

求解:

最小割集

T=A1+A2=A1+B1B2B3=x1x2+(x3+x4)(x3+x5)(x4+x5)

=x1x2+x3x3x4+x3x3x5+x3x4x5+x3x5x5+x3x4x4+x4x4x5+x3x4x5+x4x4x5

=x1x2+x3x4+x3x5+x3x4x5+x3x5+x3x4+x4x5+x3x4x5+x4x5

=x1x2+x3x4+x3x5+x4x5

得到四个最小割集:

{x1,x2}

{x3,x4}

{x4,x5}

{x3,x5}

[例题2]:

已知:

T=A1A2,A1=x1+x2,A2=B1+B2+B3,B1=x3x4,B2=x3x5,B3=x4x5

求解:

最小径集

○1加“反”,○2与变或,○3求最小割集,○4去掉“反”(带“反”的最小割集就是最小径集)。

(7)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公式:

D=LEC

其中:

D—Danger(危险)

L—Likeliness(可能)

E—Exposure(暴露)

C—Consequence(影响)

评分有标准,一般定量。

(8)危险指数法(Risk Rank)

公式:

D=f(物质成分、量、物质性质、修正系数)

R=f(固有危险性、管理等)

Dow—火灾、爆炸

ICI Mont,火灾、爆炸、毒性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评价也是指数法

化工分级方法——中国青岛

我国:

数据不定分,管理评价没有方法

如何选择以上方法:

考虑○1工程系统所处阶段○2对象○3目的○4资源

研发方案设计样机详细设计建造生产日常运行改扩建事故调查拆除

SCA√√√√√√√√

PHA√√√√

HAZOP√√√√√

FMEA√√√√√

FTA√√√√√√

ETA√√√√

因果分析√√√√√

5.1.63.5评价报告

1.概述:

项目情况

2.工艺

3.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对象和措施

6.专家审查(建设单位)和报送

7.参考导则的严格要求

依据: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

长期、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贮存(处置)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

一个(套)设施或场所,同一单位边缘距离小于500m。

危险物质:

易燃、易爆炸、有毒物质或其混合物。

有临界量查表,物质混合时:

Σq/Q>=1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登记注册、进行安全评价、分级上报、监控整改、管理措施、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法》要仔细读。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三件事:

救援体系、预案、预案演练

救援时的组织方法:

救援组织机构:

指挥机构、现场指挥机构、支持保障机构、媒体机构、信息管理机构

救援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分区负责、区域为主

单位自救、社会救援相结合

救援任务:

营救受灾者、保护其他人;控制危险源;消除后果;查清事故原因

应急管理过程:

预防(为主)——预备——相应(积极)——恢复——预防(实现)

事故应急预案策划与编制:

(应急预案原则要背)

法律规定:

《安全生产法》17条、33条(重大危险源应急措施)、65条、85条。

《职业病防治法》19条、22条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51条、52条

作用:

开展应急救援的指导,实现有效救援,演练的依据

编制要求:

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

分级(层次):

国家、省、市(地区)、县(市)、企业

文件体系:

一级文件(总预案)、二级文件(程序)、三级文件(说明书)、四级文件(行动记录)。

国家安全科技中心有,上网可查

编制程序: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收集资料进行初评

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

评价能力和资源

建立应急反应组织

选择合适类型的应急计划方案

编制各级应急计划

核心要素:

组织机构与职责、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通告程序和报警、应急设备设施、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保护措施、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事故后恢复、培训和演练、应急预案的维护。

包含机构:

安全环境、操作生产、保卫、工程、技术服务、医疗、人事。

注意事项(要考虑的因素):

应急资源有效性、事故评价程序、指挥协调和反应组织、通报通讯联络程序、应急反应行动、培训演习和预案保持。

演练的任务:

锻炼队伍反应能力、检验预案的有效性、资源的充分利用。

(考试:

基本概念可能性大)

职业健康管理基本模式和要素

一级要素:

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错、管理评审。

(5个)

二级要素(17个):

事故、审核、持续改进、危害、危害辨识、事件、相关方(企业员工、用户等)、不符合、目标、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组织、绩效、危险、危险评价、安全、可承受的危险。

文件的编制方法:

根据使用者不同有:

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

实质:

系统化方案,不能束之高阁。

5.1.78.1安全生产监督

我国安全管理体系体制:

1.政策领导:

统一领导,建立监管体系,监管机构,法律体系;

2.部门监管:

综合监管(安全生产部门)加专业监管(专业部门,如公安局);

3.企业负责:

负责人问题;

4.群众监督:

工会系统;

5.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等;

6.个人遵守安全健康规章制度。

法律体系:

第一级:

宪法、第二级:

通用法律、第三级:

专项法律。

法律存在的问题

1.技术性描述法,问题和解决办法时间

2.综合程序不够,关于生产的,企业为对象,事业单位?

3.谁是主要负责人?

4.员工参与决策权

5.处罚太重,激励措施不足。

8.2煤矿安全监察

《煤矿安全规程》要看,GB6441-1986以及75号令

轻伤:

重伤:

定义

事故调查处理:

内容及调查报告

1.生命财产损失

2.原因和过程

3.责任和事故性质

4.防范措施建议

5.形成报告及归档材料

 

2004年6月11日,主讲:

袁化临

6第三章机械安全基础

6.1.1第一节、机械的作用

工具——人类活动(生产、生活)不可缺少;

标志——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装备);

经济——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品种(世界经济一体化)。

一、基本概念:

1.机械:

由若干零、部件装配组合而成,通过运动实现机器的使用功能,有动力系统、控制和制动结构,可以利用、转化和传递机械能。

2.机械安全:

在使用机械的各个环节和机械的各种状态下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

二、机械的组成(看书)

三、机械使用状态的安全

1.定义:

在机械使用阶段的各个环节和状态,执行预定功能(运输、调整、示教、维修、检查、保养、安装、拆卸、处理、报废)

2.机械具有使用功能、安全功能、危险的机器功能。

3.机械工作的状态:

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故障状态、(故障安全状态)、非工作状态、检修保养状态

四、作业危险区

1.定义:

使人面临损伤或危害健康风险的机器内部或周围的某一区域。

2.传动机构及其周围区域:

各种机械的共性。

常用各种防护装置隔离或封装。

3.执行机构及其周围区域:

操作者经常介入,是主要危害区。

不同机器危险有较大差异,使安全防护的重点、难点。

五、支承装置

1.固定式:

形状、变形(刚度)、振动、垮塌。

2.移动式:

稳定性、移动范围,安全防护较固定式更应引起注意。

6.1.2第二节由机械产生的危险

(P60技术、P6和P102案例)

一、基本概念

1.由机械产生的危险:

使用机械过程中,可能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伤或危害的起源。

2.危险因素:

危险是引起或增加伤害的条件,是客观存在的,由存在的空间、时间、数量、状态决定。

3.危险因素的特点:

存在的广泛性、表现的复杂性、安全(危险)的相对性(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二、机械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

1.按对人体的作用效果分类(强调作用的时间和效果):

危险因素:

在机械加工设备生产过程中,能对人体造成伤亡或对物体造成突出性损坏的因素。

有害因素:

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对物体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2.按机械自身特点及作用方式分类(机械危险和非机械危险):

机械危险:

包括电器危险、噪声危险、温度危险、材料……共8个危险,要背会。

(P60)

三、机械伤害基本分类

1.卷绕和绞缠

2.卷入和碾轧

3.挤压、剪切或冲撞

4.飞出物打击

5.物体坠落打击

6.切割和擦伤

7.碰撞和刮蹭

8.跌倒、坠落或蹲底

四、产生机械危险的条件

1.危险条件:

(P60共6个条件)

2.实质:

机械能非正常做功,传递或转化导致接触性伤害。

五、事故原因分析

1.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原因之一,在机械寿命的全过程各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2.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原因之一,指挥、操作、违章、失误。

3.安全管理缺陷——间接原因,○1内部管理机制○2外部因素

6.1.3第三节、实现机械安全的基本原则

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危险,减少或限制人员涉入危险区。

一、采取本质安全技术

软、硬件(强度、刚度、稳定性)

二、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

1.安全防护装置的类别

1)防护装置(P63)

2)安全装置

2.安全防护的设置原则

1)以操作人员站立的平面为基础:

○1高度小于等于2m时,○2高度大于2m时,

2)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

3)设置限位装置,防止超行程运动

4)设置负荷限制装置,防止超负荷

5)采取缓冲装置,防止惯性冲撞

6)采取有效紧固措施,防止零部件松脱

7)设置紧急停车装置

三、履行安全人机学的要求

四、使用安全信息:

主要包括安全标志

五、维修的安全性

1.机械可维修性

2.维修作业安全

六、个人劳动防护装备

1.分类:

按防护部位分为9类

安全帽、呼吸护具、眼防护具、听力护具、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服、防坠落护具、护肤用品。

2.注意:

合理选配;技术指标;辅助装置。

七、作业场所与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1.作业场地:

作业地点,进出通道。

2.机器布局:

安全距离等。

3.作业场所:

作业空间等。

4.环境条件:

照度、温度、通风等。

6.1.4第四节、机械安全标准体系

A——机械安全基础标准

B——机械安全通用标准

C——专用机械安全标准

6.1.5第五节、风险评价程序的流程图

 

7第四章、典型设备

7.1.1第一节、典型机械基础

一、普通金属切削机械

1.车床及车削加工:

工件旋转——主运动;车刀——进给运动。

2.铣床及铣削加工:

铣刀旋转——主运动;工件和铣刀——进给运动。

3.刨削加工:

刀具往复运动。

4.钻削加工:

5.镗削加工:

金属切削机械产生的危险

二、危险机械

1.压力加工与冲压事故(P84)

(1)实现冲压安全对策:

○1手用工具选取;○2安全化模具;○3送取样的机械化、自动化;○4操作区采用安全装置

(2)冲压机械安全防护装置(P85)

2.磨削机械安全技术

(1)危险因素:

机械危害、粉尘危害、其他危害。

(2)砂轮磨削液使用:

(3)结合剂:

○1树脂结合剂;○2橡胶结合剂。

3.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危险因素:

○1机械危险(危险性大);○2化学危害;○3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7.1.2第二节、特种设备

一、起重设备

1.起重机械分类

(1)起重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