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0205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其中,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是指: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

具体实现形式有: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3)地位:

①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②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4)原因/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因此不能实行按资分配)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这是根本原因;(因此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此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④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⑤实践证明,我国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5)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③实践证明,我国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6)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就全国的劳动者而言,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占多数;

②就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而言,按劳分配的部分占较大比重。

3.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1)含义: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它适用于个体经济。

(3)特点:

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4.按生产要素分配

(1)生产要素有:

劳动、土地、人才、资本、管理、知识/技术等。

(2)它主要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其他所有制形式中也可存在。

(3)之所以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原因在于:

①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②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③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④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客观必然性?

(1)生产决定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是由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决定的;

(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实践证明,我国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6.分配方式类题型的解法:

一看所有制类型;二看因何取得收入。

详见下表:

关键词

所有制

因何取得收入

按劳分配

公有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国家或集体控股企业、国家机关、农业等)

劳动收入

(工资、奖金、津贴等)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经济

劳动所得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劳动收入,但一般是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按资本要素分配

各类企业

股票所得利息分红、出资、存款储蓄所得利息、债券所得利息等

按管理要素分配

各类企业

管理者的贡献,指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

各类企业

科技人员的贡献,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

各类企业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按信息要素分配

各类企业

指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平的收入分配(也叫收入分配的公平)

(1)含义/表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2)意义: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②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我国为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B具体措施是:

a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

A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B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4)注意: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的需要、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2.效率与公平间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间的关系是什么?

①相互区别:

A两者含义不同:

a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b效率则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B公平和效率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两者存在矛盾:

a过分强调效率,会使收入差距拉大,损害公平的实现;

b过分强调公平,会导致平均主义,损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具有一致性: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总之,效率与公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间的关系?

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间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