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3778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docx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论文

  摘要早在80年代中期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会议就已发出了呼吁对水资源开发要注意不破坏开发其赖以生存的资源本身,要进行没有任何破坏作用的开发,几十年来全世界都在为早期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的水资源开发决策付出代价,那就是破坏了自然资源的基础以及使环境条件恶化。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涵机理实现条件对策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早在80年代中期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会议就已发出了呼吁对水资源开发要注意不破坏开发其赖以生存的资源本身,要进行没有任何破坏作用的开发,几十年来全世界都在为早期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的水资源开发决策付出代价,那就是破坏了自然资源的基础以及使环境条件恶化,自1988年来,国际上围绕这一问题召开了许多会议,明确提出了所谓持久的利用和开发水资源的口号,积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人类的共识是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水资源工程必须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方法来规划、实施和运作,从而能长期地保持和改善资源的基础,保证后人也能够拥有祖先留下的、质量较高的水资源。

  水资源可持续虽有各种不确定的解释,但它的内涵至少应包括1适度开发。

  对资源的利用后不应破坏资源的固有价值,并且尽可能地回避开发措施对资源的不利影响;2不妨碍后人未来的开发,为后来开发留下各种选择的余地;3不妨碍他区人类的开发利用及其水资源的共享利益;4水的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是策略选择中的主要准则;5不能破坏因水而结成的地理系统。

  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理1.水的循环规律是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的保证。

  水资源优越于大多数其他自然资源在于通过太阳能的作用使陆地上的水源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从而使维持一切生命活动的新鲜水源不断。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对水的需要不断增加,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可以得到更新和补充的新鲜水量却是有一定限度的,因而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的供需失衡;有些地区因过度开发和污染破坏了当地水源,直接威胁人类完全生存的环境。

  因而人们要求保持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并改善保持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引申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相应而言,各个地区均需拥有水资源承载能力所能维持的承载水量,该水量必须能在水循环条件下得以持续维持。

  2.水量守恒原理是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的客观现实。

  水量守恒原理,就是指一定量的水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可以变换形态和存在空间,但其数量不变。

  具体来说,在循环中,能够在一年或多年之间可以得到恢复的水量,该部分水量可以由人类控制、调节并能按照需要供应,并以它作为分析水的供需关系的依据。

  作为该部分水量应具有以下特征1可能按照社会的需要提供或可能提供的水量;2该水量拥有可靠的来源。

  且该来源通过水循环不断能得到更新和补充;3该水量可由人工加以控制;4该水量和水质能够适应用水要求;5该水量主要功能系供水,兼具生态功能。

  三、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条件1.更新水资源观念、建立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先决条件。

  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存在两种模糊观念一是无限可用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赐之物,不存在危机问题;二是有值无价论,认为水不具备资产特征,其所有权不明确,人们可以自由索取。

  由于上述观念的左右,人们惜水、爱水、节水意识十分淡薄,对水资源的浪费已成为一种社会痼疾。

  据统计,仅北京市一年的洗车用水就相当于6个北海的水量。

  鉴于此,笔者认为,解决中国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而节水的基础在于社会。

  因此,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历史使命已责无旁贷地摆在当代人面前。

  何谓节水型社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水利专家钱正英同志做出了明确的阐释。

  她认为,节水型社会是指要增强社会的节水意识,把节水的政策贯彻到社会的各行业,让节水的观念落实到全社会的每个人。

  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促使水资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根据上述观点,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关键在于增强社会的节水意识。

  节水意识的基础来自于水忧患意识,而水忧患意识的建立则需要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水资源知识的宣传教育。

  为此,全国节水办公室专家建议编写生动有趣的水资源科普读物,对广大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水资源教育;在中学阶段则要开设水资源选修课,借以普及水资源知识;在大学生、干部、职工中则要将水安全教育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树立水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基础的思想,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把节水贯穿于每一次用水的行动之中,逐步建立适合我国水环境的节水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城市的全方位的节水社会格局。

  2.调整我国水资源格局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条件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毛泽东的这一借水构想,是调整我国水资源格局,实现我国21世纪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选择。

  经过近两代人的努力,这一借水构想的总体框架——南水北调工程已日渐清晰,即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向北方调水,形成南水北调西、中、东三条引水线路。

  一个世纪水利建设工程已经拉开帷幕,2003年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东线已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将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取水70~192亿3、145~200亿3和50~100亿3,总计调水量每年将达265~500亿3,相当于北方五片平均水资源的49~93,这无疑将对干涸的北方带来福音。

  3.协调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在水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上缺乏生态观念。

  在水行政管理体制上存在着部门单目标管理与水资源的多功用相矛盾的局面。

  水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次优化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以北方三河流域为例,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1997年断流时间长达266,断流区直达距河口780的开封市;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从1974年开始,下游自大西海子水库以下363公里的河段全部断流,下游绿色走廊岌岌可危;发源于青海祁连山、纵贯甘肃河西走廊、蜿蜒于内蒙古草原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也连续10个汛期出现断流,导致下游地区的胡杨林大片死亡。

  水资源生态恶化引发的环境及社会问题日渐突出。

  生态用水新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以三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成功为标志,已在河流水量统一调度,实现流域乃至跨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解决各种用水需要,使有限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方面迈开了可喜的一步,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生态用水问题将日趋严峻。

  因此,从现在起到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们必须要通过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节约用水和必要的工程设施,严格控制上游用水,让河水沿着河道不断流向下游,维护和逐步恢复生态系统。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1.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1要确立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所谓水利产业,是指那些以从事水的生产与供应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生产部门。

  这是一个围绕水资源的生产、配置、管理以及消费服务的庞大的产业门类,它有自己特定的资源、资产、管理机构、服务对象和产业政策。

  据专家分析,其产业地位和产业远景并不亚于石油工业。

  仅供水一项,全球的年产值就可达40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石油工业的40,超出制药工业的13,且正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在我国,以浙江义乌一次性出资2亿元购买东阳横锦水库每年5000万3水的使用权为起始,标志着我国水利产业化进程已见端倪。

  据此,业内人士认为,21世纪水利产业将成为阳光产业。

  2要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体系长期以来,我国水价严重脱离价值轨道,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使水利资金捉襟见肘,大多数水利设施因经费短缺而带病运行。

  为此,应根据不同的产业和用途合理确定水价,建立用水和超额累进收费制度,逐步实行分质供水,优质优价,使水价体现国家水利产业政策并得到合理的成本补偿,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价机制。

  在此方面,我国已迈出了成功的步伐。

  如我国为解决向香港供水而建设的东深供水系统,就是以水价作为调节杠杆而实行有偿供水的范例。

  自1964年以来,该系统已向香港供水1000亿3以上,占同期香港供水总量的90,仅1993~1996年就实现利润4847亿元。

  东深供水系统水利产业化成功经验可为全国所借鉴。

  3要借鉴国外水费管理经验发达国家在水资源资产化、水商品市场化方面走过了相当长的路程,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为我们借鉴。

  以法国为例,法国制定了谁污染,谁交治理费,谁用水,谁花钱的以水养水政策。

  对工农业等企业;">企业用水,地方公共水文管理局完全根据其污水排放量和废水污染程度收取费用;对个人家庭用水,则在水费中增加了污水处理等各项费用。

  据介绍,在法国个人家庭支付的水费中,大约42是使用自来水费,39是污水处理费,13是地方公共水文管理局管理费,5是增值税,1是国家引水发展基金。

  由于法国在水费收取中明确界定了其用途,这就使水价政策成为水资源产业政策的一部分为公众所普遍接受。

  2.以提高水利用率为核心,促进节水科技进步1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灌面积居世界首位。

  全国年农业用水约为4000亿3,占全国水资源消耗总量的80。

  但是,我国的农灌用水利用率只有25~40。

  因此,提高农灌用水利用率,便成为农业节水技术的关键之所在。

  在推广节水灌溉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已走在前头,而堪称典型的则是以色列。

  以色列国土的23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为2703,不足中东的14和世界的3,就是在这块水资源奇缺的土地上,以色列人依靠节水科技,创造了令人折服的农业佳绩。

  以色列政府以科学用水为基本国策,提出农业的未来在高产值科学用水,农业科研始终围绕节水开发高产作物进行,积极推广了高科技节水技术,发展了以节水为核心的现代农业。

  以色列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明滴灌技术以来,到目前已发展到6代,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板结化。

  以色列农灌用水连续30年稳定在13亿3,而产出却翻了5番。

  针对我国农业节水科技的差距,专家呼吁第一,我国农灌输水要进行渠道防渗,这将比不防渗土渠节水23;第二,要大力推广地下管道灌溉、喷灌、滴灌、微灌、渗灌技术,以提高用水效率;第三,要搞好水土保持,以减少河道径流,减少入河泥沙,把水土涵养、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起来。

  2重视发展城市节水科技,注重开发高科技节水器具。

  我国城市输水管网技术落后,管道老化,每年管网流失的水量占自来水管网供水的20以上。

  以家庭水龙头为例,每年由于龙头工艺落后,质量低劣而造成的滴漏浪费就达1亿3。

  采取陶瓷阀芯片的节水龙头比铸铁水龙头节水30~50。

  若采用磁水龙头或感应水龙头,则水龙头的滴漏问题便可以得到有效地遏制。

  大力开发中水技术。

  所谓中水,是指对一次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再生水资源。

  我国中水资源丰富,使用前景十分广阔。

  专家指出,将中水处理设施与在建生活小区、校区、饭店等统一规划,建设规模适度的中水处理厂,将中水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等,可节约城市用水总量的40。

  构建污水资源化体系。

  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与污水资源化工作存在明显反差,总体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40,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

  笔者认为,国家除在宏观上加快实施节水型经济结构调整、建设节水型城市经济体系外,在微观经济结构方面,应制定针对企业的减污增水法规并加强监管。

  此外,还应积极推广并鼓励使用污水资源化高新技术如膜法水处理技术等,以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加快新水源研究开发进程,重视空中水资源开发。

  我国陆地上空的水汽年累积量约为20万亿以上,其中6万亿形成降水,除去蒸发,只有27万亿形成地表径流。

  专家估计,若在已有降水的基础上,通过空中水资源开发,每年再增加10即6000亿的降水,这些降水若有13进入西北与华北,将会显著地缓解那里的缺水状况。

  为此,专家建议,国家应把开发空中水资源作为一项战略决策,组织全国气象、科技、水利、高校、国防、农业、电信等方面的专家形成合力,着力于云雾成雨条件机制及微物理学过程的研究,探索我国水汽分布、运行、转化规律;建立空中水资源探测与预报系统;建立云层临水界状态位置与时间数学模型;选择并研制廉价、高效催化剂;设计与应用喷洒装备;测定增雨效果并确立评估系统等。

  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遥感、探测技术、巨型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传输系统、催化剂技术、雷达导航、微波中转等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已基本能满足空中水资源开发需要,应尽快制定规划、组织实施。

  提高一次水资源利用效率。

  一次水资源即天然降水资源。

  在我国年均6万亿3的一次水资源中,除去陆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外,转化为地表径流二次水资源的约为44。

  我国目前一次水资源利用率仅为75。

  为此专家提出,要加强雨水利用的研究开发,在雨水利用中引入高新技术,这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

  因此建议,设立国家级应用高新技术集雨蓄水工程中心和天然降水高效利用研究示范基地。

  在此方面,我国专家提出的利用炸药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在土壤中形成稳定的窑体,用以无蒸发地储存雨水资源技术,已在河南、宁夏、北京等地实施,并取得可喜进展。

  这项旨在解决农业水危机的重大基础工程技术,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加大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步伐。

  海水淡化技术在世界上业已成熟。

  全世界单台产量在1000日以上的淡化水日产量已达2300万。

  海水淡化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已为水资源短缺国家所普遍接受。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1958年,起步技术为电渗析,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75年开始研究大中型蒸馏技术。

  到目前为止,反渗透法、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低温压汽蒸馏法等技术在国内均有应用。

  专家认为,经过多年的攻关,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水资源极其丰富,同时,我国西部有相当丰富的苦咸水资源,这就为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3.以调整水污染防治战略为基础,加大水体污染治理力度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流域的水污染防治。

  国务院提出了2000年实现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环保目标。

  九五期间,国家还斥巨资投入水污染防治,使我国环保治理资金达到同期的093。

  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遏制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水污染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模式粗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关系处理失当。

  为此,水污染防治工作应从战略上作出调整。

  即应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应从单纯的工业源污染治理转向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的统一综合治理;应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实行废水资源化利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