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4977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docx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

TheponywasrevisedinJanuary2021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验和教育研究。

在帕夫雷什中学,他全面探讨了普通教育的各个领域,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而他深植于实践的经验与着作正是这一理论的完美阐释。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苏维埃教育学上的一种非凡的、卓越的现象。

因此,了解他的生活道路、深入研究和实际运用他的教育遗产,乃是每位老师、每位教育者、每位国民教育工作者在道德上和职业上的义务。

我们小组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这些还处在以学习为主的本科生,以及对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了解得都不是很透彻的新教师,因此选择阅读这本书,把论述本书的理论思想作为期末的读书笔记作业的主题。

一、作者生平简介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于1918年9月28日出生在乌克兰的瓦西里耶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境逐渐变好,过上了和睦甜美的幸福生活。

父母给瓦西里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1933年,苏霍姆林斯基从七年制学校毕业。

由于苏联学校急剧增加,迫切需要大量师资,他毅然投入了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1934年毕业。

正是在这里,他立下誓言,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1936年,苏霍姆林斯基去波尔塔瓦师范学院深造学业,于1938年毕业。

1939年他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在卫国战争期间负伤。

伤愈后,他被任命为乌瓦镇工人村一所中学的校长。

在乌瓦镇中学工作了一年半之后,1948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在这所中学工作长达32年之久,直至去世。

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楷模。

他的许多着作历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视为精品,加以学习、研究和借鉴。

他不仅是一个优秀而朴实的教师,同时是一个教育理论家,他继承了先辈的教育思想,并对它们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以教育经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三者汇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思想。

二、书籍简介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晚年之作,该书记述了作者晚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级小学预备班和四年级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

本书于1969年出版后,曾获得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协会一等奖(1973年),以及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1974年)。

乌克兰科学院院长B·E·帕通指出:

“这本着作,是教育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出类拔萃的现象。

而作者在本书前言中也说道:

“这部着作是多年学校工作的总结,是沉思、焦虑、担忧和不安情绪的总结!

本书第一部分讲述“快乐学校”,是出自这位教育家的爱心的一项成功创举。

作者以满腔热情发出了“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呼声。

本书第二部分《儿童时代》写的是小学四年的学校教育。

这部分总结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教育思想,强调健康和掌握知识的范围,反对过重的课业压力。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中,德智体美劳五育是紧密相联的。

他一方面把小学生的健康提到了首位,同时又指出合理的学习生活、劳动、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儿童身心健康的重大影响。

而作者本身也正是为了培养这样一种和谐的人呕心沥血。

可以看到,帕夫雷什中学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从属于这一目标的。

三、教育思想简介

、基本教育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先后提出过许多条教育信念,但这些信念都是围绕着实现教育总目标而进行论证和阐述的。

这些信念可以总结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

2、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自我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体育和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关心学生健康,特别是关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的正常健康发展,作为他领导和管理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这是由于在他看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认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126页)都要以他们身体的健康状况为转移。

体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中是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体育操练和运动可使身体得到正常的发展,而运动本身还会变成有机体的需求,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享受。

健康教育——重视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创造,重视作息制度的制定和遵守,重视食品营养的调节,重视日常体育锻炼的坚持和开展,才能真正实现体育的培养人物。

他说;“良好的营养,加上阳光、空气、水以及适当的劳动和休息,所有这一切配合起来便是无以取代的、有益的健康之源。

”(同上第113页)

、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它在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应居核心地位。

道德教育内容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其论述的重点。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培养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习惯、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这些内容都与公民基本道德素养和最高道德准则密切相连,而习惯、情感、信念和理想四者之间又是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

“为人们做好事这是陶冶孩子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

”(第286页)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道德教育是其全部教育理论的灵魂,与此同时,在这一理论上的认识,也充分反映在他的教育实践工作中。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实现道德教育的途径,在所阅读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论述较少,倒是在《帕夫雷什中学》和《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多有涉及,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通过学习各种科学基础知识进行道德教育

2、编辑和利用《道德价值文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3、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4、通过各种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5、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在学生道德品格培养中起巨大作用

、智育

智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明确地肯定,不论过去和将来,智育“都永远是教学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智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培养主要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智能,形成概念。

这些都是智育最主要、最基本的任务。

智育的任务和作用,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体系中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内容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着墨较多,并且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中也有很多介绍。

1、获取和积累科学知识

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智育的其他重要任务也正是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去实现和完成的。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

“智育是在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

他明确表示,学生掌握、获取和积累知识,意味着对那些重点科学知识的基本真理必须进行专门熟记,并要长期保持在记忆之中。

但是他反对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只会使孩子变呆、变傻,并对孩子的健康和智力发展都有害。

”(第124页)要想牢固掌握和记住所学知识,必须真正理解,首先有赖于阅读,其次是积极的思维,细致的分析。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认为带孩子到大自然去旅行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是让他们注意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学习看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来。

”(第150页)。

2、发展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把发展智力作为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发展智力的任务是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

他主要从其长期的学校教育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出对智育和教学任务的见解。

由于它主要来自于实践,并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所以比那些纯理论性的探讨和结论更符合客观实际,更趋于正确合理。

3、培养智能

苏霍姆林斯基赋予智能以多方面的广泛内涵。

它可以指学习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手段和武器,也可以指推进学习和脑力劳动的某种思想和心理状态及个人的探求志趣。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一面强调“掌握智力劳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又强调“智能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

他说:

“我把逐步培养儿童进行紧张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当作重要的教育任务。

”(第137页)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培养脑力劳动的技能和自我纪律,需要在脑力劳动中集中智力、克服困难,这样逻辑认识对学生的情感触动越深入,记忆也就越牢固。

、劳动和劳动教育

从教育的角度看,劳动教育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劳动的教育,至少是片面的教育。

“教育,这首先是一种劳动,一种十分艰难却又十分高尚的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既指体力劳动,也指脑力劳动,还包括日常工作和活动。

但更多的是指体力劳动,指以创造物质财富为主要内容的体力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确认,实施劳动教育,必须完成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目的,这就是劳动的社会目的和劳动的思想目的。

在谈到劳动或劳动教育问题时,苏霍姆林斯基常常使用“创造性劳动”这一词语。

这说明他要求的劳动已不完全是普通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且必须包含“创造性”的内涵,具有广泛的、深刻的创造性质。

、教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学校教育工作时,总是把教师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育者主要的神圣的职能,就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所以,首先,教师必不可缺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其次是相信孩子,了解儿童,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个合格的老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素养:

1、不断充实知识,用以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

2、善于思考问题并善于教会儿童思考

3、以个性影响个性

四、总评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全确立,在此之前,苏联的普通教育理论曾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苏联教育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终生潜心研究的主题是人的全面发展,他的全部理论正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所以,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相信,要实现这以核心内容,必须提供和创造某些必备的外在条件和客观因素,注重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并联合智育、德育、劳动教育在实现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点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体系都具有与之相应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辩证求全

用全面的思想、辩证的观点看待教育问题,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理论上始终是这样理解的,而且在实践上也一直是这样坚持贯彻实施的,即对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提出同样的要求。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不难看出,他在实现其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这一主体性原则中,尤其注意避免片面性、形而上学思想的局限,力求做到主次分明,有主有从,轻重有别,有先有后。

2、不断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论是在教育实验进程中,还是在教育理论探索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实践者、探索者的奋斗不懈、创新不已的思想和精神。

“自我教育”理论就是他的一项重大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意识到,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首先应依靠自己完成各项任务,实现高尚理想。

3、无私奉献

他最重要的一条基本教育理念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他始终信守并忠诚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热爱儿童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进而认真教育孩子。

他说:

“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完全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儿童,全面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儿童,从而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细致周到地培养教育学生。

五、读后感

看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颇受触动。

作者从自己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提炼出自己对教育的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

令我感动的是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战争结束之后,他的领导问他战后想要从事什么职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要回到学校去当老师,这本来就是我的职业。

”于是,他就一直从事教育研究,直到去世。

我想,这份坚持与执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以达到的。

苏霍姆林斯基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们,所以他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他说,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孩子,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要爱世界上所有的孩子。

这种赤诚的教师之心,令人感动。

在刚开始读到《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个名字时,我对他就充满了幻想与憧憬,作者将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撰写这样的一本书,将用怎样的方式来将心灵献给孩子。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这本书无疑成为一部启蒙“教材”。

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

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

而作者正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在快乐中教育,在孩子的世界里陪同他们成长。

在孩子面前作者不是老师,不是校长,是朋友,顶多是一位大朋友,能够牵着孩子们的手玩耍、学习、成长。

而作为明日之师的我们,从中学习的不仅是思想,而更重要的是行动,切合实际的作为。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着,我深深被他的理论折服。

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

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他说: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

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

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

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中心留给教育,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学生;让我们真正做到:

把整个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着,我深深被这位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

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

高素质的教师应该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言放弃,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最初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事实证明不是那样。

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

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

我国近代一位教育家夏丏尊的话作答最准确,那就是“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确实如此!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苏大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参考文献:

阿·泽伟林: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之《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卷第5页

B·E·帕通:

《深入的探索,高度的效果》,载于《乌克兰真理报》,1974年12月25日。

《帕夫雷什中学》,第258页

《帕夫雷什中学》,第256页

《帕夫雷什中学》,第6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