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282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及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纲要求] 

(1)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2)罗马法。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点1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蔚蓝色的希腊

自然地理环境

①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

②无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

③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影响

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促进希腊进行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

②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

建立

公元前8世纪左右

特点

①保持小国寡民的规模,珍视独立自治

②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③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

希腊的公民

地位

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组成

通常由一个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

权力

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素质

①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

②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二、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三次重大改革

改革

背景

内容

特点、影响

梭伦改革

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③按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并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

①特点:

不迁就贵族不偏袒平民的中立政策

②影响: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组成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②由10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③制定“陶片放逐法”

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伯里克利改革

希波战争的胜利,伯里克利连任首席将军

①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④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

⑤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削弱,伯里克利执政时代被称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1.缺陷

2.进步性

[命题切入点] 雅典民主制度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时期的改革,逐步确立和完善,其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它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但雅典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国家权力被滥用和误用,又造成雅典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雅典民主制度形成、发展、高潮的历史背景,重要改革家改革内容的比较、归纳,民主制度的特色及评价是命题的主要切入点。

主题一 多角度认识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因素

2.主要民主机构

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

陪审法庭

十将军

委员会

性质

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大会的

附属机构

司法机关

最高军事、行

政事务机构

职能

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司法监察;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陪审法庭终审

轮流统率军队,首席将军执掌军事、行政事务

3.五大特征

(1)主权在民

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构。

②全体公民皆可参与的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③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

(2)权力制约:

这种权力制约主要是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

(3)法律至上:

雅典严格实行法治,法律神圣不可侵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公民意识:

由于任用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人人皆可以为政,是统一的公民集体形式。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5)直接民主:

古雅典民主实行的是直接民主,为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是西方民主的滥觞。

讲史料

史料一 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一切职司各人都不得连任;一切职司的任期都是短暂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导读 史料体现了轮番而治和权力制约的特征。

史料二 下图是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单位:

人)

导读 注意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

雅典总人口才40万,自由民不到一半,享有公民权的成年男子会更少,直接说明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建立在对奴隶剥削和压迫之上的制度。

练史料

史料 (2014·安徽高考,节选)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探究:

根据史料,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答案 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

主题二 雅典民主政治认识上的六个误区与三大不足

1.六个误区

(1)从民主运作形式上看: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不可误认为直接民主是最理想和完美无缺的运作方式。

(2)从局限性上看: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能说成是全体雅典男性居民的民主。

(3)从实质上看:

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专政,不可误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

(4)从影响上看: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不可误认为其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了完备的体系。

(5)对于陶片放逐法:

不宜夸大其维护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还应看到它极易成为排除异己、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使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政治家被流放,不利于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健康发展。

(6)关注两个概念的区别:

“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机构;“轮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2.三大不足

(1)从民主的范围看,雅典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妇女和外邦人没有资格得到公民权利。

(2)从民主的性质看,雅典民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3)从参政方式上看,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相同的国家管理权,这样的极端民主化很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讲史料

史料 古代希腊地图

导读 

(1)图片背景: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地理环境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条件。

(2)图示内容:

图片显示希腊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海洋、山地、港口众多,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有助于海外贸易的拓展,有利于雅典文化的传播。

练史料

史料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探究:

史料中认为“实质的独裁”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 城邦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极少数的成年男性公民,更多的人被排除在民主政治生活之外。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只有一项法律规定,不能据此说明雅典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排除A项。

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强调的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与自杀无关,排除D项。

雅典公民自杀必须先申请,说明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与法律是否尊重生命无关,排除B项。

2.(2014·福建高考)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任何公职人员都要受到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督察监视,这样就从制度上维护了民主,故D项正确。

3.(2014·重庆高考)“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

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废除平民债务,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梭伦改革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故B项错误;C项未在材料中体现;题干材料的第一句话体现了梭伦改革“中庸”的特点。

第二句话说明梭伦改革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故选D。

4.狄摩西尼指出:

“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

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  )

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答案 B

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最重要的特点是人民主权,广大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因此雅典公民往往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爱国心,他们“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故选B。

5.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

A.公民真正享有自由和平等的制度

B.是一种原始直接民主

C.易形成集体暴政误用国家权力

D.是少数统治者享有的民主

答案 C

解析 综合“这种专政”、“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压制少数意见”等信息及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即可知C项正确。

考点2 罗马法

1.习惯法:

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2.第一部成文法

3.公民法

4.万民法

5.自然法

6.作用与影响

(1)公民法的作用

(2)万民法的作用

(3)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学法点睛] 罗马法识记“一、二、二、三”

主题 综合认识罗马法

1.罗马法的基本内涵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理精神。

2.罗马法原则在今天的体现

罗马法中的原则

对今天的影响

陪审制度

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源头

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所谓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资产阶级对此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立法的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

讲史料

史料一 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十二铜表法》

导读 史料体现出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罗马统治者利益及自由民权利的奴隶制法律体系。

史料二 (节选自《万民法》)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导读 史料体现罗马法强调证据、公平、平等、理性,体现了自然法思想。

练史料

(2014·北京高考,节选)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史料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探究:

概括史料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答案 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答案 B

解析 A项“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表述既不符合史实也违背材料信息。

题干的意思是当外敌入侵时,平民拒绝作战,这迫使贵族让步从而推进了罗马法律的完善,故C项明显违背材料的原意。

D项错误,平民和贵族的政治诉求不可能一致。

2.(2014·四川高考)西塞罗认为:

“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

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

”此处“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B.万民法

C.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

答案 A

解析 西塞罗这段话体现了他以自然法作为正义的唯一标准,他视自然法为正义的唯一化身,他始终主张正义只能从自然法中寻找。

3.(2014·广东高考)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

“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以看出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故B项错误,D项正确。

《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卢梭的著作,故A项错误。

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的结论,排除C项。

4.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

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  )

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 C

解析 15~19世纪初,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时期,在长达四五百年的时间,均学习罗马法,体现了罗马法对资本主义立法方面的深远影响,比较备选项可知,C项最佳。

5.英国经济学家:

“我们今天经济制度的得失,间接受罗马思想之影响不少;个人有勤治其事之精神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长,过于注重权利观念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短;二者皆与罗马法律制度有极深关系。

”那么能体现材料中古罗马法精神的评价是(  )

A.主张消灭一切阶级压迫

B.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答案 B

解析 罗马法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保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但却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技巧点拨 情境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情境类选择题,顾名思义,即给答题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答题人从中分析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反映了哪些信息,从而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

这类选择题的一般解法是:

首先,抓住时间界限。

无论该题的选项如何变幻莫测,都要紧紧抓住时间界限。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可能正确,不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肯定不正确。

其次,抓住区域界限。

无论选项多么具有迷惑性,都要考虑选项表述是否符合这一区域的实际和题目要求。

最后,回归教材。

选定符合材料细节限制的史实确定答案。

考点3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的启蒙

思维发散  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社会环境比较宽松。

(必修1)

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古希腊山多地少、港湾众多,从事航海殖民活动的古希腊人开创了多元化的文化,有利于思想活跃。

(必修1)

经济:

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必修2)

2.苏格拉底的智慧

3.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主题一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讲史料

史料一 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导读 史料表明智者学派并不关心神是否存在,因而也不“希望知道神的存在”。

通过反思自己,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史料二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导读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的表现有: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的权威。

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认为“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尊崇理性,追求自由。

据史料可以归纳出儒家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相同点是都追求德性;不同点是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追求天人合一;希腊人文主义主张通过个体的理性思考和知识的教化来实现。

练史料

史料一 古代雅典学者普罗塔戈拉在《论诸神》中说:

“关于诸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

”他被控犯有渎神罪,被迫逃离雅典。

探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智者学派对神的态度及其意义。

普罗塔戈拉的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史料表明古希腊人对神十分敬畏与崇拜,智者学派对神的存在提出怀疑,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但普罗塔戈拉遭到迫害,说明神在雅典人的头脑中仍占主导地位。

史料二 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

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

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探究:

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苏格拉底的忧虑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的主张,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题二 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1)思想核心——“仁”;

(2)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3)主张“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讲史料

史料 中西先哲简表

人物

言行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苏格拉底

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上、法制为贵。

导读 根据史料中涉及的相同关键词分析两者的共同主张,应是“德”——重视人的品德,两者关注的是人际关系。

练史料

史料 (2012·浙江高考,节选)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探究:

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答案 孔子:

仁、礼、中庸。

苏格拉底: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1.(2013·浙江高考)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在讲学业绩上,孔子兴办私学,首开平民教育,①正确;韩非为韩王室宗族,不曾通过私学培养人才,排除②;朱熹长期从事讲学活动并培养了众多人才,③正确;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④正确。

故选C。

2.(2012·浙江高考)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逐个分析选项:

墨家学派讲究“兼相爱,交相利”,所以①符合题意;王阳明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于哲理思辨,所以排除②;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由此判断③符合要求;百科全书派是强调理性的,所以排除④。

故答案是①③。

3.(2011·北京高考)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

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塔戈拉(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答案 B

解析 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强调知识即美德,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亚里士多德在许多学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比较四个选项可知B项符合题意。

4.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灵魂”“善”“智慧”可知该思想家不仅研究人的道德,还研究人的内在灵魂,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B项正确。

5.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

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A.没有法制观念B.反对法律对人的束缚

C.忽视道德建设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众目睽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