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作业2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708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时作业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限时作业2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限时作业24.docx

《限时作业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时作业2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限时作业24.docx

限时作业24

限时作业24 古代诗歌鉴赏

(2)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32分

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

(1)—

(2)题。

(11分)

步出城东门

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 ①黄鹄:

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

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2)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答案 

(1)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本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愿望,也暗含了其不能与友人同回的惆怅之情。

这两句运用想象,即诗人和故人能化作一双黄鹄,同回故乡。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子因现实的阻隔,想回故乡而不得的痛苦和哀愁。

原味翻译 

我走出都城的乐门,退望通向江雨的路。

还记得前天风雨中,我朋友从这里离去。

我想渡过黄河的水,但河水深且无桥梁。

想化作双飞的黄鹄,和他高飞同回故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秦淮夜泊

贺 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1)与杜牧的《泊秦淮》相比,本诗描写的秦淮夜景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解答本题,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官柳”“暮潮”“新月”“灯火”“朱箔”“紫箫”,构成了清新秀美的画面,与杜牧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给人的迷蒙清冷的感受截然不同。

(2)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由“远游子”“怜”等较容易分析出其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淡淡的思乡之情。

答案 

(1)与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那迷蒙清冷之景不同,本诗把秦淮夜景表现得明丽优美,温馨动人。

开头两句写秦淮春风拂柳,暮潮生岸,富于诗情画意。

中间四句写新月楼台,双桥灯火,朱箔紫箫,更是清新秀美,恍若仙境。

(2)本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独泊孤舟时的孤独寂寞和淡淡的乡愁。

眼前的景物美丽动人,但毕竟是外乡,再加上正值暮夜时分,人们都在家中,而诗人却独泊孤舟,乡愁不禁油然而生。

(意思对即可)

原味翻译 

柔柔的官柳随着春风摇曳,秦淮河水在暮色中涨潮。

在高高的楼台上遥望新月,辉煌灯火装饰河上双桥。

河时岸的朱帘绣户正打开,有位佳人临风吹着紫箫。

可是谁怜惜我这外乡游子,思乡之情让我心旌神摇。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1)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并赏析结句的表达效果。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

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解答第一问,要注意抓关键词句,如“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这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解答第二问,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如描写手法、结构、炼字等,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分析即可。

答案 

(1)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

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2)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秋光已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

以词人“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开头“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4分,答出2点即可)

原味翻译 

雨后秋日天而气爽,站立江边楼上久久远望。

江水清澈,余晖照波浪。

闪闪泛出光芒。

远山重叠翠,耸立在暮色中。

断桥幽径,依稀还能辨得清,隐约可见渔村,一缕孤烟升起。

残阳里。

舍情静倚朱楼阑。

黯然伤别离,酒未饮人似醉。

无尽离愁绕心际。

暮云过后秋光尽,千里故人何时聚。

整日空凝睇。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11分)

送别裴仪同

王 褒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

边衣苦霜雪,愁貌损风尘。

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亲。

(1)请简要赏析本诗颔联的表达技巧。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其表现的境界和情调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哪两句诗相似?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应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

从本诗颔联来看,比喻的修辞手法容易辨别,再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其作用即可。

(2)解答此题,要明确本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前句是在劝慰,后句表达了思念之情。

这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现的境界和情调相似。

答案 

(1)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飞动的沙尘比作军旅中的帐幕,可见沙尘之密;将飘卷的蓬草比作滚滚车轮,可见狂风之猛,形象地描绘了边关环境的险恶、生活的凄苦,展现了边塞地区风沙弥漫、枯蓬乱舞的兵荒马乱之景。

(2)这两句是说:

既然匆匆行人都是我们的兄弟,既然我们的思念之心同在,远别千里、戍守边陲又算什么呢?

劝慰之言中透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其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相似。

原味翻译 

看那河桥上行色匆匆的旅人,我在长亭上依依送别故人。

飞动的沙土仿佛军旅中的帐幕,飘卷的蓬草好像滚滚车轮。

单薄的军衣难挡苦寒的霜雪。

愁苦的容貌不堪无边风尘。

那匆匆行人都是我们的兄弟,远隔千里我们也相思相亲。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①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

①子规,相传是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叫声凄清,听似“不如归去”。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解答本题,一般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对于写景的诗句,一般从多视角、多感官等角度分析。

颔联中“山月临窗”“天河入户”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山之高。

颈联写“绿”和“啼”,主要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眼前之景。

(2)鉴赏诗歌的情感,要善于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如“子规啼”“曙鸡”等,同时也要留意关键词,如“独游”“空”等,由此体会诗人独自在外而不能归去的愁苦。

答案 

(1)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用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衬托蜀道之高。

颈联主要从视觉和听觉等多角度描写浓绿的银杏树和悲啼的杜鹃,表现诗人夜宿七盘岭的所见所闻。

(2)本诗表达了诗人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欲归不能的惆怅。

“独游”点出诗人孤独失意的境遇,闻“子规啼”“空留听”道出诗人正沉浸在杜鹃悲啼声中,“闻曙鸡”表明诗人历经不寐的一夜,又将上路,进一步突显了他对故乡的依恋和独自远游的愁苦。

原味翻译

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高卧在七盘山西面。

那银河仿佛从门中流入,那山月紧挨着我的窗前。

这芬芳的春天银杏翠绿。

这凄清的夜里子规哀啼。

我孤身一人听子规啼声,褒城里传来那报晓鸡鸣。

6.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

(1)—

(2)题。

(11分)

巫 山 高

王 融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①曲。

烟霞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注:

①阳台:

神话中巫山神女出没的地方。

(1)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

三句中,彩云本来是静态的景色,诗歌用“舒卷”表现其动态;四句用猿啼鸟鸣的热闹来衬托巫山神女生活的地方的幽静。

(2)诗歌通过描写巫山神女生活环境的幽静表现神女的美丽,通过对巫山神女的期待来表现诗人对心上人的期待。

通过神女期待相会的美好而诗人不能与心上人相见的悲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诗歌通过对巫山自然美以及神话传说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惆怅之情。

首二句,写巫山神女生活的地方的优美景色。

三、四句,写巫山神女出没处傍晚的景象:

彩云舒展、猿啼鸟鸣。

五、六句,用对巫山神女的期盼来写诗人对心上人的怀恋之情。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凉之情。

诗歌以巫山神女的故事,寄托自己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诗人不直接把心意说破。

使读者产生一种神秘感,使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7.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浣 溪 沙

黄庭坚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1)上片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雅趣。

“雅”体现在哪里?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解答本题,一要留意典型意象,如“扁舟”“画帘”“诗句”;二要善于抓住诗中的主要事情,如诗人“卷画帘”,老妻“学饮”,还有“人传诗句”,这些都能体现“雅”。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如前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二要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如这三句主要从视听的角度写景。

答案 

(1)上片描写了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雅趣,体现在:

①词人卷起观赏的画帘,与老妻对坐;②与老妻边饮酒清谈,边观赏如画江山,“老妻学饮”句,更是雅兴溢于笔端;③写诗填词,当然必不可少,“人传诗句满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谈”的内容,又勾勒出了词人的翩翩风度。

(2)①拟人手法。

如写林下猿猴向下俯身,偷偷窥伺词人洗砚台的动作;岩前小鹿安闲静观词人的一举一动,都具有了人的动作和神态,生动传神,惹人喜爱。

②比喻修辞手法。

写词人惊起了杜鹃一片“声乱”,激起了船边的“水如环”,真切形象,如在眼前。

③从视觉和听觉等角度多感官描写林下猿猴、岩前小鹿和杜鹃“声乱”。

借用猿、鹿的神态和杜鹃的反应,客观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自信,闲适,意趣潇然。

(②③两点,答出其一即可)

原味翻译 

乘一叶扁舟我缓缓卷起画帘,

和老妻边饮酒边赏景边清谈,

兴之所及写诗填词名满江南。

林下猿猴俯身窥伺我洗砚台,

岩前小鹿闲静卧看我收风帆,

岸边杜鹃声乱激起一片涡漩。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吊万人冢

张 虫宾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第三句“可怜白骨攒孤冢”的妙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这首诗是战乱后诗人客游淮河地区时根据所见所感而描绘的一幅社会缩影图,控诉了统治者为一己私利而压迫人民的血腥罪恶。

四句一句一事,首句“兵罢淮边”是叙事,“客路通”是表达喜悦之情;第二句写鸦“噪”凸显烦乱悲伤之情;第三句写“白骨攒孤冢”突出同情;第四句写“为将军觅战功”表达愤慨。

(2)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诗句中的关键词和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

如“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的同情,“白骨攒孤冢”是对典型之景的描写,“孤”字既表达了对枉死者的同情,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之感。

答案 

(1)①对战乱暂时结束的欣喜之情;②黑鸦聒噪带来的悲伤;③对惨死他乡的枉死者的同情;④对一心邀功的将军的愤慨。

(2)第三句是以情驭景的妙笔,它以特写式的镜头表现了战争残酷、战士凄惨的现实场景。

一个“孤”字蕴含了对枉死者离乡背井、惨死他乡的无限同情,令人容易从枉死者联想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家庭悲剧和心灵创伤。

原味翻译 

战争暂时停止淮河道路畅通,

寒冷的天空下黑鸦聒噪不停。

可怜白骨攒积在孤单的坟冢,

全是为将军建功牺牲的生命。

9.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

(1)—

(2)题。

(11分)

浣溪沙·红桥

(清)王士祯

白鸟朱荷引画桡①,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遥指平山②山外路,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

注:

①桡:

船桨,此指船。

②平山:

指平山堂,扬州游览胜地。

(1)第一句“白鸟朱荷引画桡”写景很美,请赏析其妙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首词写词人的怀古之幽思。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鉴赏诗句的妙处,一般先解释该诗句的含意,再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等,有时还要分析出其中蕴含的情感等。

这里还要注意炼字,如“引”,使诗歌意味无穷。

(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一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如“白鸟”“朱荷”“画桡”“垂杨”和“红桥”等,体会词人面对美景的万千思绪。

同时,也要留意表明情感和点明主旨的关键词句,如“欲寻往事已魂消”。

便能体会到词人的幽思。

答案 

(1)第一句一开始就把一幅色彩鲜明、优美动人的画面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色的鸟儿,红色的荷花,碧波荡漾,画舫悠游,色彩光艳。

耀人眼目。

一个“引”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美景引导着画船行驶,实际上突出了美景对游人的诱惑。

(2)这首词写舟中观看红桥景色,抒发词人怀古之幽恩。

词人面对白鸟朱荷、绿柳红桥这优美之景,不禁思绪万千。

“欲寻往事”。

从古至今,这座名城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事情啊?

怎不令人黯然销魂!

原味翻译 

白鸟朱荷指引着画舫自在游,面对绿柳红桥不禁思绪悠悠。

回顾往事怎不令人黯然销魂!

放眼远望,平山山外路漫漫,更有那无限江潮汹涌水迢迢。

天空无数失群孤雁回旋徘徊。

这凄凉景色,勾起无数新愁。

只好将愁绪付于广陵潮水。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遣 悲 怀①

元 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

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

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

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典。

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

(2)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11分)

河 渎 神

(晚唐)张泌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

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

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1)词的下片描写的景物有着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阐述。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美学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全词内容加以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时间上的变化:

前两句描绘了白日的江景,后两句则勾勒了夜幕下的江渚;②基调上的变化:

前两句尚有一些热闹,后两句则显得清冷、萧疏。

(2)这首词借景抒情。

全词描绘祠庙祈祀的情景,上片开头两句是典型的祠庙外围景物。

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下片是从这位画阁主人观景的角度来写的,是一种倚楼眺望的景致,最后两句勾勒了夜幕下的江清,是一幅秋江晚景的图画。

全词句句写景却又句句抒情,借萧疏的秋景表现了词中人物孤寂惆怅的情绪,充满了淡淡的忧愁。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浪 淘 沙

邓 剡①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②。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

①邓剡:

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

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

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做具体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凉”的原因。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用典。

“客身”句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词句,写出自身的飘零之况;“新亭”句运用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叹和相慰,写出亡国之痛。

②融情于景。

“井桐一叶做秋声”,秋叶飘落暗含着盛极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怆(此处若答成“反衬”,写出激愤之情,也可给分)。

(2)①秋天到来,客观气候的转凉;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凉身世;③家国沦亡的悲凉。

(分析时须结合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