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089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docx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即人们总是给这种文明冠以保宁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应该得到扭转。

过分强调大河流城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主要是源自于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按照地理特征把世界区分为三种类型:

高地居民的性格是好客和掠夺,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海岸居民的性格是男敢、沉着和机智。

这便是将平原淡城的农业文化或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论证。

《周易》“革卦”曰:

“革:

巳目乃导,元字,利贞,悔亡。

”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撩行变革开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

革卦的《象传》曰: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式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不仅求变,而且倡导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性变革。

社会的变革如此,对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培育也是如此,要求个体的修养、成长也要日求新,《大学》就反复教海人们要去创造,去求新,《大学》云:

“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样一种强调求新求变的思想,既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也反过来催生历史的变事和发展。

三代的历史浯革就具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夏商周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这对于早期文明来说并不葬长,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透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就是这种文明内生性的历史巨变。

中国历史的这场深刻变革,既是黄河文化区域内的政治变革,也在恐想层面上受到“天地革而四时成”的变革精神的支撑,各诸候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正是这样的变革思想,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夹梟权制度。

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以往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廷续”的说法,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迟滞或停滞不前,较之欧洲的封建时代要显得特别漫长。

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而且也是一种并不恰当的比较,这种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超级稳定、迟滞发展的说法,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事实上,古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解的农业社会那种无限依赖于土地所造成的孤僻呆板和保守,而是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中央集权制度,创造了科举制度,创達了官修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彩响西方政治进程的四大发明。

黄河文明作为一种农业文明,相对于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来说,没有保守性的文化因素是不可能的,但一种显示了巨大创造力的文化,只注意到它的保守性的一面,显然是不容观不公允的。

(作者:

李振宏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2月04日15版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变革精神一直都未被人们重视,这种对平原流域冠以保守性特征的认识误区,应该扭转。

B.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其政治体制的核心、经济制度等很多方面发展脉络清晰可循。

C.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继承了清晰的变革思想,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D.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强调了求新求变的思想;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也催生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否定了黑格尔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全面认识黄河文明中的变革精神。

B.文章引用《周易》和《大学》的文字,证明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既有社会性,又有对个体修养的要求。

C.文章举出了四大发明等例子,可以证明古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解的农业社会那种无限依赖于士地所造成的孤懈、呆板和保守。

D.文章承认了黄河文明相对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保守性,但是更强调其巨大的创造力,论述客观公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商周(西周)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这对于早期文明的历史过程来说并不算长,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它们的历史沿革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

B春秋战国的历史变革,既是黄河文化区域内的政治变革,也在思想层面上受到“天地革而四时成”变革精神的支撑。

C.过去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迟滞或停溶不前,较之欧洲的封建时代要显得特别漫长,这种说法是一种并不恰当的比较。

D.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这说明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比西方更优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羞涩是灵魂的镜子

李琬

①入夏的夜晚,空气闷热起来?

天空同样沉郁。

爱散步的人本来想寻一点闲谈的兴致,可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

我胸中气闷,只想:

就像城市夜晚的星星一样,如今真正的羞涩已不多见。

②学校要搞话剧表演。

那天我们几个在讨论剧本的事。

有个情节是少女说出自己爱人的名字,我原本想要让少女羞涩些,结果是这一设想获得了一致的揶揄与批驳。

只是一件小事,他们大概是混淆了羞涩与做作。

③但这小事,不能不提醒我认识到一个巨大的现实:

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裹挟着、在大量信息里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里,羞涩没有地位,甚至不再有容身之地。

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

人们用冷眼瞥着这张曾经令人感动的面庞。

人们不再关心内心曾有的不安与生涩,只是直露着一切。

这一切快乐、痛苦、渴求、怨恨,它们的根系都是欲望,并最终汇入欲望的洪流里。

④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真正的羞涩。

我一次次问道,难道那素白衬衣、扎麻花辫的女子,深埋着头拉着旧手风琴默默做梦的羞涩,一去不返了吗?

⑤羞涩是可贵的。

我之所以热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涩。

听苗歌,歌声轻快飞过山头又在情人的吊脚楼外敛足,盘桓着低回着,诉说内心迟迟未发出的感叹;听维吾尔民歌,那声音的源头是来自大漠的荒凉,唱歌的人用鼓声与歌喉的苍茫、词句与情感的炽烈来抵御荒凉,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羞涩;听蒙古歌谣,唱着刚出生的小羊,把不肯喂奶的母羊唱得内心柔软了,唱出了晶莹的泪珠;最让我倾心的还是彝族的海菜腔,飘忽不定,尽是善良灵秀的男女内心的吟咏与欢歌,蒙上了沉静素美的纱……没有丢失羞涩的民族,让我心生敬意与倾慕。

⑥羞涩是质朴的,而质朴的品质在我们生活里稀缺;虽然我未曾事农桑,却常常渴望一个温厚纯良庄稼人那样的质朴和羞涩。

对于羞涩的人,外部世界里种种功利的繁芜丛杂、根根攀攀令他不安,他只想着,哦,看这庄稼多高多壮实,都是我的双手耕作的,哦,此刻炊烟正在唤我回去。

我应当回家。

羞涩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切自然。

⑦羞涩是灵魂的镜子。

面对着心爱的人,羞涩的女子低垂下头,此刻内心奔涌如大海而嘴唇缄默;此时她的羞涩让她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热恋、矜持与纯真,她读到自己内心的诗句。

是的,羞涩就在你的体内,只对着你的灵魂,照见你灵魂的真相。

有了这镜子,人才得以自知,才明了这人间的真情意,才坚定对艰辛生活的信念,恪守那易碎的脆弱的纯洁理想。

没有羞涩或故作羞涩的人就没有这面镜子,他看见的只能是自己生命虚无空洞的幻影。

⑧作为灵魂的一面镜子,真正的羞涩绝非扭捏的做作、矫情的粉饰。

如同一个远古的女子艰难跋涉途中,在清晨醒来坐在山头,望见前方葱郁的水草,脸颊被圆满火红的太阳映热,有了微醉般的羞涩。

羞涩是我们生命里的大气象,我祈望着它不再衰败也不会死灭,执拗地坚韧地活在这越来越拥挤的世界上。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文章从话剧表演的小事洞察到现代社会羞涩缺失的重大社会现象。

B.笫⑥段作者向往庄稼和炊烟,表明羞涩的质朴、真切与自然。

C.本文的羞涩既指女子的表情,还包含人间真情以及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回归。

D.文章首尾均提到“羞涩”和“做作”,表明文章主旨是批评那些混淆了羞涩与做作的人。

5.作者认为“羞涩”具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5分)

6.结合文章第⑤段有关内容,分析“最纯粹的羞涩”具体内涵。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圣诞节来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在按照自我特色、精神需要、时代特点、民族思维模式等等,对它进行了“无意的改造”,它与西方侧重家庭团聚和宗教氛围的主旨已相去甚远,成了中国式的狂欢节。

在文化大同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的当下,中国不可能再是“原汁原味”的,它必然会容纳很多世界包括西方的文化元素,这也许正是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所在,而打造本土特色的“汉化版洋节日”,也更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存在中独树一帜,傲然挺立。

时下中国,忙碌成为身不由己的发展节奏,不少人内心疲惫、焦虑,压抑,借助节日可以减轻压力,舒缓

情绪、放松身心。

而传统节日是家族式和内联试的,多太严肃、封闭。

作为舶来品的圣诞节,则是互动式和狂欢式的。

圣诞树上灯光闪烁、教堂里共唱颂歌……这些恰恰满足了中国年轻人的“浪漫和轻松饥渴”,洋节日就成了他们的“文化改造对象”,让洋节日和自我精神发展需要完成了亲密对接。

(编自《“汉化版圣诞节”也是文化盛宴》)

【材料二】

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70后、60后、50后也参与其中。

向大妈是位50后,近几年她也过起了“洋节”。

说起过节的初衷,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家庭比较传统,从小到大几乎没互相说过“我爱你’“我想你”这些内麻的话,直接的感情交流比较少,西方节日强调开放式的情感表达,正好给我们这样的传统中国家庭帝来了一个情感出口。

如今,中国人物质生活已十分富足,每个家庭都更加关注感情的倾诉和回应,更加关注彼此交流所带来的幸福感,而西方的一些节日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是很传统的中国家庭,我们爱自己的文化,过这祥的节日并不是洋媚外,我们只是想在欢快美好的气段中表达欢快美好的追求罢了,”向大妈说。

(摘编自《含蓄的中国人酱要一个开放的情感平台》)

【材料三】

我们强调要“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这并不等于禁止过洋节,两者并非不可并存。

其实一味的推崇和一味的抵制都是无意识的体现,而这种无意识的思维方式才是不恰当的。

年轻人热衷于过平安夜,却并不一定了解西方宗教,更不了解圣诞节的西方文化内涵。

他们过圣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捧时尚,结果不明就里地成了推动洋节盛行的生力军。

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他们是在消费“圣诞节”,不如说是消费一种意义,一种符号。

而很多厂家和商家为了谋取商机和赚取利润,利用和鼓噪了“圣诞节”,形成了“节日经济”,它虽然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发展的“本土性助推力”,但也在无意和无形中诱导了国人。

(摘编自《该抵制的是圣诞节中的那些无意识》)

【材料四】

古人根据四季物候的变换,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又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定为“节日”。

有民俗专家指出,这些植根于农业社会的节日,无一例外地都贯穿了热爱生命、追求健康、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平安吉祥、爱国崇德等精神追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

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那么,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好玩起来、更受欢迎?

近期有一项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37.7%建议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20.0%认为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15.5%提出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

李河说: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这是好事。

但是,复兴传统,并不能照搬传统,有一些东西,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适应的是个时代和环境,当时移世易,当初的条件、环境都改变了以后,它要继续传承,透入到人们的生活,就需要创造性的转化,这种转化其实也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靠某些特定的

方法,甚至是行政命令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完成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节日怎样更受欢迎》)

7.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到,洋节的流行是外来文化与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多样性现象,这一重合的过程往往会受到自我特色、时代特点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B.材料二表明,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表达情感与收获情感的精神需求,而西方的一些节日则恰恰充当了这种情感传递的平台。

C.材料三中,认为维护传统文化与过洋节日,两者并不冲突。

作者并不认同在不了解西方节日内涵的情况下,盲目追捧时尚的行为。

D.材料四中传统文化遭遇的现状让人忧心,但作者同时用具体的数据来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保护传统,前景可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当西方节日离开他的文化土壤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把原有的文化内涵就已经消失,我们过的其实是脱离了家庭色彩和宗教氛围的“汉化版洋节日”。

B.材料二中向大妈对于中西方节日态度的一番表述,恰恰证明了传统文化正在被国人一点点淡忘、逐渐走向式微的尴尬境遇。

C.中国的传统节日寄寓了团结和睦、平安吉祥等美好的追求,他的习俗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若想在今天重新焕发生机,传统节日就有与时俱进的必要。

D.如何复兴中华文化传统,李河认为:

应该体现时代特点,顺势而变,空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明方法、定政策,将行动落到实处。

E.西方的一些节日,突出了互动,开放好玩儿有趣的特效,而这正好也能给传统节日,一个取长补短的借鉴,我们要适应新的条件和环境,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9.我们不该一味抵制西方节日的理由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

“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

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

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宦。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

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

“均为国家,何分彼此?

”世忠叹服。

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岳飞对将士们关爱有加的一组是()(3分)

①课将土注坡跳壕,皆重铠习②卒有疾,躬为调药

③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之④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⑤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①⑤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这里指黄河,朔,为北方,河朔,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故中国河朔书画院取此意定名。

B.漕运,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民间的部分财物经陆路和水路解往京师成其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或文意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授入查中,投中多者为胜,《醉籍亭记》中“射者中”即是对此游戏的描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东南民力,耗散极矣”这些言论,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岳飞对母亲非常孝顺,他曾亲自到河北迎接母亲归来;母亲生病时,他亲事汤药;母亲去世后,他多日口不进食。

C.岳飞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严格训练,严肃纪律,赏罚分明。

训练出一支有胜无数,坚不可摧的岳家军。

D.岳飞以国家利益为重,如“均为国家,何分彼此?

”;但是他性格正直刚烈,争论时不屈服于人,因此蒙受灾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

”(4分)

(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11分)

【双调】蟾宫曲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①!

两腿青泥,只为捞虾。

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剌塔②,碌轴③上渰着个琵琶④。

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

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注】①“沙三”、“伴哥”和下文的“小二哥”为北方农家青年的一般称呼,嗏(chā)是口中的语气词。

②昔涎剌塔:

元代民间口语,大体指口中流涎,身体邋遢的模样。

③碌轴:

即碌碡,用来滚压土地、碾脱谷粒的大石滚。

④琵琶:

当时农村的孩子,往往身体较瘦,肚子凸起,像个琵琶。

14.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双调”是本曲的宫调。

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比如《窦娥冤》中的“仙吕”“点绛唇”,“仙吕”即为宫调名。

B.本曲内容极富乡村气息。

例如一句“两腿青泥”,给读者扑面吹来了一股泥士气息,刚捞完虾,又热又渴,于是坐在杨柳荫下磕破西瓜而食,场景极有乡村特点。

C.小二哥吃不到西瓜“昔涎刺塔”的样子,富于农村少年的特征,很有滑稽感戏剧性。

作者抓住瞬间神态,使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D.本曲的环境描写有着烘托人物的作用,例如“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不但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使人物活动的环境更加典型。

E.人物的可爱与景物的富有生机,两者相互结合产生的宁静和谐感,使作者在结束处不禁对无需善恶观念,快活异常的乡村生活流露出喜爱之情,发出由衷的赞叹。

15.本曲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努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党和政府的追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美好愿望

(2)李白在《蜀道难》的结尾奉劝友人即使到达“锦城”也不可久居,紧接着抒发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②“蚊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③因为虚报的这两岁,陈岩石的职务止步于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但他不以为意,退休后仍坚持发挥余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被称为大衣哥的山东农民歌手朱子文,今日虽然已算是知名人士,但始终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那种草根本色丝毫都没有改变。

⑤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意兴阑珊。

⑥考前的一个月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终点前的冲刺,许多同学余勇可贾,应抓住这段时间,奋力拼搏。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③⑥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统计,阿里巴巴旗下天猫、淘宝2016年“双11”最终成交易额为1207亿,2017年“双11”冲破1500亿元对他们面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B.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心他人的病态心理。

C.针对我市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的问题,省市领导纷纷表示,高污染排放量不是一个表面数字,所以既要我们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D.今年下半年,观众朋友们对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的《战狼

(二)》、《芳华》等国产影片的好评如潮,也引发了国人对于英雄与信念的争论。

19.李磊为给朋友的父亲祝寿,挑选了几副对联,其中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杏花雨润韶华丽,椿树云深淑景长。

B.天朗气清延晷景,良辰日吉祝慈龄。

C.日长萱草连云秀,风静兰牙带露香。

D.梅子绽时酣夏雨,萱花称满霭慈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余光中一生横跨文学四大领城,一手写诗一手写散文,还涉足文学评论和翻译,仅就诗歌而言,成就比《乡愁》更高的也不在少数。

可是①?

这并不是余无中的诗文作品在大陆出版不多,人们对他了解不够,②。

这首诗流行的时候,也是中国社会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波动迁徙的阶段,许多人从家乡出发外出打工、创业,一年难得回家一超,难免思乡情切;后来,随着城乡大規模变迁,许多人的故乡变成自已不认讽的模样,这时候③,造而产生浓烈的乡愁意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

【示例】

观点:

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归谬:

如果说“核电站国为有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

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问题】请仿照上面的示例运用归谬法写一段话,反驳下面的观点。

观点:

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

归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1845年,美国作家亨利·棱罗为了学习如何更审慎地生活,搬到了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生活,他说,小屋里有“三耙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①羞湿是原生态的,无包装的,让人变得纯粹,②羞湿是质朴的,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切自然。

③羞涩是真诚的,能照见灵魂的真相,让人明了人间的真情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