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700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docx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理念之渊源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历史渊源

1、中国与西方早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已初显,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指只用一个钩的而不用多个钩的鱼杆来钓鱼,只射空中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宿鸟。

见《论语·述而》)。

孟子也曾批评过“竭泽而渔”的做法,提出了“苟得其养,无物不长”的观点,《孟子见梁惠王五章句上》有这样一句话: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周逸书·文传解》中写道,“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等等。

都清晰地体现了古代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古人从社会实践中已经悟出了关于自然资源需要休养生息方能永续利用的道理。

在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李嘉图(Micardo,1817年)、马尔萨斯(Malthus,1820年)、穆勒(Mill,1900年)等在其著作中以已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人类的经济活动存在着生态边界。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理论核心为“资源相对稀缺论”,认为自然资源不存在均质性,即资源的品质有优劣之分,优质的资源不存在绝对稀缺,只存在相对稀缺,只要合理的利用这种相对稀缺并不构成对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制约。

马尔萨斯也是英国早期著名的经济学家,与李嘉图同时代,但在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分析和结论上与其有较大的差别,认为“资源绝对稀缺”。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认为,人口的增长在数量上可以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受到生活资料(自然资源、环境)的限制。

人口论表面上论述的是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但实质上已经在论述人口生产、生活资料生产及其相互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竭力主张人口生产应服从于自然环境、资源的生产,只有两者和谐,社会才会发展和进步。

穆勒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之一,其理论综合了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的思想,反对无止境地开发自然资源,认为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不仅如此,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含义

20世纪60、70年代后,随着“公害”的显现与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争论。

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及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加深和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的渐渐浮现,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渐渐形成。

1960年,福伊斯特(Forestetr)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世界末日:

公元2026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但当时的社会认为该文发出的警告是一种危言耸听的奇谈怪论。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关于世界趋势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按照当时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继续下去,世界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崩溃”,避免这种灾难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或“零增长”。

该报告的发表引起了世界性的反响与“是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其中的观点一度成为当时环境保护运动的主要理论根据。

“可持续发展”概念一经提出,各国政府和理论家纷纷投入时间和精力加以研究。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于1991年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性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一书中提出的定义是: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3、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于1992年在《世界资源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和技术系统。

4、世界银行在1992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称,可持续发展指的是:

“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政策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

5、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的第27条原则中有2条原则对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

“人类就享有以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求。

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6、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德在1993年所著了《世界无末日》一书中提出了以经济学语言表达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应至少包含六层含义:

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强调这种发展应保持在自然与生态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即“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下,使经济发展的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二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使人类的发展与地球承载能力平衡,使人类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三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持续发展,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即“资源在当代人群之间以及与代人群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

四是回归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人类中心广义的否定,也是对主体性原则的否定,人类只能放弃对自然界的发行和控制,回归自然而成为“自然界普通的一员”,才能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内的系统整体的全面、协调、持续性发展为宗旨的新的发展观”,即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

六是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归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发展是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基础和前提,停止发展人类就难以继续生存,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第三,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紧密结合。

第三,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六,社会公正、公平原则。

社会公正、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两种层面,即“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人”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

当代公正、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够被公正合理地对待,都有机会享受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利益带来的好处,无论国籍、种族、社会地位、财富有何不同,在发展的机遇上是人人平等的。

当代与后代的公正、平等即是指当代人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在当代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求。

“人”与“自然”的公平是指“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破坏自然环境与资源为代价,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必须为自然环境与资源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大事记

任何理念从产生到形成必然是有历史的根源,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同样如此,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理念的成型是也有其必然与偶然性的,是在历经了一系列事件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本节主要介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件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重要国际公约。

1、可持续发展简明大事记:

有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记

18世纪

西方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

关于林木的“可持续产量”的研究

1972年

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在工业城市发现酸雨

20世纪初

关于渔业的“可持续产量”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

氯氟烃(CFCs)开始合成

20世纪30-60年代

公害事件不断在欧美日出现

1962年

美国科学家R·卡逊《寂静的春天》出版

1970年

4月22日,美国2000多万人上街,要求保护环境

1972年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出版

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环境署(UNEP)成立

1974年

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在温哥华举行

1980年

IUCN/WWF发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个词

1981年

美国布朗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出版

1984年

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1985年

UNEP组织缔结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1987年

WCED公布《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一系列以此为中心的建议

UNEP组织谈判并通过关于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乐议定书》

1988年

UNEP及世界气象组织(WMO)设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

1989年

 

69年国家的环境部长聚集荷兰,就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发表《诺德威克宣言》

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28号决议,决定筹备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

UNEP通过《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赛尔公约》(1992年生效)

1990年

UNCED第1次实质性筹备会议在内罗毕召开

1991年

 

世界银行、UNEP、联合国开发署(UNDP)设立“全球环境基金”(GEF)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开始第一次谈判

在北京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宣言》

1992年

 

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森林原则》,《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开放签字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发表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成立

1993年

 

《巴塞尔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第一次年会,评议《21世纪议程》的进展情况

1994年

 

《中国21世纪议程》发表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

《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确定中国为1995年多边基金执委会成员

1995年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

《荒漠化公约》谈判结束,开放签字

1996年

 

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在伊斯坦布尔召开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次缔约方会议通过《柏林授权》《巴塞尔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UNCSD等继续召开会议

1997年

 

联大第19次特别会议,对《21世纪议程》5年来的进展作“综合评议”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

1998年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四次缔约方会议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

1999年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在波恩召开

2000年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在海牙召开

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约一百五十名世界领导人签署协议,发表了《千年宣言》,确定了一系列有时限的指标,包括把全世界收入少于一天一美元的人数减半,以及把无法取得安全饮水的人数比率减半,并进一步指出:

将促进性别平等和赋予妇女权能,作为刺激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1年

WTo多哈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多哈宣言》

非洲国家领导人推出《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以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与发达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使非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法国的倡议下,2001年八国首脑会议通过了《热亚那非洲计划》,表示赞同与非洲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并决定制订具体行动计划。

在同年6月于加拿大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上,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积极倡议并推动会议通过了《非洲行动计划》,明确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承诺增加对非洲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并减免非洲穷国的债务。

2002年

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会议是里约会议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会上,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192个国家的1.7万名代表就全球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大会通过了《政治宣言——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声明》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实施计划》。

其中《实施计划》提出了一些新的环境与发展目标,并设定了相应的时间表。

约翰内斯堡首脑会议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它要求各国采取具体步骤,并更好地执行《21世纪议程》的量化指标。

UN-FCCC一C0P8(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约)通过的《气侯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宣言》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南非政府等机构主办的“可持续发展与法律作用全球法官研讨会”于2002年8月18日至2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

2002年12月,联合国第57届大会通过了第254号决议,将2005-2014年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英文缩写DESD)。

指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活动的开展并组织制定“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

2004

《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05

由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兰州举行。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12个国家的2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

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通过了《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北京宣言》

2007

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艰难谈判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年底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为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纵观国际可持续发展之事件不难发现,可国际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更多的是关注环境与资源方面。

同时,这也说明当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于资源的短缺与环境的污染。

在此,我们主要例举有关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重要国际公约。

2、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要国际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公约

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要国际国际会议中形在了诸多重大的国际性文件,主要有:

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

通过日期:

1997年12月21日(在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大缔约国大会中通过)

主要内容:

一、管制38个已开发国家及欧洲联盟的温室气体排放。

二、管制气体包括:

CO2、CH4、N2O、HFCS、SF6

三、目标:

在2008年至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9年减少5.2%,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7%,日本6%。

气候变化纲要公约(The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limateChange,FCCC)

签订日期:

1992年6月(地球高峰会议)

生效日期:

1994年3月21日

主要内容:

一、抑制温室气体排放。

二、公约强调对应气候变迁是世界各国责任,但因各国发展状况不同,容许各国负有不同的责任。

三、附录一(AnnexⅠ)成员(共38个,包括OECD的24个国家,13个经济转型国家及欧盟)于2000年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量至1990年水准。

四、非附录一(Non-AnnexⅠ)国家(共134个)进行本国温室气体排放资料统计。

巴塞尔公约(TheBaselConventionontheControlofFransboundaryMovementsofHazardousWastesandTheirDisposal)

通过日期:

1989年3月

主要内容:

一、禁止有害废弃物越境移动及规范在国内处理的原则。

二、越境移动须事前通报。

三、如有违法的越境移动,则将废弃物送回原产生国。

四、为了协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相关技术,特别设立基金会。

蒙特利尔议定书(MontrealProtocal)

签订日期:

1987年9月

生效日期:

1989年1月

主要内容:

一、控制氟氯碳化物(CFCs)排放量,明定CFCs和海龙的削减日程。

二、1994年1月全面禁止生产海龙。

三、1996年1月1日起,除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外,全面禁用CFCs。

四、成立多边信托基金,援助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的引进。

生物安全议定书(TheCartagenaProtocolonBiologicalSafely)

通过日期:

2000年1月29日

主要内容:

一、依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9条制定。

二、在现代生物技术及基因改造生物体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下,确保生物多样性。

三、基因改造活生物体在进出口贸易上建立事先告知协议(AIA,AdvanceonCertain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程序,提供进口国决策依据。

四、成立生物安全资料中心,以交换相关资讯并协助落此议定书。

斯德可尔摩公约(StockholmConventiononImplementingInternationalActiononCertain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

通过日期:

2001年5月

主要内容:

一、拟定一项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协定,以便针对十二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采取国际管制行动。

二、纳入管制的十二项POPs多数为杀虫剂或工业化学品。

三、本公约列管期日将不限于前述十二项POPs,审查委员会将根据最新的科学依据考量纳入管制清单的项目。

鹿特丹公约(RotterdamConventiononthePriorInformedConsentProcedureforCertainHazardousChemicalsandPesticidesinInternationalTrade,简称PIC)

通过日期:

1998年9月

生效日期:

2003年

主要内容:

一、管制的化学及农药共计三十一项。

二、要求缔约国在输出受禁用与限制使用之化学品与农药前,必须先通知进口国并获得预先同意方可输出。

生物多样性公约(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CBD)

签订日期:

1992年6月(地球高峰会议)

生效日期:

1993年12月29日

主要内容:

一、主旨为生物多样生的保育与其成分的永续利用,透过适当的基金,公平合理分配基因资源使用所获得的利益,包括基因资源取得的管道及相关科技的移转。

二、各缔约国应配合其特殊国情与能力,整合相关部门的策略,计划方案以达成生物多样性保育及永续利用。

三、恢复与重建濒临绝减的物种,采取一定之措施以保护区域内的多样性生物资源。

二十一世纪议程(Agenda21)

通过日期:

1992年6月(地球高峰会议)

主要内容:

二十一世纪议程,除了序言以外,包括全球社会经济问题、资源的保护及管理、各主要团体角色与贡献的发挥,以及各种实施方法四大部分,共计四十章,规划如何于1993年到2000年执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蓝图,以进入二十一世纪。

里约宣言(RioDeclaration)

一、揭示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公民参与并兼顾未来世代。

二、各国可基于主权且不损害他国的前提下使用其自然资源。

三、强化全球技术与资讯合作,慎用国际贸易达成可持续发展。

森林原则(ForestPrinciples)

通过日期:

1992年6月(地球高峰会议)

主要内容:

一、对全球所有类型的森林如何维持可持续经营达成初步共识。

二、强调原住民权利与生物保持的重要性。

三、建议各国评估森林开发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并采取降低损害的措施。

华盛顿华约(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SpeciesofWindFaunaandFlora,CITES)

生效日期:

1975年

加盟国:

101个

主要内容:

一、限制各国进行野生动植物贸易,以保护濒临绝种的野生动植物。

二、将限制的动植物列于附件1、2、3中。

三、附件1主要内容为:

禁止以商业目的的国际动植物贸易,以学术目的为主的要际贸易则需要取得进出口国政府的许可证明。

四、附件2、3则规定可行之商业性贸易,但必须取得出口国政府的许可证明。

伦敦海抛化约(LondondampingConvention)

通过日期:

1972年11月13日

生效日期:

1975年8月30日

主要内容:

一、限制因船舶、海洋设施等所造成的海洋污染。

二、界定含重金属、有机氯化物等有害废弃物的投弃标准。

三、1978年修订追加禁止在船舶上焚烧陆上废弃物的规定。

国际船舶污染预防公约(MARPOL)

通过日期:

1978年2月17日

生效日期:

1987年10月2日

主要内容:

一、限制船舶及其他海洋设施所排放的油污及有害物造成海洋污染。

二、列管物质详列于附件1(油)、2(散装的有寡味液体物质)、3(包裹的有害物质),4(污水)、5(废弃物)中

联合国海洋公约(UNCLOS)

通过日期:

1982年12月10日

签约国:

117个

主要内容:

一、详细规定有关海洋环境的保护。

二、将对人类和生物资源有害,对海洋活动产生障碍,以及污染海洋物质划分成六类(陆地起因、海底活动、海洋底活动、投弃、船舶、大气),针对第一种污染成因均有制约规定。

维也纳公约(ViennaConventiofortheProtectionoftheOzoneLayer)

通过日期:

1985年

主要内容

一、国际间应互相协调,进行有关臭氧层和破坏臭氧层物质的研究。

二、各国应制定适当且可实施的共通对策。

拉姆萨尔公约(特殊水鸟休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生效日期:

1975年

加盟国:

52个

主要内容:

一、重视特殊水鸟,加强湿地及动植物保育,适当利用湿地。

二、各缔约国在其领域内必须划出湿地保护区,并明定采行的措施。

三、缔约国在加入时,至少要登记一个以上的湿地。

海牙宣言(地球大气)

通过日期:

1989年3月

参加国:

24个

主要内容:

一、必须采取强硬手段来推展地球温室效应的防止对策。

二、组织具有决策力的国际性权威机构。

三、呼吁各国制定实施因应对策。

赫尔辛基宣言(保护臭氧层)

通过日期:

1989年5月

主要内容:

一、对破坏臭氧层物质加以限制,氟氯碳化物在2000年前全部停用,尽可能迅速废除海龙。

二、拟定防止地球温室效应的必要措施。

那德威克宣言(大气污染与气候变迁)

通过日期:

1989年9月

参加国:

68个

主要内容:

一、对于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浓度予以稳定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