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0357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1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认识负数

由“看温度计说气温”这一场景,从上海、南京、北京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再引导学生认识到“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不同,由此提出问题“在数学上怎么表示呢?

”,从而引出负数。

这样设计,使学生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流畅自然,简洁明快,教学的有效性更强。

而例题二,由于前面在认识气温时有了一定基础,所以本环节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知识,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这在例1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本节课,学生刚刚接触负数,为了让学生更真切的认识负数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零度、海平面是分界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弄清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

而且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不但巩固所学内容,更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不足之处:

对于刻度的教学,可能还不够详细,后者说还不到位,学生错误较多。

针对这一现象,我觉得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你能接受的,学生不一定能接受,还是要细致,到位。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2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一)成功之处:

每运用一种方法总结依次,让学生看看什么样的图形适合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不管是平行四边形还是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

2、充分展示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每部分都把学生的不同想法尽量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再优化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与创新思维能力。

(二)失败之处:

1、小组讨论有些流于形式。

在没块教学中先出示题目与图形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有些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学生对讨论也是流于形式,搞不清到底讨论什么:

是方法还是答案?

如果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的效果会好很多。

2、时间分配不恰当。

3、操作不规范。

4、没有多媒体运用。

因为准备匆忙,加上水平有限,“平移”总做不出动画效果,所以半成品的课件上课时并没有用,这是很大的一个遗憾。

本身是实践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际操作,而挂图太过平面与静态,没有多媒体效果好。

以后要多研究教材,准备充分,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3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一)成功之处:

1.总结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明确而综合:

(1)分一分,数一数(分割法);

(2)移一移,数一数(平移法);(3)数一数,算一算(数方格);(4)估一估,算一算(估算法)。

每运用一种方法总结依次,让学生看看什么样的图形适合用什么样的方法。

其实

(1)

(2)都是平面图形,(3)(4)都是生活中的实物。

2.充分展示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每部分都把学生的不同想法尽量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再优化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与创新思维能力。

(二)失败之处:

1.操作不规范。

“移一移、数一数”中平移应是在同一平面内上下、左右移动,学生用手把剪下的三角形拿出来又放到缺口时没太在意,其实这已经不是平移了,看来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举动及时予以纠正,注意操作规范,否则会形成学生认知错误,认为这样也是平移。

2.没有多媒体运用。

因为准备匆忙,加上水平有限,“平移”总做不出动画效果,所以半成品的课件上课时并没有用,这是很大的一个遗憾。

本身是实践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际操作,而挂图太过平面与静态,没有多媒体效果好。

以后要多研究教材,准备充分,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4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理解了面积的意义,以及会用数方格(整格和半格)的方法去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了,这节课要通过学习为下一单元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作铺垫。

(一)成功之处:

1.总结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明确而综合:

(1)分一分,数一数(分割法);

(2)移一移,数一数(平移法);(3)数一数,算一算(数方格);(4)估一估,算一算(估算法)。

2.充分展示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每部分都把学生的不同想法尽量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再优化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与创新思维能力。

(二)失败之处:

1.小组讨论有些流于形式。

在没块教学中先出示题目与图形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有些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学生对讨论也是流于形式,搞不清到底讨论什么:

是方法还是答案?

如果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的效果会好很多。

2.时间分配不恰当。

“分一分,数一数”相对其余三部分是较简单的,而我却用了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分的教学,而缩短了“移一移,数一数”这种重要方法的展示与教学时间,而且没有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5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与复习

一、整理与复习定位。

这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后所做的梳理,如果再把套公式的一般练习给学生或许做的只是前面学习的重复,所以在练习选择上必须把握到位,但我想,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套公式计算似乎是在做一种重复的练习,但是如果把题目的难度加大加深对于他们来说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拖沓,那么练习的难度最好是让学生小跳一下就能得到结果的样式,这样既不在做学生已经厌倦的面积计算,又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二、课堂中的重点把握

这堂课由于我的指导性过强,让学生没有感受到知识的连贯和系统性,也许正如新基础的方向中有这么一条说:

还学生以空间,我必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在这探索中间教师起一个引导作用。

在研究这堂课时没有有效把握好本课的重点,整节课让人感觉到知识点的零碎,其实这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正是让学生发现图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整个单元作一个串联,再此基础上通过图形间的面积关系就可以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三、让学生得到的知识:

在练习中得到一定的解题策略这才是重点,让学生学会优化,选择又快又好的解决方法,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6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校园的绿化面积

本课是第二单元学完后安排的一次实践与综合运用,主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面积图形,并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本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探索不同途径的解题策略,使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只是得到了升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

2、通过学生动手测量,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的心理,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人人动手操作,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了活动内容中的开放因素,让学生自主设计形状各异的花圃,并计算面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条件。

只有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强调从学生身边的行为,自身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7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认识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和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授课后的感受:

一、课堂的引入体现数学味。

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

现在的一些教学理念提倡教学的生活化,由生活引入知识,于是大量的课堂总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我认为有时候采取开门见山的方法引入课题也是需要的,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节省时间、目的性强、衔接自然。

二、充分促使孩子自主学习。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

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

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

后经过师父的点拨决定第一部感知一位和两位小数的意义大家一起来解决,第二部感知三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同桌合作解决,然后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8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

一、充分促使孩子自主学习。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

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

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

后经过师父的点拨决定第一部感知一位和两位小数的意义大家一起来解决,第二部感知三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同桌合作解决,然后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

二、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分出整数和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对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课上完了,总感觉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挖的深度还不够,学生还没有思考出来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结果告诉他们,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经过充分思考得出来的,所以对两者的关系没有达到真正的领会。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9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小数加减法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

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

“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

如:

8+1.2=2,0.46+4=0.5等。

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

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10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小数乘整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

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

在教学时,我就利用课本上的主题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在例题教学时采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主题图的问题,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的习惯,慢慢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的课堂表现基本做到了自主解决问题。

  三、巩固方法 体验成功:

在完成例1的情况下,让学生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出示例2,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最后进行专项练习,巩固新知。

整一节课能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表述能力的培养。

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进入主题图后有点匆忙,应让学生充分观察主题图。

(2)算理用的时间太多,导致练习太少。

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及做出相应的调整。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11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小数除以整数

在这节课中,我先引导学生主动自主探究与合作。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创造探究的氛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促使了学习主动性,课堂氛围好,学生和思维得到了发展,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进行引导,这样在教师的环环引导下明白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及算理后,及时进行练习和巩固,并充分相信学生在整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养成细心,严谨的良好品质,而且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但是本节课在教学22.4÷4的过程中出现了我事先没有预设的情节。

主要过程是这样的,我课前预设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把被除数扩大十倍。

第二种是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把小数变成整数来算,结果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居然根据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要想不改变结果商要缩小10倍。

应用这一规律也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这个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课上我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因此我深深感受到上课之前要充分对学生了解。

所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果对学生不能进行了解,则无法顾及到学生的想法不知道学生真正需要的。

学生第一单元学习的是小数的乘法,对于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相当的熟悉。

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这个规律,从教学方法来说,每讲一个新的内容或稍复杂的问题,一定要“吃透”新在什么地方,是在什么基础上的新。

也要发现与前面知识的联系。

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扩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所以这节课之前,我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也许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总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而且还不能忽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

教师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恰恰就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课的根源;相反,不及时反思或反思不到位,往往会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

所以,如果教师能及时合理的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12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小数乘小数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的仍是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

本节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选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身边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我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客厅面积及家具占地面积等问题,呈现出聪聪家客厅一角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

(1)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2)沙发占地多少平方米?

(3)茶几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这样引入小数成小数的学习,其作用是:

(1)提供小数乘小数的生活素材。

由计算长方形客厅的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乘法。

(2)引起认知冲突。

当学生列出4.8×3.6的算式来求长方形客厅的面积时,问题油然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

(3)借此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思想教育。

在探究1.2*1.8等于多少时,我让学生尝试计算,让学生把不同的计算方法板演到黑板上,组织学生做小老师来评价,最后说出按整数乘法做,因此竖式书写方式也按整数乘法,即末尾对齐。

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即把4.8扩大10倍是48,3.6扩大10倍是36,计算后的结果是1728,要使积不变,再将1728缩小100倍结果是17.28。

它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在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时,学生提出了好的想法,用计算器来验证和用估一估的方法。

接下来从练习中可以看出学生真正理解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当然学生们也能从中感受到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

不足:

在本节中出现一个没预设到的情况,即学生在两位数乘一个小数的过程中在中间过程中点上了小数点,并且他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我认为从数学思考的角度看也没什么错误,但从计算简约的角度看还是应该依从基本法则,由于没有预设,出现的问题只能留到下节课去讨论.

注:

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

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

 

《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姓名

任教年级

主教学科

周次

填写时间

五年级

数学

第13周

20xx年月日

标题

小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以小数》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教学时我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进行学习,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比如,列出算式7.65÷0.85后,问学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呢?

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件制作符合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竖式的展示过程,把过程呈现的很清楚,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

经过课后反思与老师们的交流,我发现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复习环节应该加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本以为学生刚刚学习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另外考虑到时间问题,复习环节就没有加入此部分内容,出现了在新授环节学生计算不够熟练。

为了本节课的学习,建议在复习环节加入两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没有彻底讲清楚“除数为什么要转化成整数”。

本节课,我也比较注重“除数为什么转化成整数”,但还出现了部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以致于在练习环节学生先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理解错误。

3.在处理“12.6÷0.28”时,环节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