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814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河北卷 3.docx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河北卷3

备战中考2020冲刺押题试卷

语文

(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古诗词(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

1.将宋代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补写完整。

(4分)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平时的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2.依据课文填空。

(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曾益其所不能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

陟罚臧否

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泉香而酒洌

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

宠辱偕忘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平时的积累,别写错别字。

3.根据提示默写。

(4分)

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

答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

,。

答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平时的积累,别写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

(4分)

秋霁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4.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

(2分)

解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

首先根据“霁”的“雨”字头结合诗中写景内容了解“霁”的意思,再从诗句的写景中找出表现“霁”特点的诗句。

答案:

霁:

雨后或雪后天放晴。

诗中从“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江上如钩月”来表现“霁”字的。

5.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2分)

解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本诗句内容写景生动,抓住“惊”字,点明拟人的写作手法,说明表现了“鱼”的行为特点,评价这种写法的妙处。

答案:

写出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的情景。

构思新奇幽默,别出心裁。

给诗平添了许多情趣。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4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④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

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

渐渐扩展。

③踬:

跌绊。

④习之中人:

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

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

告诉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A项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答案:

A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A项中“而”都表示转折,译为“却”。

答案:

A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答案:

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9.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根据此划分停顿即可。

答案: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10.《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爱莲说》是所学名篇,根据所读所记直接作答即可,第二问,找到作者归纳道理的语句作答。

答案: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第二空:

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8分)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

竺可桢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

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

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

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曰:

“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

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

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1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领悟考验感悟

B.领略考验感觉

C.领悟考证感悟

D.领略考证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根据具体的语境作答。

答案:

A

12.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

(2分)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阅读全文,即可找到第三段“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

”一句,阅读本段内容,分析文段中所指诗句的内容,诗句都提到“绿”字。

答案:

绿色。

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赏析能力,第三段中有明确的答案,即“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一句。

答案:

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14.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

(2分)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在文中找到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的文段即最后一段。

答案:

使语言典雅而具有说服性,更生动形象的证明“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进而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6分)

给狗留个位置

张建忠

  开学没几周,一位老师生病住院了。

老校长找我商量让我接那位教师的语文课及班主任工作,我爽快地答应了。

老校长很高兴,亲自把我送到教室。

  老校长把我介绍一番后走了,我便接着上课。

  一会儿,一声报告,门口探进一个小脑袋。

  “请进!

”我和蔼地说。

一个虎头虎脑、矮个子、浑身脏兮兮的男孩儿溜到了座位上,班里哄堂大笑。

  我这时才看清楚,有一只小狗摇着尾巴紧跟着颠颠进来了。

我问是谁带来的,没有人理会。

我试着轰走小狗,可是小狗对我龇牙咧嘴汪汪叫。

我窘极了,于是试着环视一下教室,希望有同学出来解围,可是大家都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我给自己找个台阶说:

“请同学下次不要再把小狗带进教室。

我们继续上课。

  小狗也摇着尾巴来到那位迟到的男孩的座位旁,昂着脑袋望着小主人。

  我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可这些孩子们却在底下逗引小狗。

小狗一会儿跑到这位同学的桌旁,一会儿又溜到那位的桌底下。

男生笑嘻嘻的,胆小的女生一惊一乍的,班里乱了起来。

  我生气了,指着那位男孩呼呼地说:

“你看你,把狗带进班里,弄得大家还怎么听课?

”“我又没带它来,是它自己跑来的。

”男孩低着头,小声辩解。

“那这次就算了,下次千万别带进班里来。

”我语气缓和多了。

“嗯……知道了。

”男孩嗫嚅着。

下课了,我很扫兴地走了。

接连几天,我上课时再没有学生把小狗带进班里了。

  一天,我在上课,上次的那位男生连报告都没打直接溜进教室急忙把门关上。

  我一愣,正待说话。

门动了一下,“别报告了,直接进来得了!

”我一语双关。

门又动了一下,“叫你进来,你怎么不进来呢?

”我气呼呼打开门。

吓了一跳,那条小狗大模大样地摇着尾巴颠颠地进来了。

  那个男孩窜过去就去撵小狗,可小狗在同学们的座位底下钻来钻去,就是不出去。

缓过神的我气得跑到男孩跟前,指着他说:

“你……你是存心捣蛋,我找校长去!

”我气呼呼地走了。

  不一会,我把老校长叫来了。

老校长往门口一站,班里突然安静了下来。

那个男孩也回到座位上低着头,小狗伸着舌头喘着气趴在他的脚旁。

老校长径直走到小狗跟前,朝小狗一脚踢去,小狗哀哀狂叫,夹着尾巴往同学们的座位底下躲。

男孩起先是一震,接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

  老校长又拎着板凳做出砸的样子硬是把小狗赶出了教室。

老校长批评了那个男孩,说他不该把狗带到班里影响老师上课。

接着,又恨铁不成钢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说他们不尊重教师,说我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来给他们义务上课的,他们不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孩子们都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老校长颤巍巍地走了,那个男孩趴在位置上抽泣……以后,我再上课时,没有发现那个男孩。

难道是因为上次小狗的事吗?

我有些愧疚。

于是,我决定到男孩家家访,让他尽快来上课……

  第二天,那男孩来到了班里,我把他的位置调得比别的孩子宽敞了许多,那条小狗静静地趴在他的脚旁。

老校长巡视时,看到了小狗,气冲冲地闯进来。

我拦住了老校长,老校长睁大了眼睛看着我。

“这个留守孩子太可怜了,唯一陪伴他的竟然是这条小狗……”我哽咽了。

老校长动情地握着我的手说:

“上次打小狗,我也不忍心,只是怕影响你上课。

你能这样做,我很高兴,还有什么比给小狗留个位置更体现人性化教育呢?

(《中学语文教学》204.9)

15.阅读文中画线的文字,写出“我一语双关”中双关的两层意思。

(4分)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结合前文情节内容来理解,如前文提到“上次的那位男生连报告都没打直接溜进教室急忙把门关上”,即可理解“我一语双关”的内容。

答案:

一是指叫门外的人直接进来,二是暗指那位男生连报告都没打直接溜进教室。

16.下面是两处对小男孩的描写,请品味加点文字。

(4分)

①“嗯……知道了。

”男孩嗫嚅着。

②男孩起先是一震,接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

解析:

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首先要了解人物描写的四种方法,然后再根据句子内容进行判断。

答案:

①“嗫嚅”指小男孩在老师面前想说“可是如果小狗自己要来呢”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情景。

②神态描写。

写出了小男孩面对老校长踢小狗的行为感到震惊、不理解,对小狗心疼的思想感情。

也为下文写小男孩的意外离校埋下了伏笔。

17.“你……你是存心捣蛋,我找校长去!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赏析。

根据情节可知此句是表达小男孩气愤的心情,即可判断出两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答案:

省略号的作用是表语言中断。

感叹号的作用是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两处标点都表明了“我”对小男孩把小狗带进教室后了扰乱了课堂秩序后的气愤心情。

18.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结尾处“人性化的教育”指的是什么?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阅读最后一段文字,结合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小男孩的身份和遭遇,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性化教育”的理念。

答案:

应该善待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感情世界。

也要善待动物,因为动物是我们的伙伴。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吗,完成第19—22题。

(16分)

乡村一树寂寞红

杜忠书

  “七里黄泥红树岗,西风果熟一村香。

”秋天的下午,阳光暖暖的照着,凉凉的西风吹着,吹皱了一池秋水,吹蓝了明净高远的天空,吹红了一树树的柿子,也吹起了游子满腔思绪。

  当柿子红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柿子。

家乡的柿子犹如一串串红红的“灯笼”总在眼前闪烁,柿叶如同一面面“红旗”总在眼前飘扬,一幅幅“柿”情画意总在眼前浮现,那些温(xīn)的回忆悄无声息的弥漫开来……

  每到春天,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

柿树娇嫩的枝条从树上钻出来,青翠欲滴,煞是好看。

不几天,柿树就开花了,花很小,有黄色的,有橙黄色的。

花朵虽小,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朵朵似娇俏可人的小姑娘。

  点点的清香氤氲,偶尔有蝴蝶飞来,萦绕其间;间或蜜蜂来访,流连其中。

一阵春风细雨,满地落花。

这可让孩子们高兴坏了,女孩子就用马尾巴草把柿子花一朵一朵的串起来,编成花环,带在头上;做成手链,带在手上,或者串一串长长地,制成花冠,那(yǎn)然就是花仙子了,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夏天,墨绿的叶子覆盖了全树,青色的小柿子顶着帽子藏在树叶里,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你很难发现它们。

整个初夏,柿子顶着帽子躲在绿叶间,同绿叶儿们一同长大。

我们就在树下玩耍,欢闹声中,盛夏已过,秋像藏猫猫的顽皮孩子,一下子窜到面前,调皮的笑着,伴着鬼脸。

再看柿树,青涩的柿子,已慢慢的变成橘黄色,像刚学会变脸的顽童,狡(xiá)的笑着,站在枝头,跳着,闹着,直到把枝头压弯了才肯罢休。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深秋时分,柿子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红了。

从远处看,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美丽极了。

青绿的柿子变成了金黄色的,霜降到了,柿子慢慢地由橘黄变得红通通了,霜降过后,树叶开始凋零。

黄柿子慢慢被秋风染红了脸蛋。

柿叶,红中透绿,绿中带黄,一片片随秋风飘落,又经过几场银霜,当你想要留恋那一树红叶,它却早已落光,只剩一树红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漂亮的红灯笼似的,又像一个肥嘟嘟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火红的柿子,挂满了秋的情愫,点燃了秋的色彩,装点着秋亮丽的风景,深秋柿子红,柿柿如意,红了人们的心情。

秋天渐行渐远,满树红通通的柿子,软软的,像极了娇美的小姑娘,羞答答的抿着嘴,偷窥着偶尔路过乡村的面孔。

  童年的柿树伴随移民搬迁的进一步深入,寂寞孤独地守望着乡村,缺了人们呵护,村里的那些柿子树,叶子都疏疏落落的了,有点干枯萎顿的卷着,树上柿子高悬,没人采摘,成了鸟雀们的美餐。

秋风乍起,一阵阵的寒风吹过,红红的柿子摇(yè)枝头。

有些柿子在树上呆得不耐烦起来,便扑通一声,坠在地上,钻进草丛。

唯有那些美好记忆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时时温暖着游子的心。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有那一树火红的柿子寂寞的挂在枝头。

  这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令人伤感。

忽而一只喜鹊,从云层飘摇而至。

它缓缓地绕树顶飞了一圈,幽幽飞落于那一树柿子树上,轻轻地喙了两口,忽地抬起头来,“佳佳”地叫着,似在呼朋引伴。

不一会儿,就飞来好多喜鹊,兴高采烈的喙着,叫着。

哦,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教师报》2015.3.25)

19.根据文中的注音填写汉字。

(4分)

温xīn()yǎn()然狡xiá()摇yè()

解析: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答案:

馨俨黠曳

20.这篇散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家乡柿子树景色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解析:

分析记叙的顺序。

先写“当柿子红了的时候”,再写春天柿子树开花,因此是倒叙。

答案:

倒叙。

作用:

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

(4分)

①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

②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解析:

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赏析。

这两句都是描写景物的句子,根据句子内容点明修辞手法,分析说明其表现了景物“春天”“柿子开花”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怎样的情感。

答案:

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乡村春天到来时的和煦、温暖、快活、轻柔,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乡火红的柿子红成一片的灿烂景象,也流露出寂寞红已成为作者对家乡的一种美好寄托。

22.文章题目“乡村一树寂寞红”有什么含义?

(4分)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在文章中找到此句的位置,文中有直接表述的句子,直引用即可。

答案:

一方面指乡村一树柿子寂寞的挂在枝头,另一方面指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令人感到感伤。

深化了文章主旨。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以“留在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家冯骥才在《日历》中写到:

“记忆依靠载体。

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留在心灵深处的记忆

  在我的记忆深处,始终回荡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要想忘记却无法做到,也许它一辈子在我的脑海里。

  五月,阳光明媚,鸟儿啁啾,但是对于那时的我,只觉得一片灰暗。

父母的离异,对正处在青春期叛逆的我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也许是想报复生活,逃避现实,放弃自我,我开始留恋网吧;也许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才能够给我一丝的安慰,让我有片刻的轻松。

但是换来的代价却是成绩的直线下降,连父母的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直到……

  “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你们新学期的班主任,我叫蔡芳。

”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清瘦、脸色苍白的女老师,但是她的笑容又是那么的纯真,而我还是无动于衷,继续补我的睡。

也许是我的举动引起了她的注意,下课后,她把我叫到办公室,问了我的成绩。

当她听到我的成绩后没有一丝的惊讶,这让我对她产生了好感。

但是对于老师的防范我还是知道的,她问什么,我都不语。

到最后,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跟我说:

“你可以离开了。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蔡老师在这些日子里,处处关心我。

虽然我的内心在接受她,但是表面上依然冰冷、漠然。

直到有一天,我和父亲吵架,原因是这次半期考,我考了班里倒二,和他们发生了口角,于是我负气离家出走。

走在漫漫的长街上,忽然感到了无比的孤单与恐惧。

我该往哪里走呢?

没有朋友,也不能去亲戚家里,我漫无目的地来到了学校,看见蔡老师在办公室里为我们批改作业。

我正准备离开,他抬起头叫住了我。

“你不用回家吗?

”“我没有家。

”我冷冷地回答了一句。

也许是好久没有人关心我了,我向她倾诉了一个晚上。

她也极力安慰我,让我高兴了许多,心里的防线也彻底地被击碎了。

她劝我回家,但是我还是不肯答应,还对她说我死都不可能回去的。

  次日,我坐在班级里,正当我为家里的事情烦恼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影子出现在窗外。

我一惊,赶忙往后门跑。

蔡老师一看,和父亲在后面追了上来,我一口气跑了两条街。

过了马路,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刹车声,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向马路中间走去。

我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我慢慢地回头,看见了蔡老师躺在了血泊中。

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双脚软了下去。

直到老师被送进医院,我才麻木地走回家里,一言不发看着天花板。

我似乎觉得刚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只是一场梦而已。

  父亲回来了,告诉我蔡老师抢救无效死了。

我大声痛哭,巨大的痛苦告诉我这一切都是真的。

父亲说,老师对我的遗言是希望我能够开心地活下去。

老师啊,如果还有下辈子,你要我拿什么还给你,那就是你对我的希望。

如果可以选择忘记,我宁愿一辈子不去触碰那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