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1492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教法:

材料分析法、图片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2)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学习法

(3)教学流程和活动

导入大家好!

很荣幸,给我们同学来上美术课,今天我带来了一些美术作品与同学们一块来欣赏。

导入:

泰山风景欣赏

师:

中西方的画家们是如何来表现泰山的呢?

(欣赏作品)

这节课我们一块来学习《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⑴师:

展示两幅作品:

中国画: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西方的油画霍贝玛的《乡间村道》

提问:

从空间角度看两幅作品有何不同?

生:

回答

教师总结:

《乡间村道》的空间符合视觉的真实,色彩真实,像照片一样。

《千里江山图》的空间感更加辽阔,色彩亮丽。

《乡间村道》在他的画中,描绘的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泥泞村路,上面印着许多深浅不同的车辙,两旁排列着细而高的树木,彼此参差错落,既是十分对称的又是富有变化的。

通过两排树木高低不一、疏密有致的组合和排列,创造出了一个透视感极强的空间。

画面上的地平线很低。

原野上一条泥泞的林间小道伸向远方,路面上有车辙的痕迹。

路两旁的细高的小树富有节奏感。

      小道的另一头,一个村民正牵着一头牲口站着,在右边的一条叉道上,有两个一边谈话一边走着的农村妇女;右侧近景上是一块种植园,一个农妇在修剪枝条。

较低的地平线,使天空留出的位置就多了,画家有更多的可能去描绘云蒸霞蔚的美丽的上空。

      远处可见高耸的教堂和红色的房屋。

天空辽阔深远,云彩富有动感。

画面上点缀着几个人物。

画家成功地运用了焦点透视,构图稳定均衡。

整个画面带给我们的是清新、舒展,让人仿佛闻到了这宁静乡间淡雅的泥土气息。

这幅画在美术技法上一直被用作古典的示范作品。

      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总是情与景相交融的。

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就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极目远望使人心旷神怡,轻松愉快。

成行的树枝是错落有致的,近景的深色树丛与种植林疏密相间,在远处,左旁有一座教堂的尖顶,右旁是两幢高顶茅舍,这一切都经过画家的精心构思。

严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

    《千里江山图》:

作者王希孟,被称为北宋少年天才.他18岁画这幅画,20岁就病逝.作品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用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作。

作品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和浩淼的江河湖水,有山岭、坡岸、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景物繁多,气象万千。

画家在构图上利用散点透视,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由此导出知识点:

一、中西方的透视:

西方→焦点透视。

表现方法: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中国→散点透视。

表现方法:

虚实相生,三远法

设问:

为什么中国的山水画不采用科学的焦点透视,空间感却比西方的更加辽阔?

导入:

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

多媒体展示:

西方风景油画列维坦作品中国山水画作品

设问:

请同学们再来分析两幅作品的完整度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西方的风景画画面形象色彩逼真、完整。

中国的山水画却多有留白处。

为什么?

由此导出知识点:

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

出示:

《溪山行旅图》由其介绍“虚实相生”中国画家的方法是用画面中描画处与空白处的交替层次变化,一层一层地形成山水形象的前后关系:

山若实,水则虚;树若实,云则空;远若实,近则虚。

师:

提问学生指出《溪山行旅图》中的虚实关系?

生:

(回答略)

师:

通过这种画处与不画处、虚与实的层次交替,形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虚实相生的绘画意境。

②三远法

引入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话语:

山有三远。

至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至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至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出示:

《溪山行旅图》表达了作者豁达开朗的心情,和坚韧不拔、坚不可摧的精神。

表现出自然与生命的和谐相融。

行旅队体现出商人的勤劳。

《早春图》、《渔庄秋霁图》

空间表现手法:

②三远法

设问:

观察三幅作品,回答分别属于哪三远。

(学生讨论)

总结知识点:

①→深远、②→平远、

→高远。

二、比较一下: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观察方法

散点透视

焦点透视

表现方法

1、三远法

2”虚实相生”的空间处理方式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创作理念有何不同?

中国画家的创作理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造过程。

欣赏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作品《干草车》

《干草车》是一幅英国农村风景画。

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

大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射着的树丛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林带和广阔的田野。

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

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时,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似乎也能听到。

画中对空气的表现和绿树上的光泽感,则尤其使人感到钦佩。

师:

这幅作品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

1、真实2、空间深远

西方画家的创作理念:

追求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美景,歌颂美好的大自然

四、鉴赏中国山水画的两个要点:

(1)“意境”之美。

出示作品: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介绍作作品)

教师具体介绍:

意境的由来

活动:

通过对意境的理解给这幅画(独钓寒江)配上一首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学生体会总结: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特点,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造过程。

(2)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笔法墨法

选一幅作品运用所学的知识说你的理解

生:

师:

总结,不管是中国山水画还是西方风景画,他们都有完整的绘画体系和巨大的影响力,都是合理的,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大自然的创造性理解。

课堂练习:

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学生巩固知识。

小结:

(多媒体展示知识点,随音乐欣赏优秀作品。

透视手法

西方→焦点透视

四、鉴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

(1)“意境”之美。

(2)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4)学生学习效果评测表

评价要素

主要指标(权重)

A

B

C

个人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知识的掌握情况

20%

完成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完成绘画练习

除完成基本练习以外,可鉴赏美术作品。

掌握基础知识,能完成基本练习

 

 

 

思维能力发展情况

20%

具有发散、综合思维能力

勇于质疑,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

只能停留在某种固定模式上思考

 

 

 

解决问题能力

40%

能通过多个方案了解中西方作品的差异

基本能理解中西方绘画的异同,只是思路单一。

只有通过合作,才有望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

10%

善于与人合作,不光有主见,还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合作的精神,固执己见。

 

 

 

认真程度

10%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主动参与讨论。

上课能认真听讲,偶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极少参与讨论。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中国山水画虽然比较熟悉,但是并不懂得从哪个角度来进行欣赏,对西方风景画就更是陌生了。

2、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3、让学生总结出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

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授课效果分析

在班里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交流和展示的学生居多,占到80%以上。

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课堂检测效果较好,基础知识巩固、落实效果好。

学生能够进行全方位训练和提升,基本理解了中西方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和意境等的不同。

绘画作品仅仅靠观看,尤其是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很难把握,学生建议如果有时间就亲自动手画一画,为了巩固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准备以后增加一次中国山水画的临摹课。

教材分析

1.相关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是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第2单元中的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这一单元共有六课,包括中西方人物画的比较,花鸟画和静物画的比较,人物画的比较,园林的比较等,这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于下一节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利。

2.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三)主要知识点

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

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测评练习

1、比较一下: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观察方法

散点透视

焦点透视

表现方法

1、三远法

2”虚实相生”的空间处理方式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创作理念有何不同?

中国画家的创作理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造过程。

三、欣赏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作品《干草车》

《干草车》是一幅英国农村风景画。

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

大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射着的树丛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林带和广阔的田野。

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

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时,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似乎也能听到。

画中对空气的表现和绿树上的光泽感,则尤其使人感到钦佩。

四、鉴赏中国山水画的两个要点:

(1)“意境”之美。

出示作品: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介绍作作品)

(2)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笔法墨法

选一幅作品运用所学的知识说你的理解。

课后反思

4月17号,学校举行了教学能手比赛。

我执教的课题了《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遗憾的是时间太短,从通知到讲课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做完课件后时间更紧了,只到一个班熟悉了一遍课,来不及思考就正式开始讲课了,遗憾自然是数不胜数。

一、没有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思路。

在知识拓展、提升过程中,发挥了教师点拨、引导作用,师生共同探究没有发挥。

二、在课堂上,有应付的成分,大多数时间是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推进,没有注意用眼光与学生交流,师生用对话的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在启发学生思维做的不好,总是是急于“赶”问题。

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只有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并用包容、关爱、激励的方式才能促进每一个生命健康、快乐成长。

三、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认可每一个学生的表现,缺乏学生与学生、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氛围。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学生知识生成、能力提升、情感升华的源泉,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巧设情景以激活学生思维,课堂便会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四、虽然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但是这节课并不是那么完美如语言的运用上显得还比较生硬,教学各个环节锤炼的还远远不够。

时间紧是一个方面,对美术教学的把握太偏重于特长生的培养,总而言之,我通过这一节课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收获还是很多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寻找到了自己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课标分析

3、本课《课程标准》:

以中国山水画为例,认识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基于此,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解读为:

(1)欣赏图片,简述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4、结合上一节课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的异同,比较出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3、(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