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3281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0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docx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该疆域图所属朝代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A”内。

(2)请将该朝代的都城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B”内。

(3)据图指出该朝代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

【答案】

(1)A框元。

(2)B框大都。

(3)设置行省,管理方式多样。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疆域图所属朝代是元朝。

1271年,忽必烈改

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都城在大都。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是设置行省,管理方式多样。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南方

北方

朝代

占全国户中数比

人口(户)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曰:

“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南。

——《宋史》

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展出了什么重大的化?

(2)种化是何开始的?

何完成的?

(3)南方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列两点即可)

(4)你古代南方展的程我今天建有何启示?

【答案】

(1)中心南移

(2)唐朝中后期南宋

(3)1、北方人大量南迁来先的生工具和力;2、南方自然条件越;3、南方社会相定;4、南北方人民一起共同努力5、治者重展(任意两点即可)

(4)持和平安定的境,大力展科学技,政府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解】

(1)根据材料一表格内容,材料二“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南”可知,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展出了我国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重心由黄河流域向江流域。

(2)合所学知可知,我国古代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

(3)合所学知可知,南方地区展的原因是:

南方地区人口的增,增加了力,特是北方民南迁,来了先的生工具和技,促了南方地区的展。

南方社会相安定,自然条件越,也有利于的展。

南北方人民一起共同努力,治者重展等。

 

(4)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如:

持和平安定的境,大力展科学技,政府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

 

3.下列材料,然后回答。

材料一(宋代中国)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流通票据、高度展的茶

企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世界其他各地皆“化外之邦”。

——(法国)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材料一“宋代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指出当最早使用的“”是什么?

它出在何地?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完成于何时?

材料三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四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还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4)材料四中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并根据材料四回答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交子四川

(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两宋)

(3)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市舶司

(4)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但是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根据“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等信息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两宋)时期完成。

(3)根据“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中国出许多专供演

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可知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

地。

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称民纷纷在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

 

开。

——《宋》

材料二:

江南之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一或稔,数郡忘。

⋯⋯

布帛之,衣覆天下。

——《宋》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京开封),仰南,而吴(江)中又南根柢。

曰:

“湖熟,天下足。

 

——南宋游的文章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迅速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湖熟,天下足”直接明了什么?

“湖”指的哪里?

当江南地区种植的良水稻品种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格局呈怎的化?

种最在什么候完成?

 

(4)你南方超北方的程我今天的建有何启示?

【答案】

(1)北方人民的南迁,增加了力,使得大量荒地被开。

(2)重心南移,州、湖州,占城稻。

(3)重心南移,南宋。

(4)保持安定的大好局面;重科技步,推展;保生境,保自然境。

 

【解析】

【解】

(1)依据材料一“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大增,称民在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了江流域山区的开”的信息,依据所学知可知,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能迅速展的主要原因有北方人民的南迁,增加了力,使得大量荒地被开,促了的展。

 

(2)依据材料三“湖熟,天下足。

”的信息,依据所学知可知,中的“湖熟,天下足”直接明了重心南移,“湖”指的是州、湖州,当江南地区种植的良水稻品种是占城稻。

(3)依据材料二、三的内容,依据所学知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格局呈的

化是重心南移,种最在南宋候完成。

(4)依据所学知可知,南方超北方的程我今天的建的启示是保持安定的大好局面;重科技步,推展;保生境,保自然境。

 

5.

唐太宗:

“自古皆中,夷狄,朕独之如一。

(1)他的是什么意思?

体了什么的民族政策?

(2)列唐太宗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

(3)我从上述史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唐太宗的话意思是: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解析】

【详解】

(1)依据题干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的话意思是: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是:

唐太宗同意文成公

主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从上述历史中得到启示是:

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6.阅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出发点分别是什么?

(2)郑和及其船队远航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郑和的船队在哪两大洋中穿行?

 

(4)郑和下西洋有哪些伟大的意义?

(5)你能从郑和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答案】

(1)1405年-1433年。

出发点:

刘家港。

(2)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太平洋和印度洋.

(4)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5)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1433年,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刘家港,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郑和及其船队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郑和的船队穿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伟大的意义是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5)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从郑和身上学到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7.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所示为我国宋代时期出现的新生事物。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

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较小到的破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抵御灾害的作用

材料四:

 

南方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户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哪些领域的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两宋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的地区在什么流域?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四,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是原因有哪些?

(4)你认为古代经济发展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

【答案】

(1)手工业、农业、商业。

(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3)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或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原因有: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人南迁不仅增加了劳动力,还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政府(统治者)重视;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或南方气候温暖湿润)。

(4))①经济发展要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②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优秀人才;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④国家要重视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景德镇瓷器”“秧马”“交子”分析可知,宋代经济繁荣。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两宋时期,耕作

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出现新的拔秧工具

—秧马。

宋代的商业繁荣,北宋前期,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出现,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3)依据关键信息“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及材料三、四分析可知,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

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可见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

方。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北方战乱频繁,为了躲避战

乱,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经济的发展。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南方土壤肥沃、气候较

热、雨量充沛,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加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和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4)依据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要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优秀人才;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国家要重视经济发展等。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耍的地位。

材料二:

这部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

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这部书被誉为“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三:

这部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

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编写了材料一的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科学家及巨著是什么?

(2)编写了材料二的“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家及臣著是什么?

(3)编写了材料的我国古代农学创新研究成见的科学家及巨著是什么?

【答案】

(1)李时珍、《本草纲目》

(2)宋应星、《天工开物》

(3)徐光启、《农政全书》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耍的地位”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科学家是李

时珍,他的巨著是《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

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余。

(2)依据材料二“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依据材料三“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耍的地位”、“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

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结合四部著作的先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9.明朝既有一个个叱咤风云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谱写一曲不畏强暴抗击外敌的热血颂歌,

 

也有杨帆驰骋、傲视群雄、踏浪高歌的辉煌。

(戎马一生杀尽倭寇留正气)

 

(1)观察图一,指出图中箭头所指的地区发生了什么?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图二人物是谁?

为遏制这一事件,他取得的一次辉煌战役发生在哪里?

(杨帆踏浪和平之旅耀千秋)

 

(3)图三是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

最远到哪里?

共有几次?

(4)通过图四郑和和哥伦布航行对比,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1)明朝抗倭斗争;原因:

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2)戚继光;浙江台州。

(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七次。

(4)①时间早;②次数多;③规模大;④人数多;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图片信息“明朝抗倭”“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中箭头所指的地区发生了明朝抗倭斗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2)结合图片信息,根据所学可以得知,图中的人物是戚继光。

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

 

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

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

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3)依据所学可知,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4)从图表中不难看出:

时间上,郑和下西洋始于1405年,哥伦布始于1492年,由此可

见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航行次数上,郑和下西洋共7次,哥伦布共4次,由此可见郑和下

西洋次数多;规模方面上,郑和下西洋大小船只200多艘,哥伦布最少3只,最多17只,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规模大;航行的人数上,郑和下西洋约2.7—2.8万人,哥伦布最少90

人,最多1500人,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人数多。

 

10.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同时又害

怕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更多的是负面影响。

清朝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使清政府在内政和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造成许多不应有的失误,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这种政策的长期推行,进一步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大大落后于世界。

这一政策并没有起到禁止外国资本主义对华通商的作用,更谈不上抵挡帝国主义大炮的轰击。

正是在这一政策下,鸦片从英美商船汹涌而入泛滥全国,正是在这一政策下,帝国主义用大炮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使我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的不平等条约。

这一政策没有挡住洋货的涌入和外国的入侵,最后的结果却是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任其奴役、宰割和蹂躏,使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肖季文:

《简析清政府“闭关政策”的历史作用》,《学术界》,1988年03期请回答:

(1)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只留哪一城市为通商口岸?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广州。

(2)观点: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其他类似观点也可论述:

清朝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使清政府在内政和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大大落后于世界。

帝国主义用大炮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所以说,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出台禁海

 

令,不准商船、渔船出海,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例如: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清朝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使清政府在内政和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大大落后于世界。

帝国主义用大炮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

次也有60余艘,前后到访过今天的越南、印度、伊朗、肯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

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

郑和船队每次出海都满载大量优质的瓷器、丝绸、茶叶和金属制品等,每当船队靠近当地码头港口时,当地居民争先恐后跑来进行交易,从中也换回当地的珠宝、香料、药材和珍奇动物等。

当船队返航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来到中国。

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间,亚非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4次多。

——摘编自朱桂香《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等

(1)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个朝代?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知识加以简要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

(1)明朝。

(2)示例:

(此示例仅为评卷参考,而非唯一标准,务必把握好评分尺度。

)观点:

和平之旅,增进友谊。

论述:

郑和船队每次出海所携带的是大量优质的“瓷器、丝绸、茶叶和金属制品”,而非大炮、枪支和火药,不仅向受访国家或地区首领“赠送物品”,而且从当地换回“珠宝、香料、药材和珍奇动物”。

同时,当船队靠近当地码头港口时,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他们“争先恐后跑来进行交易”;当船队返航时,一些亚非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

国”,明成祖在位22年问平均每年来华使节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