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3367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docx

辽宁职业教育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辽宁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2011—2015年)

 

 

 

 

 

 

 

 

 

2011年11月15日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与建设内容

(一)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计划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计划

(三)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计划

(四)示范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五)对接产业集群省级示范专业(群)建设计划

(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计划

(七)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推进计划

(八)领导能力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九)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能力提升计划

(十)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与体系建设计划

三、计划实施与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经费投入

(三)改革人事制度

(四)强化项目管理

(五)加强政策研究

(六)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贯彻落实《辽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促进我省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强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序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教育系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辽宁省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

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职业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有了极大提升。

截止到2010年,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484所,在校生53.7万人,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为43:

57;共有高等职业院校80所,其中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50所,高职教育的在校生数为27.8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32%。

有16所高职院校为省级示范建设学校,其中7所高职院校为国家示范(骨干)建设学校;有11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项学校,有89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未来5年,辽宁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制定了区域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正在加快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三是《纲要》和《意见》的颁布实施进一步确立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明确了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有较大差距:

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不够合理,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经济建设、产业升级、社会进步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还没有取得突出成效,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经费投入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等等。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举全省之力,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强省是辽宁的历史性选择,是时代赋予的新的重大使命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坚持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内涵发展、模式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发展目标。

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契机,建设体制机制灵活、布局结构合理、办学条件一流、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办学效益显著、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强省,基本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现代化。

5年内实现以下主要建设目标:

--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加快职业教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增强办学活力。

--构建职教体系。

在全国率先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优化布局结构。

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布局,打造一批办学实力雄厚、科类结构合理、职教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职业教育强校。

--加快基地建设。

建设一批覆盖专业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满足地区支柱产业需求,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与技术应用中心。

--加强专业建设。

对接辽宁省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省级示范专业(群),树立中国职业教育的品牌形象。

--改革培养模式。

全面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提升教师能力。

建设一支掌握行业专业领域最新应用技术和工艺,能够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行业影响力专业带头人引领的双师教师团队。

--提高信息化水平。

建成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信息化云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数字化、智能化资源库及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二、主要任务与建设内容

(一)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计划。

以承担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任务为契机,统筹规划、创新模式、大胆推进,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

1.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项目

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政府统筹、教育统管、部门协作、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落实并强化市级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整合、政策制定、制度建设、标准规范、督导检查、依法治教等方面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作用。

推广鞍山职教城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支持各地以职教园区建设为契机,整合与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属地化、区域化管理。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资源、技术、人才、环境优势,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

2.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项目

积极推进区校一体化,在有条件的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内建立二级职业院校;通过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决策议事制度,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研服务平台等措施,校企共建股份合作制二级职业院校;选择部分职业院校进行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改革试点;支持沈阳、大连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职业院校转制试点。

设立体制机制改革奖励资金,对办学体制改革成效突出的地区或院校给予重点支持。

到2015年,职业院校与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合作共建10个以上二级职业院校;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20个左右股份制二级职业院校。

3.职教集团建设项目

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进程,促进校际联合、区校联盟、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优质职教资源作用。

由行业特色鲜明的省级以上示范职业院校牵头,行业企业和相关职业院校参与,围绕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医药卫生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区域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组建职教集团,制订总体方案,落实相关引导性政策和规范性标准,加强对集团建设的指导、管理、总结和推广。

支持鼓励行业主导或政府统筹等其他模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2011年,支持第一批装备制造、交通运输、仪器仪表、现代农业4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

到2015年,建设成10大省级示范职教集团,3个左右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

4.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建立职业教育多边合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借鉴、引进、消化和吸收标准、课程、教材等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启动以专业、课程为载体的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争取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增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建立海外培训基地,开展境外职业培训。

到2015年,建成10个左右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成2所职业教育国际学院,吸引来辽接受职业教育留学生规模突破100人;聘请100名外籍优秀教师来辽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计划。

实施中高等职业有教育效衔接,搭建畅通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初步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成功经验和案例。

1、职业教育体系项目

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衔接方案和标准,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升学渠道,完善对口升学考试制度,扩大对口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范围;创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途径。

到2015年,在20个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基本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初步形成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2、继续教育体系项目

统筹调动各类教育资源,协调指导各级教育培训服务,引导支持各层次教育机构开展继续教育,实现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探索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

研究制定各级各类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质量保障机制和遴选标准,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有效衔接。

到2015年,依托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社区学院,在全省遴选建设60个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示范引领全省继续教育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继续教育机会,满足个人终身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调整计划。

本着“服务需求、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职业院校结构布局调整。

重点建设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加强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和特色学校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职业教育强校。

设置职教园区专项奖励资金,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引导园区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园区内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制定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分年度推进实施方案,设立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专项补贴资金,建立与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目标挂钩的责任制度等,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做优中职教育,做强高职教育,做大职业培训。

2012年,剥离或取消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科高校附设的高职学院。

到2015年,建成6个特色职教园区,高职院校调整到60所,校均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260所,校均规模2000人左右,年职业培训人次超过120万。

(四)示范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全面推进示范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中高职强校,使其在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辐射引领作用。

1.支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组织实施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启动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形成以国家示范(骨干)院校为引领,以省级示范院校为支撑的办学格局,全面提高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到2015年建成25所省级改革与发展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其中10所左右建成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2.支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

组织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紧密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国一流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使其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内涵建设和质量与特色的示范。

启动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设立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和省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为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切实加强对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指导、管理和考核,建立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后续发展提升与示范辐射效果定期评价制度,确保示范校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到2015年建成60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其中35所争取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五)对接产业集群省级示范专业(群)建设计划。

围绕辽宁省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启动对接产业集群省级示范专业(群)建设项目。

一是对应地区产业集群建设,依托产业优势,通过专业集聚和提升,打造、培育一批符合辽宁地方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示范专业集群,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的能力;二是通过专业群主干专业的建设,带动专业群整体水平的提升,使之在同类或相近专业领域中发挥带头和辐射作用,打造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从而引领全校乃至全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到2015年,在独立设置高等职业学校中,建设100个左右省级示范专业(群),力争10个左右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200个省级示范专业(群),争取50个专业进入国家示范行列。

(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计划。

建立政府引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机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建设国内一流的省级技能竞赛(训练)基地,快速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及课程建设项目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模式,面向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面向区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依据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能力目标,组织开发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职业标准融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建设项目化、立体化、数字化、系统化特色教材。

到2015年,开发中职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30个;开发10个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职、高职核心课程标准各200门,配套教材200套。

2.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提升建设项目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与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全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水平,使我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竞赛水平步入全国领先地位,获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展现辽宁职业教育风采,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到2015年,系统开发设计中高职各10类省级技能竞赛项目;建立中职、高职开放性省级技能竞赛(训练)基地20个。

(七)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推进计划。

研发、选择覆盖专业教学核心内容、对接职业岗位的具有商品属性、部内自用性、个人收藏性、部内外服务性等多种产品(服务)特征的“教学产品”。

在现有实训基地建设基础上,通过调整、优化、升级或再造,建设一批具有全新实训理念、全新实训功能、全新运行模式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现代化、具有引领性的创新型实训基地和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

1.以“教学产品”为纽带校内生产(服务)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建设100个具有相对真实的企业生产(服务)环境、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产品生产(服务)特征型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00个以模拟教学产品为纽带,具有相对真实的企业生产(服务)环境、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生产情景,体现现场生产(服务)过程、氛围与组织形态,教学过程与相关企业活动相对接的校内生产(服务、作业)型实训基地。

在此基础上经过整合、提升,到2015年基本建成100个,以“教学产品”为纽带,具有完全与真实的企业生产(服务)环境、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生产情景一致的,体现现场生产(服务)过程、氛围与组织形态,教学过程与相关企业活动相对接的校内生产(服务、作业)型实训基地。

2.校企合作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社会相关服务机构共建100个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选择生产(服务)活动能够基本覆盖相应专业(或专业群)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生产(服务、作业)规模、信誉高、效益好的企业,以校企共建、共用、共管、共赢为基础,建设具有“厂中校”特征的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设6个以职教园区建设为背景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

3.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建设项目

面向我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确定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的重点建设领域。

根据我省和各市产业发展情况,重点建设行业对接型、产业园区型、职教园区型、国际合作型等四种类型的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

到2015年,打造10个省级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八)领导能力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加大职业院校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创新师资队伍培训模式,完善师资管理制度,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加快“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批在相关行业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型人才。

1.领导能力提升项目

组织全省职业院校长国内轮训、境外培训。

每年举办1-2期职业院校长发展战略研修班,组织1-2期院校长境外培训班。

到2015年使全省职业学校院校级领导全部经过一轮以上培训,其中参加境外培训人数达到院校长总数的一半以上。

通过培养培训选拔50名辽宁省职业教育名校长,造就一批在国内职业教育界既懂职业教育教学,又懂职业院校管理,既具有先进的办学经验,又具有不同办学风格的优秀院校长队伍。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研究制定适应职业院校引进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各种优惠政策,引进行业企业高端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通过举办各种“双师”素质培训班,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技术项目研发能力;通过探索在职业院校编制中设立“非实名编制”,创新资助兼职教师方式等多种办法,聘请一批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到2015年,培养和选拔中职、高职各100名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0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00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0个省级教学团队;培训职业院校骨干教师10000人(次);全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

3.创新基地建设和培养培训模式项目

“十二五”期间,在行业、企业、学校建设30个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在职业院校建设130个省级名师或技能大师工作室;选择优秀企业设立50个面向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提升教师的生产实践、项目研发及技术服务能力。

(九)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能力提升计划。

以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水平,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1.加快推进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发展项目

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标准》,遴选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完善县级职教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远程职业教育。

到2015年,力争有3所职教中心进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行列,15进入所省级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建设行列;创建10个省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2.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构建以农业类高职院校为龙头,县级职教中心为骨干,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

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的“普惠制”就业培训。

到2015年,累计完成130万人次的新型农民和农民工培训;年平均开展8万人次“普惠制”就业培训;年平均开展1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年平均开展8万人次普及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十)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与体系建设计划。

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省内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环境一流、理念超前、特色明显、全域覆盖、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信息化云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具有全国引领性、示范性、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资源库及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1.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项目

制定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标准,到2013年,建成设计理念超前、设施设备先进、应用效益领先,全国一流的信息化基础环境示范校100所(中高职各50所),建成建成1000个左右,具有示范效应、开放式信息化学习终端,推动面向社会的全民终身学习计划有效实施。

力争提前5年实现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2.信息化综合性云服务平台体系建设项目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中高职教育互通、各级行政管理与职业院校管理共存、信息收集筛选与信息审核发布同步、动态管理与动态监测并举、公众化与系统化兼容等满足全省职业教育需求的集管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信息开放为一体的信息化综合性云服务平台体系。

3.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对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过滤、筛选、解构、组合、分类上传等,以职业院校为依托,建成具有覆盖能力的基础资源库和引导性资源库;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发网络学习课程,推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到2015年,建成20个基础资源库、20个引导性资源库;开发60门网络学习课程。

4.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以现代化工厂(现场)为背景,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实用性、中高职贯通、与校内实训基地互补、与相关企业互助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结合职业教育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选择30个典型专业,建设具有示范性、开放式、在信息化环境下应用的高品质多媒体教材。

到2015年,建设10个职业教育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30部多媒体教材。

三、计划实施与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管理,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协调发展。

建立项目管理机制、质量检测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奖惩机制。

各级政府要明确其建设职教强省的任务,并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把推进职业教育强省建设的工作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大经费投入。

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

制定并逐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实行根据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办学成本按在校生人数拨款机制。

高职院校生均经费逐步达到本科院校水平。

新增教育经费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设立省级、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并保证强省建设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

(三)改革人事制度。

对全省职业院校进行核编与定编,确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指标与比例,保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合理的数量与结构。

制定相关政策,打通职业院校从企业、社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通道,逐步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教师的比例。

积极探索和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今后职业院校新进专业教师原则上要有在相关专业领域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四)强化项目管理。

制定《辽宁省职业教育强省建设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

积极开展各项教育评估,将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与专项经费支持、招生计划安排等挂钩。

逐步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政府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五)加强制度研究。

建立完善专兼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团队,组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咨询专家队伍;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体系和培养模式等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工作;建立职业教育研究激励机制,鼓励职业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和职业院校教师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政策与制度研究工作。

(六)营造良好氛围。

认真落实政府及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企业依法负有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责任和义务,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